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增訂本)
第二章 古體詩
33.1 古風(fēng)和律詩有一個(gè)大不相同之點(diǎn),就是律詩必須對仗,而古風(fēng)可以不用對仗。事實(shí)上,有些古風(fēng)是全篇不用對仗的。例如:
《秋夜獨(dú)坐懷內(nèi)弟崔興宗》 王維
夜靜群動息,蟪蛄聲悠悠。庭槐北風(fēng)響,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翮,及時(shí)當(dāng)云浮。吾生將白首,歲晏思滄州。
高足在旦暮,肯為南畝儔。
《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jié)發(fā)為妻子,席不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yuǎn),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yǎng)我時(shí),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yáng)。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fù)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cuò)迕,與君永相望。
《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 韓愈
長安雨洗新秋出,極目寒鏡開塵函。終南曉望蹋龍尾,倚天更覺青巉巉。
自知短淺無所補(bǔ),從事久此穿朝衫。歸來得便即游覽,暫似壯馬脫重銜。
曲江荷花蓋十里,江湖生目思莫緘。樂游下矚無遠(yuǎn)近,綠槐萍合不可芟。
白首寓居誰借問?平地寸步扃云巖。云夫吾兄有狂氣,嗜好與俗殊酸咸。
日來省我不肯去,論詩說賦相諵諵?!锻铩芬徽乱洋@絕,猶言低抑避謗讒。
若使乘酣騁雄怪,造化何以當(dāng)鐫劖。嗟我小生值強(qiáng)伴,怯膽變勇神明鑒。
馳坑跨谷終未悔,為利而止真貪饞。高揖群公謝名譽(yù),遠(yuǎn)追甫白感至諴。
樓頭完月不共宿,其奈就缺行攕攕。
33.2 自杜韓以后,一韻到底的七古總以完全不用對仗為原則。到于五古和轉(zhuǎn)韻七古,就有些地方是對仗的了。本來,古詩雖不拘對仗,卻也不避對仗。正如上文導(dǎo)言里所說,《詩經(jīng)》里就有了對仗,古代散文也有對仗,古體詩當(dāng)然沒有避免對仗的必要。恰恰相反,有時(shí)候?qū)φ炭梢钥梢栽黾右环N整齊的美。大致說來,對仗和平仄的入律,成為平行的發(fā)展:越是入律或似律的古風(fēng),越是多用對仗;越是平仄仿古,越是少用對仗。五古繼承齊梁的遺緒,所以多數(shù)詩人喜歡在五古里用對仗;轉(zhuǎn)韻七古也是齊梁的遺風(fēng),所以對仗也常見。只有一韻到底的七古是一種“新興而又仿古”的詩體,所以不大用對仗??傊棚L(fēng)里對仗的有無或多少,仍舊是新式和仿古兩大潮流的分別。
33.3 要明白律句和對仗的密切關(guān)系,只要把上文第三十一節(jié)里所引的杜甫的《湖城東遇孟云卿》一詩仔細(xì)分析,就可以恍然大悟。杜甫這詩,律句較多,因此對仗也較多。尤其是有一點(diǎn)值得注意:凡是用律聯(lián)的地方也就是用對仗的地方?,F(xiàn)在再舉蘇軾的一首詩為例:【原文中凡字下有著重號者改為字體加粗?!?/span>
《龜山辯才師》 蘇軾
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語長淮今好在。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龜山背。
木魚呼客振林莽,鐵鳳橫空飛?繪。忽驚堂宇變雄深,坐覺風(fēng)雷生謦欬。
羨師游戲浮漚間,笑我榮枯彈指內(nèi)。嘗茶看畫亦不惡,問法求詩了無礙。
千里孤帆又獨(dú)來,五年一夢誰相對?何當(dāng)來世結(jié)香火,永與名山躬井硙!
