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新書 | 何益鑫《〈周易〉卦爻辭歷史敘事研究》出版暨后記
userphoto

2022.01.02

關注

書名:《〈周易〉卦爻辭歷史敘事研究》

作者:何益鑫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ISBN:9787208173767

內(nèi)容簡介

作者認為,《周易》卦爻辭原是一部系統(tǒng)性的歷史敘事,其敘事跨度從文王即位之初開始,經(jīng)過文王、武王的時代,直到周公致政于成王結(jié)束,涵蓋了商周之變的主體過程。為此,本書詳細考察了卦爻辭關于“帝乙歸妹”“受命稱王”“晚年征伐”“武王克商”等重大歷史事件及太姒、周公等人物的敘事,并從敘事角度對六十四卦卦爻辭作了全面的注釋和解說。

《周易》卦爻辭歷史敘事的研究,為文武周公的事跡與思想研究找到了新的依據(jù),為商周之際的古史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野,更為后世易學傳統(tǒng)之發(fā)生與演進的反思提供了一個基礎。從“文王易”到“孔子易”,再到“經(jīng)傳合一”的傳統(tǒng)易學,《周易》逐漸奠定了它作為群經(jīng)之首和大道之源的地位,成為了中國文化標識性的基因,不斷孕育著新的思想可能性。

作者簡介

何益鑫,復旦大學理學學士、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博士后,現(xiàn)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哲學、《周易》。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學》《竹簡<性自命出>章句講疏》等。

