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藝術(shù),從古到今都十分講究,品茶不但要有好茶,還要有好水。要掌握煮茶的火候和沏茶的水溫、要選用適當(dāng)?shù)牟杈?,掌握沏茶的順序,還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茶圣陸羽在《茶語》中曾說:“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煎,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未,八曰煮,九曰飲。”
一、飲茶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
品飲佳茗為美的享受,茶室多選在游覽勝地的幽靜處,鬧市的茶館通常也鬧中取靜,創(chuàng)造幽雅的環(huán)境,如人工小溪、池塘、瀑布、壁上字畫,桌上插圖、四季鮮花或放置盆景,講究整體美觀協(xié)調(diào),簡樸雅觀,整潔舒造。明代許次紓《茶疏》提出品茶佳境的四項要求:
清風(fēng)照月、紙帳楮衾、竹床石枕、名花棋樹,人稱“品茶四友”。
二、選用適當(dāng)?shù)牟杈?/strong>
茶具種類繁多,產(chǎn)地各異。不同的茶類、不同的檔次要選用不同的茶具,方能領(lǐng)略到茶藝的真諦。
1、高檔名優(yōu)紅花、綠花、黃茶、白茶及花茶,要選用透明的敞口玻璃杯,以便能觀看茶葉品質(zhì)特色,能觀賞那細嫩的芽葉在熱水沖泡后上下起浮、舒展變幻的“茶舞”。一般細嫩名茶沖泡初始,茶葉芽尖沖向水面,根根直立,繼而徐徐下沉,幾起幾落,這時芽尖起有微微氣泡,如“雀吞含珠”,最后匯集杯底,其時眾多展開的芽葉豎立于杯底,芽如槍,葉如旗,恰似“萬筍朝天”,而湯面茶香縷縷,茶味幽幽。
2、中、低檔紅茶、綠茶、黃茶及花茶,要選用白色或淡色瓷杯或瓷壺,也可選用紫砂壺。瓷質(zhì)茶具的保溫性優(yōu)于玻璃茶具,能使茶葉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滋味濃厚的茶湯。綠茶香味薄,易散發(fā),壺以扁小為好,紅花、花茶香味濃厚,宜用高壺或壺蓋隆起的茶壺為好。
3、烏龍茶質(zhì)地老,宜用茶壺沖泡,紫砂壺透氣性好,最好選用紫砂壺。
4、黑茶及緊壓茶需煎煮,最好用玻璃器皿,不用金屬器具,以免茶多酚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某些化學(xué)作用,也免避重金屬殘留在茶湯中。
三、好茶需要好水泡
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泡茶用水,唐代張?zhí)碌摹睹坊üP談》中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茶,茶只八分耳。”《茶語》中也指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見水的品質(zhì)對茶湯的質(zhì)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俗稱“龍井茶、虎跑水”,“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皆古人為追求茶與水的最佳組合。
泡茶用水要求“清、活、輕、甘、洌”五個方面。
1、水質(zhì)要求“清、活、輕”,
