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文言文,主要從以下四點入手:
① 把握文言實詞和重點虛詞的意義;
②理解、翻譯文言語句;
③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在聯系、內容、寫作方法、技巧;
④積累、背誦文中重點語句、段落,多背誦文言詩詞。
學習時,是由“解詞——串意——順意”三步完成的??梢圆捎靡韵聨追N方法:
(1)充分利用課本注釋、工具書圈點勾畫理解詞義,翻譯語句(附示例一);
(2)理解字詞時用歸納法和比較法,即將一課中或每課中的某一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通假字或虛詞的不同用法加以歸納、比較,以增加記憶(附示例二);
(3)理解文意的普遍聯系法,即在學習中要聯系前后文,聯系多個段落,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內在條理,弄清全文大意。
(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四種: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還有固定句式,每種都有幾種不同形式,了解這些形式,便于記憶和理解。
(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邊讀邊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言感悟能力。
注意掌握幾種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和現代漢語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對的,我們主要要掌握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變式句五種句式。
1, 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在現代漢語中,一般要用判斷詞“是”表示判斷,而文言中的判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而是直接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表示判斷,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詞、語氣詞、副詞來表示或加強判斷語氣。主要形式有:
⑴,主語后面用助詞“者”表示提頓,謂語后面用語氣詞“也”煞尾。
⑵,只在主語后面用“者”表示提頓。
⑶,只在謂語后面用“也”煞尾。
⑷,“者”、“也”都不用。
⑸,謂語前用副詞“乃”、“即”、“必”“則”等加強語氣。
⑹,用“為”表示肯定判斷。
⑺,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定。
⑻,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
2, 被動句。
被動句的主語不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發(fā)出者,而是行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助詞來表示被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⑴,用介詞“為”引進行為的主動者。
⑵,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
⑶,用助詞“見”表示被動。
⑷,用介詞“被”表示被動。
⑸,用“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⑹,用“見……于……”的格式表示被動。
3, 省略句。
文言句子中有一些組成成分,習慣上常常省略,翻譯成現代漢語時需要補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 省略主語。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對話省。
②, 省略謂語動詞。例如:“一股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 省略賓語。
④, 省略介詞“于、“以”。
4, 疑問句。
文言中的疑問句,一般要用疑問代詞或疑問語氣詞提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⑴, 用疑問代詞提出問題。
⑵, 用疑問語氣詞提出問題。
5, 變式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代漢語里相對應的句式不同,常見的有以下四種情況: ⑴,主謂倒裝句。
⑵,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 凝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②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③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⑶定語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飾性的定語常置于中心語之后。
⑷,介詞結構后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有些則置后作補語。
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準”、“達”、“雅”。所謂“準”,就是指譯文的準確無誤,不誤解,不漏譯,不增譯。所謂“達”,就是指譯文的順暢,無語病,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和習慣。所謂“雅”,就是指譯文的優(yōu)美自然,符合原文語言特色,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于表現力。
翻譯的十種方法
1、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
2、刪。刪去不譯的詞。如發(fā)語詞、補足音節(jié)的虛詞等。
3、補。補出省略成分。
4、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5、調。在翻譯時,有時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介賓結構后置等)
6、選。有些多義詞,根據語境選取適當的詞。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
8、意。意譯。初中生對文言文最好是直譯,但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和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
9、縮。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
10、擴。一是文言文中單音詞擴為雙音詞或多音詞;二是對一些言簡意賅的句子,翻譯時,要擴展其內容,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關于翻譯文的方法,可按下面的順口溜記憶: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譯,被動省略譯規(guī)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可歸結為增、調、留、換四字。
第一,贈。
古代漢語同現代漢語一樣,為了使語言精煉簡潔,都有省略現象,而且比現代漢語更為普遍。從省略的方式說,有承前省,蒙后省和對話省;從省略的內容來說,既可是主語、謂語、賓語,又可以是介詞詞根。我們閱讀文言文時,遇到這種省略情況,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以便正確理解文意。
在古代漢語中,量詞較之臨近的數詞,是一種很不發(fā)達的詞類,動量詞在先秦不存在,物量詞也不多見,現代漢語又是量詞很豐富的一種語言。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要找出相應的量詞補充進去。
第二,調。
古代漢語詞序有些特殊的規(guī)律,諸如賓語前置、定語和狀語后置、主語倒裝等。翻譯這些句子時,如果仍然按原文的詞序,就容易使人費解,產生歧義,造成理解錯誤。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古今漢語詞序變化的規(guī)律,對原文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詞序特點,這就是“調”。
文言文,尤其是韻文中,常有一種“倒文”的語言現象。這種倒文或“語急而文倒”,或“倒文以協(xié)韻”。我們閱讀古文時,遇到“倒文”這種語言現象,就必須根據內容,顛倒過來進行翻譯。
第三,留。
“留” 即保留原文不譯,如國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號,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稱和度量衡標準等,均不譯。
