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慈母多敗兒這句話是因果關(guān)系,是指因為母親溺愛孩子,最終會害了孩子。
但父慈子孝,這里可不是因果關(guān)系,并不是說父慈愛了兒子就孝順,父不慈愛,兒子就會不孝順。
父慈子孝出自《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那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父慈與子孝是并列關(guān)系,是兩種現(xiàn)象。正如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〇一回寫到:"主圣臣賢,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就是說,父親慈愛,兒子孝順是家之福也。
為什么說父慈是人義?是家之福也?
在古代父親在家是一家之主,有著絕對的威言,猶如一國之君一般。那如果父親不疼愛孩子,不關(guān)懷妻子,那么家庭肯定會不幸福。而孩子們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會跟父親一樣,那這樣的家庭就沒有幸??裳粤恕?div id="c9ozetgccsir" class='imgcenter'>
為什慈母多敗兒?
我們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母親是最疼愛孩子的了。但正因為如此,許多母親愛得過多,成了溺愛。對待孩子往往是要有多愛就有多愛,不管孩子提多么過份的要求,媽媽都會無條件的答應(yīng),那這樣的孩子多會被慣得十分任任乃至刁蠻。前段時間蘋果8出來了,一位35歲的已為人母的女士為了讓自己媽媽給自己買手機(jī),竟在手機(jī)店拉住自己的母親哭鬧了一個上午。很多人覺得這個35歲的女士太離譜,但其實這背后,不難看出是她母親從小過于溺愛她而導(dǎo)致了今天這個局面。
所以北宋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
所謂父慈子孝,慈母多敗兒?這都是前人在常見的日常生活里總結(jié)出來經(jīng)驗教訓(xùn),也不可一概而論之。
慈父膝下也出逆子,不屑兒孫比比皆是,而慈母更加溺愛孩子,所出的不孝子孫也就更多,然其中也不缺乏孝義的兒孫。
后又有嚴(yán)父慈母一說,也是要告誡后人,為父者,還是嚴(yán)一點好,為母者,慈才是根本。但無論嚴(yán),或慈,做父母的疼孩子的心都是一樣,只不過父親疼孩子略顯深沉,母親疼孩子直接了當(dāng),不必遮遮掩掩。
作為一個家庭,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父親的態(tài)度尤為重要。父親是家庭的統(tǒng)治者,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與成長。究競父親是嚴(yán)還是慈?我想這都來源于各個不同的家庭及父親的素質(zhì)和性格使然,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現(xiàn)成模式可循。
換著今人,我認(rèn)為父親慈一點比較好,符合當(dāng)前形勢,有利于孩子和家庭,有利于社會的和諧。慈也是一種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最深沉的愛;慈并不代表放縱,不代表不加管束,慈是家庭里的一輪太陽,溫暖而光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家庭,父母的慈愛是千萬不能缺少的,孩子正外在關(guān)鍵的成長發(fā)育期,此刻,父母的慈愛才是孩子們最好的教育素材和修身立業(yè)之根本,切不可輕視和大意。
只有父母的慈愛,才能換回孩子們的孝義,只有父母的慈愛,才能喚醒兒女們的良知與責(zé)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