清相對濁而言,要求水“澄之無垢,撓之不濁”。水不清,則茶湯混?;钕鄬λ蓝?,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靜止的死水。但也不能用激流水,《茶語》中說:“其山水揀乳泉石波之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輕相對重而言,好水質(zhì)地輕,浮于上,劣水質(zhì)地重,沉于下。與現(xiàn)代關(guān)于“軟水與硬水”的說法一致,泡茶宜用每升含鈣鎂離子不到8克的“軟水”沖泡,這樣泡出的茶湯明亮、香氣好。
2、水味要求“甘、洌”,也稱“甘冷”、“甘香”。“甘”是指水含在口中有甜美感,無咸苦感;“洌”則是指水含在口中有清涼感。
四、掌握泡茶水溫
泡茶的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內(nèi)含物溢出和香氣揮發(fā)的重要因素。水溫過低,水溶物質(zhì)就不易溢出--茶湯的滋味淡;水溫過高,特別是悶泡,則易造成茶湯的湯色和茶葉暗黃、且香氣低,用沸過久的水泡茶,則茶湯的新鮮風(fēng)味也要受損,故泡茶究竟用沸水還是溫開水,要因茶而異。
1、高檔名優(yōu)茶:一般用80-90℃的水沖泡為宜,名優(yōu)白茶用70-75℃的水為宜。
因高檔名優(yōu)茶芽葉細嫩,用沸水則將芽葉燙泡至過熱而變黃變老,失去茶葉的香味,其營養(yǎng)成分也隨之減少,可將沸水晾涼,待水溫降下來后再泡茶。
2、烏龍茶:中高檔茶,宜用90-95℃的開水沖泡。
3、一般的綠茶、紅茶、花茶、普洱茶及中低檔烏龍茶等宜用剛沸的水沖泡。
但僅從營養(yǎng)角度考慮,用沸水泡茶可使茶水中的水溶物質(zhì)較快較多地溢出,隨著泡茶水溫的提高,茶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糖類、咖啡堿等成分的溢出率相應(yīng)增大,除糖類外,都以水溫90℃升至100℃時,其溢出率的增幅最大。這說明泡茶水溫的提高有利于茶葉有效成分的溢出,對人體健康有益,同時也利于茶湯濃度的提高。
五、煮水之法
泡茶不但要掌握好水溫,還要講究煮水之法。煮水時要“猛火急燒”忌“文火久沸”,水既要煮沸,又不宜煮老,水如過沸,會破壞水中特別是上等泉水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用此等“老湯”泡茶,會使茶湯顏色不鮮明,味道不醇厚,而且?guī)в袦兏小?br>
茶圣陸羽在《茶·五之煮》中談煮水的三沸之法:“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水老,不可食也。”這就是說:當(dāng)水煮到有魚目一樣大小的水泡大量上升并有細微的沸騰聲時,稱“第一沸”;接著鍋邊緣的水似珠玉在泉池上翻涌時,稱為“第二沸”;隨后整鍋水像騰波鼓浪一樣大翻滾,稱“第三沸”;這時水已煮老,不可飲用了。一般都以第一沸的水最好。
六、掌握泡茶的“茶水比”
泡茶時,茶與水的比例稱為茶水比,不同的茶水比,沏出的茶湯香氣高低,滋味濃淡各異。茶水比過小,茶葉在水中的溢出物絕對量則大,由于用水量大,茶湯就味淡香低;如茶水比過大,因用水量小,茶湯則過濃,而且滋味苦澀,同時又不能充分利用茶葉浸出物的有效成份,故泡茶時茶水比要適當(dāng)。由于茶葉的香味、有效成份含量溢出的比例不同,以及各人飲茶習(xí)慣的不同,對香味濃度的要求不同等因素,對茶水比要求也不同。而不同的茶類也有不同的茶水比。
一般認為:沖泡紅茶、綠茶、花茶的茶水比為1:50為宜,沖泡烏龍茶的茶水比為1:20為宜。
泡茶時,所用茶杯或茶壺不要用容量太大的特別是泡名優(yōu)茶,一般選用容積150ml-200ml的為宜,容量過大,所用熱水就多,杯壺內(nèi)熱量就大,易使茶湯味變淡,甚至將茶葉燙熟,減少香味;同時還易破壞茶中的Vc,若容量過小,用水量也過少,會使茶湯苦澀不爽。