目錄

上部《周易》本事考

緒論:《周易》本事3

第一節(jié)《周易》的性質(zhì)之爭4

第二節(jié)《周易》是歷史敘事17

第三節(jié)《周易》歷史敘事的史學意義39

第四節(jié)《周易》即文王《易》51

第一章《周易》文王初年事81

第一節(jié)“周人伐商”82

第二節(jié)《震》:極度戒懼86

第三節(jié)《睽》:極度孤立93

第四節(jié)《出車》:南仲的問題99

第五節(jié)小結(jié)105

第二章《周易》帝乙歸妹事107

第一節(jié)顧頡剛的考證108

第二節(jié)《歸妹》:歸妹的過程111

第三節(jié)《屯》:從求婚開始118

第四節(jié)《小過》:危機的處理123

第五節(jié)《小畜》與《中孚》128

第六節(jié)《泰》與《否》135

第七節(jié)敘事列表140

第八節(jié)小結(jié)143

第三章《周易》太姒事145

第一節(jié)《賁》:迎娶太姒146

第二節(jié)《漸》:太姒之羽儀151

第三節(jié)《家人》:太姒之有家155

第四節(jié)《思齊》:則百斯男159

第五節(jié)小結(jié)164

第四章《周易》伐鬼方事165

第一節(jié)前人的研究166

第二節(jié)《既濟》的敘事170

第三節(jié)《未濟》及其他178

第四節(jié)小結(jié)184

第五章《周易》文王受命稱王事186

第一節(jié)《升》:用見大人187

第二節(jié)《觀》:虞芮來賓196

第三節(jié)《損》:祭天稱王之一203

第四節(jié)《益》:祭天稱王之二210

第五節(jié)清華簡《程寤》及相關問題218

第六節(jié)文王“受命”之說225

第七節(jié)文王“稱王”之說228

第八節(jié)小結(jié)230

第六章《周易》文王征伐事232

第一節(jié)《噬嗑》:吃喻233

第二節(jié)《剝》:床喻240

第三節(jié)《咸》:身喻之一245

第四節(jié)《艮》:身喻之二252

第五節(jié)《師》:行師257

第六節(jié)《解》:解難261

第七節(jié)敘事列表266

第八節(jié)小結(jié)268

第七章《周易》文王遷豐事272

第一節(jié)《井》:始遷而治井273

第二節(jié)《豐》:修葺宗廟宮室276

第三節(jié)《靈臺》:經(jīng)營臺池苑囿280

第四節(jié)小結(jié)283

第八章《周易》武王克商事286

第一節(jié)歷史記載287

第二節(jié)《同人》:雙關敘事之一293

第三節(jié)《需》:雙關敘事之二304

第四節(jié)《革》:革命敘事310

第五節(jié)小結(jié)316

第九章《周易》周公事320

第一節(jié)武王的遺產(chǎn)321

第二節(jié)《蠱》:周公踐祚329

第三節(jié)小結(jié)340

第十章文王年表初定342

附錄一: 論現(xiàn)代《易經(jīng)》研究的理念、方法及其局限

——以古史辨派及其影響下的研究為中心351

第一節(jié)理念:經(jīng)學的史料化及疑古的思潮353

第二節(jié)契機:殷墟卜辭的發(fā)現(xiàn)和對比研究356

第三節(jié)現(xiàn)代《易經(jīng)》研究的方法及其局限359

第四節(jié)歷史主義的解構(gòu)主義及可能的出路367

附錄二: 《明夷》的敘事本義與義理闡釋370

第一節(jié)傳統(tǒng)詮釋及其困境371

第二節(jié)“明夷”的新解374

第三節(jié)《明夷》的史實377

第四節(jié)《明夷》試解383

第五節(jié)結(jié)束語:從敘事本義到義理闡釋385

下部《周易》本事注

周易略論389

易注凡例395

01.乾397

02.坤401

03.屯406

04.蒙409

05.需413

06.訟417

07.師421

08.比425

09.小畜429

10.履432

11.泰436

12.否440

13.同人443

14.大有447

15.謙450

16.豫453

17.隨456

18.蠱459

19.臨463

20.觀466

21.噬嗑470

22.賁473

23.剝476

24.復479

25.無妄482

26.大畜485

27.頤488

28.大過491

29.坎494

30.離497

31.咸500

32.恒503

33.遯506

34.大壯509

35.晉512

36.明夷516

37.家人520

38.睽523

39.蹇527

40.解530

41.損533

42.益537

43.夬541

44.姤544

45.萃547

46.升551

47.困554

48.井558

49.革561

50.鼎565

51.震568

52.艮572

53.漸575

54.歸妹578

55.豐582

56.旅585

57.巽588

58.兌591

59.渙594

60.節(jié)597

61.中孚600

62.小過603

63.既濟606

64.未濟609

參考文獻612

后記623

后 記

于我而言,這是一項真實而又奇幻的研究。

2015年11月底,我到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次年2月下旬,春節(jié)返校,我參加了由合作導師干春松先生在人大國學院開設的《周易》讀書班。以研習王孔、注疏為主,兼及古今各家易說。每周一次,每次一卦。我去的時候,已經(jīng)讀了兩年。此后又讀了一年多,直到17年6月,才把卦爻辭的部分讀完。

我本科聽過謝金良教授的課,研究生又上過劉康德教授的課,對《周易》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還沒有老老實實地讀過注疏。與卦爻辭的正式照面,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困惑。傳統(tǒng)易學的根本邏輯是王夫之所謂的“象辭相應之理”,即“有什么樣的卦爻象就要什么樣的卦爻辭與之相呼應”(朱伯崑)。由于卦爻辭是確定的,于是這個問題又轉(zhuǎn)化為如何從卦爻象推出卦爻辭的問題。

為此,傳統(tǒng)易學提供了很多解經(jīng)體例,大處講是“取象”、“取義”和“爻位”。爻位又包含“當位說”、“中位說”、“應位說”、“承乘說”、“往來說”等。漢代以后,易學家又先后提出了“互體說”(鄭玄)、“卦變說”(虞翻)、“一爻為主說”(王弼)、“錯綜說”(來知德)等等。這些體例并非出于一個自洽的邏輯系統(tǒng),在具體運用中,可能是互補的(用不了A的時候,可以用B,且兩者不矛盾),也可能是矛盾的(同一個象,從A看是吉,從B看是兇)。

體例的發(fā)明,本來是為了解釋卦爻象與卦爻辭的一致性。但事實上,體例的運用很多情況下是遷就卦爻辭的。采用哪一種體例,不是出于體例之間的優(yōu)先級考慮,而是出于卦爻辭解釋的實際需求。用哪種體例可以導出這個卦爻辭,就用哪一種。并且,新體例的提出,也是為了更好解決既有體例無法解決的情況。

然而,倘若體例的選用只是根據(jù)解釋的需要,而不是出于某種秩序或必然性;且在既有體例解釋不好的情況下,又可以發(fā)明新的體例以適應具體的需求(推到極端,甚至可以設想為每一句卦爻辭分別訂制一種解釋方案),果如此,解釋的標準與意義何在?