這一首詩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不用對仗,其余各聯(lián)都用對仗,宛然一首七言排律。再就平仄而論,除“嘗茶”一在外,其余都是入律或似律的句子??梢宰C明對仗和律句的密切關(guān)系。我們之所以不索性認(rèn)為排律者,因?yàn)椋海ㄒ唬┰娭卸嘤修逐ま謱?;(二)平仄未完全合律;(三)用仄韻。然而,它畢竟是律古之間的東西。
33.4 上文我們說,自杜韓以后,一韻到底的七古總以完全不用對仗為原則;現(xiàn)在上文舉出的一首一韻到底的七古卻是完全用對仗的,似乎自相矛盾。但是,像蘇軾這首詩只是罕見的例外,它是屬于新式的古風(fēng);且大多數(shù)一韻到底的七古卻是仿古的一派。同是一個(gè)詩人,時(shí)而仿古,時(shí)而隨俗,并不相仿。除劉長卿完全用新式,孟郊韓愈完全用古式之外,其余各家的詩集中,仿古的古風(fēng)和新式的古風(fēng)往往同時(shí)存在。由此看來,詩體本可分為四種:(一)新式之律;(二)古式之律;(三)新式之古;(四)古式之古。世俗只分為律古兩種,實(shí)未盡善。我們現(xiàn)在只要心知其意,也不必顯然把它們分為四類了。
33.5 律詩的對仗,中兩聯(lián)為必需的,首聯(lián)為隨意的(五律首聯(lián)多用對仗,七律罕用),尾聯(lián)則以不用為原則。(見上文第十三節(jié)。)古風(fēng)的對仗卻沒有一定的位置。大約尾聯(lián)仍以不用對仗為原則,這樣可以表示一篇的終結(jié);其余各聯(lián),對與不對,極為自由。這是所謂“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并不受任何。例如:
《古風(fēng)》 李白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發(fā)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
吾當(dāng)乘云螭,吸景駐光彩(一作)。
【《古風(fēng)》其十一。后兩句一作“誰能學(xué)天飛,三秀與君采”?!?/span>
《古風(fēng)》 李白
玄風(fēng)變太古,道喪無時(shí)還。擾擾季葉人,雞鳴趨四關(guān)。
但識金馬門,誰知蓬萊山。白首死羅綺,笑歌無時(shí)閑。
綠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顏。大儒揮金椎,琢之詩禮間。
蒼蒼三株樹,冥目焉能攀?
【《古風(fēng)》其三十?!熬G酒”一聯(lián)或作“萋萋千金骨,風(fēng)塵凋素顏”?!?/span>
《水會渡》 杜甫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沒已久,崖傾路何難!
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寬。篙師暗理楫,歌笑輕波瀾。
霜濃水石滑,風(fēng)急手足寒。入舟已千憂,陟巘仍萬盤。
回眺積水外,始知眾星乾。遠(yuǎn)游令人瘦,衰疾慚加餐。
《行子苦風(fēng)泊來舟貽潘少府》 王昌齡
行子苦風(fēng)潮,維舟未能發(fā)。宵分卷前幔,臥視清秋月。
四澤蒹葭深,中洲煙火絕。蒼蒼水霧起,落落疏星沒。
所遇盡漁樵,與言多楚越。其如念極浦,又以思明哲。
常若千里馀,況之異鄉(xiāng)別!
(此詩句子皆入律或似律,無拗黏拗對,故用對仗特多。)【一作儲光羲詩。】
《仲春晚尋覆釜山》 錢起
蝴蝶弄和風(fēng),飛花不知晚。王孫尋芳草,步步忘路遠(yuǎn)。
況我愛青山,涉趣皆浮踐!縈回必中路,陰晦陽復(fù)顯。
古岸生新泉,霞峰映雪巘。交枝花色異,奇石云根淺。
碧洞志忘歸,紫云行可搴。方嗤嵇叔夜,林臥方沈湎。
《夜出偏門還三山》 陸游
月行南斗邊,人歸西郊路。水風(fēng)吹葛衣,草露濕芒履。
漁歌起遠(yuǎn)汀,鬼火出破墓。凄清醒醉魂,荒怪入詩句。
到家夜已半,佇立叩蓬戶。稚子猶讀書,一笑慰遲暮。
《寄圣俞》 歐陽修
凌晨有客至自西,為問詩老來何稽?京師車馬躍朝日,何用擾擾隨輪蹄!
