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被稱為“導師”、“觀察員”,或者別的什么名字,都不過是“評委”的別稱。原本評委是配角,舞臺中央的選手才是主角,但這就是喧賓奪主的時代啊,評委成為目光焦點,成為話題中心,成為選秀節(jié)目的收視保證。原本簡單地放張名牌的評委席,已被充滿形式感的“轉(zhuǎn)椅”、彰顯專業(yè)的“監(jiān)聽耳機”代替,我們并不討厭這群“配角”搶戲,甚至是帶著欣賞的——他們原比選手資深,戲份也多,從第一集演到大結(jié)局,“表演”起來也肆無忌憚。
(圖注:庾澄慶、那英、汪峰、張惠妹加盟《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編輯配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回看2004年,有兩檔歌唱選秀節(jié)目?!冻壟暋返脑u委是金炎、張漫、夏青,三個名字對觀眾來說完全陌生;《我型我秀》頗大氣,請到張學友、庾澄慶這樣的明星陣容當評委,可惜大牌評委說的話完全中規(guī)中矩、不痛不癢、毫無亮點。翻出當年的視頻,會證明庾澄慶這些年真的在逆生長,2004年一本正經(jīng),2013年卻很不“正經(jīng)”。
2005年《超級女聲》請了柯以敏和2007年《快樂男聲》請來楊二車娜姆。這是對評委印象顛覆的開始??乱悦糸_創(chuàng)“毒舌”風,她貶低選手可以用“母豬”,她力捧一個選手可以用“拯救音樂界”如此浮夸的字眼。她的表情、手勢全是戲劇張力,太愛演,當年觀眾聽到如此刻薄的評語還會心驚肉跳,如今倘若沒“毒舌”的溫吞水點評誰要看?楊二車娜姆絕對是異類,她的風格和她的形象高度一致——“花癡”,當眾示愛、示好、調(diào)戲、調(diào)侃,逼近性騷擾,有種眼前男生皆“后宮”的架勢。
當自不量力的奇葩選手出現(xiàn)時,觀眾等待的是一通當眾羞辱;當驚艷奪目的貌美選手出現(xiàn)時,觀眾哄笑的是一次厚顏示愛。這就是我們從不習慣、不舒服漸漸到期待的東西。
之后,選秀節(jié)目進入一段時間低谷。2010年,《達人秀》從英國買回版權(quán),第一季周立波、伊能靜和高曉松的“觀察員”評委組合被稱作“鐵三角”。周立波毫不掩飾地將“達人秀”的舞臺當成自己的海派清口現(xiàn)場,試圖將場面控制在手里。伊能靜畢竟是在臺灣綜藝圈打拼過的藝人,她深諳綜藝節(jié)目之道,煽情要有,犀利也要有;真情流露要有,即興表演也要有;怒其不爭要有,哀其不幸也要有。
評委的表演在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達到一個高峰,曾經(jīng)各管各演的組合獨角戲,終成“群口相聲”,除了評委評判選手之外,還要選手選擇“導師”,四位“導師”各施花招,討選手歡心,底線大開。正如剛剛結(jié)束的第二季《中國好聲音》,那英為爭選手,先說自己老公開酒吧,可以幫到對方;再說自己也有孩子,可以陪選手孩子玩。這該是多么家長里短的一場歌唱選秀。
《快樂男聲》在另一臺火熱進行。曾默默掙脫了“快女”前綴、拒當評委多年的李宇春亮相,她調(diào)侃選手敢在另一位評委謝霆鋒面前唱王菲的《百年孤寂》真有勇氣。謝霆鋒直搖頭:“怎么樣也沒想到這句話出自于李宇春?!焙沃怪x霆鋒,所有人都沒想到!李宇春如此具有娛樂精神,敬業(yè)地獻上她的評委秀,成為節(jié)目的最亮點。至于那首《百年孤寂》究竟唱得好或不好,多少人還真記得真計較?
曾經(jīng)看選秀節(jié)目,多少被那煽情的破碎故事打動過,之后漸漸知道這是秀這是節(jié)目效果,終等到陳坤一聲吼“我不要聽你的那些故事”,竟喊出了觀眾的腹誹。這其中,就是選秀節(jié)目的轉(zhuǎn)向。曾經(jīng)噙著淚聽完故事、為之要掌聲為之拉選票的評委,變成了幾個人共演一臺好戲——這戲唱得好聽好看絕不算圓滿,還必須跌宕起伏、搭上劇情,打打鬧鬧才行。觀眾是巴望著評委好戲來的,不傾情演出,既對不起萬眾的期待,也對不起天價的出場費。
(責任編輯:余江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