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周易心理學》(3)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4)

 

●人際溝通第一定律

  

A.第一溝通定律——平衡-守恒律

 

 自卑—敵意,這是人類心理平衡運動的普遍規(guī)律。由此,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人際溝通第一定律: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受到傷害時(自卑)總是力圖以抗拒心理(敵意)來求得補償。這是人類對人格尊嚴自我保護,實現(xiàn)心理平衡的本能反應。如果我們用一個數(shù)學模型來表述,則人類的心理運動具有與物理運動相似的規(guī)律,其“瞬時值”可用類似牛頓第一定律的動量守恒方程表述:

 

 P=MV=IQ·EQ·V=C(平衡-守恒律)

 

 式中,IQ是智商,EQ是情商,V是欲望。M=IQ·EQ相當于物理定律中的質(zhì)量,V相當于速度。讀者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人格動量與牛頓力學中的動量是有區(qū)別的。牛頓力學中質(zhì)量“M是不可微的自在質(zhì)量,故一旦某個自在物受到外力沖擊,它就只能以加速度來作失去平衡后的新平衡運動。

 

 人格動量中的“M”則不同,它代表人類的身心質(zhì)量,由智慧和道德集合而成,是兩者的積函數(shù):M=IQ·EQ。這是生命物質(zhì)特有的“自為”質(zhì)量,是一個可微函數(shù)。故一旦某人的人格尊嚴受到?jīng)_擊,他就會以改變“情緒”的方法,來維持失去平衡后的新平衡運動。

 

 研究證明,生物世界的這種守恒需求受平衡律支配。它們會在“自為”動機作用下,以改變原有觀念、情緒和行為屬性的方式,來確保自己的平衡不遭破壞。因此,一旦一個人的自尊受損,其第一個心理反應,就是以“敵意”來補償失去的人格動量。這是人性動力學系統(tǒng)為實現(xiàn)自我平衡的需要,故心理學中的動力學定律,不像物理學以“加速度”來建立守恒方程,而是以“屬性變易”方式來建立心理平衡模型。《易經(jīng)》中的八卦就是描述這種平衡狀態(tài)的邏輯模型。

 

 “自卑-敵意”是人類的心理運動的普遍規(guī)律,猶如手被燙后立即縮回那樣敏感。我門稱此種規(guī)律為人際溝通第一定律。

 

 

B.敵意表達形態(tài)——公開、隱秘、偽裝和壓抑的敵意

 

 C.銘記第一定律——從日用而不知到理性應用

 

人際溝通“平衡-守恒”律是一個“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常識。在沒有把它提升到理論高度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按找自己固有的綜合人格在不自覺地應用著,苦于大家都沒有意識到“敵意”對自己的婚姻、事業(yè)和同事關系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人格學能告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敵意形態(tài)。

 

 在我們這個人口稠密、交往頻繁的世界里.人際間不可能不發(fā)生碰撞。在碰撞中就會出現(xiàn)動量虧損?!白员啊獢骋狻笔侨祟愋睦砥胶庑枨蟮谋灸芊磻?,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敵意的制造者,同時又是敵意的接受者。認識到了這一點,就沒有理由不寬容對自己有敵意的人,也沒有理由找不到化解敵意的方法。

 

 管埋者只要真正理解了人際溝通第一定律,就能勇敢地面對管理對象,包括你自身的敵意情緒;你就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化解敵意、克服溝通障礙。平衡-守恒律的對應情緒如下:

  

 

環(huán)境屬性

舒適氣氛

緊張氣氛

壓力氣氛

超壓力氣氛

心理屬性

自信情緒

自尊情緒

自卑情緒

挫折情緒

 

自信、自尊、自卑、挫折四類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雖然相同,但表達方式卻因人而異。有的人即使表達自尊情緒,也會讓人很難接納。而有的人表達自尊時卻能讓人覺得此人很可愛。同樣的自尊表達,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差異呢?這就是人格的力量。周易人格理論會告訴你在“自信、自尊、自卑、挫折”情勢下的情緒改善方法。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5)

 

人際溝通第二定律

 

  美國一位企業(yè)家曾以“用贊美結(jié)束你的懲罰”的箴言,總結(jié)他一生處理人際關系的經(jīng)驗,這是千真萬確的好經(jīng)驗,也是筆者所總結(jié)人際溝通第二定律的核心思想。

 

 A.第二溝通定律——敵意化解律

 

 當溝通對象的自尊受挫時,只要提升對方的自尊心,敵意就能得到化解,人際溝通就會變得和諧。這是人際溝通第二定律所要表述的內(nèi)容。第二定律的動力學原理與牛頓動力學第二定律很相似,其數(shù)學模型為: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當溝通對象的自尊受到傷害、產(chǎn)生自卑時,只要給對方一個提升力F,使他受傷害的自尊——人格動量P——獲得一個增量dmv;他的敵意情緒即能得到化解。