面顏憔悴暗塵土,文字光彩垂虹霓。空腸時(shí)如秋蚓叫,苦調(diào)或作寒蟬嘶。
語言雖巧身事拙,捷徑恥蹈行非迷。我今俸祿飽馀剩,念子朝夕勤鹽虀。
舟行每欲載米送,汴水六月乾無泥。乃知此事尚難必,何況仕路如天梯?
朝廷樂善得賢眾,臺閣俊彥聯(lián)簪犀。朝陽鳴鳳為時(shí)出,一枝豈惜容其棲!
古來磊落材與知,窮達(dá)有命理莫齊。悠悠百年一瞬息,俯仰天地身醯雞。
其間得失安足校?況與鳧鶩爭稗稊!憶在洛陽年各少,對花把酒傾玻瓈。
二十年間幾人在,在者憂患多乖暌。我今三載病不飲,眼眵不辨騧與驪。
壯心銷盡憶閑處,生計(jì)易足才蔬畦。優(yōu)游琴酒逐漁釣,上下林壑相攀躋。
及身強(qiáng)健始為樂,莫待衰病須扶攜。行當(dāng)買田清潁上,與子相伴把鋤犁。
(全詩共四十句,僅有三聯(lián)用對仗,其中如“優(yōu)游”一聯(lián)猶在似對非對之間,此乃一韻到底的七古的正則。)【詩題一作“因馬察院至,云見圣俞于城東。輒書長韻奉寄》?!?/span>
33.6 只有轉(zhuǎn)韻七古的對仗,其位置比較地固定。尤其是四句一換韻的七古,不用對仗則已,若用對仗總在每韻的第二聯(lián)。因?yàn)槊宽嵉氖拙渫腠?,頗不宜于對仗。例如:
《江樓送太康郭主簿赴嶺南》 劉長卿
對酒憐君安可論?當(dāng)官愛士如平原。料錢用盡卻為謗,食客空多誰報(bào)恩?
萬里孤舟向南越,蒼梧云中暮帆滅。樹色應(yīng)無江北秋,天涯尚見淮陽月。
驛路南隨桂水流,猿聲不絕到炎州。青山落日那堪望,誰見思君江上樓?
(末聯(lián)因系終篇,所以不用對仗。)
33.7 律詩的對仗,唯求其“工”,古風(fēng)的對仗,唯求其“拙”。除了入律的古風(fēng)頗喜歡用工對外,一般古體詩里,詩人們幾乎可說是有意造成古拙的駢語。關(guān)于屬對的范疇,古風(fēng)比律詩寬得多。如果拿律詩的眼光看來,有些地方簡直是對得太勉強(qiáng)了。這些“勉強(qiáng)”的對仗,大約可分為四類:
33.8 (甲)完全不倫不類的事物也用為對仗。例如: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王昌齡《九江口作》)
為客成白首,入門嗟布衣。(郎士元《贈萬生下第》)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饑。(岑參《宿華陰東郭客舍》)
赤心報(bào)國無片賞,白首還家有幾人?(劉長卿《疲兵篇》)
櫪上看時(shí)獨(dú)意氣,眾中牽出偏雄豪。(岑參《衛(wèi)節(jié)度赤驃馬歌》)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韓愈《謁衡岳廟》)
33.9 (乙)以主從仂語與等立仂語為對。例如:(等立用●號,主從用△號)【●號△號原放于字的下方,現(xiàn)改放于文字之后。下同)
【仂(lè)語:詞組(短語)?!爸鲝呢煺Z”相當(dāng)于偏正詞組(短語),“等立仂語”相當(dāng)于聯(lián)合(并列)詞組(短語)】
及自登樞●要●,何曾問布△衣△。(楊賁《時(shí)興》)
衣●冠●半是征戰(zhàn)士,窮△儒△浪作林泉民。(李白《少年行》)
行人刁斗風(fēng)●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頎《古從軍行》)
潯陽北望雁●鴻●回,湓水東流客△心△醉。(李頎《送從弟游江淮》)
聞道輕△生△能擊虜,何嗟少●壯●不封侯。(劉長卿《送崔校書從軍》)【一作錢起詩】
33.10 (丙)雙字仂語中,一字對得極工,另一字極勉強(qiáng)。例如:(工者用●號,不工者用△號)
偶同靜●者△來,正值高●云△閑。(歐陽詹《同諸公過福先寺》)
中酒朝●眠△日色高,彈棋夜●半△燈花落。(岑參《與獨(dú)孤漸道別》)
別△馬●連●嘶△出御溝,家△人●幾●夜△望刀頭。(劉長卿《送崔校書從軍》)【一作錢起詩】
燕南春草傷△心●色,薊北黃云滿△眼●愁。(同上)
33.11 (?。┚渲凶詫Χ謨删湎鄬Α_@本是律詩里所容許的對仗法,但是它在古風(fēng)里更顯得隨便,標(biāo)準(zhǔn)更寬。往往以名詞與形容詞相對,或與動詞相對。例如:(名詞用●號,形容詞或動詞用△號)
高論動侯●伯●,疏懷脫塵●喧●。(韋應(yīng)物《送李十四山東游》)【“喧”是動詞,應(yīng)用△號】
肅穆廟●堂上,深沈節(jié)△制△雄。(高適《李云南征蠻詩》。)
寓游城●郭●里,浪跡?!饕摹麟H。(李頎《謁張果先生》。)
紛紛對寂△寞△,往往落衣●巾●。(劉眘虛《寄閻防》。)
曉碧流視△聽△,夕清濯衣袍●。(孟郊《立德新居》。)【孟郊《立德新居》其四】
為于仁●義●得,未覺登△陟△勞。(同上)【“為于”一作“但立”,“得”一作“德”】
