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全心全意的虔誠之心,去向博大的華夏歷史做一次膜拜,透過文物看歷史,了解歷史,發(fā)現(xiàn)歷史。
欣賞文物的美麗,它像一個智者,經(jīng)歷了歷史的榮辱沉浮,成為真正的精品,如今靜靜向我們傳遞經(jīng)得起歲月磨洗的美,華夏的滄桑歷史,蕩滌著我們?nèi)諠u麻木的心靈……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為紅陶砂質(zhì),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占缸體表面積的一半?,F(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鷹鼎
新石器時代后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該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1958年出土于陜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可能與當時的祭祀活動有關,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舊稱司母戊鼎)
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于陜西臨潼縣零口鎮(zhèn),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于西周初年。器內(nèi)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盂鼎
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陜西郿縣禮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zhuǎn)至中國國家博物館。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虢季子白盤
嵌綠松石象牙杯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現(xiàn)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側有與杯身等高的夔龍形把手。這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線刻、鑲嵌等多種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F(xiàn)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大克鼎
太保鼎
梁山七器之一,西周青銅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山東省壽張縣梁山出土。收藏于天津博物館。因其鼎腹內(nèi)壁上清晰地鑄有“大保鑄”三字銘文,線條清晰流暢。中國古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大保”也就是“太?!?,因此這件鼎就被稱作“太保鼎”。(太保是周朝一種職官的稱謂,其主要職責是輔助周王)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時代。食器,口徑10.6×9.2、高5.7、底徑7.6×7.2厘米。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木質(zhì)、斂口,呈橢圓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層朱紅色涂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F(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
水晶杯
戰(zhàn)國時期器具,國家一級文物,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zhèn)石塘村戰(zhàn)國墓出土。收藏于浙江杭州博物館。此杯是用整塊優(yōu)質(zhì)天然水晶制成的寶用器皿,國內(nèi)罕見,是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較大的一件。
齊王墓青銅方鏡
西漢青銅器。1980年山東淄博大武公社窩托村南古墓五號陪葬坑出土,收藏于山東省淄博博物館。這件銅鏡長達1米多,而厚卻只有1厘米多一點,其鑄造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
鑄客銅鼎
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銅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只鳥,鳥共九只(即太陽神鳥)。
【葛大爺是女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