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四庫全書中的湘人著述

18世紀30年代,杰出的清代帝王——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在完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十全武功”之后,為顯示其“超越漢唐”之文治,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下令組織編寫《四庫全書》。這在當時無疑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為此,清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組織了當時各學科領域最有成就的學者數(shù)百人,以紀昀等任總纂官,歷時10年,編纂成了堪稱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百科性叢書《四庫全書》。它匯集了至乾隆以前的歷代重要著作,基本上涵括了到那時為止各學科領域的優(yōu)秀典籍,可以說,這是后世學人了解和研究先秦至清代前期2000多年中國學術、思想、歷史、文化的最重要的文獻寶庫。在《四庫全書》中,也匯聚了歷史上湖南學者的大量著述,這是研究湖湘文化的源流和發(fā)展歷史的寶貴的史料。為了便于湖湘文化的研究,特爬疏、整理出本文,以饗讀者。

一、經(jīng)部

1、易類

周易總義》二十卷

宋易祓撰。祓字彥章。潭州寧鄉(xiāng)人。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歷官著作郎、江州知州、左司諫、翰林院直學土等,晉禮部尚書,封寧鄉(xiāng)縣開國男。后遭貶謫,閑居30余載,自號山齋居士,著述自娛。此書前有其門人陳章序云:“《》以總義名著,總卦爻之義而為之說也?!?/span>

周易象義》十六卷

宋丁易東撰。易東字漢臣,武陵龍陽(今漢壽)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進士。歷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樞密院編修官。宋亡,元廷屢征不仕,筑石壇精舍于鄉(xiāng)里,教授生徒,并捐四千畝以養(yǎng)諸生。是書系《四庫全書》據(jù)散見《永樂大典》之文輯成。因其著作主旨系據(jù)《易》象以明義,故名“象義”。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異》一卷

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農(nóng),號姜齋。衡陽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清兵南下后,于順治五年(1648)與管嗣裘、夏汝弼等在南岳舉兵抗清,戰(zhàn)敗退肇慶,任南明桂王政權行人司行人。后以明廷臣寮互相傾軋,國是日非,遂回鄉(xiāng)隱居授徒、著述。晚年隱居衡陽金蘭鄉(xiāng)(今曲蘭鄉(xiāng))之石船山附近,人稱船山先生。《四庫全書總目》稱其為漢陽人,誤也。

附:易類存目

易測》十卷

明曾朝節(jié)(1525--1604)撰。朝節(jié)字直卿,號直齋。臨武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舉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侍郎、太子侍講、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謚文格。

周易辨正》一卷

明喻國人(1611—?)撰。國人字大受,號春山。郴州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兩年后,遭受明亡之變,遂放棄舉業(yè),絕意仕途,隱居家鄉(xiāng),專心著書。后卒于清康熙年間,終年80余歲。

周易本義拾遺》六卷

清李文炤(1672—1735)撰。文炤字元朗,號恒齋。善化(今屬長沙市)人。13歲為縣學生員??滴跷迨?1713)舉人。授谷城教諭,末赴任,從此潛心程朱之學,任岳麓書院山長。平生著述頗豐,通經(jīng)史百家、輿地象緯,被目為繼王夫之之后的大學者。

易深》八卷

清許伯政(1700--1784)撰。伯政字惠棠,號石云。巴陵珠港(今屬岳陽縣)人。乾隆七年(1742)進士。十二年授四川彭縣知縣,在任內(nèi)籌辦軍需有方,又興建學校,捐俸五百余金創(chuàng)辦“九峰書院”,題其門曰“彭城義學”。后任成都知府,累官至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二十一年,致仕歸,足不履市,閉門從事著述26年,后卒于家。

易義便覽》三卷

清向德星撰。德星字云路。溆浦人。廩生出身。以積學能文為時所推重。

易解拾遺》七卷附《周易句讀讀棚》二卷

清周世金撰。世金字仲蘭。生年約當康熙、乾隆年間。衡山人。生員出身,學貫經(jīng)史子集。嘗主講衡山江東之白山書院,生徒云集,因才施教以成就之。

易經(jīng)辨疑》四卷

清鄭國器撰。國器字用齋。湘鄉(xiāng)人。諸生出身。生平事跡難以詳考。

周易剩義》四卷

清黃磷撰。磷字腸谷?!端膸烊珪偰俊吩破湎嫣度?,誤也。據(jù)同治《湘鄉(xiāng)縣志》,當為湘鄉(xiāng)人,諸生出身,性剛介,且樂善好施,所濟甚廣。

易經(jīng)告蒙》四卷(《圖注》三卷)

清趙世迥撰。世迥字鐸鋒。湘潭人。諸生出身。乾隆年間在世。

2、書類

書傳會選》六卷

明劉三吾(1313-1400)撰。三吾初名昆,后改如步,以字行,自號坦坦翁。茶陵人。仕元為廣西靜江路副提舉。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1385)以薦授左贊善,累遷翰林學士。刊定三科取士法,為御制《大誥》、《洪范注》作序。三十年主考會試,以會試多中南人,坐罪戍邊。建文初召還.不久即卒。

書經(jīng)稗疏》四卷

清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著錄。

附:書類存目

尚書引義》六卷

清王夫之撰。夫之有《尚書稗疏》等,已著錄。

尚書剩義》四卷

清黃磷撰。磷有《周易剩義》,已著錄。

3、詩類

《詩經(jīng)稗疏》四卷

清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等,已著錄。

附:詩類存目

《讀風臆評》無卷數(shù)

