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摩洛哥老城的印象,主要是來自早年閱讀的小說,神秘莫測。從卡薩布蘭卡出發(fā),沿著大西洋岸邊的高速公路、山路和海灘,一路向南,直至摩洛哥西部海濱城市索維拉,總行程近400公里。沿途游覽了杰迪代、埃爾加迪達、薩菲、索維拉等一系列老城,欣賞了大西洋波濤洶涌的壯景。這些大西洋邊的老城都經(jīng)歷了數(shù)百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其中不乏世界文化遺產(chǎn)。歲月流失,日月滄桑,這些至今仍矗立在大西洋岸邊的城堡要塞見證了摩洛哥的歷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不朽的歷史教科書。
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的那些老城幾乎都起源于海上要塞,大都與葡萄牙的航海通商史有關。當年通商東西方的絲綢之路屢屢在中東一帶被攔截,被破壞,致使地理環(huán)境只能依靠海運通商的葡萄牙看到了商機。他們的艦隊和商船沿著大西洋東岸直上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打通了從歐洲前往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之路。為確保海上之路的安全通暢,葡萄牙人在非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很多扼守海上航線和船舶補給的要塞城堡。我國的澳門就是在這個時期被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權和經(jīng)商特權的。
1、杰迪代 --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舊稱"馬扎岡",摩洛哥西部港口城市,瀕大西洋,臨姆賴比阿河口,一個在地圖上常被忽略的小城,原本在我們的旅程計劃之外,但這座小城中的杰迪代老城及要塞在2004年被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一個意外的收獲。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這里始建要塞及城堡,是這里成為重要商港,后因南邊的達爾貝達港的興起而逐漸衰落。3月21日上午經(jīng)過在高速公路上1小時的疾馳,,我們下高速進入了這座小城。異常清靜的小城本身沒有什么看頭,所以我們直奔主題,來到了大西洋邊的杰迪代老城及要塞。 16世紀初一群葡萄牙水手登上了摩洛哥西北部海岸,他們看中了馬扎岡獨特的戰(zhàn)略位置,于是在這里安營扎寨建成了瑪扎崗要塞,進而逐漸擴建了城堡及民居,形成一座古城,取名杰迪代。老城用高高的城墻牢牢地圍起來,固若金湯。
如今的老城里很蕭條,除了筆直通向大海的主道上幾家開張的店鋪及一些游客外,古城里其他地方死氣沉沉,行人寥寥無幾。18世紀下半葉,這里曾來了許多猶太人,他們建立了商社和麥拉赫(猶太人居住區(qū)),使得杰迪代達到了歷史繁榮的高峰。五十年代中期,隨著以色列復國,許多猶太人毅然離開了這里,回到他們的祖國,杰迪代由此慢慢蕭條下來。老城中的房屋建筑不知為何都很高大森嚴,完全不像一般的民居。
道路盡頭就是當年的要塞。在16世紀初建時期,要塞是海上通行的隘口,設置有當時歐洲特別流行的要塞大炮。后來摩洛哥人想收回這個要塞,于是葡萄牙人在要塞外面又擴展了防御陸路進攻的城墻,形成了一種民居與軍事要塞的混合防御建筑體系,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杰迪代老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過這多少讓人有些不服氣,就這么個小小的古城要塞就可以獨立得到“世遺”,而我們偌大的湖南鳳凰古城居然要同其它的景區(qū)聯(lián)合申請世遺)。
2、埃爾加迪達 -- 精彩的海灣景觀
為了觀景,我們沒有再走高速公路,而是沿著沿海公路前往下個站點埃爾加迪達。埃爾加迪達是個沿海小鎮(zhèn),從上一站杰迪代抵達這里大概需要半個多小時的車程。沿途可以看到摩洛哥最大的磷酸鹽工廠。磷酸鹽是摩洛哥最重要的資源,儲量1100億噸,占世界儲量的75%,位居世界首位。 這里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海灣,有著細細沙粒的海灘,遠處一大片珊瑚礁,是海浪咆哮的集中地。坐在沙灘上,看著浪花飛濺,是這里非常引人注目的景觀。一潮一潮海浪涌來,拍打在岸邊的珊瑚礁上,激起幾米,十幾米高的浪花,看得真是過癮。當?shù)厝酥v今天沒有風,否則會更加壯觀。 這里是夏天歐洲人度假的優(yōu)選地之一,除了有著美麗的海灘外,這里的海產(chǎn)品異常豐富,而且很便宜,又是一個讓我們大口咀嚼海鮮的好地方,一個鮮美的大生蠔僅需要2個摩洛哥迪拉姆,大約折合人民幣1.5元。今天午餐又是豐盛的海鮮大餐,不過我們已經(jīng)沒有昨日的驚奇了,倒是這家地處海灘邊的餐廳內(nèi)外景色吸引了我們的眼球。3、薩菲 -- 摩洛哥重要的港口城市