一些基本詞匯,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見的事物, 古今意義相同,翻譯時保留不譯。如果不是基本詞,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詞語,也不必翻譯。
此外,古人為了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常引用詩句、民謠、格言、諺語進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這句民謠就保留不譯,否則就會失去引詩所特有的韻味。
第四,換。
漢語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許多文言單音詞不能在現代漢語中靈活運用,只能充當雙音詞的一個詞素,翻譯時就要用現代漢語中詞義相同或相當的詞語去替換文言詞語,這就是“換”。例如:“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里除了帝號“燕王” 和方位詞“上” 無需更易而外,其余都要換用與現代漢語詞義相同或相當的詞,譯作:“我曾經(跟你)在邊境上會見燕王”。
以上所說的“增”、“調”、“留”、“換”的翻譯方法,不是各自獨立的,在具體翻譯過程中,它們是相互關聯,交并運用的,不能截然分開。
怎樣下苦功夫落實
第一, 學習文言文要重視誦讀。
第一步:大聲誦讀。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出聲背誦。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上,現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xù)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fā)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fā)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鍵,因為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復,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能隨時發(fā)現、檢查自己的錯誤。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真對待。
第四步:勾畫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huán)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咀嚼題干的要求,抓住關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微變化。
第六步:對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于在所有學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干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這只能要求同學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zhàn)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閑自得的心境、自然環(huán)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范圍,在答題時可選擇最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
程端禮在《朱子讀書法》中說:“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某舊苦記文字不得,后來只是讀,今之記得者,皆讀之功也?!?多熟讀背誦一些文質皆美、深淺適度的文言詩文,在頭腦中多儲存一些文言信息,這對認知遷移、閱讀理解都是大有益處的。
第二, 要勤查工具書。
學習文言文時查閱的工具書有:《古代漢語常用字典》、《常用文言虛詞詞典》、《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辭?!?、《辭源》等。其中,《古代漢語常用字典》和《常用文言虛詞詞典》體積小,內容豐富,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便于攜帶,是我們學習文言文必備的工具書。
第三, 要多作練習。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長期保存在大腦中,但僅憑對新知識的識記是不能保證這一目的的實現的?!币肜喂痰卣莆罩R,還必須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以積累知識,進一步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 要善于積累資料。
黑格爾年輕時并沒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可是他善于積累,把讀過的東西詳細地摘要在一張張活頁卡片上,然后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排列,逐一貼上標簽。這樣的日積月累,反復思考運用,終于使他成為知識淵博的大哲學家。我們在讀書求學中注意積累資料,必將受到很大的益處。它不但能培養(yǎng)和提高你的閱讀、分析能力,“使人精確”(培根語),而且還能減輕你的大腦負擔,當這些資料變成你的“第二大腦”時,你使用這些資料便能得心應手,八面來風,人家“踏破鐵鞋無覓處”,你卻“得來全不費功夫”。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唐睢不辱使命(節(jié)選)
秦王怫然怒,謂唐睢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睢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祁≡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慧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span>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span>
1、解釋下列加點詞。
(1)倉鷹擊于殿上( )
(2)長跪而謝之 ( )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與臣而將四矣。
4、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睢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睢是個怎樣的人?
5、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答案:1、(1)“倉”同“蒼”,青色(2)道歉
2、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可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3、(1)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2)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于盡。
4、首先,唐睢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睢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最后,唐睢“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唐睢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的人
5、例:①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②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聯吳抗曹。
透視:此例選文為課內,設計的五個小題也很有代表性,基本上體現了文言文閱讀的特點。
1題考查的兩個字:一為通假字,一為多義字,注意了實詞的覆蓋面。
2題為翻譯句子,選取的句子是秦王的話,也是文章的結局,也就是說,選取了文中的關鍵句子。
3在閱讀文章時,人物的語言往往含義深刻,具有透過表面還能體會出其他內容的特點。對此類句子,一定要結合故事和語境認真體會,才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4題主要考查對文章故事的把握,要理清其情節(jié)與思路,在此基礎上進行簡要概括。
5題是開放性試題,說明只要認真學習課內文章,注意積累和思考,就能準確答題。
當然方法要內化,適當的練習是必須的。《名校指典綜合專題》和《名校指典閱讀專題》上面的文言文還要多多練習,才能循序漸進、熟能生巧、融會貫通。
——QQ群推薦——
歡迎加入:
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QQ群:309483051 104780329(已滿)
2016本地生考成都名校QQ群:451091909
2016外地生考成都名校QQ群:451873698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