明戴君恩撰。據(jù)《四庫全書總目》載,“君恩字仲甫,長沙人。嘉靖癸丑進士,官巴縣知縣?!辈榧尉溉旯锍箨愔敯?,無戴君恩之名;但據(jù)萬歷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戴君恩列新科進士之列。又據(jù)光緒《湖南通志》引《明一統(tǒng)志》,君恩字紫宸,澧州(今澧縣)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士,授西充知縣,調任巴縣知縣,歷遷工部僉事、四川僉事,晉浙江參議,以被謗辭官歸。后復出為山東參政,調陜西。崇禎七年(1634),以都御史銜巡撫山西,后以誣致仕。因此,疑(《四庫全書總目》于戴君恩之字;籍貫及登進士時間均有誤。又《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于《剩言》載:“君恩字忠甫,澧州人。萬歷癸丑進士,官至四川兵備副使?!迸c此大同而小異。

《詩深》二十六卷

清許伯政撰。伯政有《易深》,已著錄。

4、禮類

《周官總義》三十卷

宋易祓撰。有《周易總義》,已著錄。

附:禮類存目

《周禮集傳》六卷

清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義拾遺》,已著錄。

《周禮會要》六卷

清王文清(1688—1779)撰。文清字廷鑒,號九溪。寧鄉(xiāng)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授九溪衛(wèi)學正,轉岳州府教授。舉博學鴻詞,改中書舍人,遷宗人府主事。乾隆中,再舉經(jīng)學,以父喪未赴,遂絕意仕進,閉門著述。乾隆十三年(1748)后,先后兩次出任岳麓書院山長,執(zhí)教岳麓10余年。

5、春秋類

《春秋四傳質》二卷

明王介之(1606-1686)撰。介之字石崖。衡陽人。王夫之之兄。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明亡后,隱居深山,布衣蔬食,以著述為業(yè)。

《春秋稗疏》二卷

清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等,已著錄。

附:春秋類存目

《春秋家說》三卷

清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等,已著錄。

《春秋集傳》十卷

清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義拾遺》,已著錄。

《春秋深》十九卷

清許伯政撰,伯政有《易深》、《詩深》等,已著錄。

6、五經(jīng)總義類

附錄:

《古微書》三十六卷

明孫瑴撰?,溩肿与p。華容人。父羽侯,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官刑科給事中;兄榖,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官副都御史,巡撫遼東;父子兄弟,并有文名。

7、樂類

附:樂類存目

《大樂元音》七卷

清潘士權撰。士權號龍庵;黔陽荊坪(今屬中方縣)人。附貢生出身,乾隆六年(1741)考補天文生,署太常博士。卒年72歲。

《律呂新書箋義》二卷附《八音考略》一卷

清羅登選撰。登選號謙齋。衡山人。生年當清朝前期,平生博學深思,于天文地理、經(jīng)史子集、音樂、醫(yī)學乃至佛學、卜筮之術均有研究。

8、小學類

附:小學類存目

《字學元元》十卷

明袁子讓撰。子讓字仔肩。郴州人。萬歷十三年(1585)舉于鄉(xiāng),二十九年(1601)賜進士及第。歷任嘉定知州、兵部員外郎。

《青郊雜著》一卷《文韻考衷六聲會編》十二卷

明桑紹良撰。紹良又作紹梁,字遂叔。零陵(今永州市)人。生年當明朝中期。精于文字學,善為樂府。

二、史部

1、正史類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

元歐陽玄等撰。玄字原功,號圭齋。瀏陽人。延祐二年(1315)進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累官蕪湖縣尹、武岡縣尹。召為國子監(jiān)博士,升國子監(jiān)丞,遷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天歷初,授藝文少監(jiān),纂修《經(jīng)世大典》。至正初,以學士告歸。詔修《宋》、《遼》、《金》三史,起為總裁官,拜翰林學士承旨。卒后追贈大司徒、柱國,封楚國公,謚曰文。學識淵博,文章為一代宗師。

《遼史》一百六十卷

元歐陽玄等撰,玄奉詔修《宋史》等,已著錄。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元歐陽玄等撰,玄奉詔修《宋史》等,已著錄。

2、編年類

附:編年類存目

《明大政纂要》六十卷

明譚希思撰。希思字子誠,號岳南。茶陵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歷任萬安、永豐知縣。入為南京御史,以抗疏忤帝謫外任。明年,遷主事,升郎中,歷任尚寶司丞、大理寺丞、順天府丞。擢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后致仕歸鄉(xiāng)。

3、別史類

附:別史類存目

《唐紀》無卷數(shù)

明孫愨撰。愨字士先。華容人。撰《古微書》之孫瑴,即其弟也。

4、雜史類

《五代史補》五卷

宋陶岳(?-1022)撰。岳字舜咨,又字介立?!端膸烊珪偰俊芬云錇闈£?今江西九江)人,非也。據(jù)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三云:“岳字舜咨,湖南祁陽人,(陶)侃之后,署潯陽者著族望,非潯陽人也。”岳于雍熙二年(985)登進士,累官太常博士、尚書職方員外郎、端州知州、道州知州、賓州知州,后卒于官,贈刑部待郎。

附:雜史類存目

《靖康紀聞拾遺》一卷

不著撰人姓名。案《文獻通考》載“《靖康拾遺錄》一卷,何烈撰?!庇置毒缚敌∈贰?,又名《草史》,或即是書也。何烈,湘鄉(xiāng)人:北宋末靖康時太學生。

《燕對錄》一卷

明李東陽(1441-1516)撰。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茶陵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間,歷任太常寺少卿、禮部右侍郎兼侍談學士,又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典機衡。武宗即位,受顧命,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為內(nèi)閣首輔。后致仕。卒,謚文正:詩文典雅流麗,為“茶陵詩派”之首領。