 

 由于人的身心質(zhì)量M是可微的,因此,這個增量根據(jù)不同情況,可以從mdv增加,即滿足其欲望(dv)入手;也可以從vdm增加,即從提升身心質(zhì)量入手。如果一個組織能不斷地應用這個動力學定律,則就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能獲得一個穩(wěn)定的動量增量:

 

 

 

 

 倘若導向得當,組織中的每一個人,不僅欲望V得到滿足,身心質(zhì)量M亦將會得到提升和改善,整個團體將導向文明成熟?!坝觅澝纴斫Y(jié)束你的懲罰”這個命題,實際上就是要求領導人主動給被懲罰者一個動量增量,彌補因受懲罰引起的動量虧損,使屬下獲得一個動量“平衡-守恒”的補償要求。這樣,對方就不會以敵意情緒進行自我補償了。

 

 B.第二定律應用——低姿態(tài)、高層次屈尊

 

 我們每一個人.生來就存在優(yōu)越感(自尊)競爭心理.人人都有人格動量平衡-守恒需求。因此,當人際間出現(xiàn)敵意情勢的時候,通??偸怯酶淖儎e人或改變環(huán)境的方法來處理。

 

如果每一個人都這么想那就糟了,敵意的情勢不僅不能減輕,反而會越來越惡化。好在人類的人性動機中還存在求同欲,都有希望被人接納的屬性。這種人性的光明面在理性支配下會極力想發(fā)揮。

 

 既然人人都有優(yōu)越感(自尊)竟爭心理.人人都有人格動量平衡-守恒需求,那么,總得有一個人先開始主動降低自尊,給對方以滿足,只有這樣,敵意的情勢才能得到緩解??偛糜觅澝乐~主動給下屬表揚,這是企業(yè)主管給員工予精神滿足。當人與人之間交往溝通時.懂得了相互尊重,就可避免敵意產(chǎn)生。由于引起自卑的原因很多,它可能來自于根本與你無關的其他方面,當你跟一個已經(jīng)極度自卑的人溝通時,就可能會受到意想不到的冤枉氣,此時千萬不要指望那個自卑的人首先改善敵意,而是要從你自己開始,以低姿態(tài)高層次的屈尊行動,給自卑者一個提升自信的力量。

 

 

C.人格魅力訓練——恰如其分、言而有信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對第二定律的應用如何,能充分顯示一個人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不僅是智慧理性的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道德理性的體現(xiàn)。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不在于天天對屬下應用第二定律,而在于他本人的人格是否有魅力。而且,這種魅力不在于專業(yè)知識多么淵博,而在于他的人格屬性是否與地位職權和環(huán)境文化(背景道場)相匹配,也在于他對溝通對象的贊美之詞是否恰如其分、言而有信。

 

仔細考察眾多頗有魅力的成功人士,他們在應用第二定律時肯定會嚴格遵循如下兩個基本原則:

 

 首先,一定能充分把握好發(fā)射一種很均衡的人格信息。說話做事、行為舉止絕對不會出“格”;確保自己的行為與地位職權和環(huán)境文化(背景道場)互為平衡。因此,人格力來自于所發(fā)射的行為、情緒、觀念信息是否與地位職權和環(huán)境文化匹配。也就是說,只有當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與其地位職權、環(huán)境文化處于自然平衡時,他的人格才會有魅力。匹配的平衡屬性一定是令溝通對象感覺很舒適的信息。

 

 讀者可以觀察一些經(jīng)過專門“情商”訓練的管理者,這些人在人際溝通中也力圖發(fā)揮自己的魅力。但有時候不分場合和對象,也不管自己的身份和職權,生搬硬套地推銷一套自認為很有魅力的人格。結(jié)果十分遺憾,其魅力不僅沒能得到增強,反而不如訓練前那樣自然可愛。究其原因,乃是人格行為與地位職權、環(huán)境文化不匹配所至。這些人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職權,也不考慮背景道場的約束,信息接受者對他的人格毫無興趣。用信息不匹配的人格去應用第二定律,溝通效果就會變得非常糟糕。

 

 其次,一定能充分把握好對人的贊美或批評恰如其分。這些人在給對方發(fā)射贊美或批評信息時,總是能保持一種可信賴、可接納的屬性。管理者要達成這一魅力目標,必須將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提升到充滿自信、道德高尚的境界。否則,就不會有魅力。沒有魅力,就很難被人接納。不被接納,就很難應用第二定律。

 

 因此,對于應用第二定律的訓練,首先要訓練被人接納能力。被人接納是任何一個管理者的基本素質(zhì),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屈尊自信——滿懷信心,屈尊不自卑。

 

2.關懷他人——獻出真心,忌實用主義。

 

