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的最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不僅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困難和痛苦,嚴重的還可能會截肢。如何能保住自己的腳,能緩解疼痛、保留自己的行走和生活能力,是患者和家屬的最大心愿。
家住內蒙68歲的謝先生,有12年糖尿病病史,下肢嚴重缺血、足部呈紫色且潰瘍創(chuàng)面長期不愈合,雙下肢劇烈疼痛讓他整晚難以入眠,日常生活中100米是他的行走極限,這種無時無刻的疼痛讓他失去了生活尊嚴。為尋求治療,謝先生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5月12日,交大一附院東院區(qū)(閻良區(qū))急診與重癥醫(yī)學科王軍副主任帶領專家組為他成功進行脊髓電刺激(SCS)手術治療。術后第二天,謝先生下肢皮溫明顯上升,疼痛癥狀緩解,這一最新的治療方法,為他帶來新的生活。
01 糖尿病足讓他痛不欲生
12年前,謝先生查出糖尿病后一直進行血糖控制,在此期間,謝先生逐漸出現了下肢皮膚顏色暗沉、大量暗褐色色斑出現、肢體感覺下降等癥狀。去年12月,謝先生下肢開始感到疼痛,直至近兩個月,疼痛已讓他坐臥不安、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小腿以下揮之不去的冰冷感,讓這個曾經的草原雄鷹在最熱的天氣里也必須把腿裹得嚴嚴實實。隨著時間推移,謝先生腳上的皮膚出現潰瘍,傷口難以愈合,嚴重的下肢問題讓他難以行走,給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都造成極大的負擔。
為了尋求治療方法,謝先生到全國多地輾轉求醫(yī),吃遍了各種止痛藥、嘗試過各種止痛治療方法,均以無效告終。走投無路的他偶然得知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區(qū)王軍副主任的多學科聯合分階段極限保肢、糖尿病足的最新技術——脊髓電刺激手術,可以治療糖尿病足,特別是對于疼痛、下肢血管及神經的改善有非常好的效果,心動的他立即查到王軍副主任的信息,預約門診來院評估。
“經過我們多學科(內科、外科、介入、創(chuàng)面)評估后,發(fā)現謝先生疼痛達到7-9級,雙下肢動脈血管鈣化,Buerger實驗陽性、足背靜脈充盈實驗大于1分鐘(正常不超過10秒鐘),遠紅外線的血管成像遲遲不顯影,大概2-3分鐘才緩慢的出現小塊熒光斑片,正常情況下30秒內就會全部顯影,雙下肢廣泛動脈血管鈣化,幾乎完全閉塞,缺血導致下肢的皮膚已經呈現紫色,皮溫很低,行介入開通血管難度大,血管即使短暫開通后再閉塞幾率極大;考慮到患者有多年糖尿病史,有心梗、腦梗病史,下肢血管條件差,行介入的遠期效果不佳,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脊髓電刺激治療。”王軍介紹。
◎王軍進行遠紅外線血管成像評估
◎王軍進行遠紅外線血管成像評估
◎動脈血管鈣化
5月12日,王軍主任專家組成功為謝先生進行“脊髓電刺激術”治療,通過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電極、導線將神經刺激器產生的電流傳至脊髓,阻斷疼痛感上傳至大腦中樞,整個手術在局麻下進行。
◎C臂下電極定位
手術臺上測試,開啟刺激器后,謝先生能清晰感覺到雙腿有微弱電流酥麻感,雙腿疼痛感覺立即減弱,測試效果顯著?;夭》慨斖恚p下肢的疼痛完全消失,第二天查房時謝先生激動地表示,折磨了他半年的疼痛神奇地消失了,腿腳也熱乎了,謝先生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狀態(tài)越來越好。
王軍副主任表示,“后期,在長期電刺激及成熟的糖尿病足護理下,患者下肢血管問題會逐漸恢復,下肢遠端缺血改善?!?/span>
02 糖尿病足治療新進展:脊髓電刺激
脊髓電刺激療法(SCS)對于糖尿病足的治療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的傳出沖動,擴張缺血區(qū)域的小動脈和微動脈;促進缺血區(qū)域毛細血管的再生和側枝循環(huán)的建立;還可以通過改善覆蓋區(qū)域內的靜脈回流,進而改善組織灌注,從而有效改善缺血促進組織愈合,達到保肢、降低截肢率的目的;通過刺激粗大的傳入神經纖維,使疼痛“閘門”關閉,從而有效緩解缺血肢體的疼痛。其效果長期有效,解決了介入治療短期有效的問題,給患者帶來長期穩(wěn)定的效果。此次的脊髓電刺激手術不僅是交大一附院的首例,在整個西北地區(qū)地方醫(yī)院也是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舉,更為終末期糖尿病足患者帶來生的曙光。
03 多學科護航糖尿病足“一站式”管理
糖尿病足病情發(fā)展迅速,如果出現創(chuàng)面、破潰沒能及時治療,就會導致傷口加速感染,深度感染創(chuàng)面還會增加骨髓炎的發(fā)生,短時間內就會從一個腳趾發(fā)展為整只腳壞疽,甚至腿部感染都是有可能的,患者常??赡苊媾R要截肢,嚴重者危及生命。治療是包括恢復閉塞血管血運、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抗血栓、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以及抗炎、局部換藥和清創(chuàng)等綜合治療。治療糖尿病足不能單打獨斗,必須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學科治療。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東院區(qū)(閻良區(qū))由急診與重癥醫(yī)學科牽頭,攜手周圍血管介入科、內分泌科強強聯合,建立了糖尿病足“一站式、多學科聯合全新診療模式”,把患者在多個科室奔走變成了一個科室來完成,運用極限保肢理念,采用內科、外科、介入、創(chuàng)面四個專業(yè)的醫(yī)護專家組成,運用國內外先進的分級多學科評估及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優(yōu)勢技術、以及脊髓神經電刺激(SCS)等最新的傷口理念及治療技術,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精準、有效、個體化治療方案,讓更多糖尿病足患者擺脫截肢和傷殘的風險,造福糖尿病足患者。