《治世余聞》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據(jù)《明史·藝文志》有陳洪漠《治世余聞》四卷。此書止分上下兩卷,卷上標目又缺,亦即陳洪漠之書。洪漠字宗禹,武陵(今常德市)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正德年間,歷任漳州知府、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巡撫江西,重建騰王閣,遷兵部右侍郎。為人莊重,節(jié)財愛民,多有惠政。后致仕歸鄉(xiāng),居高吾山下,筑亭山中,榜曰“靜芳”,又自稱吾子。

《繼世紀聞》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據(jù)《明史·藝文志》,亦陳洪漠所撰。洪漠有《治世余聞》,已著錄。

《革除編年》無卷數(shù)

不著撰人名氏?!墩憬ㄖ尽纷骷紊圃首?,清代學者朱彝尊稱明陳洪漠有《革除編年》一書。《明史·藝文志》不載,未知孰是,以此存疑。

《衡湘稽古》五卷

清王萬澍撰。萬澍字霍霖,別號勉亭,常寧人。生年約當乾隆年間。諸生出身,少即酷愛《尚書》,遂絕意仕進,潛心于經(jīng)史百家。常嘆湖以南文獻湮沒,乃遍游列郡故跡,孜孜以講求之。

5、詔令奏議類

《何文簡疏議》十卷

明何孟春(1474-1536)撰。孟春字子元,別號燕泉先生。郴縣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初授兵部主事,累官吏部左侍郎。正德年間,出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升太仆寺卿,后以右都御史巡撫云南。嘉靖初,遷吏部左侍郎,署尚書事。因“議禮”事忤帝意,被奪俸一月,出為南京工部左侍郎,旋又削籍回鄉(xiāng),后卒于家。隆慶初,贈尚書,謚文簡。此書為孟春歿后,巡撫湖廣僉都御史趙賢輯刊。

附:詔令奏議類存目

《諫坦疏稿》四卷

明姚學閔撰。學閔字汝孝,一字順山。武陵(今常德市)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知歙縣,歷官禮、刑、兵三科給事中。后官至河南布政使,加太常寺卿。

《治河奏疏》二卷

明周堪賡(1590-1653)撰??百s字仲聲,號五峰。寧鄉(xiāng)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歷任永春知縣、福清知縣、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光祿寺卿、順天府尹。崇禎十五年(1642),李白成農(nóng)民軍圍攻開封,福王決河,淹沒軍民數(shù)十萬人。事后,明廷恐皇陵被毀,命堪賡以工部侍郎兼副都御史往治河?!吨魏幼嗍琛芳词菚r所上。工成,升南京戶部尚書。嘗密致書史可法,請奏誅馬士英,不可,乃辭官歸鄉(xiāng),在溈山寺為僧。南明桂王立(1647),任為內(nèi)閣大學士,以病未赴。后卒于家。

6、傳記類

附:傳記類存目

《孔圣全書》三十五卷

明蔡復賞編。復賞,巴陵(今岳陽市)人。恩貢出身,歷任照磨、南京吏部修職郎等職。

《夏忠靖遺事》一卷

明夏崇文撰。崇文,字廷章,夏瑄之子,夏元吉之孫。湘陰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遷通政司,官至太仆寺少卿。

《濂溪志》九卷

明李楨撰。楨字維卿,安化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高平知縣,征授御史。萬歷初,以事謫長蘆鹽運司知事,遷歸德推官、禮部主事、順天府尹。十八年(1590),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后歷任兵部左侍郎,南京刑部尚書。

《薛文清年譜》一卷

舊本題明楊鶴(?—1635)撰。鶴字修齡,號無山。武陵(今常德市)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授雒南知縣。崇禎初年,累官至兵部尚書,總督陜西三邊軍務。據(jù)是書楊鶴自跋,此本雖題鶴名,實出于其子楊嗣昌之手。嗣昌(1588—1641)字子微,號文弱,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崇禎初,累官兵備副使。七年(1634),晉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九年,升兵部尚書,為鎮(zhèn)壓張獻忠、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制定“四正、六隅”及“十面張網(wǎng)”之策。十二年,奉命督師。十四年,因農(nóng)民軍連克洛陽、襄陽,殺福王、襄王等,乃畏罪自縊。

《莆陽科第錄》二卷

明吳爵編。爵,寧鄉(xiāng)人。貢生出身,嘉靖中,官福建興化府訓導。

《明十六種小傳》四卷

明江盈科撰。盈科字進之,號綠蘿山人。桃源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授長洲知縣,遷吏部主事,累官至四川提學副使。與公安袁宏道為同年友,均工詩,力復“七子體”,世稱“江袁”,名聞于時。

《國殯殤紀略》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以書中自敘考之,作者當姓郭,湘鄉(xiāng)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也。

《東祀錄》)一卷

明李東陽撰。東陽有《燕對錄》等,已著錄。

《念貽剩紀》一卷

清周宣智編。宣智自號鏡亭老人,長沙人。明末張獻忠農(nóng)民軍轉戰(zhàn)湖廣時,宣智曾祖繼圣聚鄉(xiāng)勇,獻忠以官招授,繼圣不從。湖廣總督何騰蛟上其功,授教授。乾隆二十七年(1762),宣智裒其行狀墓銘之類共為一卷,而以繼圣遺詩幾首附之。

7、載記類

附:載記類存目

《十六國年表》》二十二卷

清孔尚質撰。尚質,字元長。武陵(令常德市)人。生平事跡難以詳考。此書取明人偽撰后魏崔鳴《十六國春秋》改為編年體。

8、地理類

附:地理類存目

《萬歷衡州府志》十五卷

明伍讓撰。讓字子謙,號益齋。衡陽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又升云南僉事、貴州提學道,皆有政聲。轉河南參議,遷江西贛南道副使。后以疾歸,卒于家。