33.12 另一種拙對是半對半不對。這又可以細(xì)分為三類:(一)上半對,下半不對;(二)下半對,上半不對;(三)中間對,兩關(guān)不對?,F(xiàn)在分別敘述于下。
33.13 (一)上半對,下半不對,往往是韻腳的關(guān)系。末字因?yàn)橐喉崳詫φ屉y工。在律詩里,詩人往往先決定韻腳,然后選擇出句的末字,務(wù)救其對仗工穩(wěn);在古風(fēng)里則不然,詩人聽其自然,不加修飾,弄到下一半不成對仗。最顯明的例子是每字都對,只剩末字不對,像崔顥的《古游俠》的“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其次是只剩末兩字不對,像劉長卿的《自鄱陽還道中》的“元?dú)膺B洞庭,夕陽落波上”。而最普通的例子卻是:
五言 上二字相對,下三字不對;
七言 上四字相對,下三字不對。
現(xiàn)在試舉出一些例子:
發(fā)白還更黑,身輕行若風(fēng)。(李頎《贈蘇明府》。)
遲日半云谷,春風(fēng)連上潮。(綦毋潛《題鶴林寺》【一作薛據(jù)詩?!霸啤币蛔鳌翱铡?。】
出處暫為間,沈浮安系哉?。?/span>盧象《送綦毋潛》)【“間”一作“耳”?!?/span>
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常建《潭州留別》。)
黃葉落不盡,蒼苔隨雨生。(盧綸《送顧秘書歸岳州》)【《送顧秘書獻(xiàn)書后歸岳州》】
男兒在世無產(chǎn)業(yè),行子出門如轉(zhuǎn)蓬。(李頎《欲之新鄉(xiāng)》)【《欲之新鄉(xiāng)荅崔顥綦毋潛》】
寒風(fēng)卷葉度滹沱,飛云布地悲峨峨。(同上)【“云”一作“雪”】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李頎《送陳章甫》)
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如云屯。(高適《邯鄲少年行》)
玉京迢迢幾千里,鳳笙去去無窮已。(李白《鳳吹笙曲》)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李白《憶舊游》)【《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赤霄懸圃須往來,翠尾金花不辭辱。(杜甫《赤霄行》)
英雄割據(jù)雖已矣,文彩風(fēng)流今尚存。( 杜甫《丹青引》)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發(fā)種種來無情。(陸游《長歌行》)
(“寒風(fēng)”“宅中”“玉京”“我向”諸聯(lián),因?yàn)槌鼍淙腠?,尤以半對半不對為常。七律也有這個(gè)規(guī)矩,參看上文第十五節(jié)。)
七古偶然也只有兩個(gè)字相對,這是最貧乏的對仗。例如:
劍鋒可惜虛用盡,馬蹄無事今已穿。(岑參《送費(fèi)子歸武昌》)
北雁初回江燕飛,南湖春暖著春衣。(韓翃《送中兄典邵州》)
萬年枝影轉(zhuǎn)斜光,三道先成君激昂。(韓翃《別汜水三縣尉》)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
33.14 (二)下半對,上半不對,并非受了韻腳的影響,所以比較少見。七古中下五字相對如李頎《送陳章甫》的“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shí)空望孤云高”尤為罕見,因?yàn)榧饶苡梦遄窒鄬?,就不妨索性用七字相對了。最普通的情形是?/span>
五言 上二字不對,下三字相對;
七言 上四字不對,下三字相對。
現(xiàn)在試舉出一些例子:
德與形神峻,孰知天地遙?(張說《同群公秋登琴臺》)【一說高適詩?!熬币蛔鳌案摺??!?/span>
悠悠孤峰頂,日見三花春。(王昌齡《寄焦鍊師》)【一說李頎詩】
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氳。(李頎《送暨道士還玉清觀》)
畫圖騏麟閣,朝入明光宮。(高適《塞下曲》)【“朝入”一作“入朝”。】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王維《西施詠》)
巾車云路入,理棹瑤溪行。(儲光羲《游茅山》)【《游茅山五首》 其二 】
居間好花木,采藥來城市。(孟浩然《王迥見尋》)
少年弄文墨,屬意在章句。(孟浩然《南歸阻雪》) 【一作《南陽北阻雪》】
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
粉墻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韓愈《謁衡岳廟》)
伯熙奉詔每有作,礧砢相并將無慚。(虞集《題旦景初僉司畫》)【虞集:元代詩人)