3.尊重對方——避免自尊,不放棄原則。

 

4.公正處事—一均衡價值,不放棄目標。

 

5.推功攬過——敢擔責任,但分清是非;

 

6.忘我工作——身體力行,不忘管理責任。

 

 

被人接納是增強自信的基礎。尤其是處于決策地位的高層領導,他們需要建立各種真實的溝通渠道。能否建立這種真實的溝通渠道,是高層領導者能否被群體接納的主要標志,從而,也是他個人信心和決策的基礎。

 

 

被人接納訓練實際上是一種綜合素質(zhì)訓練,沒有這種接納訓練,就很難對溝通對象應用第二定律。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6)

●人際溝通第三定律

 

 

自然界因果對應律是普遍規(guī)律。在物理科學中被稱為牛頓動力學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F=-F’。

 

 

A.第三溝通定律——潛能激勵律

 

 

物理定律中的這種因果關系在人際溝通中也同樣有效。我們稱此種因果關系為人際溝通第三定律。其文字表達如下:

 

 

您給別人多少尊重,別人同樣會給你回報多少尊重。

 

 

動力學第三定律在有思想意識的心理系統(tǒng).已不再是簡單的物理學層次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值關系。人際溝通定律是通過人際互相尊重,以實現(xiàn)激發(fā)潛能、創(chuàng)造財富和財富分享的互動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的建立,是管理者以全新領導風格創(chuàng)造組織價值的心理學基礎。

 

 

實踐證明,只要管理者能夠恰到好處地撥動人際尊重這根弦,你所領導的組織就能奏出和諧向上之樂章;它將使你與同僚間真誠合作,從而產(chǎn)生一種人性化管理與高增長價值的因果對應關系。

 

 

由于人類的人格動量具有“自為”屬性,人們總是希望使自己的人格動量不斷得到增益,第三定律正好迎合了人類的這一心理需求。因此,第三定律應用的最終效應不是人格動量守恒,而是人格動量的提升。這種提升相當于第二定律中的人格動量增值,所體現(xiàn)的效果是“精神變物質(zhì)、物質(zhì)變精神”互動對應關系。

 

下面分別論述一下第三定律在組織中的應用和要求。

 

 

B.激勵與約束

 

 

激勵是一種驅(qū)動力,是推動組織提高效率、創(chuàng)造價值的政策。也是正確處理人際溝通關系的重要軟管理之一。激勵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使屬下“期望得到”;二是使屬下“害怕失去”。前者稱積極激勵,也叫“活驅(qū)力”,后者稱消極激勵.也叫“死驅(qū)力”。組織中的激勵政策既要符合第三定律中的因果對應律,又要符合組織的價值觀。

 

 

這里所說的符合因果對應律,是指群體在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過程中,管理者必須建立一種績效考核與成果分享對應的激勵政策。此種激勵政策一定要與組織的價值取向保持一致,不可出現(xiàn)互悖沖突情況。

 

 

約束是一種凝聚力,是對組織有序運行的管理。在組織運行過程中,對各類人員的行為約束十分重要.根據(jù)人際溝通第一、第三定律,不恰當?shù)募s束將會使屬下的動量受損;動量受損就會產(chǎn)生“自卑-敵意”情緒,于是,管理者就必須應用第二定律來加以平衡。其最終結(jié)果必須是增強組織凝聚力,而不是相反。所以,約束管理過程是管理者對人際溝通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綜合應用。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企業(yè)領導人覺得公司的服裝應當統(tǒng)一,但他又不舍得公司出錢;于是,他就號召職工自費統(tǒng)一制作服裝。這種約束或許靠權力管理可能行得通。但一般狀況下可能會失敗。因為他的這種約束使職工的動量受損(支付金錢),而沒有給予其他方面的補償。隨之產(chǎn)生的是“自卑—敵意”情緒,企業(yè)可能因此而受到更大損失。如果這種約束管理變成由企業(yè)出錢制作統(tǒng)一服裝,則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因為約束引發(fā)的自卑,已被公司支付金錢的增量得以補償。此時,即使愛漂亮的女孩子,亦愿意接受公司統(tǒng)—服裝這個約束要求.這就是第三定律在約束管理中的對應關系。

 

 

C.贊美與獎勵

 

 

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組織中最廉價的成本是“贊美”。一句贊美之詞,可能創(chuàng)造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社會財富.沒有一個投入比“贊美”更便宜的了。但是,我們的管理者往往十分吝惜,不舍得做此投資。

 

 

