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導(dǎo)讀:化濕的中藥有哪些?化濕是利用藥物的芳香溫燥之性化散濕濁的治法,那么化濕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化濕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化濕藥主要作用為化濕運(yùn)脾?;瘽袼幎嗑叻枷阒畾猓卜Q為芳香化濕藥。化濕藥性味辛溫,主歸脾胃二經(jīng),具有醒脾化濕、燥濕健脾等功效。濕證有寒濕與濕熱之分,故在使用化濕藥時(shí),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濕證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呐湮?,寒濕者?dāng)配溫里散寒藥,濕熱者當(dāng)配清熱燥濕藥。又濕性粘滯,濕阻每可滯氣,行氣有助于化濕,故使用化濕藥時(shí)常配行氣藥。濕生每因脾虛,若為脾虛生濕者,當(dāng)配補(bǔ)脾藥等?;瘽袼幬锇ㄞ较恪⑴逄m、蒼術(shù)、厚樸、砂仁、豆蔻、草豆蔻等,具體來看看:
1、藿香
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fā)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藿香有殺菌功能,口含一葉可除口臭,預(yù)防傳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劑。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服,對(duì)暑濕重癥,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惡心嘔吐有效。常配佩蘭、蘇葉、厚樸等,效果更好。
2、佩蘭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涼,入脾胃肺經(jīng),善醒脾而除中洲陳腐穢濁之氣,與藿香相似,亦為化濕和中之要藥。
本品有良好的化濕、解暑之功,用于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治濕溫初起,常與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3、蒼術(shù)
本品辛苦性溫燥散,入脾胃經(jīng)有較強(qiáng)的燥濕健脾之功,為濕滯中焦證之常用藥,又可用于水濕、痰飲內(nèi)?;驖駸醿?nèi)蘊(yùn)所致諸證。
治寒濕阻滯中焦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治痰飲或濕溢水腫,常與陳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治濕熱水腫或濕溫,常與黃芩、黃連、滑石等同用。治濕濁帶下,與白術(shù)、茯苓、芡實(shí)等同用。
4、厚樸
本品苦能下氣,辛以散結(jié),溫可燥濕,主入脾胃經(jīng),功善燥濕、行氣,為消除濕滯痞滿之要藥。
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脘痞腹?jié)M、不思飲食、嘔惡吞酸、倦怠便溏等癥,常與蒼術(shù)、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5、砂仁
古人稱之“為醒脾調(diào)胃要藥”的藥是砂仁。本品辛香溫散,入脾胃經(jīng),有良好的為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用于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
證屬寒濕氣滯者,常與厚樸、陳皮、枳實(shí)等同用;證兼脾氣虛弱者。常與木香、人參、白術(shù)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湯。砂仁除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氣滯胎動(dòng)不安,其止瀉作用適宜中焦虛寒的泄瀉。
6、豆蔻
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用于脾虛濕阻氣滯之胸腹虛脹,食少無力:與黃芪、白術(shù)、人參等同用,如白豆蔻丸。用于治療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與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用于治療胃寒濕阻氣滯之哎吐:與藿香、半夏等藥同用。
7、草豆蔻
本品辛香溫燥,入脾胃經(jīng),有燥濕化濁,溫中止嘔,行氣消脹之功。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等證。
治療脾胃寒濕偏勝,氣機(jī)不暢,與干姜、厚樸、陳皮等溫中行氣之品同用。治療寒濕內(nèi)盛,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與肉桂、高良姜、陳皮等同用,如草豆蔻散。
8、草果
本品辛散溫燥,有特異的香味,入脾胃經(jīng),有較強(qiáng)的燥濕散寒之功。善治寒濕中阻之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舌苔濁膩,常與砂仁、厚樸、蒼術(shù)等配伍。
寒熱痰飲,草果仁四兩,甘草二兩,生姜五兩。上藥細(xì)銼,用水浸,文武火熬,以干為度,取出焙碾為末。每服一錢,入鹽沸湯點(diǎn)服。用于治療瘧疾寒熱往來,與常山、知母、檳榔等同用。
化濕類藥物多屬辛溫香燥之品,易耗氣傷陰,故陰虛血燥及氣虛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揮發(fā)油,而揮發(fā)油又為其有效成分,故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免藥效降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