33.15 (三)中間對,兩頭不對,這種情形更少。所謂中間對,往往只有兩個(gè)字;但是看它們的對仗是那樣工整,卻絕對不會是出于偶然。例如:
今朝平津邸,兼得瀟湘游。(郎士元《題劉相公三湘圖》)
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杜甫《醉為馬墜》)【《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
高秋八月歸南楚,東門一壺聊出祖。(岑參《送費(fèi)子歸武昌》)
及身強(qiáng)健始為樂,莫待衰病須扶攜。(歐陽修《寄圣俞》)【“強(qiáng)”一作“壯”?!?/span>
33.16 此外,還有意對詞不對,如杜甫《錦樹行》“五陵豪貴反顛倒,鄉(xiāng)里小兒狐白裘”。這更是拙中之拙。
33.17 上文第三十節(jié)里所說的同字相對,也是最古拙的駢語。在《古詩十九首》里,同字相對有如下面諸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jì)D。【其二】
兔絲生有時(shí),夫婦會有宜?!酒浒恕?/span>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其十四】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就稀?/span>
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其一】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酒涫摺?/span>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就稀?/span>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jié)不解?!酒涫恕?/span>
(“昔為”“去者”兩聯(lián)是完全的對仗,“兔絲”“古墓”“三五”“上言”諸聯(lián)是是主從仂語與等立仂語相對,“相去”“著以”兩聯(lián)是半對半不對。)
33.18 唐人的古風(fēng)里,大量地運(yùn)用這種對仗法,因?yàn)檫@正是古風(fēng)之所以別于律詩的一個(gè)特征。例如:
33.19 (甲)五古。
1.同一字者。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王維《獻(xiàn)始興公》)【“水”一作“中”?!?/span>
大牛隱層坂,小牛穿近林。(儲光羲《牧童詞》)
一山盡天苑,一峰開道宮。(儲光羲《述降圣觀》)
虎豹對我蹲,鸑鷟旁我飛。(儲光羲《雜詩》)【《雜詩二首》其一】
下有枯樹根,上有鼯鼠窠。(王昌齡《長歌行》)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常建《江上琴興》)
漚纻為缊袍,折麻為長纓。(常建《漁浦》)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顏真卿《贈裴將軍》)
岱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李白)【“岱”一作“代”?!?/span>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李白《箜篌謠》)
存者無消息,死者委塵泥。(杜甫《無家別》)【“委”一作“為”】
魂來?xiàng)髁智啵?/span>魂去返關(guān)塞黑。(杜甫《夢李白》)【《夢李白二首》 其一。“林”一作“葉”,“魂去”一作“夢返”?!?/span>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前出塞九首》其六?!百\”一作 “寇”。此首前一聯(lián)“挽弓當(dāng)挽強(qiáng),用箭當(dāng)用長”亦有一字相同。】
2.同二字者。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王昌齡《越女》)【《樂府詩集》作《采蓮曲》】
徘徊雙峰下,惆悵雙峰月。(劉長卿《宿雙峰寺》)【《宿雙峰寺寄盧七李十六》】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杜甫《泥功山》)【“功”一作“公”?!?/span>
賢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杜甫《發(fā)同谷縣》)
3.同三字者。