第二定律中所說的那位美國企業(yè)家“用贊美來結(jié)束對你的懲罰”,這實際上是一種投資。懲罰對方按價值規(guī)律可能是公平的。但對方的“自卑-敵意”情緒隨之而產(chǎn)生.如果不用“贊美來結(jié)束懲罰”,這種敵意就無法消除。敵意的人可能會在工作上找回他的損失.這個損失可能是幾萬元、幾十萬元。但如果用贊美給予自尊補償,其動量就會得到恢復,他可能因受到尊重而為組織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贊美是管理者給予屬下尊重的投貿(mào),得到的回報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管理者一定要學會對溝通對象的贊美技巧。但根據(jù)第三定律,僅有贊美沒有獎勵是不行的。當屬下因贊美而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后,一定要以相應的物質(zhì)利益回報給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這樣,才能產(chǎn)生從精神尊重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創(chuàng)造的動力學效果。

 

 

創(chuàng)造財富者必須合理分享成果,這是第三定律所確定的鐵律,不可違背。否則,組織成員就會停止這種創(chuàng)造。

 

 

D.批評與懲罰

 

 

在組織運行過程中,肯定會有某些系統(tǒng)或某些人因工作失誤或偶然失職而造成功能紊亂。這種功能紊亂稱組織的“熵增”現(xiàn)象。管理者的責任就是要隨時控制組織功能紊亂,盡力防止熵增。在組織熵增控制過程中,就會有批評與懲罰的不愉快事情發(fā)生,此時,受批評的人肯定會產(chǎn)生“自卑-敵意”情緒。

 

 

如何把握好批評-懲罰與自卑-敵意之間的平衡關系,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相當水準把握第三定律的能力。管理者只要切記因果對應律,你就能在實踐中做得很好。其主要方法是,除了切忌感情用事、堅持公平正義的處事風格外,如果對自尊受挫的人再應用一下第二定律.則會有更好的效果。

 

 

E.分享成果

 

 

因果對應律不僅只服從組織價值,還必須兼顧符合人性的個人價值??v觀許多成功的管理者,無不將它作為組織成長的秘密武器、得心應手地將兩者有機結(jié)合。也就是說,在實現(xiàn)組織價值的同時,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會讓所有價值創(chuàng)造者獲得分享成果的權利。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果對應關系。有的人一知半解.只知道用第三定律為自己掙錢謀名,不懂得分享成果,最后,不可避免地導致整個組織失去活力。

 

 

組織運行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受因果律支配。其中,分享成果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掌握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因果關系,則就能使組織永葆青春活力、立于不敗之地。

 

 

F.人格導向

 

 

第三定律的應用實際上是管理者對屬下的人格導向過程。應用第三定律絕對不只是物理學層次的動量守恒;它是一個心理學層次的人格動量增益過程。這一過程能改善人際間的人格不投合性,使人們振奮精神,愉快地投入生活與工作,使團隊中每一個人的人格動量處于不斷增量狀態(tài)。

 

 

因此,第三定律應用也是對“組織人”進行人格導向——人格動量獲得增量的過程,具有很重要的管理價值。

 

 

一個成熟的管理者,必須均衡領導風格,不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性格。否則,很難實現(xiàn)第三定律的應用——人格導向——全員人格動量的增益。

 

 

G.價值觀導向

 

人生觀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價值觀。對人生價值的認知是人類有別于其他生物的分水嶺。動物行為只受本能支配,人類的人格動量則受思想認知的價值觀支配。

 

 

 

價值觀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后天學習訓練獲得的一種哲學觀,它不受遺傳等先天因素制約。易學人格學中所說人性中的“自為”屬性,其本質(zhì)就是對人生價值的認知。對人生價值的認知有來自三個方面的評價:一是自我評價(P自我);二是組織評價(P組織);三是社會評價(P社會)。這三種價值評價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對這三種價值觀的整合。人的行為都是自我價值觀的表達,如果自我價值觀與組織價值、社會價值觀發(fā)生沖突,則其行為就會變得很糟糕。管理者必須從整合價值觀的高度把握管理,才能有卓越的管理價值。這就要求管理者本身首先具有均衡的自我價值。管理者必須是將自我價值、組織價值、社會價值融為一體,否則,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

 

 

 

H.公正意識培育

 

 

人際溝通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一種人與人關系的處理法則。這種人際關系處理法則由于先進文化的推動,而不斷地改變著它的結(jié)構。均衡的價值觀導向,會引發(fā)這種人際關系的結(jié)構向追求“公正”的方向演化。

 

 

管理者必須懂得公正意識對于組織成長的重要性。所謂“公正”是一種將物質(zhì)與精神統(tǒng)一起來思考的概念。它的內(nèi)涵是在物質(zhì)領域與精神領域都必須把握好第三定律。管理“人”不同于管理“物”,也不同于管理無思想的動物。管理者必須從人性動機出發(fā),將“道德”要素注入管理內(nèi)容,將公平、平等和道德機制有機結(jié)合,形成一種“公正”的管理格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化管理。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7)

●易學對“情商”的整合

 

 

A.情商原理

 