從同情的角度,我們可以說,正是因為《周易》“不可為典要”,故“不可一例求之”(孔穎達)。但從文本解釋的角度看,解釋原則不具有一貫的解釋力這是不大好接受的。其結(jié)果,就是對文本本身的系統(tǒng)性的一種否定。不但我有這方面的困惑,讀書班的師友也多有這個困惑。它刺激了我尋找新的解釋可能性。

我加入的時候,剛好讀到了《明夷》卦。這一卦很特殊,六五爻有“箕子之明夷”,《彖傳》又提到了箕子和文王。歷史上還有人討論,初九爻是誰的故事,九三爻是誰的故事。這讓我很是好奇,六爻會不會都有歷史人物的故事呢?于是,我花了兩周時間詳細考察了《明夷》卦。

借助現(xiàn)代學者對“明夷”的重新發(fā)現(xiàn),疏通了卦爻辭的字面意思;又通過辨析過往學者關于各爻故事的指認,依托《史記》和孔子“殷有三仁焉”的提法,考證了各爻背后的歷史敘事,寫成了第一篇文章《<明夷>的主旨與歷史敘事》(后以《<明夷>的敘事本義與義理闡釋》為題發(fā)表)。期間,我還發(fā)現(xiàn)六爻的敘事并不是孤立的,從初爻到上爻還滿足了歷史發(fā)生的順序。

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它成為了我后續(xù)研究的一個基本抓手。不但可以為卦爻辭的解讀提供時間線索,也為諸說的判定給出了一個一致性的標準??疾臁睹饕摹返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同人》卦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深挖。故又花了一兩周時間寫了《<同人>的主旨與歷史敘事》(后并入《<周易>武王克商事》)。以上大約是2月底、3月份的事。這時的寫作完全是試驗性的,但結(jié)果讓人興奮。

隨著考察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卦爻辭的敘事是相互關聯(lián)的。于是,我不再一一考察每一卦的歷史敘事,轉(zhuǎn)而以事件為中心,整合諸卦作綜合性的考察。4月,我完成了《<周易>帝乙歸妹考》。它的完成對我觸動很大。自此以后,我堅信《周易》卦爻辭大部分都是歷史敘事。

隨后,又寫了《<周易>文王初年境遇考》《<周易>伐鬼方考》《<周易>太姒考》《<周易>文王受命稱王考》等。至6月上旬,完成了約15萬字的稿子。初次結(jié)集之后,第一次呈交部分師友請教。后又進一步寫了《<周易>文王征伐考》《<周易>武王克商考》《<周易>周公考》三篇,以及《文王年表初定》,形成了“九考一表”的基本規(guī)模。

我從一開始以為有一些卦爻辭是歷史敘事,到學期中認為大部分卦爻辭是歷史敘事,到學期末確信所有卦爻辭都是歷史敘事,這一解釋觀念是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逐步強化的。此前的考察是圍繞歷史事件來安排的,沒有涉及所有卦爻辭。但作為一種完備的解釋原則,它需要有能力對所有卦爻辭作出類似的解說。并且,這一解釋思路下的卦爻辭與傳統(tǒng)易學的認識如此格格不入。

作為一種可能的解說,就必須站在它的基礎上對易學史的演進作出可理解的說明。為此,我提出了一個三部計劃:一《考》,二《注》,三《論》。《考》是為了保證它的具體性和可靠性,《注》是為了保證它的普遍的解釋效力,《論》是為了與傳統(tǒng)易學作出歷史的銜接(涉及文本性質(zhì)的轉(zhuǎn)變、易傳系統(tǒng)的生成、易學傳統(tǒng)的演進等問題)。

于是,在7、8月間,我對六十四卦卦爻辭一一作了考察。至8月中旬,完成了《注》的初稿。9月至10月初,恰好在我30歲生日之前,完成了《緒論》的初稿(不是那部《論》)。至此,前兩部的初稿完成了。至于第三部《論》,自覺學力與思考皆有不足,就暫且擱置了。那個學期剩下的時間,我又看了一些書,反復驗證這一解釋的可行性,并對《注》作了兩次修改。