《湖南通志》一百十四卷:

清陳弘謀監(jiān)修,范咸,歐陽正煥撰。陳弘謀(1696-1771),廣西桂林人。進士。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任湖南巡撫。范咸,浙江歸安人。進士。官御史。歐陽正煥,字堯章,號竹淦。衡山人。乾隆十年(1745)進士。歷官編修、御史。典試浙江,號稱得人。母喪后不再出仕。后主講岳麓書院。建自卑亭,重修賈太傅祠。

《九邊考》十卷

明魏煥編。煥字原德,又名東洲,長沙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授嘉興府推官,歷兵部職方司主事,升員外郎,于嘉靖四十年作是書,再升四川僉事。后以疾歸,卒于家。

《京口三山續(xù)志》四卷

明徐邦佐、陳朝用、朱文山同撰。文山,號仰泉,常寧人。與浦城徐邦佐、寧都陳朝用皆鎮(zhèn)江府訓導。是書成于隆慶中,以補史宗道《三山志》之缺,故以《續(xù)志》名之。

《四川土夷考》四卷

明譚希思撰。希思有《明大政纂要》,已著錄。

9、政書類

《明會典》一百八十卷

明弘治十年(1497)奉敕撰,十五年書成。正德四年(1509)重???。其總裁官為李東陽、焦芳、楊廷和。李東陽,茶陵人,有《燕對錄》等,已著錄。

附:政書類存目

《學宮備考》十卷

清彭其位撰。其位字素君,號俟叟。平江人。諸生出身。歷游鄒魯閩洛,訪前賢圣跡?!端膸烊珪偰俊贩Q彭為吳縣人,誤也。李元度《平江縣志·例言》云:“吾平彭其位撰《學官備考》,《四庫》存目誤書吳縣人。蓋蘇州舊為平江路。”

《拓荒事略》一卷

舊本題元歐陽玄(1273—1357)撰。玄奉詔修《宋史》、《元史》、《金史》等,已著錄?!端膸烊珪偰俊氛J為“此書殆亦托名于玄也?!?/span>

《至正條格》二十三卷

元至元四年(1338)敕修,至正五年(1345)書成。歐陽玄等撰。玄有《宋史》、《元史》、《金史》等,已著錄。

10、目錄類

《法帖釋文》十卷

宋劉次莊撰。次莊字忠叟,長沙人。宋開梅山時,他入峒曉喻得官。熙寧六年(1073),賜同進士出身。后官至江南西路轉運判官,又謫居江西新淦。性嗜書帖,收藏名家墨跡甚多,所居門窗墻壁皆有題寫,幾無虛處。

11、史評類

附:史評類存目

《新舊唐書雜論》一卷

明李東陽撰。東陽有《燕對錄》等,已著錄。

《史取》十二卷

明賀祥撰。祥號長白,長沙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舉人。

三、子部

1、儒家類

附:儒家類存目

《孔子家語注》八卷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簡疏議》,已著錄。

《太極解拾遺》一卷《通書解拾遺》一卷后錄一卷《西銘解拾遺》

一卷后錄一卷

清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傳拾遺》等,已著錄。

《正蒙集解》九卷

清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義拾遺》等,已著錄。

《近思錄集解》十四卷

清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傳拾遺》等,已著錄。

《道林諸集》

明蔣信撰。信字卿實,武陵(今常德市)人。王守仁謫龍場過其地,往師事之。嘉靖初,貢入京師,復師事湛若水。嘉靖十一年(1532)登進士。累官四川水利僉事,遷貴州提學副使。后以擅離職守被除名。其學注重實踐,湖南學者宗其教,稱之為“正學先生”。

《此庵語錄》十卷

清胡統(tǒng)虞(1604--1652)撰。統(tǒng)虞字孝緒,武陵(今常德市)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李白成農(nóng)民軍人北京,他被捕,自殺未遂。清軍人關后,逃匿至固安。清順治二年(1645),清廷以原官起用,歷任會試同考官、順天府鄉(xiāng)試正考官、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尚書。九年,任會試正總裁,以不徇私情得罪權貴,降職,后再補秘書院學士,卒于官。

2、兵家類

《守城錄》四卷

宋陳規(guī)、湯王壽 撰。陳規(guī),字元則。密州安丘人。歷官德安、順昌知府,廬州知州兼淮西安撫使。湯躊,字君保。瀏陽人。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歷官德安教授、國子博士、禮部、兵部郎官。后出知常州,入為大理寺卿,進直徽猷閣。

3、醫(yī)家類

附:醫(yī)家類存目

《傷寒心要》一卷

宋鎦洪撰。洪號瑞泉野叟。都梁(今武岡市)人。精醫(yī)術,大旨秉劉完素之說。是書約成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后人又有修補。

4、天文算法類

《全史日至源流》三十二卷

清許伯政撰。伯政有《易深》等,已著錄。

5、術數(shù)類

附:術數(shù)類存目

《洪范補注》五卷

清潘士權撰。,士權有《大樂元音》,已著錄。

《洪范圖說》四卷

清舒俊鯤撰??■H字潛夫,溆浦人。

6、雜家類

《學林》十卷

宋王觀國撰。觀國字彥賓,長沙人。政和五年(1115)進士。宋室南渡后,于紹興間以左承務郎知汀州寧化縣,主管勸農(nóng)公事兼兵馬監(jiān)押。

《鼠璞》二卷

宋戴埴撰。埴字仲培,桃源人。仕履無考,但從書中“楮券源流”一條,歷陳慶元、開禧、嘉定之弊,可知其當為南宋末人。

附:雜家類存目

《閑適劇談》五卷

明鄧球撰。球字應鳴,祁陽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歷官宜興知縣、弋陽知縣。入為戶部主事,升郎中。時同鄉(xiāng)某官都御史,兼為張居正私人掌選事,鄧薄其行,遂求外任,出補銅仁府知府。不數(shù)月辭歸。靜心讀書,怡情山水,于理學尤有心得。晚年自號三吾寄漫子,人稱來溪先生。

