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更需要思考力
新時期教師應(yīng)具備什么樣的專業(yè)能力這個話題討論了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教學觀、學生觀和教學技能層面上。其實,最應(yīng)該討論的問題是教師的思考力。
對于一部分課堂教學出色的教師而言,所缺少的并不是教學的技能,而是教育教學的思想、理念和思考力。我們說,思想對了,方法就對了,理念有了,機智就會了。而現(xiàn)實中,很多老師對教育教學技能關(guān)注很多,對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思考卻關(guān)注甚少。只注重了外在形式上的標新立異,卻不從教育教學深層去深思和挖掘教育內(nèi)涵。一談到教學設(shè)計和課堂教學他們滔滔不絕,津津樂道,但一談到教育規(guī)律、教育機智、教育思想和理念就卡殼或避而不言。
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老師課上得很好,但實際上是在稀里糊涂的教學,甚至連課標都沒有吃透,就更談不上研究和發(fā)展了。
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教師職業(yè)不同于工人做工,熟練操作程序,熟練技術(shù)、技能就可以了。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事業(yè)。如果一個教師的執(zhí)教生涯緊緊停留在研究教育教學技術(shù)、技能層面上,縱使能找來一萬個成功案例作為參考,能在課堂上秀出花來,那也是膚淺的、低層次的,觸及不到教育教學深層,改變不了教育本質(zhì)問題。
缺乏教育思考力是制約教師職業(yè)成長的重要因素。試問,目前有多少教師真正有自己的教育思考力,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即便是學校公認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中,這樣的教師又有多少呢?
教育思考力從哪里來?當然是從教育教學實踐中來,從教育生活中來,從學習、研究、反思中來,從教育良知與教育責任中來,從教育追求和不斷創(chuàng)新中來。在思考中重新規(guī)劃、重新邁步,走一條: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再思考——再實踐的道路,在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摸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學風格,建立起更加科學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對每一個教育現(xiàn)象和問題都要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論證思維公式去思考,通過不斷的思考和研究,逐漸積累自己的教育思維、機智、經(jīng)驗和策略,并最終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
我反對課堂教學的花拳秀腿,更反對課堂教學一味追求形式新穎、花樣百出。教育教學不是花拳繡腿的事情,也無須標新立異。不必刻意求新,也不必一味求活。課堂首先要在求真、求實上見真功夫。只有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精心組織和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追求學生在知識累積、能力提升和情感體驗等方面收獲,就是好教學。
課堂教學其正真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而是要喚醒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要求教師幫助學生突破現(xiàn)有知識經(jīng)驗的局限,讓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打破常規(guī),大大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xiàn)認識能力的突破與飛躍,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增長,情感上有所體驗。
因此上說,一個真正的教師必須有厚實的文化積淀,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前衛(wèi)的教育思想、理念,自覺地學習力和思考力,并且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的思考、調(diào)整和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思考力實際上一種教育需求?,F(xiàn)實中,一些教師最為缺乏實際上是教育思考的內(nèi)驅(qū)力、自主性和自覺性。即便是偶爾思考,那也是瞬間之念,思之不深,思之不熟,上升不到體系層面上。
好多老師之所不愿思考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追求高度,教育思考深度,教育實踐新度,教育閱讀廣度不夠。靜不下心,安不下神,心總是飄在空中,不知道學習和思考到底有什么樣的功能和作用,再加之,平時懶于閱讀和動筆,更懶于思考,惰性滋生,聽之任之,從大眾、隨大流。
其實,我們進行教育思考并不僅僅是為了寫文章、成名家,而是通過學習、思考來促使自己對教育問題的更深刻認識,使自己在專業(yè)化領(lǐng)域走的更遠。
但凡名師、名家最終都要通過學習研究、思考寫作,實踐探索往專業(yè)領(lǐng)域更深的方向前進,沒有哪一個名師、名家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的技能和方法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