 

公正意識培育是在情商原理指導下進行的。不了解情商原理,不可能出現(xiàn)真正符合人性的公正意識。沒有公正意識支撐,第三定律應用就會失敗。

 

西方心理學將人的情緒表達特質(zhì)總結(jié)為“情緒智商”(情商),這是一個道德屬性很強的人格要素,按照筆者的認識,此要素的學術名應當叫“情緒道德”更為確切。這里我們從易學心理學視角,來分析“情緒道德”的結(jié)構原理。

 

“道德”是人類實現(xiàn)“求同”動機的一種表達方式,它的功能是生命體為獲得更好求生而管理自己的行為,直接從動物界演化而來。在動物界,同類群居時都有一種自然約定的“仁、信、禮、義”規(guī)則約束行為。雖然這種自然規(guī)則是一種本能,沒有人文概念下的“道德”屬性,但也不失為是一種同類之間的交往規(guī)范。

 

我們可以將道德屬性分為“仁信/禮義”兩類極端情況,代號為-EQ/+EQ,可用一條“道德線”來表述它的結(jié)構。

 

這是很重要的道德要素結(jié)構原理。道德線的中點“0分界點;+EQ代表禮義型道德,相當于心理學情商理論中的“社交能力;-EQ代表仁信型道德。相當于情商理論中的“移情能力。+EQ顯情商,代表與人交往時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和行為舉止節(jié)度;-EQ潛情商,代表與人交往時的信用度和仁慈心。這兩類情商是統(tǒng)一的,總稱道德。見下圖“道德線”。

潛情商以移情方式管理自己的行為?!?/span>顯情商以社交方式管理自己的行為。這兩種方式都會通過口述或身體語言傳遞與同類“求同”的信息。一個人的禮義行為中如缺少仁信屬性,則他的情商就會顯得很低劣。反之,仁信精神如果不通過一定的禮義行為表達,則他的情商也會顯得很糟糕。因此,只有“顯情商”與“潛情商”相伴而行、恰當結(jié)合,才是一種優(yōu)秀的情商。也就是說,才是一種能夠被同類接納的道德。
根據(jù)這一原理,我們可以證明,公正意識必須在“禮義-仁信綜合屬性支配下才能獲得。因此,管理者的道德水準是實現(xiàn)公正價值觀的基礎。管理者只有在既合理又合情的道德行為支配下,才能培育出真正意義上的公正意識。
B.對“情商的整合
在易學心理學中,中國古人將道德要素與欲望要素結(jié)合在一起,通稱此兩要素為“天才”?!暗赖隆笔枪芾碜晕倚袨榈囊?,“欲望”則是一種管理自我情緒的重要要素,它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道德”表達優(yōu)劣。
傳統(tǒng)心理學情商理論用“情緒操控”來表述這一屬性,其內(nèi)涵與易學心理學中“欲望”要素的內(nèi)涵完全吻合。易學將“欲望”與“道德”作為互助要素考慮,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人的“情緒道德”狀態(tài)。我們將情緒道德稱為“深度情商”。
易學心理學對深度情商的分類方法是,將道德線與欲望線正交,形成“二維四極”集合系統(tǒng),集合后生成四種道德形態(tài),分別是:“老陽型道德”、“少陽型道德”、“少陰型道德”、“老陰型道德”。

其中,所謂“老陽型道德”,是指“顯情商”過于剛烈的一類人。此類人在群體中喜好組織協(xié)調(diào),善于將激情應用于溝通對象,但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其情緒道德處于“激勵型禮義”狀態(tài)。

 

所謂“少陽型道德”,是指“顯情商”也很優(yōu)秀、屬于在群體中善于溝通協(xié)調(diào)的一類人。此類人喜好將自我感受應用于溝通對象,隨時顧及他人的感受,其情緒道德處于“謙恭型禮義”狀態(tài)。

 

所謂“少陰型道德”,是指“顯情商”并不豐富,但很注重仁信的一類人。由于其欲望處于高欲狀態(tài),總是力圖以自己的激情移情于溝通對象,很少顧及他人感受,其情緒道德處于“木訥型仁信”狀態(tài)。

 

所謂“老陰型道德”,是指“顯情商”并不豐富,但也很注重仁信的一類人。由于其欲望處于低欲狀態(tài),善于將自己的感受移情于溝通對象,理解他人的感受,其情緒道德處于“寬厚型仁信”狀態(tài)。

 

“情緒道德”對人的綜合人格影響很大。對于這一要素的評估,往往與背景道場的屬性有關。如果將易道學說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命題應用于人格系統(tǒng),就是指人格中的“天才”以“道場”為法則,其表現(xiàn)形態(tài)與“道場”吻合者,會受到主流場擁戴,相悖者,則很可能會被主流場遺棄。

 