《剩言》十四卷

明戴君恩撰。君恩有《讀風臆評》,已著錄。

《余冬序錄》六十五卷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簡疏議》,已著錄。

《雅俗稽言》四十卷

明張存紳撰。存紳字叔行,號見其。華容人。貢生出身。天啟中曾官蒲圻縣訓導。

《遁言》十卷

明孫宜撰。宜字仲可,華容人。嘉靖七年(1528)舉人。以父喪過哀傷目,遂不與會試。自號洞庭漁人,構建一亭,著書其中,遠近士子從學者甚眾。病卒,門生故人不遠千里來吊。所作詩奇逸飛揚,舊志稱其著述達三四百卷。

《榴園管測》五卷

清王元復撰。元復字能愚,號醒齋。邵陽人??滴跷迨?1714)貢生。經(jīng)學深邃,文行純粹,為一時理學之冠,以授徒著述終其一生。

《水云錄》二卷

明楊溥撰。溥,自號水云居士,長沙人。洪武、永樂年間在世,曾經(jīng)任過武職。

《言行匯纂》十卷

清王之鈇撰。字佐仗,號朗川。約當康熙、雍正年間在世,湘陰人。縣學生員。治經(jīng)史之學,晚年采集宋明諸儒言論編為《入德津梁》,書成而卒。

7、類書類

《藝文類聚》一百卷

唐歐陽詢(557—641)撰。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長沙市)人。陳廣州刺史歐陽紇之子,父以謀反罪被殺,以幼獲免,為江總收養(yǎng)。及長,博覽經(jīng)史。仕隋為太常博士。入唐后歷任給事中、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h男。武德五年(622)應詔主修《藝文類聚》??釔蹠ǎ鯇W王羲之書,后自成一家,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

《分類字錦》六十四卷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御定,何焯、陳鵬年等撰。何焯,字屺瞻,號茶仙。江南長洲人。官翰林院編修。陳鵬年(1662-1723),字北螟,號滄州。湘潭人??滴跞?1691)進士。歷官浙江西安知縣、山陽知縣,遷江寧知府??偠桨⑸接匈V名,鵬年多次頂撞,遂被奪職下獄。江寧商民因此罷市,句容生童亦自焚試卷散去。清廷詔免罪,調入內(nèi)廷修書。出為蘇州知府,升江蘇布政使。得罪總督噶禮,再次被誣下獄。鎮(zhèn)江百姓奔走呼號,情同江寧??滴醯巯轮继貫檎蜒?。再命為武英殿修書總裁。后官至河道總督,兼攝總漕。所至皆有政聲,后卒于任所。謚為恪勤。

附:類書類存目

《考古略》八卷

清王文清撰。文清有《周禮會要》等,已著錄。

《考古原始》六卷

清王文清編。文清有《周禮會要》、《考古略》等,已著錄。

8、小說家類

附:小說家類存目

《明逸編》十卷

清鄒統(tǒng)魯撰。是書本名《明世說補》,會統(tǒng)魯之友江有溶先著《逸編》一書,乃次第補入,仍名《逸編》。自序說“示弗自專也”。統(tǒng)魯字大系,衡陽人,寄籍酃縣(今炎陵縣),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張獻忠農(nóng)民軍克衡州,統(tǒng)魯不愿受職,單騎走粵,入總制沈猶龍幕,尋以親喪歸,隱棲于祁、邵山中。有溶字谷尚,長沙人,明崇禎十七年(1644)舉人。

四、集部

1、別集類

《文泉子集》六卷

唐劉蛻撰。蛻字復愚,長沙人。大中四年(850)進士及第。前此50年長沙無得進士者,因此人稱其為“破天荒”。屢官至左拾遺。咸通四年(863),蛻上書指責淮南節(jié)度使令狐绹之子令狐滈以“布衣行卿相之權”,遭傾陷,貶出為華陰令。后不知所終,一說卒于四川射洪。

《李群玉集》三卷《后集》五卷

唐李群玉(813一?)撰。群玉字文山,澧州(今澧縣)人。喜吟詩吹笙,曠達不樂仕進。親友強之應試,一試而止。大中八年(854),以仆射令狐绹、同平章事裴休薦,進詩300篇,賜錦彩器物,后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即去官歸,50歲左右卒。光化三年(900),追授進士及第。

《詠史詩》二卷

唐胡曾(839一?)撰。曾,邵陽秋田(今邵陽縣梽木山鄉(xiāng)秋田)人,又稱秋田先生。咸通十二年(871),路巖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受命掌書記。乾符初高駢鎮(zhèn)蜀,又被辟入幕府,后察覺高有異志,遂決然辭去。一度任延唐(今寧遠縣)令,作《九疑圖經(jīng)》。

《白蓮集》十卷

唐釋齊已(860—940)撰。俗姓胡,名得生,字邇偽,自號衡岳沙門。益陽人。家貧,父母早逝,幼即為大溈山寺牧牛度日,后出家為僧,居大溈山同慶寺,移衡山東林。后梁龍德元年(921),應蜀僧之約赴劍南,中遇兵亂,過江陵時以荊南王高從誨挽留,任龍興寺僧正,后卒于江陵。一說卒于豫章西山金鼓寺。

