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見水印
漢代張仲景善用桂枝,并以此為君組方,創(chuàng)制“群方之冠”桂枝湯。桂枝方除用治太陽傷寒與中風(fēng)證外,還廣泛用于表、里、內(nèi)、外、上、下諸證。明代痘疹專著《片玉痘疹》中載有多首以桂枝為主的治痘效方。
桂枝解毒湯:官桂、赤芍、大力子、防風(fēng)、蟬蛻,主治冬寒之時,蓋覆少薄,被寒風(fēng)郁遏,痘瘡當(dāng)靨不靨。
桂枝解肌湯:桂枝、赤芍、黃芩、甘草、人參、干葛、柴胡,淡竹葉為引水煎服,主治痘靨外寒、頭目昏痛、惡寒脈浮。
薄荷質(zhì)輕宣散,有疏散風(fēng)熱、宣毒透疹、祛風(fēng)止癢之功,臨床亦用于瘡癰痘疹。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載木香散:木香、薄荷各一分,豉一合,蔥白三莖,麻黃一兩。水煎服,衣蓋取汗。治熱病發(fā)皰瘡,形如豌豆。
《普濟(jì)方》卷四〇三載薄荷散:薄荷葉一兩,麻黃、炙甘草各半兩。加生姜、大棗,水煎服,主治小兒痘疹。
《痘疹活幼至寶》卷終載清上飲:薄荷、防風(fēng)、甘草各四分,葛根、牛蒡子、連翹、桔梗、酒黃連、酒黃芩、酒炒花粉、麥冬各六分。加生姜,水煎服。主治痘癥熱毒,口舌生瘡,痘色紅紫涌盛。
柴胡辛涼清透,解熱散邪,因此用于痘瘡癢疹發(fā)熱病證?!侗静輳男隆分^柴胡主“小兒痘證,能散十二經(jīng)瘡疽血凝氣聚”。
《景岳全書》載柴胡麥門冬散:柴胡二錢半,龍膽草一錢,麥門冬三錢,炙甘草、人參、玄參各一錢半。每服三錢,水煎服。治痘瘡壯熱,經(jīng)日不止。
柴葛桂枝湯,表散痘熱:柴胡、干葛、桂枝、防風(fēng)、甘草、人參、白芍藥,生姜三片。
柴胡散子:柴胡、防風(fēng)、當(dāng)歸、人參、白芍藥、甘草、黃芩、滑石、大黃各等分。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痘瘡表里俱實(shí)者。
葛根味辛,升散外達(dá),善于升陽透疹,歷代醫(yī)家對葛根治療風(fēng)疹、麻疹的記載也很多?!侗静輦湟分^葛根可治“痘疹、溫瘧”。
《小兒痘疹方論》載升均湯:葛根、芍藥、紫草(或紅花)、升麻、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每服三五錢,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兒痘瘡已出不勻,或有吐瀉熱渴等。此方為透疹涼血解毒兼以益脾之劑,用于痘疹兼有脾虛或吐瀉見癥者,較為適宜。
淡竹葉善入心經(jīng),臨床多用治熱擾心神所致驚癇煩亂之證,因其藥性平和,適宜于小兒稚陰稚陽之體,故常常用治小兒外感痘疹、熱盛驚癇諸證?!侗静菰傩隆吩黄洹?/span>治小兒痘毒,外癥惡毒”。
《幼幼新書》卷十八引《全生指迷方》竹葉湯:石膏四兩,知母二兩,麥門冬、炙甘草各一兩。為粗末,每服五錢,加竹葉一握,水煎服。主治小兒痘疹已出未出。
玄參咸寒涼血,苦寒清熱解毒?!恶T氏錦囊秘錄》云玄參治痘疹“初起熱毒盛者,用以清利咽喉……及痘后余毒并宜”。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載玄參地黃湯:玄參、生地黃、牡丹皮、梔子仁、甘草、升麻各一錢半,白芍藥一錢,炒蒲黃半錢。治痘疹衄。
《痘疹傳心錄》卷十九載玄參升麻湯:玄參一錢,升麻五分,防風(fēng)、荊芥、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三分。治痘夾斑、夾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