這種因“情緒道德”狀態(tài)不同而出現(xiàn)的擁戴或遺棄,并不代表一個人綜合人格的優(yōu)劣。綜合人格是天、地、人“三才”的綜合反映,由人格六要素間互助休咎、互補平衡、互動損益狀態(tài)決定。要了解一個人綜合人格優(yōu)劣,須讀懂《易經(jīng)》。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拙著《周易與人格》和《易學心理學》。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8)

●易學對“智商”的整合

 

 

A.智商原理

 

傳統(tǒng)心理學將人的智慧特質(zhì)總結(jié)為“智慧商數(shù)”(智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格要素。在易學心理學中,我們將此人格要素稱為“智慧”,其屬性可用“聰、明、通、達”四個字表述?!奥敗笔墙邮招畔⒛芰Γ弧懊鳌笔欠直嫘畔⒛芰?;“通”是理解信息能力;“達”是處理信息能力。

 

 

聰明能力由人對事情信息的搜集和抉擇方式來表達。通達能力由人對事情信息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來表達。因此,作為描述智慧能力的智商,可分為“聰明”與“通達”兩種屬性,其代號為“-IQ/+IQ”,可用一條“智慧線”來表述。這是很重要的“智商”結(jié)構原理,見下圖“智慧線”。

 

 

智慧線中的-IQ與+IQ

 

 

圖中的“0”是分界點;+IQ代表通達型智慧;-IQ代表聰明型智慧。我們稱+IQ為“顯智商”,代表一個人理解與處理信息能力。-IQ為“潛智商”,代表一個人接收與分辨信息能力。這兩類智商是統(tǒng)一的,總稱“智慧”。

 

 

處于“0”分界點左邊的潛智商,它表現(xiàn)在對事情的抉擇上;處于“0”分界點右邊的顯情商,它表現(xiàn)在對事情的處理上。無論是抉擇還是處理,它們的屬性都會通過人格行為傳遞給同類。一個人的智慧中如缺少聰明屬性,則只能是一種工匠型智慧,對事情決斷能力不行。反之,智慧中如缺少通達能力,則只能是一種紙上談兵,干不了實際事。優(yōu)秀的智慧不僅有好的接收和分辨信息能力,還應當有好的理解和處理信息能力。

 

 

B.對“智商”的整合

 

在易學心理學中,古人將“智慧”與“觀念”兩個要素結(jié)合在一起考慮,統(tǒng)稱組成人格的“人才”。其中,觀念是具有先天特征的自在要素;而智慧則是管理自在觀念的認知要素。人類生活在千變?nèi)f化的世界上,先天性的自在觀念將會隨社會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和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而智慧正是直接管理自在觀念變化的一個重要要素,它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觀念”的抉擇。因此,對“智商”應從這一廣義視角來定義。我們將此復合要素稱為“廣義智商”。

 

 

廣義智商的屬性由兩方面因素決定。一是由先天生成的觀念偏好決定;這種偏好分“理想”和“現(xiàn)實”兩種極端情況;有些人生來就比較傾向于理想主義,而有些人則比較傾向于現(xiàn)實。二是由后天逐步形成的主觀精力分配習慣決定;根據(jù)各人成長背景和習慣不同,可分為“聰明”和“通達”兩種極端情況;有的人習慣于將主要精力傾注于自身的思考和行動,遇到事情首先考慮如何理解和處理它,此類精力支配方式稱通達型智慧,也叫內(nèi)傾型智慧。有的人則習慣于將主要精力傾注于外部世界,遇到事情首先考慮搜集更多信息以分辨事情真?zhèn)?;此類精力支配方式稱聰明型智慧,也叫外傾型智慧。

 

 

可見,智慧與觀念是一對互補平衡的復合要素,兩者不可分離。傳統(tǒng)心理學僅用“智商”來衡量人的智慧能力,顯得很不全面。易學心理學將智慧與觀念兩要素結(jié)合起來衡量人格的智慧屬性,就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智慧特質(zhì)。

 

 

 

易學心理學中對“廣義智商”的分類方法是,將智慧線與觀念線正交,形成一個“二維四極”自集系統(tǒng),集合的結(jié)果可生成“四象”,分別稱“老陽型智慧”、“少陽型智慧”、“少陰型智慧”和“老陰型智慧”。

 

二維四極“廣義智商”自集合情況如下:

 

 

 

廣義智商“四象”

 

 

其中,所謂“老陽型智慧”,是指顯智商很優(yōu)秀,觀念很理想化的一類人。此類人不計小節(jié),憧憬未來,喜好遠景目標,是一個對目標充滿信心的理想主義者。這種人對觀念的認知偏好于內(nèi)傾,喜歡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解和處理較為長遠的目標信息方面,其智慧處于“理想-通達”狀態(tài),簡稱“開拓型”智慧。

 

