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勛親子關(guān)系36講>>之19.逆境中成長
父母鬧離婚怎么辦
我現(xiàn)在高三,再過九個月就要高考了,不過家里的氣氛實在是糟糕透頂。因為爸爸愛喝酒,每次喝完酒,不是半夜回來,就是回到家里撒酒瘋,要么就干脆不回來。他撒酒瘋的時候,讓我們做這個,做那個,在家里大喊大叫,弄得人心驚膽戰(zhàn)的,心里不能平靜。為此爸媽也經(jīng)常吵架,這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有很多年了。
最近事情似乎變得更嚴重了,爸爸媽媽之間好像出現(xiàn)了第三者,可能也有一段時間了吧,可能是從爸爸耍酒風開始的。不久前因為家里有兩個孩子,我和妹妹,我明年要上大學,妹妹要上高中,所以媽媽就決定開一個商店好賺錢供養(yǎng)我們,為此向銀行貸了一筆款。剛開始營業(yè)不久,就有了第三者,現(xiàn)在離婚的話,在貸款的財產(chǎn)分割方面有一定的復雜性,再說即使離了婚,爸爸也會整天到媽媽開的鋪子里鬧,把客人趕走,這樣一來,媽媽就很難照顧我們兩個。再加上爸爸不肯離婚,又不能控制自己,還不愿意待在家,由此引發(fā)的種種矛盾,每天就以內(nèi)戰(zhàn)的形式在家里開打,要么就是兩人分居不說話,要么就是大吵大鬧。我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只能忍著等事態(tài)平息,不過平息一陣子又會開始。
作為女兒,我非常希望他們能繼續(xù)在一起生活。但是處于高三的我,這樣下去就沒有一點學習的情緒和自信了,所以我想讓他們分開,離婚算了,因為他們之間的信任已經(jīng)打碎了,打碎的信任是怎么也挽回不了的。不過因為面子,我也遲遲猶豫著沒有對他們說,我不知道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說服他們分開才是最好的。
這個家庭的確出現(xiàn)了非常嚴重的問題,父母鬧離婚,孩子又面臨高考,還有一個妹妹要考高中,孩子覺得很困惑。事實上,為什么這個問題要由孩子來解決呢?這不是她的事情,這是父母的事情。她馬上要高考,妹妹要中考,這兩個孩子不應該卷入夫妻的戰(zhàn)爭。她應該把自己的位置搞好,自己只是一個孩子,不能夠替代這個家庭去作決定。比如說她在信的后面說,她要怎么來勸他們分開最好,這件事情是不能做的。為什么不能做?如果勸爸爸媽媽離婚了,孩子一生都會有陰影,會覺得因為自己爸爸媽媽才結(jié)束了婚姻。
表面上看,孩子在高三學習壓力大,家里太鬧了,希望能平靜一些,總覺得父母之間好像沒有辦法挽回了。但這只是孩子的觀點,對一個十八歲的孩子來講,他認為婚姻應該是完美、沒有爭斗、平衡的。但實際上,所有的婚姻都是現(xiàn)實的,都會有爭吵、有沖突、有矛盾,婚姻有些時候,本身就是在矛盾中存在的。孩子不能認同現(xiàn)在的婚姻,和自己的年齡有關(guān)系,這個年齡的人認為一切都應該完美。實際上,不管是家里出現(xiàn)第三者,還是爸爸酗酒,這些問題可能很多家庭都存在,是不是一定要破裂,一定要離婚?這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也不是孩子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她擔心爸爸媽媽離婚,想做一些事情讓父母和好,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優(yōu)秀的表現(xiàn)來讓父母感覺雖然婚姻不快樂,但他們養(yǎng)育的孩子是很棒的,給父母的婚姻增加好的感覺。
在婚姻里,沒有客觀的標準說怎樣好,怎樣不好。另外,作為男人或女人,如果自身個性有問題,嫁給誰或者娶了誰,婚姻都會有問題,很難說是對方不適合你,還是你本身的個性不適合婚姻。談到酗酒,這個女孩說,爸爸酗酒造成了家庭矛盾,實際上,爸爸酗酒的原因也是很難說清楚的,他為什么要用酗酒來面對母親?為什么只有酗酒以后才大吵大鬧,難道是清醒的時候無法去面對媽媽?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間的問題,孩子并不能真正地理解爸爸酗酒的痛苦。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就是父親有依賴性的人格,或過于自卑,必須通過酗酒來讓自己感覺到快樂。很多有社交恐懼的人都會通過酗酒來讓自己覺得社交并不可怕,只有喝酒才可以和人交往。但更多的人是因為個性怯懦,要通過喝酒來讓自己變得強大。比如說信上提到的父親每次喝了酒以后,就對媽媽喊叫,或者對孩子們喊叫。我們要考慮到可能平時這個父親當?shù)煤芨C囊,不像父親,酒只是他的一個武器,讓他的人格發(fā)生變化,變得不那么壓抑。不能說所有的問題一定都是從爸爸酗酒開始的,分析一個家庭要想到很多釩ba蕓贍艽穎舊砘貢冉俠碇塹淖刺涑剎煥碇牽涑珊透改傅畝鑰?,抽W蘇秸?,矄君p⒆踴嵐墓罰耙部隙ɑ崢逑呂礎£
