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改變急性子
竇 旭 民
《世說新語》上有一則讓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有個叫做王述的人,他某天早上都要吃雞蛋。其程序是——下人把雞蛋剝好了,王述拿筷子去插。煮熟的雞蛋異常光滑,王述插了好幾次,雞蛋都順利躲過,就是插不上。王述當下就急了,追著雞蛋一直戳,雞蛋從桌上滾到了桌下,又從桌下滾到了柜子底下。眼見雞蛋滾到柜子深處,王述著急的直跺腳,便喊下人拿斧子劈開柜子拿出雞蛋。
這時,下人們趕來,有個人拿掃帚把雞蛋掃了出來,用水清洗后,按住雞蛋拿筷子戳開,交給了王述。王述見狀,才消了火氣,拿著雞蛋泄憤,大口吃到了肚里。
看來,不僅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也吃不到熱雞蛋。
性子急,有人說這是天性。也就是說有的人生來就是個急性子,而有的人生來卻是個慢性子。這恐怕不符合現實的客觀事實。
所謂天生,那就是從娘胎里帶來的,當然令人難以置信?!度纸洝防镎f道“人之初,性本善”,我覺得:人之初,性一般,也就是說,剛剛出世的幼兒到少年這一階段,人的性子應該都是一樣的,沒有急慢之分。而是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受到某些親人或他人養(yǎng)育、教育的影響,性格、脾氣等都會有所變化。換句話說,后天的熏陶和自身的成長受教才是主要因素。
凡是父母一方有急性子的,其兒女中一般就有人是急性子;凡是父母都是慢性子的,一般來說其子女多是慢性子。遺傳的作用可能會有的,但應該是次要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后天的修養(yǎng)。
那么急性子與慢性子哪個好一些呢?依我看,各有利弊。但人進入老年之后,最好還是養(yǎng)成慢性子的性格。
年輕時候,急性子的人做事風風火火,立竿見影,不拖泥帶水,不疲沓誤事,似乎好一些;但是老了之后,就得學會慢節(jié)奏生活,就該穩(wěn)妥一些,沉穩(wěn)一些,自然也就更加老練一些。人越想要成功,越急躁就越是容易功虧一簣;漫漫人生路,其實只有走得緩慢些,才能真正欣賞人生路上的風景。
是的,做人處事,切莫太急。任何時候,任何事情,無論多急,心都不能急。不急,不僅僅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修養(yǎng)。只有平心靜氣,心態(tài)放穩(wěn),手才不會抖,做事才穩(wěn)當。
不急不躁,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不急不躁,才不會忽略細微小節(jié),造成損失。
故而,急性子的人應該靜下心來,在秋雨連綿的熬煎里錘煉性子,在北風凜冽的寒冬里適應沉靜,將野兔似的性格變化為熊貓的穩(wěn)重。當然這也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志氣,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能一兩天就見成效,但總得試試。
人只有剝離了急躁與不甘,心湖干凈得剩下一汪沉靜的碧水,便能在朝朝暮暮的簡單重復的生活中,尋找到了宿世的安寧與平靜,不讓急躁與沖動占據自己的思維,不讓苦悶與煩惱侵襲自己的腦海,而能夠在市井人流的熙攘喧鬧中,博取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獲得一份沉著寬容的心態(tài),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年齡只是個符號,老人們不要糾纏于此。人生各個階段都有與之匹配的內涵?;蛱煺?、或無畏、或沉穩(wěn)、或純粹?;畹孟褡约?,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回饋。慢慢生活,不急不躁,盡余生,在路上。
2021年11月2日渭濱苑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