 

所謂“少陽型智慧”,是指顯智商很優(yōu)秀、觀念很現(xiàn)實的一類人。此類人著眼局部,對事情的實施細節(jié)了如指掌,做事一絲不茍,是一個干實事的現(xiàn)實主義者。這種人對觀念的認知也偏好于內(nèi)傾,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和處理較為現(xiàn)實的目標信息方面,其智慧處于“現(xiàn)實-通達”狀態(tài),簡稱“實干型”智慧。

 

 

所謂“少陰型智慧”,是指顯智商看上去并不出奇,但很注重搜集和分辨信息的一類人。此類人注重遠景,但善于思考,處事謹慎,是一個不輕舉妄動的理想主義者。這種人對觀念的認知偏好于外傾,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搜集與分辨較為長遠的目標信息方面,其智慧處于“理想-聰明”狀態(tài),簡稱“哲學型”智慧。

 

 

所謂“老陰型智慧”,是指“顯智商”看上去并不出奇,但很注重從周邊搜集和分辨信息的一類人。此類人現(xiàn)實不妄,對形勢觀察仔細,是一個時機不成熟決不盲動的現(xiàn)實主義者。這種人對觀念的認知偏好于外傾,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搜集與分辨較為現(xiàn)實的目標信息方面,其智慧處于“現(xiàn)實-聰明”狀態(tài),簡稱“精明型”智慧。

 

 

在人格六要素中,智慧和觀念分別處于復卦的四爻和三爻中樞位置,是調(diào)控綜合人格的司令部。人類憑借智慧,建立觀念,進行思想。這是只有人類才具有的一種人格要素。智慧本身雖然沒有道德屬性,但它可以判斷與選擇自認為較好的道德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管理自己的“觀念”、“情緒”和“行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顯智商很高、欲望又高的人,常會表現(xiàn)一種“德從智思”的處世態(tài)度,利己屬性較嚴重。而一個道德高尚、欲望較低的人,常會表現(xiàn)一種“智從德行”的處世態(tài)度,利他屬性較強烈。

 

 

在綜合人格中,智慧與道德是一對朋比要素,它們交互感應,決定一個人的身心質(zhì)量。智慧是管理者能否實現(xiàn)“卓越”管理的決定性要素。提高智慧能力的唯一途徑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使智慧變得既聰明又通達,才能建立起能夠準確判斷事物優(yōu)劣的觀念,選擇合情的道德來管理自我情緒和行為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9)

●易學對“性格”的整合

 

 

A.性格生成原理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意思是指人的性格生成之后很難徹底改變?,F(xiàn)代心理學針對這一問題作了多方面研究,認為人的性格與遺傳等先天因素有關。無數(shù)心理學案例證明,生成的性格確實很難改變。中國人有一句古語說:“三歲看到老?!币彩侵感愿竦墓逃行?。易學心理學對性格的定義是:人類自在動機的表達方式稱人的自在“性格”。這一定義指出,性格是一種與身俱來的先天屬性,與個別人的遺傳和出生時境有關。

 

 

易學將人類的自在動機歸納為求美欲、安全欲、求生欲,并分別以搜集信息、組織信息、處理信息時的觀念、情緒和行為偏好進行描述。故“自在觀念”、“自在情緒”和“自在行為”的表達方式,就是構成一個人性格的三個基本要素。在自在觀念表達方面,有的人生來就偏好于理想主義,而有的人則偏好于現(xiàn)實。在自在情緒表達方面,有的人生來就偏好于內(nèi)向自持,而有的人則偏好于表白。在自在行為表達方面,有的人生來就偏好于競爭,而有的人則偏好于合作。

 

 

 

這樣,人類的性格類型就可視為是一個“三維六極”系統(tǒng)的集合群。我們可將行為表達偏好的兩極畫成一條“行為線”,處于行為線右端的人偏好于競爭,處于左端的人偏好于合作。然后,將情緒表達偏好兩極畫成一條“情緒線”,與“行為線”正交,處于情緒線上端的人偏好于自持,處于下端的人偏好于表白。

 

 

如果再將觀念表達偏好兩極畫成一條“觀念線”,與情緒線和行為線構成的正交面形成垂直關系,則觀念線外端的是偏好于理想的性格,內(nèi)端的則是偏好于現(xiàn)實的性格。見下圖。

 

 

 

上圖是一個“三維六極”集合系統(tǒng)。其中,行為線和情緒線是二維四極要素的集合。此種集合可生成四種不同基本性格,分別是:由自持與競爭屬性集合成的老陽型性格;由表白與競爭屬性集合成的少陰型性格;由自持與合作屬性集合成的少陽型性格;由表白與合作屬性集合成的老陰型性格。四種基本性格的特征如下:

 

 

1.老陽型性格:獨斷專行,喜好支配別人去干什么,故稱控制型人格;