17年2、3月間,對《考》作了一次修改。5月,對這一研究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反思,寫了《現(xiàn)代<易經(jīng)>研究的理念、方法及其局限》、《論<周易>本事》、《<周易>歷史敘事的史學意義》三篇文章(后兩篇已并入本書的《緒論》)。至此,這一工作告一段落,我又轉(zhuǎn)向了孔門后學的研究。

《周易》卦爻辭的研究,真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探索經(jīng)歷。我對著卦爻辭,就像看一部偵探小說,一步步尋找線索,一點點拼接碎片,一層層揭開謎底。此間不時迸出的新奇想法,一次次引發(fā)思想上的興奮點,讓我的探索不能自已。文王史事的考察和心境的體貼,使我對圣人之為圣人的憂患而素樸的生命有了真切的感受。

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從古老而隱晦的文字間走了出來,我能感受他呼吸間的憂患,感受他抉擇時的艱難。由此,我更能理解,文王之所以能夠成為周代文明的精神象征;也更能理解,孔子在向擊磬襄學琴的時候,何以能夠通過琴曲的研習,體認到作者的生命情態(tài),最終指認出文王的名字!

這恐不是虛構(gòu)的想象,而是以文本遺存為中介、以誠敬之心為擔保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自然感契。當然,這對我而言乃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我所能做的,只是懷有盡可能的真誠,去勉力追尋文字間的蛛絲馬跡,作出嘗試性的探索。在此期間,我一直處于半隱居的狀態(tài)。這段經(jīng)歷,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那么心潮澎湃。把它記錄下來,也是為了一種紀念。

此后數(shù)年,我?guī)е芯砍晒麉⒓恿藥状螘h。16年8月下旬,在中華孔子學會的年會(貴陽孔學堂)上,發(fā)表了《<周易>帝乙歸妹考》。12月中旬,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訪學期間,參見了一次國際會議,發(fā)表了《<周易>周公考》,引起了不小反響。主持人黃敏浩教授提到,若我的解釋可以成立,整個易學史都要重寫;鄭宗義教授興致很高,結(jié)合新儒家的思想,作了很長時間的評論。本場討論一結(jié)束,曾誦詩女士就向我約走了稿件,后來發(fā)表在中心學刊上。

17年9月,在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首屆年會上,我發(fā)表了《“<周易>本事”之發(fā)現(xiàn)及其方法》(即《論<周易>本事》),第一次對我的研究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反響非常強烈,與會學者多有溢美之詞。

20年11月底,承李尚信教授邀請,我參加了山東大學易學中心舉辦的“《周易》古經(jīng)本義及其解讀方法”研討會。此次會上,我的研究成了重點討論的對象,被安排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學者輪流發(fā)言,從方法到結(jié)論,對我的研究提出了全面的質(zhì)疑和尖銳的批評。我很榮幸,有這么多專家開始關注并反思我的研究。但遺憾的是,我在會上沒有好的機會對學者的批評作系統(tǒng)的回應。閉幕式上,我跟各位師長開玩笑說,等小書出版之后,再來請大家批評。

一直以來,我的研究得到了很多師友的幫助和鼓勵。首先當然是來自干老師和《周易》讀書班。我的想法經(jīng)常拿到讀書班上討論。大家一開始以質(zhì)疑為主,漸漸了解我的思路之后,也就樂于聽我的解法。以至于后來,我去香港訪學缺席了兩周,群里就有人催我回去,說卦爻辭太難理解,都在等我回去聽我的解法呢!這當然是玩笑話,但這種被掛念的感覺,很好。

17年6月,我的研究告一段落,讀書班也剛好結(jié)束了。那天,師友們在群里炸開了,認為我的解法可以成為一家之言,還起了個名字叫“《周易》何氏學”(此前有人提過,但這次更嚴肅)。在朝夕相處的師友之間,此說能夠作為一種可能的解釋而被接受,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勵。實際上,我的想法最初來自于讀書班的啟發(fā),沒有它就不會有這個研究。工作以后,我還時常想起這個讀書班。

