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是高考文言文復(fù)習(x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文言虛詞復(fù)習(xí)之難就難在其功能復(fù)雜,用法靈活。 一個“之”字既可以作代詞,也可以作助詞,還可以作動詞,等等。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之”究竟作什么詞,作為考生必須學(xué)會辨析,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應(yīng)對高考文言文閱讀題中的虛詞題。
下邊結(jié)合實例介紹十種辨析方法,供參考。
一、語境辨析法
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虛詞的用法就必須聯(lián)系語境作具體分析,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如下列四個句子中的“焉”:
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蒲松齡《促織》)
語境是一只“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焉”是兼詞“于此”?!胺伞奔础胺谀抢铩?。
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
語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是代詞,代文章?!暗醚伞奔础澳軌蚩吹剿薄?/p>
③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焉”用在疑問句中,表示責(zé)備的語氣,由此可推斷“焉”是疑問代詞,可譯為“何、哪里”。
④圣心備焉(荀子《勸學(xué)》)
“焉”用在陳述的語境里,是語氣助詞。
根據(jù)語境辨析虛詞是虛詞辨析常用的方法之一??忌缒苡诖擞眯捏w會,自會獲益良多。
二、詞性界定法
文言虛詞往往兼有多種詞性,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只要能推斷出其詞性不一樣,那么,其意義和用法肯定也不同。
【例】(2007重慶卷)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荷鋤者有菜色/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B.國家建都于北/徘徊于斗牛之間
C.伏聞陛下以災(zāi)異屢見,敕群臣盡言無諱/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D.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
此題答案為C。根據(jù)語境,“敕群臣盡言無諱”的原因是“災(zāi)異屢見”,故C組第一個“以”可譯為“因為”,是個介詞;“蟬蛻于濁穢”的目的就是“浮游塵埃之外”,故第二個“以”可譯為“來”,是個連詞。其余三個答案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依次為:者,助詞,可譯為“……的人”;于,介詞,可譯為“在”;所,助詞,和后邊的動詞共同組成一個所字短語,無實在意義,不譯。
三、課文遷移法
近幾年高考文言虛詞題在設(shè)題上有一個顯著特點:試題提供的用于比較的文言句子大都有一句出自中學(xué)課文,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熟悉課內(nèi)文句的優(yōu)勢來進行辨析,用所知道的課內(nèi)例句中虛詞的用法,推斷所給文言語段中句子中的虛詞的用法。如:
【例】(2007山東卷)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C.戎每與籍為竹林之游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此題每組句子中用于比較的一個句子均出自課文,因此,答題時我們可以利用熟悉的課內(nèi)文句的優(yōu)勢來進行辨析。A組“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出自荀子的《勸學(xué)》,“而”在這里可解釋為“并且”或“而且”,是個遞進連詞;“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中的“而” 所在句子結(jié)構(gòu)、放置位置同“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中“而”基本相似,因此可判定其必定也是一個連詞。
那么,是一個什么連詞呢?運用語境辨析法可確定其為轉(zhuǎn)折連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卻”。B組“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與”放在兩個動詞性的短語中間,是連詞;“戎嘗與阮籍飲”的中“與”的后邊是名詞“阮籍”,前邊是副詞“嘗”,前后詞語的性質(zhì)與“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與”的前后詞語截然不同,根據(jù)語境判斷法,可確定其為介詞。根據(jù)同樣的方法,可確定C組第一個“之”為結(jié)構(gòu)助詞,可譯為“的”,第二個“之”為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D組兩個“以”均為介詞“因為”。此題答案為D。
四.句位分析法
有些虛詞在句中位置不同,其詞性、作用也不相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如“其李廣將軍之謂乎”,因為“其”不能作主語;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代荊軻)破璧”;在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如“爾其(語氣副詞,一定)無忘乃父之志”/“吾其(語氣副詞,還是)還也”?!把伞痹诰淠﹦釉~后面,一般是兼詞,如“風(fēng)雨興焉”?!耙病?,句末助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例】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06年福建卷)
