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是否影響有效
作者:俞永軍 2010-1-25
現(xiàn)在,有些課過于注重趣味性,生動活潑,精彩紛呈,但學生往往收獲甚微。其實,這種趣味只是一種形式,一種嘩眾取寵的手段,一種弄虛作假的途徑,有時甚至會成為有效教學的“絆腳石”。
有一次,我聽了一節(jié)課,講的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老師首先介紹作者、檢查預習,接著劃分段落、復述課文,而后視頻播放、小品表演。整節(jié)課熱熱鬧鬧、快快樂樂、嘻嘻哈哈、輕輕松松,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逝。課堂的確有趣,從孩子綻放的笑臉便可略知一二。但關鍵是,這篇文章到底告訴我們什么?這節(jié)課究竟要引領孩子掌握哪些內(nèi)容?文章內(nèi)容很簡單,講述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因為充滿愛心而得到巨大回報的故事。這些學生看看讀讀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至于視頻播放、小品表演,雖然妙趣橫生,但趣味的背后是無效,或收效不大,不如讓學生潛心讀書,深入挖掘一下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文本的深層含義。很可惜,老師只是過分彰顯課堂的趣味性,忽略課堂的有效性。
綜觀魏書生、錢夢龍、趙謙翔等大家的課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思辨的成分多,灌輸?shù)某煞稚?;主動學習多,被動學習少。他們充滿靈性的適時點撥、適時引領、適時強化,不斷激起孩子獨特的體驗、思辨的火花、智慧的種子。
舉個例子,錢夢龍老師在執(zhí)教《死海不死》時,就是通過不斷呈現(xiàn)的問題,引領孩子研讀文本、積極思考,最終理解課文、鞏固知識、提升能力。錢老問:“標題上有兩個‘死’字,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嗎?”學生答:“不一樣。前一個‘死’字指沒有生命,第二個‘死’字指淹死、死掉,意思是人在沒有生命的死海里不會被淹死。”錢老追問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學生答:“因為海水含鹽量高,所以人不會下沉。”錢老又問:“那如果扔進海水里的是一塊鐵呢?它會下沉嗎?”通過不斷補充和完善,孩子的答案“因為海水的質(zhì)量小于鐵塊的質(zhì)量”終于得到錢老的贊同。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所以錢老始終將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準確性作為重點內(nèi)容來反復訓練,然而這些知識又都是學生經(jīng)常接觸到的,幾乎每一位語文教師講到說明文時都要強調(diào),但這些對學生來講始終是個難點。錢老非常睿智,他的方法是:“關于說明文的知識,估計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不少。你們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如果還要老師重復地教,你們覺得有勁嗎?(眾:沒勁!)是呀,我也覺得沒勁。因此,我想我們在決定這篇課文里哪些知識需要老師教之前,先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什么知識可以不教’?,F(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后根據(jù)課文后面練習題的要求想一想:哪些可以不教?前后左右的同學可以小聲議論議論,互相交流。”
結果,學生全身投入,積極參與,把一些老師以前教過的內(nèi)容全部找了出來,并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這樣,課堂的有趣與課堂的有效達到高度統(tǒng)一,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得輕松,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真正是有趣又有效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贊化學校;2010年1月20日《教育時報·課改導刊》《課堂》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