七、掌握好投茶時間
泡茶時在杯中放置茶葉有三種方法:日常泡茶先放茶葉后沖入沸水,稱為“下投法”,也稱先茶后湯。沸水沖入杯中1/3-1/2的容量后再放茶,間距一定時間再沖滿水,稱為“中投法”。在杯中先沖滿沸水后再放茶,稱為“上投法”,也稱先湯后茶。
不同的茶類,因其質(zhì)地、比重、品質(zhì)及成分溢出率的不同,應(yīng)有不同的投茶法。身骨重實、芽葉細嫩、香味成份高,并對茶湯的香氣和色澤均有要求的各類名茶,可采用“上投法”。茶葉的條形松展、比重輕,不易沉入茶湯的中低檔茶,宜用“下投”或“中投法”,對不同的季節(jié)則可以“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參考應(yīng)用。
八、預(yù)熱茶的方式
泡茶前最好“預(yù)熱茶葉”。預(yù)熱茶葉,一是為提高茶葉的溫度,使其接近沏茶的水溫,而提高茶湯的質(zhì)量,二是等茶葉預(yù)熱后,茶湯的溫度升高,有利于鑒賞茶葉之香氣及品質(zhì)的優(yōu)劣。一種方法是先將壺杯用沸水澆淋使之溫?zé)?,放入適量的茶葉,蓋上蓋悶熱茶葉一分鐘,然后開蓋鑒賞茶葉的香氣。另一種方法將壺溫?zé)岵⒎湃氩枞~后,再用溫度適宜的沏茶水,以繞倒(即以時針旋斜方式弧形倒入)的方式注下壺中,須注意一等茶葉濕透后即要停注,隨即蓋上壺蓋,水壺中的茶水立即倒掉,這時壺中的茶葉已吸收熱量和水分,便原味的干茶變成了含苞待放的“濕茶”,品茶者就欣賞茶葉的“湯前香”,這就是所謂沏茶之法中的“溫潤”法,溫潤泡法適宜于沏焙火稍重的茶或老茶、陳茶,如對焙火.輕、香氣重的茶葉,則沏泡時動作要快,以保持茶葉香氣的鑒賞。
九、浸泡時間的掌握
當(dāng)茶水比和水溫一定時,溶入茶湯的有效成份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泡茶的沖泡時間和茶湯的色澤、滋味的濃淡爽澀密切相關(guān),另外,茶湯沖泡時間過久,茶葉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質(zhì)等會自動氧化,降低茶湯的色香味,茶中的維生素、氨基酸等也會氧化減少,而降低茶湯的飲用價值。而且茶擱置過久,還易受到環(huán)境的污染,使茶湯中微生物數(shù)量增加而妨礙飲茶衛(wèi)生,浸泡時間過短,茶葉的有效成份沒有浸出,茶湯就色淡、味薄、香低;浸泡時間過長,茶湯就會色重、味苦,有悶濁味而不鮮爽。泡茶提倡邊泡邊飲,一般紅、綠、花茶以5分鐘為宜,紅、綠碎茶3-4分鐘即可,烏龍茶因泡茶時先用沸水澆淋預(yù)熱壺身,而且茶水比較大,故沖泡時間要縮短為:第一次沖泡時間為1分鐘,第二次為1.5分鐘,第三次為2分鐘,依次遞增,以使茶湯不會先濃后淡,緊壓茶為獲得較高濃度的茶湯,煎煮法煮沸茶葉的時間應(yīng)控制在10分鐘以上。
十、掌握好沖泡次數(shù)
一杯茶的茶葉,其沖泡數(shù)也宜掌握一定的“度”。一般的茶葉在沖泡3-4次后,就基本無茶汁。根據(jù)測定:頭泡茶湯含水溢出物總量的50%。二開茶湯含水溢物總量的30%,三開茶湯含水溢物總量的10%,而四開僅為1-3%。另外,茶葉中的微量元素往往最后才被泡出,故茶葉經(jīng)過反復(fù)沖泡會使茶葉中的有害成份也被溢出有害于人體健康。無論綠花、紅花、花茶,均要用多次沖泡法,一般沖泡3-4次為宜,烏龍茶沖泡5-6次為宜;以充分利用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但沖泡次數(shù)過多,則茶湯色淡、味薄、無營養(yǎng)成份,甚至有害人體健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