A.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譏之乎
此題答案為A。按照句位分析法,A組兩個“之”均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為助詞。B組第一個“若”放在句首,為連詞,可譯為“至于”;第二個“若”放在句中,且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可譯為“比得上”,是個動詞。C組第一個“且”放在句首,可譯為“再說”,是個連詞;第二個“且”放在句中,可譯為“尚且”,是個表讓步關(guān)系的連詞。D組第一個“其”放在句中,且處在謂語動詞“知”的后邊,可譯為“哪一個”,是指示代詞;第二個“其”放在句首,且與句末的“乎”構(gòu)成“其……乎”的固定格式,“其”為表反問的語氣副詞,可譯為“難道”。
五.功能認(rèn)定法
很多文言虛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有著特殊的語法功能,根據(jù)語境認(rèn)定這些虛詞特殊的語法功能,也就可以推斷出虛詞的用法。如 “之”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是個助詞;“見”和“于”組合可表被動“見”是助詞,“于”是介詞;“是”和“之”可作提賓的標(biāo)志,均為助詞;判斷句的標(biāo)志通常為“者”“也”“乃”等。
【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
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⑤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⑥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⑧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
句①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為結(jié)構(gòu)助詞;句②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亦為結(jié)構(gòu)助詞;句③中的“之”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也是個助詞;句④中的“見”“于”組合起來構(gòu)成“見……于”式被動句,其中“見”是助詞,“于”是介詞;句⑤中的“者”“也”用在判斷句,構(gòu)成“者……也”式判斷句,“者”表停頓,“也”表判斷,二者均為語氣助詞;句⑥中的“以”用在表目的的分句前,為目的連詞;句⑦中的“而”用在主謂之間,連接主語與謂語,相當(dāng)于假設(shè)連詞“如果”;句⑧中的“而”用在狀語與謂語之間,連接狀語與謂語,為修飾連詞。
六、結(jié)構(gòu)推斷法顧名思義,就是依據(jù)句子結(jié)構(gòu)推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一種方法??煞謨煞N情況:(一)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以下幾例:
①舟遙遙以輕揚,風(fēng)飄飄而吹衣?!保ㄌ諠摗稓w去來兮辭》)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
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東山》
“而”在文言文中的最常見的用法是做連詞,在句①中“而”是一個連接狀語和謂語的修飾連詞,由于“風(fēng)飄飄而吹衣”的結(jié)構(gòu)同“舟遙遙以輕揚”的結(jié)構(gòu)完全一樣,所以可斷定“舟遙遙以輕揚”中的“以”也應(yīng)該是修飾連詞。句②中“因利”與“乘便”的結(jié)構(gòu)方式完全一致,據(jù)此可推知加點的詞“因”與“乘”的意義與用法也應(yīng)該是相同的。那么,“因”“乘”究竟作何解釋呢?我們先看“乘便”?!俺吮恪本褪恰俺弥憷臈l件”或“憑借著便利的條件”的意思。在這里,“乘”是“趁著”“憑借”,是介詞,“便”是“便利的條件”,是名詞,“乘便”便是一個典型的介詞結(jié)構(gòu)。這樣,我們便可判定“因利”也是一個介詞結(jié)構(gòu),“因”是介詞,“利”是名詞。句③中的“思”的意義和用法較難判斷,但根據(jù)常識, “矣”是語氣助詞,“思”所在的句子結(jié)構(gòu)又同“矣”所在句子結(jié)構(gòu)完全一樣,因此,可推知“思”也應(yīng)是語氣助詞。
(二)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來推斷。不同的句子成份就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下列幾例:
①先妣撫之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
“撫之”是動賓短語,“之”是動詞“撫”的賓語,代詞,代“嫗”,可譯為“她”。
②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莊子秋水》)
“仲尼之聞”是偏正短語,“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可譯為“的”。
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
“師道之不傳”是主謂短語,作“久矣”的主語,“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可不譯。
④輟耕之壟上(司馬遷《陳涉世家》)
“之壟上”是動補短語,“之”是動詞,“去”“往”的意思,“壟上”是補充說明“之”的處所。因此“之”是一個實詞,而不是虛詞。
七、句式推斷法
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來推斷。如下邊5例中加點的虛詞:
①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杜牧《阿房宮賦》)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蘇軾《石鐘山記》)