女兒喜歡一個男孩,如果爸爸媽媽覺得這個喜歡是對的,可以提醒她,“喜歡這個男孩,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未來還有很多不可知的東西,比如考上什么大學,這個男孩能不能考上,還有男孩考上大學是不是和你一樣,大學四年,男孩子接觸很多女生”,等等。家長要向女孩灌輸情感是對的,喜歡他也非常好,但是喜歡不代表未來,喜歡只是現(xiàn)在對這個男孩很認同,跟他有親密感,不能代表未來;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誰都不能保證誰,也許你會變化,你到了那兒去會覺得很多男生比這個男生優(yōu)秀??赡苄院芏啵议L只要告訴孩子可能性就夠了,而不要說戀愛一定會影響學習,戀愛是壞的事情,是糟糕的事情。如果家長這樣告訴孩子,勢必會引起沖突,她的內(nèi)心會兩難,產(chǎn)生分裂性的痛苦。或者覺得跟爸爸媽媽的關(guān)系變糟了,爸爸媽媽突然變成惡魔了,原來都是很好的,對她百依百順,現(xiàn)在突然厲害起來,板著臉,孩子會出現(xiàn)焦慮,這種焦慮能使她的學習垮下來。
要提醒高中的孩子,這個時候?qū)W習是第一位的。父母要覺察到孩子是青春荷爾蒙引發(fā)的對異性的好感,這并不是壞事情。同樣還要知道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的一些沖突性的、體驗式的、情緒化行為。即便犯了什么錯也要原諒他。父母要理解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從這個年紀開始關(guān)注異性。真正的問題是家長把孩子的情緒活動或者情感活動和他的學習活動對立起來了,認為孩子只要有任何學習以外的思想或者愛好,可能都是影響學習的。事實上,學習活動對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的確是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但不是全部,孩子要成長,發(fā)展的技能有很多,不管是行為上的技能、知識上的技能,還是情緒體驗方面的技能,都需要發(fā)展。因為“成長”概念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一個孩子要成長起來,是全方位的,他的情緒或者他的喜好都必須要成長,這些成長不僅不影響學習,反而可以促進學習。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各方面成長都好的話,他的學習自然會成長的好,而且學習的成長和其他的思維活動或秘密活動的成長并不矛盾,那是一個很好的互補。
有些家長喜歡看孩子的日記,會因為看了日記里的某些情感活動而替孩子擔心。其實,如果只是在日記里面記一些東西,并沒有因為情緒或情感使他無法去學校,或者無法學習下去。父母不要認為這兩件事情是對立的,因為對立的思維是一種簡單思維,很多事情并不是互相抵消或互相限制的。對立的事物中其實都存在著和諧,一種并存的和諧。
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情緒或者情感活動的話,可以從幾個方面認識這件事。第一,要重新評價對孩子的前期印象,過去認為孩子在這方面像白紙一樣,現(xiàn)在要重新定位。孩子開始有這方面意識了,這標志孩子在成長。第二,父母要意識到孩子有這樣的情感活動,但孩子沒有經(jīng)驗,要考慮他需不需要指導,要想怎么使孩子愿意和我交談這一類的事情,或者我怎么誘導他跟我談一些關(guān)于情感成長的事,把我的經(jīng)驗和我的擔憂告訴他。父母要尋找機會促成一次交流,在孩子比較盲目沒有經(jīng)驗的情況下,給予指導。第三,指導方式不是強行的而是朋友式的,或者是旁觀者建議的方式。比如說,父親和兒子交談時,可以說,“我在十五歲的時候,曾經(jīng)喜歡一個女孩,這個事情肯定還很痛苦……”,可以講自己的故事。讓孩子對情感發(fā)展形成前期預警的能力,他要知道對女生的好感會隨著年齡成長慢慢淡化。如果孩子可以把戀愛看成生命中比較愉快的回憶,就會慢慢把自己的投入、精力、心情做合理安排。因為他知道依照爸爸的經(jīng)驗,小時候喜歡三個女孩都是單相思,沒一個有結(jié)果,他慢慢就會評價自己情感的重要性。
最好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看孩子的日記可能會發(fā)現(xiàn)好多你不了解孩子的、陌生的甚至備感擔心的一面。很多家長偷偷拿來孩子的日記,咨詢心理專家,因為就像擦油燈擦出一個巨人,家長不知道如何再把它收回去。
