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堿的同屬植物的草質(zhì)莖。
【性味與歸經(jīng)】辛、微苦,溫。入肺、膀胱經(jīng)。
治風(fēng)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應(yīng)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蒼耳子
【藥用】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蒼耳的果實。
【性味歸經(jīng)】辛、微苦,溫,入肺經(jīng)。
用于皮膚癢疹。
【用法用量】6~10克
蟬蛻
【藥用】本品為蟬科昆蟲黑蚱等的幼蟲羽化后所脫落的皮殼。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入肺、肝經(jīng)。
對風(fēng)疹瘙癢有祛風(fēng)止癢的功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治破傷風(fēng)可用五錢至一兩。
蟬蛻散《沉氏尊生》:蟬蛻、薄荷。治感冒風(fēng)熱、皮膚瘙癢等癥。
浮萍
【藥用】本品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辛,寒。入肺經(jīng)。
對風(fēng)熱癮疹可內(nèi)服、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水蜈蚣
【藥用】本品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辛,平。
皮膚瘙癢,可配葎草、蒼耳草等藥煎湯外洗。
【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藥用】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千里光的幼嫩莖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平。有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治皮膚濕疹瘙癢,可用鮮草洗凈,搗爛取汁外涂。
【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藥用】本品為虎耳草科值物虎耳草的新鮮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用于風(fēng)疹搔癢,皮膚濕疹,可配合蒼耳草、葎草等藥,既可煎湯內(nèi)服,又可煎湯外洗。
【用量與用法】鮮草15~30克,煎服。外用適量。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入心、肝、小腸、大腸、胃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fēng)殺蟲。
用于周身風(fēng)癢,疥瘡頑癬,麻風(fēng)等癥。
苦參祛風(fēng)而化濕,且能殺蟲,治皮膚濕疹、瘙癢等癥,是苦參的特長。外用內(nèi)服均可。用于周身風(fēng)癢,疥瘡頑癬,常合赤芍、地黃、白蘚皮等同用。用于麻風(fēng),常與大風(fēng)子或蒼耳子等同用。與銀花、貫眾、枯礬、甘草等同用,外洗皮膚濕毒瘙癢。
【一般用量與用法】3~10克,煎服。外用適量。
苦參散《證治準(zhǔn)繩》:苦參、丹參、蛇床子。治一切疥及風(fēng)瘙癢,瘙之成瘡。
【藥用】本品為云香科植物白蘚的根或根皮。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fēng),解毒。
用于濕熱瘡毒、遍身膿窠、黃水淋漓,以及皮膚瘙癢、瘡癬疥癩、陰部腫痛等癥。
白蘚皮為祛風(fēng)、除濕熱的藥品,并可滲濕熱于下竅,適用于瘡癬濕癢等癥,常配合苦參、地膚子等藥同用,既可內(nèi)服,亦可煎湯外洗。
【一般用量與用法】3~10克,煎服。外用適量。
【藥用】本品為大麻科植物葎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退虛熱。
用本品治皮膚濕疹或皮膚瘙癢等癥,配合蒼耳草等藥煎湯外洗;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痛,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萹蓄
【藥用】蓼科草本植物萹蓄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殺蟲止癢。
用于皮膚濕疹、陰癢等癥,以本品煎湯外洗。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藥用】馬鞭草科灌木或小喬木海州常山的葉。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寒。歸肝經(jīng)。
【功效】祛除風(fēng)濕,降壓。
用本品煎湯洗浴,可治濕疹搔癢等癥。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豨薟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肝、腎經(jīng)。
【功效】祛除風(fēng)濕,強健筋骨,清熱解毒。
用于瘡瘍腫毒,以及風(fēng)疹濕瘡、皮膚搔癢等癥。內(nèi)服外用均可。
【一般用量與用法】15~30克,鮮品30~60克,煎服。外用適量。
【藥用】蘿藦科蒼本植物徐長卿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肝、胃經(jīng)。