③何以戰(zhàn)(《左傳曹劌論戰(zhàn)》)
④豎子不足與謀(司馬遷《鴻門宴》)
⑤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蒲松齡《促織》)
①句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于南畝之農(nóng)夫”為后置的介詞結(jié)構(gòu),因此“于”可解釋為“比”,介詞。②句為定語后置句,后置定語是“鏗然有聲者”,因此“之”可解釋為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不譯。③句是個賓語前置句,前置賓語是“何”,因此可判定“以”是介詞,可解釋為“憑借”。④句是個省略句,補全應(yīng)為“豎子不足與(之)謀”,把“與”的賓語“之”省略掉了,因此可判定“與”是介詞,可解釋為“同”“跟”等。⑤句是個被動句,其中“為”表被動,相當(dāng)于被動詞“被”,為介詞。
八、語氣分析法
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借助其所表達(dá)的語氣來推斷。如以下三例中的“其”: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上述三例中的“其”均為語氣副詞,但所表達(dá)的語氣各不相同。句①中的“其”表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句②中“其”表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句③中“其”表祈使語氣,可譯為“一定”。
再如下面“也”字的用法也可從其所表達(dá)的語氣中推知:
①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上述三例中“也”均為語氣助詞,但具體用法又有不同。句①是判斷句,“也”表判斷語氣,不譯;句②是疑問句,“也”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句③是感嘆句,“也”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九、固定搭配推斷法
有的虛詞經(jīng)常與別的虛詞或詞語搭配使用,用法較為固定,意思也比較固定,我們可以根據(jù)這種情況來推斷它們的用法。
1、“其”與語氣詞“何”或“乎”連用,表反問語氣,“其”為語氣副詞,“乎”或“何”為語氣助詞。如:
【例1】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例2】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者……也”連用,表判斷語氣,“者”“也”均為語氣助詞。如:
【例3】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3、“為……所……”連用,“見……于……”連用,均表被動,“為”“于”可譯為“被”,是介詞;“所”“見”是助詞,不譯。如:
【例4】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例5】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4、“何……為”連用,表反問,“何”為疑問代詞,“為”是表反問的語氣助詞。如:
【例6】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5、“以……為……”連用,表意動,“以”是介詞,“為”是動詞。如:
【例7】匈奴以為神。(《蘇武傳》)
十、前后詞語詞性推斷法
虛詞前后放置的詞語的詞性不同,這個虛詞用法就不相同。這條規(guī)律是我們推斷虛詞用法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如:
1、“而”“且”作并列連詞時,它們前后詞語的詞性、結(jié)構(gòu)都相同,前后詞語的位置可以對調(diào),意思不改變。
【例1】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土。(《過秦論》)
第一個“而”前后是兩個形容詞,前后詞語位置對調(diào),意思不改變。第三個“而”前后是兩個動賓結(jié)構(gòu),前后位置可以對調(diào),意思不改變。
【例2】又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
“且”前后是兩個動詞,表并列,可譯為”一邊……一邊……“。
【例3】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前后是兩個形容詞,表并列,可譯為”又……又……“
2、“于”用在形容詞后表比較,可譯為“比”,介詞。
【例4】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青于藍(lán)”“寒于水”兩個“于”都用在形容詞之后表比較,可譯為“比 ”。
3、“之”用在表時間的副詞后作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不譯;用在表處所的名詞之前,一般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去”等;用在動詞之后,一般作代詞,可譯為“他(們)”“她”“它(們)”。如下邊三例:
【例5】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例6】驅(qū)而之薛。(《國策齊策四》)
【例7】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書》)
例5中“之”為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不譯;例6中的“之”用在表處所的名詞前,為動詞,可譯為“到”等;例7中“之”放在動詞之后,為代詞,可根據(jù)語境靈活譯出。
上邊從不同角度分別介紹了文言虛詞辨析的十種方法。實際上,在具體辨析一個虛詞的過程中,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確定這個虛詞在這個語境中的具體用法,因此,辨析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綜合的過程,要熟練的駕馭這個過程,考生只有勤實踐、多練習(xí),方能在虛詞辨析上達(dá)到從容自如的境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