但見萬里天,不見萬里道。(孟云卿《古別離》)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杜甫《佳人》)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白居易《澗底松》)
分不兩相守,恨不兩相思。(元稹《古決絕詞三首》)【《古決絕詞三首》其一】
4.同四字者。
朝亦??囵?/span>,暮亦常苦饑。(孟云卿《悲哉行》)
33.20 (乙)七古。
1.同一字者。
此時(shí)惜別詎堪聞?此地相看未忍分。(李白《鳳吹笙曲》)
大兒學(xué)問止《論語》,小兒結(jié)束隨商旅。(杜甫《最能行》)【一本“小兒”在前,“大兒”在后。應(yīng)是如此?!?/span>
魯人皆解帶弓箭,齊人不復(fù)聞簫韶。(劉禹錫《平齊行》)【《平齊行二首》 其一】
郢人斤斲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xué)士》)【《翰林白二十二學(xué)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一作贈)》】
郊廟登歌贊君美,樂府艷詞悅君意。(白居易《采詩官》)
君耳唯聞堂上言,君眼不見門前事。(同上)
十一把鏡學(xué)點(diǎn)妝,十二抽針能繡裳。(白居易《簡簡吟》)
黃雞催曉丑時(shí)鳴,白日催年酉前沒。(白居易《醉歌》)
2.同二字者。
苦竹嶺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李白《山鷓鴣詞》)
有身莫犯飛龍鱗,有手莫辮猛虎須。(李白《對雪醉后》)【《對雪醉后贈王歷陽》】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白居易《七德舞》)
貪吏害民無所忌,奸臣蔽君無所畏。(白居易《采詩官》)
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白居易《畫竹歌》)
妾年四十絲滿頭,郎年五十封公侯。(陳羽《古意》)
伶?zhèn)?/span>以之正音律,軒轅以之調(diào)元?dú)?。?/span>李賀《苦篁調(diào)嘯引》)
君言似曲屈如鉤,君言好直舒為箭。(元稹《胡旋女》)
3.同三字者。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杜甫《醉時(shí)歌》)
遂州城中漢節(jié)在,遂州城外巴人稀。(杜甫《去秋行》)
胡旋之義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傳。(元稹《胡旋女》)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須臾期。(盧仝《嘆昨日》)【《嘆昨日三首》其一?!?/span>
義心如石屹不轉(zhuǎn),死節(jié)如石確不移。(白居易《青石》)【后“如石”一作“名流”?!?/span>
彈琴人似膝上琴,聽琴人似匣中弦。(盧仝《聽蕭君姬人彈琴》)
4.同四字者。
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誇我鐘可刜。(白居易《鴉九劍》)
【去年送君守解梁,今年送君守歷陽。(蘇軾《送呂希道知和州》】
33.21 最后,我們談到兩聯(lián)相對,就是上一聯(lián)和下一聯(lián)相為對仗。例如:
相思長相思,相思無限極。相思苦相思,相思損容色。(陳羽《長相思》)
勸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婦為參商。勸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白居易《天可度》)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白居易《太行路》)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同上)
人畫竹身肥擁腫,蕭畫莖瘦節(jié)節(jié)竦;人畫竹梢死羸垂,蕭畫枝活葉葉動。(白居易《畫竹歌》)
文帝卻之不肯乘,千里馬去漢道興。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白居易《八駿圖》)
但是這種對仗往往只有一部分或一兩個(gè)字在字面上是相對的,(同字或異字相對均可);余字或錯(cuò)綜相對,或意對詞不對。例如:
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杜甫《麗人行》)
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杜甫《徐卿二子歌》)