16年6月,第一個結(jié)集本,我曾發(fā)郵件給丁耘教授,請他指正。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不到一小時就得到了回復,他說這個研究非常重要,并向我約稿,希望可以在他主編的叢書中出版。這個肯定讓我很受用。17年春,我把稿子給王中江教授看,他認真地建議我在方法論上作一個總結(jié),以便可以推廣到其它經(jīng)典的研究。我后來的三篇總結(jié)性文章,一定程度上是受此啟發(fā)而作的。

當然,也有很關心我的師友對我的研究表達了困惑和批評。不被自己在意的人所理解,這種感覺很不好,但想一想似乎也很自然:一來,解釋思路實在過于離奇;二來,似乎對作為哲學經(jīng)典的《周易》有很大的破壞性(其實,所謂的“破壞”在古史辨易學那里已經(jīng)完成了,在此之后,無視各種挑戰(zhàn)而直接返回傳統(tǒng)意見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在揚棄基礎上的重建)。讓人感到寬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東西在慢慢改變。從一開始的詫異,到漸漸的熟悉,甚至開始同情,是需要時間的。

子曰:“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帛書《要》)我不是一個情緒化的人,但每次讀到這一句,不免有所感慨。孔子在他的時代,想要從一本卜筮之書去探尋文王之道,他的做法甚至不被身邊的弟子所理解?,F(xiàn)在,我又把《周易》作一部史書看,逐字逐句還原它的史實,看上去好像是要自絕于整個易學史傳統(tǒng)。但這并非是我有意為之,而是這一研究帶著它內(nèi)在的某種必然邏輯,把我引向了這樣一個讓我深感窘困的境地。我對它的接受前景,是比較悲觀的。16年,我曾預言這一研究五年之內(nèi)無人問津。現(xiàn)在,五年之期已至,情況比預想中的要好一些。近年來,已經(jīng)有學者開始關注它。這是它的幸運。

本書部分內(nèi)容曾以論文形式在刊物上發(fā)表:《<明夷>的敘事本義與義理闡釋》,《周易研究》,2017年第6期;《<周易>周公考》,《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周易>所見太姒的事跡——兼論<大雅·思齊>的史實與宗旨》,《云南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周易>所見文王征伐的歷史敘事》,《思想與文化》2019年第1期;《<周易>所見“伐鬼方”的歷史敘事》,《人文雜志》2019年第4期;《<周易>所見“帝乙歸妹”的歷史敘事》,《東方哲學》第14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論<周易>歷史敘事的史學意義(附文王年表初定)》,《現(xiàn)代儒學》第8輯(商務印書館,2021年);《<周易>所見文王受命稱王的歷史敘事》,《新經(jīng)學》第7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這些文章能夠發(fā)表,得益于編輯部和學界同仁的開明和寬宥,在此謹致謝忱。

今年6、7月間,我對書稿作了一次修訂,改變了個別卦爻辭的解讀,表述上也作了一些潤色。若與已發(fā)表的論文有所不同,請以本書為準。定稿之后,郭永秉兄審讀了全書清樣,糾正了不少訓詁的疏誤,并指出了一些問題。高瑞杰兄通讀了全書,糾正了不少文字和文獻問題。兩位的深情厚誼,我銘記于心。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的資助。孫向晨院長和我的導師張汝倫先生雖然不認同這一研究思路,但都很關心本書的出版。林暉教授在申請出版資助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謹向?qū)W院各位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謝!

2021年7月23日

在我的意識中,《周易》卦爻辭已經(jīng)與文王的生命融為一體了。但若抽身出來,這一解法,究竟是恢復了卦爻辭的本來面目,抑或只是出于我對商周之際的典范意義和典范生命的一再確認,而在無意之間釋放了它在另一維度上的可能的解釋空間?主觀上,我傾向于前者;但客觀上,又何可確證?直如莊生之與蝴蝶,是莊生夢為蝴蝶歟,抑蝴蝶夢為莊生歟?欲辨而不可得矣!或許,對于經(jīng)典解釋而言,一種充分自信的解釋,當它置身于連綿不絕的解釋史的時候,能夠作為一種可能性而存在,不至于因內(nèi)部的缺陷而自我否定,已是極大的幸運了。

2021年10月23日補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知丨何益鑫:《周易》所見“伐鬼方”的歷史敘事
《周易》章節(jié)調(diào)整
豐銘《易》語(二)
第一講__《周易概述》
來知德易學思想研究(李守力)
《周易》疑難點要(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