《邕州小集》一卷

宋陶弼(1016—1077)撰。弼字商翁。祁陽人。陶岳之子。慶歷中,從楊畋攻打湖南瑤,授陽朔主簿。又從楊畋南征儂智高?;实v四年(1052),楊軍大將蔣偕戰(zhàn)死于賀州太平場,弼收集散亡士卒甚眾,升陽朔令。歷知賓、容、欽三州。遷知邕州,時邕州經(jīng)戰(zhàn)亂荒蕪,弼招集流亡,令就地耕食。后知辰州,歷遷皇城使、忠州刺史、康州團練使,復知邕州。熙寧十年(1077),知順州,卒于佳。詔贈東上閣門使。

《周元公集》九卷

宋周敦頤撰。敦頤原名敦實,避宋英宗舊諱改,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今道縣)人。歷官分寧縣主簿,南安州司理參軍、郴縣令、桂陽令、虞州通判等,有治績。頤寧六年,卒于南康軍任。喜談名理,精于《易》學,程顥、程頤從之受業(yè)。提出的哲學范疇如無極、太極、理、氣、心、性、命等,以及立誠、主靜學說等,對后世理學有很大影響,被尊為道學創(chuàng)始人。

《鄧紳伯集》十卷

宋鄧深撰。深字資道,一字紳伯。湘陰人。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進士。官太府丞,以奏對稱旨,知衡州。有政績,擢潼川路轉運使。時鹽酒稅虛額甚多,久為民害,鄧為民申述,得以減免。又不畏強權,劾奏貪酷守令。后以朝散大夫致仕。晚年于東湖之旁建明秀閣,讀書其中,自號大隱居士。

《省齋集》十卷

宋廖行之撰。行之字天民,南宋淳熙十二年(1184)進士,官岳州巴陵尉。以親老丐養(yǎng)而歸,改授寧鄉(xiāng)縣主簿,未赴任。生平內(nèi)行修飭,留心經(jīng)濟之學,入仕多著政績,但由于名位不高,故姓名不見于史傳。是集乃其子謙所刊行,原本十卷,四庫本系從《永樂大典》采掇而輯。

《雪磯叢稿》五卷

宋樂雷發(fā)撰。雷發(fā)字聲遠,寧遠人。博覽群書,尤長詩賦,而累舉不第,南宋寶祐元年(1253),其門人姚勉登科,上疏請以讓雷發(fā)。理宗召親試時務八事,條對切直,賜特科第一人。后因數(shù)議時政,未經(jīng)采納,竟不仕,歸隱雪磯,人稱雪磯先生。

《圭齋集》十五卷附錄一卷

元歐陽玄撰。玄有《拯荒事錄》,已著錄。

《所安遺集》一卷補錄一卷附錄一卷

元陳泰撰。泰字志同,號所安。茶陵人。元延祐二年(1315)進士。任龍泉縣主簿,淡于仕宦,惟以吟詠自適,竟終于是官。其著作初由其曾孫陳樸匯輯成寫本,至六世孫陳銓始于明成化間刊行。

《俟庵集》三十卷

元末李存撰。存字明遠,又字仲公,安仁人。少博涉典籍,喜為文章,后從上饒陳立太傳陸九淵之學,遂盡焚所著書。入明后,洪武年間三次獲薦舉,皆不出仕。

《傲軒吟稿》一卷

元胡天游(1288—1368)撰。天游名乘龍,以字行,號松竹主人,又號傲軒。岳州平江人。七歲能詩,當元末之亂,隱居不仕,養(yǎng)晦于巖谷之間。晚年生活困頓,下田耕種,忍饑勞作。其詩多蒼涼悲壯,少修飾,論者以為可與虞集等人之作媲美。

《一山文集》九卷

元李繼本撰。繼本本名延興,又名守成,以字行。東安人。寓居北平。至正十七年(1357)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亡后隱居不仕。此書為其子方曙、方煦及孫伸相繼編次。

《云陽集》十卷

元李祁撰。祁字一初,別號希蘧翁,又號危行翁。茶陵人。元統(tǒng)元年(1333)登左榜進士第二名。授應奉翰林文學,歷官婺源州同知、江西儒學副提舉。值元末大亂,歸隱家鄉(xiāng)云陽,后又避居江西永新山中。明洪武初年征聘,力辭不出,自號“不二心老人”。年70余乃卒。祁歿之后,其子茂為刻其遺集十卷。至弘治年間,其五世從孫東陽搜輯遺稿,屬吉安守顧天錫重刊。

《夏忠靖集》六卷附錄一卷

明夏原吉(1366--1430)撰。原吉字維喆。湘陰人。洪武中以鄉(xiāng)薦入太學,擢授戶部主事。建文初,升戶部右侍郎。成祖即位,轉左侍郎,進尚書。永樂初,奉命治理浙西水患,疏浚吳淞下游,蘇、松農(nóng)田頗獲其利。成祖北征,輔太孫留守北京,兼理行在各部及都察院事。十九年(1421),因邊儲不足,反對北征,被囚下獄。仁宗即位,復原官,加太子少傅,又進少保。宣德三年(1428)帝命輟部務,侍左右,備咨詢。卒謚忠靖。后附《遺事》一卷系其孫廷章所輯,刊板久佚,清康熙時潘宗洛提督湖廣學政時重為???。

《類博稿》十卷《附錄》二卷

明岳正撰。正字季方,號蒙泉。漷縣(今北京通州區(qū))人。正統(tǒng)十三年(1848)進士。授編修,天順初改修撰,又入閣參預機務。后以事謫欽州同知,戍肅州。憲宗立,復本官,又以事出為興化府知府。此集系其門人李東陽搜輯遺稿而成。