科普時間
糖尿病足:糖尿病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可能導致患者致殘、死亡
臨床數據顯示,大概有8.1%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足,病變可從皮膚到骨、關節(jié)的各個組織,嚴重者可發(fā)生局部和全足壞死,2%-16%的患者最終會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病情發(fā)展迅速,被稱為糖尿病患者的“噩夢”。
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盡早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對減輕疼痛、改善下肢血運、避免截肢以及提高生活質量、保護肢體功能等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一、高危足的患者,很多患者以為出現潰瘍、壞疽才是糖尿病足,其實不是這樣的,長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視:
1、如果您有皮膚出現異常:
腳面或小腿浮腫;干枯無汗,容易皸裂;暗淡無光或出現色素沉著;雙足皮膚增生;
皮膚變色:較差的血循環(huán),使足部微血管擴張,而且因動脈血壓很低,血流緩慢,血液的顏色透過較薄皮膚,使足部皮膚呈蒼白或紫紅色。
皮膚瘙癢:這是高血糖刺激神經末梢的結果,因有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響,瘙癢更加多見。據統(tǒng)計,瘙癢癥在糖尿病病人中發(fā)生率可達7%~43%。
皮膚出現感染: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升高,皮膚組織的糖原含量也相應增高,這就給霉菌、細菌的感染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發(fā)有皮膚感染。
出現癤腫、毛囊炎、膿皰病和癰等:患者經?;加邪X腫、毛囊炎、膿皰病和癰等細菌感染。
足癬:糖尿病患者容易發(fā)生手癬、體癬、股癬、足癬等癬病。
2、腳的感覺出現異常:
麻:即使不太寒冷的天氣,下肢也感覺腳涼、腫脹,伴有麻木、疼痛或感覺遲鈍,甚至消失;
涼,足涼,皮膚溫度低:怕冷,患者下肢發(fā)涼、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誤認為是缺鈣,其實是足部血供不好的表現。
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下肢供血不足,血管出現閉塞或者阻塞,出現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走一陣路出現腿腳劇痛,需停下休息一會兒才能行走,或休息時腳痛、下蹲后起立困難,最后干脆不能走路。
感覺減退或消失:正常感覺減弱或消失,行走時腳踩棉絮感,對熱水、堅硬物體、過度擠壓等不敏感;因此,有些微小的創(chuàng)傷不能及時被發(fā)現,從而使傷口迅速擴大,造成足部感染、潰瘍、甚至壞疽。很多截肢都是從被忽視的小傷口擴大導致的。
血管脈搏減弱:足背的血管搏動減弱或消失,可能有動脈狹窄或堵塞的緣故。
老繭(胼胝):老繭(胼胝)是由重量分布不均引起的,一般在前腳掌或腳跟底。愈傷組織也可由不當合腳的鞋子或皮膚異常引起的,適當的護理非常必要。胼胝:正常人行走時,如果踩到東西或者感覺到足部有不適感,就會立刻改變足部的支撐點,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現神經病變,即使皮膚過度摩擦受壓受損,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由于長時間過度負荷磨損,皮膚角化層不斷增厚,形成堅硬如石的胼胝。
形態(tài)改變,如平板腳、拇外翻:這些畸形會導致足底壓力的異常,壓力過高的地方形成老繭和雞眼,摩擦后可能發(fā)生潰瘍。
弓形足、爪狀趾等足畸形:弓形足、爪狀趾等足畸形“足部神經系統(tǒng)病變,患者的骨骼以及肌肉會因此發(fā)生變化,肌肉萎縮、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趾間關節(jié)彎曲形成弓形足、爪狀趾等足畸形,導致危害的發(fā)生。最常見的異常是胼胝體形成(患病率59%)和跖骨頭突出(65%),其次是爪/錘趾畸形(32-49%),拇外翻(33%)和關節(jié)活動受限(23—35%)足部內在肌的萎縮加上跟腱的攣縮導致過度壓力集中在前足,腳趾尖或第一跖骨頭下,進而導致該部位的潰瘍發(fā)生。
如果糖尿病患者有如上的癥狀,就很有可能是糖尿病足了。這時候,就需要去醫(yī)院評估,日常生活也應該避免傷口的發(fā)生。
這一時期的糖尿病足患者,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和下肢缺血病變,是治療的最佳時機。
二、對于出現足部潰瘍或壞疽等表現,一般情況下1-3級,通過潰瘍清瘡、換藥、抗感染治療,同時脊髓電刺激手術治療,避免病情進展,達到保肢治療。如果病情發(fā)展到4-5級,出現壞疽,這個時候就需要截肢了。
文 字:王 軍
編 輯:朱爾曼
責任編輯:龐 亮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