【功效】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痛,止癢,解毒消腫。
本品長于祛風(fēng)止癢,止癢效優(yōu),為治皮膚病治要藥。用于多種皮炎、蕁麻疹、風(fēng)濕性皮疹、濕疹、帶狀皰疹、頑癬、牛皮鮮、皮膚瘙癢等癥,單味煎湯內(nèi)服,或外敷、外洗,亦可配合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藥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10~15克,煎服。外用適量。
【藥用】家蠶的干燥糞便。
【性味與歸經(jīng)】甘、辛,微溫。歸肝、脾、胃經(jīng)。
【功效】除濕利痹,緩急舒筋。
治皮膚濕疹瘙癢,可煎湯外洗。
【一般用量與用法】3~10克,須包煎。外用適量。
【藥用】紫葳科藤本植物凌霄的花。
【性味與歸經(jīng)】辛,為寒。歸肝、心包經(jīng)。
【功效】祛瘀通經(jīng)消癥,涼血祛風(fēng)。
凌霄花性寒泄熱,功能涼血祛風(fēng),臨床多用于血熱風(fēng)盛的周身風(fēng)癢之癥,可單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雄黃、白礬、黃連、羊蹄根、天南星等外擦,又可治皮膚濕癬。
【一般用量與用法】3~10克,煎服。外用適量。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羊蹄的根。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澀,寒。
【功效】涼血止血,殺蟲治癬。
本品有殺蟲止癢的功效,用于疥瘡、頑癬、頭風(fēng)白屑等癥。
治疥瘡,可用鮮根加醋,磨汁或搗汁,再加豬油調(diào)勻成膏,敷患處;治頑癬,可用鮮根洗凈,加醋磨汁涂患處;治頭風(fēng)白屑(頭部脂溢性皮膚炎),用鮮根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
【一般用量與用法】10~15克,煎服。外用適量。
羊蹄根散(《醫(yī)宗金鑒》)羊蹄根、枯白礬。治諸癬瘡濕癢。
【藥用】本品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微溫。入肝經(jīng)。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fēng),明目。
用于風(fēng)邪在表,皮膚瘙癢,或白癜風(fēng)、風(fēng)疹,常與蒼耳子、浮萍、防風(fēng)、荊芥、蟬衣等配合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6~10克,煎服。
【藥用】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發(fā)病而僵死的蟲體。
【性味與歸經(jīng)】咸、辛,平。入肺、肝經(jīng)。
【功效】息風(fēng)解痙,疏散風(fēng)熱,化痰散結(jié)。
用于風(fēng)疹瘙癢,常與蟬衣、荊芥、薄荷等配伍。
【一般用量與用法】3~10克,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莖藤。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入心、肝經(jīng)。
【功效】養(yǎng)心安神,養(yǎng)血通絡(luò),止癢。
煎湯外洗治皮膚癢疹,有一定止癢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15~30克,煎服。外用適量。
蛇床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蛇床子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溫。入腎經(jīng)。
【功效】溫腎壯陽,燥濕殺蟲。
外用于疥瘡、頑癬等癥,煎水洗。陰部濕癢、白帶,可單用或配白礬煎水外洗。用于蕁麻疹,可配地膚子、浮萍、蒼耳子煎水外洗。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nèi)服3~10克,煎服。外用或煎湯熏洗,15~30克。
蛇床子湯《醫(yī)宗金鑒》:蛇床子、威靈仙,當(dāng)歸尾、大黃、苦參,砂殼、蔥頭。洗陰囊濕癢。
【藥用】本品為二方晶系明礬石精制而成的結(jié)晶品。
【性味與歸經(jīng)】酸,寒。入脾經(jīng)。
用于濕疹、疥癬瘙癢,煎水外洗。
如治牛皮癬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黃丹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藥用】本品為松科植物馬尾松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樹脂。
【性味】苦、甘,溫。
【功效】生肌止痛,燥濕殺蟲。
本品通常作為外用藥,治癰癤、疥癬濕瘡瘙癢等癥。治癰癤,可與蓖麻子、東丹等配用;治疥癬濕瘡,可與輕粉、麻油等配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地膚子
【藥用】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的果實。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入膀胱經(jīng)。
【功效應(yīng)用】
除濕止癢:用于皮膚濕毒瘙癢、疥癬等,可與白礬、土茯苓煎湯外洗;用于外陰炎、陰道炎,可與蛇床子、苦參、白礬等配伍,水煎沖洗。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