《懷麓堂集》一百卷

明李東陽撰。東陽有《燕對錄》等,已著錄。

附:別集類存目

《牧萊脞語》十三卷二稿八卷

宋陳仁子撰。仁子字同俌,號古迂。南宋咸淳十年(1274)漕試第一。宋亡后不仕,隱居東山,人稱東山陳氏。博學而好古,以教授后進,著書刻書終其生。

《坦齋文集》二卷

明劉三吾(1313—?)撰。三吾有《書傳文選》,已著錄。

《桐山詩集》九卷附錄一卷

明王偉(1412-1461)撰。偉字士英,號桐山。攸縣人。幼隨父王靈戍宣府,明仁宗北巡,以獻《安邊頌》得嘉獎,補保安州學生員。正統(tǒng)元年(1436)進士。選庶吉士,改戶部主事。也先入寇,英宗被俘,王以據(jù)守廣平功升兵部郎中。甚得于謙信任,晉兵部右侍郎。天順元年(1457),以于謙黨羽被論罪,除籍歸。后詔復原官,旋因病致仕。

《東溪稿》十卷

鄧庠撰。庠字宗周。宜章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行人,擢御史。以干練廉潔見稱,巡按陜西,錄囚審獄,多所平反。正德中巡按河南,時劉謹黨羽寥堂為鎮(zhèn)守太監(jiān),貪酷虐民,鄧抗疏揭其不法,終使寥堂被捕下獄,朝野稱快。后以副都御史巡撫蘇、松,終南京戶部尚書。歸里后,結廬于邑之東溪,因以名集。

《何燕泉詩》四卷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簡疏議》等,已著錄。

《靜芳亭摘稿》八卷

明陳洪漠撰。洪漠有《治世余聞》等,已著錄。洪漠晚年致仕歸鄉(xiāng)之后,居高吾山下,筑亭山中,榜曰“靜芳”,故以名其集。又自稱高吾子,故亦曰《高吾摘稿》。

《八厓集》十三卷

明周廷用撰。廷用字子賢。華容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歷官宜黃、宣城知縣,入為禮科給事中,累遷福建參議、江西按察史。性耿直,為臺諫言事多觸時忌,又不善迎合,以此與都御史江錯隙,被誣解職歸。

《龍湖文集》十五卷

明張治(?一1550)撰。治字文邦,號龍湖。茶陵人。正德十五年(1520)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初,不滿張璁、桂萼之流用事,棄官家居。越13年再起,歷官兩京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書。后以禮部尚書入為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人閣后銳意振刷,唯以嚴嵩專權,悒悒不自得,居大學士位僅1年即病卒。是集乃豐城雷禮與治婿所編。雍正年間,其子孫重刊于浙江。

《李征伯存稿》十三卷

明李兆先(1475—1501)撰。兆先字征伯。茶陵人。李東陽之子。10多歲即有文名?!稇崖刺迷娫挕份d其論詩之語,可云夙慧。年21以蔭入國子監(jiān)。早卒。

《元光漫稿》五卷

明李征撰。征字誠之。桃源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任吏科給事中、江西按察副使、浙江布政使司參政。歸田后結廬于元光洞,因以名集。

《虛籟集》十四卷

明劉堯誨(1522—1585)撰,堯誨字君納,號凝齋。臨武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授江西新喻知縣,繼升南京刑科給事中,因直言多忤權貴罷官。后以助守臨武縣城功起用,歷官上海同知、順天府丞,升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以御倭、平??芄M副都御史,調江西巡撫。復以兵部侍郎出任兩廣總督。在任改運廣西鹽輸湖南,湘民莫不稱便。晉南京都御史、戶部尚書,尋改兵部,并參贊機務。有言其依附張居正者,遂致仕歸,居于衡陽。卒贈太子太保。

《九芝集選》十二卷

明龍膺撰。膺字君御,武陵(今常德市)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授徽州府推官,以詩掛吏議謫溫州府學教授,擢禮部主事,左遷國子博士。以上疏歷陳時政并諫選宮女忤帝,謫邊州副吏。從大司馬田氏督軍青海,入為戶部郎中。歷任山西按察司使僉事、甘肅參政,有拓地斬擒功,入為太常寺卿。后休歸,屏跡漁仙,自署漁仙長,又筑隱園,號隱公。

《李湘州集》十卷補遺一卷

明李騰芳(1573—1633)撰。騰芳字子實,號湘州。湘潭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選庶吉士,官左諭德。以上疏為顧天峻辯冤被貶,引疾歸。四十七年,起為行人司正,升少詹事,遷禮部右侍郎。天啟初,轉吏部左侍郎,晉禮部尚書。魏黨崔呈秀惡其東林同黨,遂奪職。崇禎立,再起為禮部尚書,后卒于官。贈太子太保。

《且園近集》四卷《且園近詩》五卷

清王岱撰。岱字山長,一字了庵。湘潭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舉人。入清后,官隨州學正、京衛(wèi)教授??滴跏四?1679)薦舉博學鴻詞,官廣東澄海知縣。工詩古文詞,擅長書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兩編皆王岱所自定,其名“且園”者,《近集》中有《且園記》稱,“康熙丙午年七月,就隨州任,黌宮有隙地,宅而園之曰且園,故以名其集?!?/span>

《了庵文集》九卷

清王岱撰。岱有《且園近集》等,已著錄。是集九卷收錄其康熙元年(1662)以前雜文。第八卷全錄《募疏》。

《陳恪勤集》三十九集

清陳鵬年撰。鵬年有《分類字錦》已著錄。此書原名《滄州詩集》,三十三卷,康熙三十七年(1698)自序,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刻本。鵬年卒后整理再刻,更名為《陳恪勤集》,三十九卷。清袁枚《隨園詩話》多次稱譽其人其詩。