首先,青少年的心理體驗非常直接,也非常真實。孩子成長以后開始形成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總需要客體來作投射,比如說他把日記上鎖或者把自己的抽屜上鎖,就表示這和爸爸媽媽沒關(guān)系,盡管他的身體和他的生活仍然和爸爸媽媽接觸很頻繁,但他需要保留自我,這是他成長的需求。如果一個孩子到了十四五歲還沒有這樣的需求,我們認為他是自我意識延遲。父母要保護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當他們產(chǎn)生自我感覺的時候,父母應該感到欣慰和高興。第二,父母不要輕易地翻孩子日記。青少年在日記里的話都是深層的東西,深層的東西不是理性事件,如果父母以價值判斷它,會對青少年表現(xiàn)在日記里的自由自在的思維接受不了,過于擔心。其實,青少年沒有社會化以前的思維活動完全是比較感性的,比較自我中心的思維過程,或者叫“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只是和這個階段相伴隨的東西,比如說十五六歲很狂妄,藐視權(quán)威,也可能盲目崇拜權(quán)威,肯定很不成熟,但他們寫在日記里只是在做釋放,把思想寫下來。父母如果不能夠理解這個關(guān)系的話,最好不要看。
父母必須要知道,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其實是在依賴孩子,需要通過偷窺孩子的內(nèi)心來滿足自己對孩子的不確定感。如果父母需要孩子所有的行為都符合他們的愿望和期待,孩子的壓力就太大。畢竟,孩子和父母成長的環(huán)境不一樣,時代變了,經(jīng)濟狀態(tài)、生存狀態(tài)都變了,不能讓孩子的成長完全符合父母成長的模式,必須給孩子更大的空間。關(guān)鍵是,父母要明白,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自然會跟自己不一樣。
發(fā)現(xiàn)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孩子也要理解。父母從動機上是要保護孩子,不是要傷害孩子,或故意侵害孩子的權(quán)益。父母對孩子的愛常有一種全方位融入,仿佛是在替代孩子生活。但如果把孩子看成或內(nèi)化成自己,就不允許有一些不符合自己欲望的東西在孩子內(nèi)心出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就處心積慮地希望幫孩子消除掉。對孩子的這種愛有明顯雙向性,一方面保護孩子使孩子不犯錯誤,或者不犯大錯誤,一看到小的苗頭就把它扼殺了,盡管不好但實際上也有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卻破壞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影響彼此的信任感,得不償失。父母為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做前期干預,對孩子的行為做一些判斷,偶爾看看日記也無妨,但千萬不要把日記里的事情當真。
早戀有時也是一種資源,不少有早戀傾向的孩子學習很好,兩個人互相鼓勵、促進。后來都考上好大學。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緊張的學習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總需要尋找某種發(fā)泄情緒的方式,比如上網(wǎng)、游戲、運動、交友等。游戲和上網(wǎng)容易讓孩子上癮,所以不是好的選擇,如果交朋友交得節(jié)制,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往往孩子都這樣,父母怎么糾正某個習慣都無效,朋友稍加指出,立即就改了。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會認同、心理社會化的重要階段,交男女朋友,同樣也是孩子性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十六歲以上的孩子,從心理發(fā)展需要看,應當鼓勵孩子交異性朋友。危險在于不能交壞朋友。孩子如果交了一個和睦家庭的孩子、學習好的孩子,早戀學習并沒有影響,有時還會是促進。但如果孩子交了社會上的朋友、不愛學習的朋友,無一例外,學習都變得退步起來。早戀交什么樣的朋友比早戀本身更值得家長關(guān)注。
