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心理咨詢師協會 劉丹宇 考試臨近,孩子問題多 隨著中高考的臨近,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集中反映出來,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大多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關。我們有些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以為孩子只要聰明,學習好就行了,忽視了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正如“學習成績一好百好,一不好百不好”,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在班級前幾名和學年前列要什么給什么便是皇帝,如考不好,有的就打罵、挖苦,學生如進地獄。有的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有的學生患上了焦慮癥、抑郁癥等等心理問題和障礙。有的進網吧、離家出走,重則輕生、自殺、傷人等一些悲劇。到這時有的家還認為我好吃好喝的全都給了孩子,甚至大人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一切都圍著他轉,怎么會這樣呢?孩子在初升高和高考時期正是學習和成熟的關鍵時期,而這個階段也正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第二反抗期,妥善處理好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的心理問題,達到理想的學習成績和健康成長是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愿望。 了解孩子的第二反抗期 在青少年心理成長的第二反抗期,也是一個危險期。由于在生理上身體加速成長,生理迅速成熟,使孩子產生了“成熟感”,自以為成熟,但在知識、經驗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造成了“成人感”與未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在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識的飛速發(fā)展,使他們進入“心理斷乳期”,在心理上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要以獨立的人格出現。因為發(fā)展的不協調,他們的心理能力明顯滯后于學校環(huán)境,而學校僅僅以成績認人才的壓力,使他們處于焦慮之中,特別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齡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們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別人的接納和尊重,為此,他們要力爭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格。當自主性被忽視或受到阻礙,個性伸展受阻時,就會引起反抗。其表現為:首先,反抗主要指向父母,有時也會轉移到教師及有關人身上,與大人產生觀念上的“碰撞”。初中學生開始對自然界、社會生活、人際交往等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們發(fā)展水平的局限,他們不理解為什么父母的想法與他們格格不入,更反對父母強加給他們的觀念,更反對權威式的干涉。他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由于隨著生理加速發(fā)展心理也迅速發(fā)展而造成的對身心發(fā)展現狀的不適應和不平衡。在這種背景下遇到不滿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現突發(fā)式的情緒失控,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易情緒發(fā)作。另外青春期的煩躁,他們又難以啟齒去問,一種說不出來的困惑使之往往處于莫名其妙的煩躁與不安之中,沒人理解,而家長還只把他們當成孩子,一味地讓他們學習,長期的壓力必然會造成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失調的,所以,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為使自己心理不再受到傷害,選擇了回避。
二是家人如果總以家長的身份命令來教育他,超過他脆弱的心理容忍的“度”,就很容易激發(fā)孩子的反抗心理,成為達到排解不平衡心理方式。如果家人不能理解,以為孩子變壞了,進行升級的棍棒教育,這樣反而會更使他厭惡學習,破罐破摔,結果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甚至使他走上絕路,以死來解脫學習和生活的痛苦來回答父母。有的甚至一句話、一件事的引發(fā),就能把長期受到的心理壓抑和造成的失衡一下子發(fā)泄在某人某事上,這樣必然要出現偏激的舉動,或以暴治暴來報復所受的“不公正”待遇進行抗爭,造成終生遺憾。 切忌以成績論英雄 要培養(yǎng)一個有學習潛力的孩子,你應該首先培養(yǎng)你的孩子有學習伴終生的習慣,這是學習的潛力。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奠定基礎。二是培養(yǎng)你的孩子要有責任心,知道自己的責任,這樣為他的學習找到動力。三是要會站在社會的角度,客觀地認識和對待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分析自己的優(yōu)缺點,才能不斷提高和進步。避免總經理的孩子自認為自己就是小經理,領導的子女自己天生就是領導。四是要有勤奮的品格,忠誠的人格,禮貌待人的風格。五是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要有堅強的毅力,這才說明其比較成熟了。這也是一個成功的人應具備的一般素質。 和孩子共渡中高考危險期 作為家長,你怎樣與他共渡這個危險期,怎樣與他把學習搞好,怎么樣使他盡快成熟呢?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四點: 1.充分認識到孩子這個時期的發(fā)展特點和正處于成熟與半成熟之間的矛盾。前面已講,以便掌握對其教育的“度”。具體說你要了解你的孩子在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事是什么?最敏感的話題是什么?他的理想是什么?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誰?他對自己是怎樣評價的。他對學校、老師對父母的評價是怎樣的?他哪門功課相對比較好,哪門功課相對弱一些?是興趣問題還是教育問題,還是自身接受能力以及不適應的問題。他考試出現的錯題是超綱以外的難題還是正常授課范圍的題,是概念題、計算題,還是綜合題,是因為馬虎還是因為對題不理解,還是因為考試緊張等原因造成的。你還應該了解你的孩子在上述應具備的成熟和成功的素質中,他哪項素質已基本具備,哪項素質還是弱項。以上這些你都了解嗎?只有全面了解了孩子心理生理和學習以及與社會交往與人相處等情況,才能知道從哪些方面著手進行有的放矢的溝通和引導教育。 2.父母需要轉變教育觀念。過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以心里“愛護”、行為嚴格作為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把他當成孩子,對家長要絕對服從,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忽視孩子有成熟的一面,也有的家長相反,對孩子生活的要求是百依百順,全部包辦了,忽視孩子不夠成熟需要自立教育的一面。往往子女對自己的認識超前,家長對孩子發(fā)展的認識滯后,這樣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容易形成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和對立性。前者是對思想的依賴,后者是對生活的依賴。大了以后就容易走向對立性或兩個極端,這樣將來對他們融入社會都有適應性的問題。用這樣的方法對待孩子的學習同樣只能是被動的學習,而不是主動的學習效果,更不要說培養(yǎng)一生的學習習慣了。 3.對孩子要正確對待和有效的引導。如果你以一個家長兼朋友的身份,并以尊重的態(tài)度,把你對孩子希望達到的目標準確地向他說清楚,并要說明達到這個目標的重要意義,實現的步驟和計劃,以及他自己有哪些優(yōu)點,距離目標還有哪些差距等,一定要讓他知道,并爭得他的認同。一定要讓他的心理有自由度,否則你會失去教育的機會。達到一個目標后,繼續(xù)向新的目標進步,告訴你的孩子,你在支持和配合他,家長一定要做好成長記錄,讓他有進步和成功的信心,哪怕有一點進步你也要恰如其分地鼓勵他,讓他看到進步的希望。 4.現在已臨近中考和高考,家長要與孩子有一種特殊的溝通,給予他自信心。在中考和高考臨近期,有的家長說有時看到孩子回家還在看電視,心里急,還是在監(jiān)督孩子讓他學習,結果適得其反,現在學多少已經并不重要了,關鍵是自己反饋和復習,找做題感覺,你如果不能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可以用非語言形式或書寫留信的交流等方式,孩子都會明白的,無論怎樣,家長都要勇敢面對現實,在孩子也焦慮時,你千萬不要責備,否則進家里,如同進雷區(qū)。壓力大了承受不了,結局會是一個悲劇。所以你一定讓孩子有一個平穩(wěn)的心態(tài)才能去迎接中考和高考,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有一個理想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