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爛眼邊'、'紅眼邊'。中醫(yī)學關'瞼弦赤爛'、'沿眶赤爛'等病的描述與本病類似。在農村中較為常見,是一種眼瞼邊緣的常見慢性眼病。臨床以局部皮膚發(fā)、浸潤、糜爛、伴有刺癢、異物感或燒灼感為特征。
方一
[來源]《中醫(yī)眼科臨床實踐》
[配方]苦參12克,五倍子、黃連、防風、荊芥穗、蕤仁各9克,章丹2.1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用紗布過濾,取藥汁備用。治療時,用藥棉蘸藥液洗患眼。每日3次,每劑可洗3天。
[功效]清熱滲濕、化腐生肌。適用于瞼緣炎。
方二
[來源]《審視瑤函》
[配方]苦參、當當、川芎各12克,五倍子、荊芥、防風、黃連各10克,銅綠1.5克。
[用法]將上藥研細為末,以薄荷適量煎湯,以湯調末制丸如彈子大,臨用以熱水化開,洗眼。每日3次。
[功效]燥濕祛風、清熱化瘀。適用于瞼緣炎。
方三
[來源]《奇效良方》
[配方]銅青1克,防風、杏仁各6克。
[用法]將上藥研細為末,臨用時用熱水浸泡,洗浴眼部。每日2-3次。
[功效]祛風退翳、去腐斂瘡。適用于風眩赤眼(瞼緣炎)。
方四
[來源]民間方
[配方]大青鹽4.5克,苦參、菊花、馬尾連、白鮮皮、蛇床子各9克,防風12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數沸,將藥汁倒入壺內,備用。使用時,閉住壺嘴,將患眼附準壺口熏蒸之,待溫時,用藥棉蘸藥水洗患處。每日熏洗2-3次,至愈為止。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適用于瞼緣炎癢痛。
方五
[來源]《四川中醫(yī)》(4)1987年
[配方]苦參20克,川黃連6克,黃柏1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煎沸,過濾取汁,洗滌眼瞼患處。每日洗3次,每劑洗2次。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止癢。適用于瞼緣炎。
[宜忌]忌煙、酒、辛辣、腥味及其它發(fā)物。注意眼部衛(wèi)生,禁止揉眼。
方六
[來源]《馮氏錦囊秘錄》
[配方]菊花、燈芯草、艾葉、黃柏各15克。
[用法]將上藥用絹布包煎,取藥液淋洗眼部。每日2-3次。
[功效]清熱散風、利尿除濕。適用于潰瘍性瞼緣炎、毗部瞼緣炎等眼部疾患。
方七
[來源]《審視瑤函》
[配方]皮硝、紅棗各500克,黃連末適量。
[用法]將皮硝用滾水泡化、澄清、去渣。將紅棗去核,入硝汁內浸1日,取出曬于,再浸,如此數次,以汁盡為度。于紅棗內裝入黃連末,將棗合之,勿令泄氣。臨用時取棗1個,入滾開水內泡之,不時洗眼患處。
[功效]清心瀉火、燥濕解毒。適用于瞼緣炎。
方八
[來源]《臨床奇效新方》
[配方]苦參、黃柏、野菊花、大黃各30克,黃連20克,防風、皮硝(芒硝)各15克。
[用法]上藥除皮硝外,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煮沸20分鐘后,取出藥液過濾,再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鐘后,取藥液過濾,二汁混合約450毫升,連續(xù)煮沸,并投入皮硝,俟融化后,置露天處1夜,再過濾取汁貯瓶,備用。臨用時用酒盅1只,加入藥液20毫升,投入沸水中加溫后,以消毒紗布蘸藥水洗患處。每日洗2次,至愈為止。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適用于眼瞼濕疹、瞼弦潮紅赤爛并有粘液黃水滲出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