《道榮堂文集》六卷

清陳鵬年撰。鵬年有《分類字錦》、《陳恪勤集》等,已著錄。是書為鵬年自編,刻于《陳恪勤集》之前。

《最古園二編》十八卷

清羅人琮撰。人琮字宗玉。桃源人。曾遵父命為南明守護常澧一帶,在桃源組織民團抗清,兵敗后被捕入獄。順治十八年(1661)登進士第。歷任知縣,均有治績。康熙七年(1668),官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后以揭發(fā)江南臬司崔維雅貪污案,雖崔被懲辦,人琮亦遭反噬,免職歸里。年90卒。湖廣總督喻武功稱其為“鄉(xiāng)國之儀型,廊廟之峻望”。

《鋤經(jīng)余草》十六卷

清王文清撰。文清有《周禮會要》等,已著錄。

《寒香草堂集》四卷

清劉元燮撰。元燮字孟調。湘潭人。雍正八年(173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出為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擢蒼梧道。緣事謫南丹州。芙蓉九寨苗將反,元燮親至苗寨說服,事平。后因事遭劾,遣戍貴州。乾隆間釋歸。

《柯椽集》一卷

清周宣猷撰。宣猷字辰遠。長沙人。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歷任桐廬、海鹽知縣,遷浙江鹽運通判。因剛直受謗被劾。乾隆十六年(1751),帝南巡,宣猷迎鑾獻詩,復原銜。退閑林下,年63卒。

《雪舫詩抄》八卷

清周宣猷撰。宣猷有《柯椽集》一卷,已著錄。

《寧遠堂詩集》一卷

清朱成點撰。成點字司衡。寧鄉(xiāng)人。明末生員。其叔父嘗起兵抗清,事敗被捕下獄,成點傾家財營救,并入獄調護。叔死,止遺一女,成點以叔所遺資產(chǎn)與女。順治十七年(1660)后,閉門讀書,作詩以自遣。

《詠史六言》一卷

清周宣武撰。宣武字燮軒。長沙人。乾隆七年(1742)進士。曾官貴州普安縣知縣。

2、總集類

《同文館唱和詩》十卷

宋鄧忠臣等撰。忠臣字慎思。湘陰人。熙寧三年(1070)進士:官大理寺丞,以獻詩升為正字。崇寧時,以“元祐黨“案牽連,謫為彭門守。大觀年間卒,贈直秘閣學士。

《文選補遺》四十卷

宋陳仁子編。是書原題:“茶陵后學陳仁子輯誦,門人譚紹烈纂類?!标惾首佑小赌寥R脞語》,已著錄。譚紹烈,生平不詳。

《梅花百詠》一卷

元馮子振(1256一約1348)與釋明本倡和詩。子振字海粟,自號瀛洲客、怪怪道人。原籍攸縣,遷居湘鄉(xiāng)。元世祖時,官承事郎、集賢待制。與趙孟兆頁同在翰林學士院,后奸臣桑哥事發(fā),子振因作詩稱譽過桑哥,故被人參劾,結果被遣還家。子振離京后并沒有歸家,而是羈留吳門,潛心于佛學玄機,博洽經(jīng)史,吟詩作賦。明本俗姓孫,號中峰。錢塘人。居吳山圣水寺,工于吟詠。

附:總集類存目

《聯(lián)句錄》五卷

明李東陽編。東陽有《東祀錄》等,已著錄。

《洞庭君山集》三卷

明胥文相編。文相字士衡。巴陵(今岳陽市)人。弘治十八年(1505)講十。歷官漳浦知縣,南京戶部郎中,汀州、柳州知府。是書纂輯自屈原之后歷代詠洞庭與君山詩為一編。今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歷元年胥焯刻本,題作《洞庭湖君山詩集》三卷。

《訂補浯溪集》二卷

明陳斗編。斗字民仰。祁陽人。曾任永寧縣主簿。此書成于嘉靖七年(1528),輯錄前人為浯溪所作詩文。大意為“訂補”前集未收者,訂補何書書中沒有說,但據(jù)《四庫全書總目》考證,“然則斗所訂補者,當即黃焯書耳。所載詩文,《活溪考》多未收”。

《郴州文志》七卷

明王心編。心自號后隅子,安徽天長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曾任郴州同知。據(jù)此書原序,蓋既輯《郴志》六卷,又與袁大邦等集古今之文為郴而作者,勒成此集,以輔《郴志》。袁大邦,郴州人。諸生出身。

《楚風補》五十卷

清寥元度(1640-1707)編。元度字次斐,晚年號大隱。長沙人。諸生出身。通經(jīng)史,工詩,平生喜游山水,即興賦詩,值吳三桂之亂,所居被毀,居佛寺8年。晚年筑息機園,從事著述,因湖廣志局遺稿,于康熙二十二年至三十五年輯成此書及《楚詩記》。乾隆間長沙知府呂肅高為之刪定刊行。此書輯上古至明代全楚之詩,因昔無全楚詩集,此為首編,故名《楚風補》。

3、詩文評類:

《懷麓堂詩語》一卷

明李東陽撰。東陽有《東祀錄》等,已著錄。

附:詩文評類存目:

《余冬詩話》三卷

舊本題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簡奏疏》等,已著錄?!端膸烊珪偰俊氛J為此書實于孟春《余冬序錄》中摘其論詩者,詭題此名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此多的名仕官宦都源自于這個古村寨
游氏先賢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