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實(shí)。”
晉·郭璞《沙棠》詩:“安得沙棠,制為龍舟,泛彼滄海,眇然遐游?!?/span>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漢成帝與趙飛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為舟。其木出昆侖山,人食其實(shí),入水不溺?!?/span>
沙棠是《山海經(jīng)》有名的“神木”,原因在于人吃了這種樹的果實(shí)不會溺水。如果世界上真有這樣的樹,那么人類就會象魚等生物一樣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海里。然而《山海經(jīng)》言之鑿鑿,不會無中生有。那么,真有“沙棠”這種“神樹”嗎?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描述,可以肯定“沙棠”其實(shí)就是今天我們常見的、人們非常喜歡的行道樹“欒樹”。
沙棠,即欒樹。別名木欒、欒華。俗稱燈籠樹、鈴鐺樹、搖錢樹、大夫樹等。
欒樹是無患子科、欒樹屬植物。為落葉喬木或灌木,生長于石灰石風(fēng)化產(chǎn)生的鈣基土壤中,耐寒,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下游。欒樹春季嫩葉多為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shí)紫紅,形似燈籠,十分美麗;欒樹適應(yīng)性強(qiáng)、季相明顯,是理想的綠化,觀葉樹種,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藥用為清肝明目。
“沙棠”為什么是“欒樹”呢?《山海經(jīng)》描述“欒樹”有以下幾個特征:
1、“有木焉,其狀如棠”。《說文解字》:“棠,牡曰棠,牝曰杜。” 落葉喬木,果實(shí)略呈球形??梢杂米骷藿痈鞣N梨的砧木。果實(shí),均稱“杜梨”。
2、“黃華赤實(shí)”。樹上開花曰“華”,即沙棠這種樹開黃花,而果實(shí)是紅色的。“黃華赤實(shí)”符合欒樹的特征。“欒樹”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shí)紫紅,形似燈籠,故有燈籠樹之名。
3、“其味如李而無核”。味如李而無核符合欒樹的果實(shí)特征。
4、“名曰沙棠”。欒樹在《山海經(jīng)》中為什么有“沙棠”這個名字呢?“棠”即樣子象杜梨樹;“沙”是因?yàn)闄铇淝锾齑T果累累,在秋風(fēng)的吹佛下發(fā)出沙沙沙沙的聲音,故有“沙棠”之名,民間也俗稱鈴鐺樹、搖錢樹。
5、“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御水”,即可以避水害。吃了“沙棠”的果實(shí)可以使人不溺水?!渡胶=?jīng)》如此說的原因是因?yàn)闄铇涞姆N子堅(jiān)硬,不易透水,故欒樹果能做佛珠,寺廟多有栽種。古人不知道人溺水的真正原因,看到欒樹的種子堅(jiān)硬不透水,主觀臆斷人吃了欒樹的種子不會溺水,這顯然是古人缺乏科學(xué)知識。
在安徽黃山地區(qū),民間把欒樹叫“大夫樹”。班固·《白虎通德論》:“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眲t古代士大夫的墳頭多栽欒樹,故有“大夫樹”的別名,即《山海經(jīng)》中的“沙棠”。
結(jié)論:“沙棠”即欒樹。別稱木欒、欒華、烏拉、烏拉膠,黑色葉樹、石欒樹、黑葉樹、木欄牙等。俗稱燈籠樹、鈴鐺樹、搖錢樹、大夫樹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