昔沒賊中時(shí),潛與子同游;今歸行在所,王事有去留。(杜甫《送韋十六》)【《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
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大魚傷損皆垂頭,屈強(qiáng)泥沙有時(shí)立。(杜甫《又觀打魚》)
昔公為善日不足,假寐待旦朝至尊;今君三十朝未與,得不寸晷倍玙璠?(元稹《去杭州》)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風(fēng)拂松疏韻;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白居易《五弦彈》)
吾君修己人不知,不自逸兮不自嬉; 吾君愛人人不識,不傷財(cái)兮不傷力。(白居易《驪宮高》)
去歲嘉禾生九穗,田中寂莫無人至;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dú)喜無人知。(白居易《牡丹芳》)
三月無雨旱風(fēng)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白居易《母別子》)
33.22 兩聯(lián)相對,白居易最喜歡用。他喜歡到那種程度,甚至于用到律詩里去(見上文第十五節(jié))。然而這種對仗終當(dāng)認(rèn)為古風(fēng)所獨(dú)有,而它和同字相對往往是互相為用的。
(P468—481)
【附錄】
15.13 但是,在詩句里,不工的對仗也不是沒有。有時(shí)候,工整的對仗和高雅的詩意不能兩全的時(shí)候,詩人寧愿犧牲對仗來保存詩意。例如:
幾度聽雞過白日,亦曾騎馬詠紅裙。(白居易《寄殷協(xié)律》)【“過”一作“歌”?!?/span>
逐北自諳深磧路,長嘶誰念靜邊功!(儲嗣宗《驄馬曲》)【一作紀(jì)唐夫詩,又記為紀(jì)唐天詩】
塵埃一別楊朱路,風(fēng)月三年宋玉墻。(唐彥謙《離鸞》)
吾道憑溫酒,時(shí)晴付擁爐。(唐庚《除夕》)【一作蘇轍詩?!扒纭币蛔鳌扒椤??!?/span>
【唐庚與蘇轍都是北宋詩人,蘇轍年長于唐庚三十歲左右?!?/span>
15.14 上半句或前四字用對仗,下半句或末字不用對仗的情形較為常見,這顯然受了韻字的影響。因?yàn)橐喉?,有時(shí)候不能不犧牲對仗。例如:
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游。(李白《《寄淮南友人》》)
夜久應(yīng)搖佩,天高響不來。(梁锽《七夕汎舟》)
幾年同在此,今日各驅(qū)馳。(張籍《送友生游峽中》)【一作李白詩】
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zé)o路通。(劉威《游東湖黃處士園林》)
這里儲嗣宗,唐彥謙,李白,梁锽,張籍,劉威的句子都是用于頷聯(lián)的。第十三節(jié)里說過同,頷聯(lián)偶然可以不用對仗,那么,對仗差些更是不礙事了。至于首聯(lián),本以不對仗不正例,如果對仗的話,更可以不十分講究。
——見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增訂本)第176頁。
15.19 以上所說的對仗都是出句和對句相對的。此外還有兩種對仗與此不同。第一種是上一聯(lián)的出句與下一聯(lián)的出句對,對句亦與對句相對。這種對仗叫做隔句對,《中原音韻》論曲時(shí)稱為扇面對。此類非常罕見,現(xiàn)在只能舉出一個(gè)例子:
《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白居易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調(diào)吟還出,深情咽不傳。萬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縹緲”對“殷勤”,“巫山”對“湘水”,“七八”對“十三”。)
15.20 第二種是句中自對,而另一句不再相對?!?/span>
——見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增訂本)第179頁
【按:王力教授《詩詞格律十講》(1963年8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第七講《對仗》中在談及特殊的對仗方式時(shí),只提到“有一種對仗是句中自對而后兩句相對”,沒有提到所謂的“隔句對”。】
【附記】本材料由 鄧旺林(網(wǎng)名“芙蓉書閣”)錄入、上傳?!尽績?nèi)是錄入者的相關(guān)說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