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 Hauser 2 (上)
大提琴發(fā)源于十六世紀
由意大利人
安德雷亞·阿馬蒂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大提琴
初期大提琴體積過于龐大
很難彈奏快速音群
直到18世紀初
意大利制琴師
史特拉底瓦里
縮小并統(tǒng)一了大提琴的規(guī)格
改良演奏上的困難
因此而沿用至今
隨著18、19世紀的不斷改良
19世紀到21世紀
大提琴已經(jīng)可以獨奏
并有著許多著名的獨奏曲
大提琴是標(biāo)準交響樂團編制的一部分
一個樂團通常有八至十二個大提琴演奏者
大提琴一般坐在舞臺左前方
與第一小提琴聲部相對
大提琴首席是這個聲部的領(lǐng)導(dǎo)
負責(zé)確認演奏者的弓法及演奏
并通常擔(dān)當(dāng)樂曲中獨奏的部分
首席總是坐在最靠近觀眾的位置
當(dāng)然除了樂團演奏之外
有許多作品需要大提琴來獨奏
大部分時間
大提琴負責(zé)低音和聲伴奏
以豐富音樂效果
有時大提琴會演奏一小段主旋律
隨后恢復(fù)伴奏的身份
……
(曲目按首字母排序)
Adagio (Secret Garden)
Ave Maria (J.S. Bach/Gounod)
America (L. Bernstein)
Adagio (T. Albinoni)
Adios Nonino (A. Piazzola)
Czardas (V. Monti)
Casta Diva (V. Bellini)
Concierto de Aranjuez (J. Rodrigo)
Hungarian Rhapsody op. 68 (D. Popper)
Love Story (F. Lai)
La La Land (J. Hurwitz)
Libertango (A. Piazzola)
Moonlight Sonata (L. van Beethoven)
Oblivion (A. Piazzolla)
O Mio Babbino Caro (G. Puccini)
O Sole Mio (E. Di Capua, A. Mazzucchi)
Red Violin Fantasy (J. Corigliano)
Song to the Moon (A. Dvorak)
Tribute to Oliver Dragojevic
Tango en Skai (R. Dyens)
Torna A Surriento (E. De Curtis)
Waltz No. 2 (D. Shostakovich)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