薩菲是我們行程中路過的一座港口城市,是一個比較現(xiàn)代化的城市,當然也有一個老城。這個城市的陶藝特別出名,到這里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陶藝藝術品,帶回一二留作紀念或送親朋,是不錯的選擇,摩洛哥的陶藝在世界上絕對是名列前茅。由于是路過,我們僅僅是在離城不遠的山坡觀景臺上瀏覽了全城及港口的景色,而后就穿城而過,奔向摩國最具魅力大西洋沿岸古城索維拉。 途中經(jīng)過貝多烏薩岬角,據(jù)說這里有著摩國最好的的海灘,歐洲游客經(jīng)常把這里作為夏季度假優(yōu)選之地。4、索維拉 -- 摩洛哥最古老的城市,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索維拉,原名莫加多爾,是摩洛哥西部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大區(qū)的一個城市和旅游游勝地,瀕臨大西洋。索維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美如畫"??脊艑W研究表明索維拉自從史前時期就有人類的足跡。由于索維拉的海灣部分受到莫加多爾島的遮蔽,抵御強海風,使之成為一個平靜的海港,被認為是摩洛哥海岸最佳停泊處之一,迦太基航海家漢諾在公元前5世紀就來到過這里。4月21日傍晚之前我們抵達索維拉,非常幸運,天氣不錯,可以在最佳之地欣賞到大西洋的日落了。
索維拉的近代發(fā)展歷史是從15世紀末開始的,那時葡萄牙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地方,把它建成了聯(lián)系西非海岸的商業(yè)和軍事橋頭堡。1541年,葡萄牙人失去了對索維拉的控制,歐洲勢力包括西班牙、英格蘭、荷蘭和法國都試圖侵占索維拉,但均為徒勞,最終索維拉被當?shù)?/span>部落牢牢控制。眼前的這座索維拉城建于18世紀,摩洛哥的穆罕默德三世希望將他王國的版圖重新規(guī)劃,延伸到大西洋邊,以增加與歐洲勢力的交易,故選擇這里重新建城,并取名索維拉。
19世紀,索維拉是非洲海岸唯一對歐洲開放且免稅的港口。當年歐洲的貨物進口、跨撒哈拉貿(mào)易貨物的輸出,運輸路線都是從這里出發(fā),越過阿特拉斯山脈,延伸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今索維拉老城是當年非洲大陸上最繁忙的地方。直至20世紀初,北方的卡薩布蘭卡的興起才削弱了索維拉的重要地位。
抵達索維拉之后,我們立即沿著長長的海濱大道直奔地處海濱的老城。由于距離日落時間還早,我們就先一頭鉆進了老城,這里距離我們居住的酒店不遠。索維拉的麥地那老城區(qū)于2001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自古,索維拉就是一個匯合了多民族和多種文化的"大熔爐",阿拉伯人、非洲土著、柏柏爾人、猶太人、歐洲人都在這里和平共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與景觀,這在如今老城內(nèi)狹窄的街道上那些店鋪、作坊以及貨物上得到充分地體現(xiàn),儼然一個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大自由市場。
塔吉鍋是摩洛哥的特產(chǎn)。傳說一個年輕人,袋著高帽子騎著駱駝在撒哈拉沙漠中行走數(shù)日,發(fā)現(xiàn)帽頂時不時會有水滴滴到頭發(fā)上,阿里巴巴納悶:大太陽底下哪來的水滴啊。后來想起,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水,是自己的汗水!阿里巴巴靈機一動,把帽子脫下來,直接蓋倒正在烹飪的鍋上,一下食物就熟了,而且更好吃了,因為食品中的水分沒有揮發(fā)掉,而是聚在帽子頂,然后再回落到食物里面,塔吉鍋就這樣被發(fā)明了。塔吉鍋的特別之處在于尖帽型的鍋蓋,由此利用食品中自己的水分做出料理,這在水資源極度珍貴的摩洛哥非常有意義。將米飯、雞塊、土豆、洋蔥及各種香料都放在塔吉鍋中,然后將塔吉鍋直接在火上烘烤,這就是典型的摩洛哥塔吉鍋大餐。這種缺少水分,沒油少鹽的食物偶爾吃吃還可以,如若頓頓如此,估計多數(shù)國人都會受不了,但摩洛哥人卻吃得津津有味。當代的塔吉鍋制作得非常漂亮,這種被稱為微壓力鍋的器皿風靡全球,被很多懶人用來制作“一鍋熟”,改良后的塔吉鍋不只限于摩洛哥料理,中華料理中的各種食品也可以被用來烹飪出美味佳肴!
在多種文化的碰撞下,索維拉自有別樣情趣。白色的海鷗自在飛翔,藍色的漁船來往穿梭;漁夫們披著落日從漁港滿載而歸,漁婦們坐在海邊迎著海風織漁網(wǎng);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氣定神閑地漫步其間……風景如畫的城堡和炮塔、錯綜復雜的小巷、寧靜的廣場和藝術作坊、熱鬧非凡的碼頭鬧市。這里有著號稱摩洛哥第一的落日,讓我們這些攝迷們心醉神迷。 游人們都在盡情享受著晚霞之中索維拉的美景,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美好時光。 5、索維拉的清晨
第二天清晨,幾個伙伴可能覺得昨晚在古城,在海邊玩的還是不夠盡興,于是抓緊早飯前的時間,又相約來到了大西洋邊,欣賞晨曦中的索維拉。 這一玩起來就忘記時間了,一直到上午九點我們才跑回了酒店,發(fā)現(xiàn)我們可能是住店客人中最后一撥吃早飯的了。沒有出去晨游的伙伴告訴我們酒店提供的早飯中有一種蔥油餅,非常可口,很像中國的烙餅??墒钱斘覀兊絹頃r,盤子里已經(jīng)空空如也。厚者臉皮去找到服務員,結果很快我們就如愿以償了。事情雖小,但給我們的印象很深。瞧,人家這種服務態(tài)度,這才叫賓至如歸呢,一下子你的心情就像餐廳外酒店游泳池的碧水,異常清新!可在人家的大堂墻壁上,恰恰卻沒有“賓至如歸”之類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