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早戀了,不要忙著去制止,先觀察孩子一兩周的學習狀況,再決定是否要進行干預。如果決定要干預,父母要商量一下,必要時演一種雙簧戲也是可以的。父母可以故意去欣賞孩子的選擇,說:“有眼光,那是很不錯的女孩?。∧阋湎龁?要好好學習讓她保持對你的欣賞哦!”這是一種資源趨向,凡事先看到好處,故意夸大好處來引發(fā)孩子從“早戀”中獲益。對女孩,父母也可以說:“那男孩看起來比我們的女兒聰明喲,要追上我們這樣驕傲的小公主,不耍點聰明肯定是不可以的?!奔ぐl(fā)女兒對男孩的幼稚敏感,從“早戀”的混亂中清醒(那個時候的男孩都比女孩幼稚)。把早戀當一種積極的事情來暗示,效果也是讓孩子利用早戀的情感來獲得學習進步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資源。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產(chǎn)生了早戀情感,學習一定要垮下來,這個先占的觀念往往會毀了親子間的交流,也干擾了孩子的內(nèi)心秩序,自然會危及學習。當然,每個早戀開始的時候,孩子學習都會出現(xiàn)波動,往什么方向引導就是父母要承擔的責任。有時候,父母想當然地把成人的戀愛與孩子的“早戀”畫等號,以為孩子會整天想著性事。其實,孩子的早戀很像是自我認同,是掙脫自戀(喜歡不同性格的人),或?qū)ふ易詰伲ㄏ矚g相同性格的人)的心理游戲,性欲的成分很少。一般初中生的早戀是過家家,小孩子的玩意兒,不愛也不戀。高中的孩子早戀是尋找學習壓力的緩沖、青春期反叛、自愛體驗的混合物,實質(zhì)是把對同性接觸的依戀經(jīng)驗轉(zhuǎn)移到異性接觸中,只戀不愛。家長要不斷的淡化孩子早戀中愛的意味,增加友誼或情誼的味道。
先認同孩子,孩子的防御就減輕,家長更容易觀察到孩子的變化,也能及時給予干預,干預技術(shù)有三種。
第一,可以建議女孩把對方帶家里來,記住家長要把對方當孩子的同性朋友那樣來接待,欣賞他,不要怪怪的。往往家長與那個孩子認識,并關(guān)系良好,那個孩子就會產(chǎn)生一種道德責任,不敢做過分的事,也怕破壞自己在對方家長心目中的印象。如果你家是男孩,最好不要用這個辦法。因為孩子的女朋友得到你們的喜歡,她對男孩的自我保護意識會放松,往往在這樣的關(guān)系里是靠女孩的自我保護意識才能使關(guān)系不發(fā)展太快。
第二,女孩子的父親要對女兒更好,更多陪女兒,形成一種關(guān)系競爭。女兒往往更容易接受父親給予她的情感,也適合這個年齡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時,心理學認為這樣做會妨礙孩子戀愛心理成長,但為了孩子考大學的短期利益也只能如此)。母親要照機會為女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站在女兒的利益上,不要強調(diào)觀點。要告訴女孩兒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當發(fā)生什么重要的行為時,如何停止不會傷害彼此的友誼。男孩的父親要教導孩子有責任,加強孩子對事情后果的預見,以及什么事是絕對不能做的。
第三,西方的父母會給孩子避孕的教育,父親甚至在男孩約會前為他準備避孕套。這樣的做法多少有些默許和鼓勵。在東方文化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因為東方文化對性還看得很重,這樣的文化定式會給孩子的性帶來很大的心理沖突和壓力。但女孩的母親卻一定要告訴女孩這些知識,因為醫(yī)院里少女懷孕流產(chǎn)的事實在太多。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長的拒絕,使孩子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責任在家長,孩子不懂,家長懂,但家長卻把孩子推出去了。
心理學的常用技術(shù),通常會淡化戀愛的重要性,裝作會算命的樣子開玩笑地說:“哎呀!你命中注定這一生會有五次戀愛的,真正的那次戀愛是在二十五歲呀?!边@是一種暗示技術(shù),讓孩子被早戀限制了的感覺擴展到未來,女孩想到這次戀愛并不是她愛情的全部,就會重新去考慮自己當前的利益。如果她覺得這個男孩就是她的一輩子,就容易甘愿付出更多。
除此之外,也會常常改譯孩子戀愛的真實意義,說“你對那個女孩的喜歡是為了挫敗你的母親”,或者“為了完成你與母親的親密分離”,或者說“你得不到母親的關(guān)注在尋求社會補償”,等等。這些說法會沖淡孩子愛的意識,打壓他的性意識成長,讓他重新審視,把關(guān)注放在母親身上。這都是心理干擾技術(shù)。當然,這樣做可能會違背心理學關(guān)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原理,不過考慮到當事人重要的利益——學習,心理理論是微不足道的。
心理醫(yī)生對不同的情景會有不同的心理策略,束手無策的父母可以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