2.少陰型性格:熱情表白,喜好告知別人想干什么,故稱包容型人格;

3.少陽型性格:冷漠現(xiàn)實,喜好詢問別人這是什么,故稱理智型人格;

4.老陰型性格:忠信寬厚,喜好征詢別人此事咋辦,故稱支持型人格。

 

 

 

以上四類性格特質(zhì)是人類天生的最基本處世態(tài)度。我們將此四類基本處世態(tài)度稱為金、火、水、土“四宗”自在性格。“宗”是祖宗遺傳的意思,傳統(tǒng)易學將此四宗性格特質(zhì)稱“地才”,地才的原本意思是指構成事物的基礎部分,這里是指在人格結(jié)構中“性格”所處的地位。這就是易學心理學對人類性格生成原理的歸納演繹方法和結(jié)論。

 

 

 

B.對性格的整合

 

 

如果在上面所說的四宗性格基礎上,再把人的“觀念兩極”與之集合,則就可生成八種不同形態(tài)的處世特質(zhì),這是人類固有的四宗八族自在性格,也叫自然人格。這里的“宗”與“族”都代表性格具有先天遺傳特征。自然人格可用八卦進行表述。八卦不僅可明確列出四宗八族人格的結(jié)構狀態(tài),而且,還能具體顯示出四宗八族人格的屬性特征。

 

 

讀者需要注意的是,易學對于事物結(jié)構模式的處理,采用了一種被稱為“直覺思維”的抽象模型來表述。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就是解決了對羅素“自集”命題如何處理的重要方法論問題。上面那張“性格”生成圖就是“三維六極”系統(tǒng)的自集合,其集合群的標準答案就是易學八卦。下面這張圖列出了八卦集合群的分布規(guī)律。

 

 

 

 

“八族”自然人格的結(jié)構和屬性是:

 

 

1.乾族:理想型觀念-自持型情緒-競爭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理想控制型人格

2.兌族:現(xiàn)實型觀念-自持型情緒-競爭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現(xiàn)實控制型人格

3.離族理想型觀念-表白型情緒-競爭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理想包容型人格

4.震族:現(xiàn)實型觀念-表白型情緒-競爭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現(xiàn)實包容型人格

5.巽族:理想型觀念-自持型情緒-合作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理想理智型人格

6.坎族:現(xiàn)實型觀念-自持型情緒-合作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現(xiàn)實理智型人格

7.艮族:理想型觀念-表白型情緒-合作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理想支持型人格

8.坤族:現(xiàn)實型觀念-表白型情緒-合作型行為的集合,也稱現(xiàn)實支持型人格

 

 

在基本性格中注入“觀念”要素后,人類的自在性格就會潛意識地進行錯變演化。此時,自然人就會戴上“面具”,將自然需求錯變?yōu)榭杀煌惤蛹{的姿態(tài)進行動機表達。這種錯變后的自然動機表達方式,稱自然人的“內(nèi)稟人格”。

 

 

因此,通常我們在對人的性格進行鑒別時,一般只觀察行為兩極與情緒兩極的集合狀態(tài),而將觀念要素放到與智慧要素集合的系統(tǒng)進行考量(見智商原理)。這是易學邏輯中很重要的“三才四象”歸納定格法。

 

 

關于內(nèi)稟人格錯變演化原理,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拙著《周易與人格》和《易學心理學》。這里列出“自然人格”錯變成“內(nèi)稟人格”后的八卦模型及屬性:

 

1.理想控制型自在人格乾→ 內(nèi)稟人格:乾平乾(屬性:庚金)

2.現(xiàn)實控制型自在人格兌→ 內(nèi)稟人格:兌錯艮覆震(屬性:辛金甲木)

3.理想包容型自在人格離→ 內(nèi)稟人格:離平離(屬性:丁火)

4.現(xiàn)實包容型自在人格震→ 內(nèi)稟人格:震錯巽(屬性:丙火乙木)

5.理想理智型自在人格巽→ 內(nèi)稟人格:巽綜兌(屬性:癸水)

6.現(xiàn)實理智型自在人格坎→ 內(nèi)稟人格:坎平坎(屬性:壬水)

7.理想支持型自在人格艮→ 內(nèi)稟人格:艮綜震復艮(屬性:戊土)

8.現(xiàn)實支持型自在人格坤→ 內(nèi)稟人格:坤平坤(屬性:己土)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逼鋵?,這是一種誤解。性格是一種天生形成的自在之性。如果說性格真能決定命運,那豈不成了“宿命論”,學習心理學就變得毫無意義。易學心理學的結(jié)論是:性格只存在特質(zhì),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任何一種性格都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問題在于你如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yè)和崗位。同時,學習如何根據(jù)自己的性格,科學地訓練認知人格,使自己的自為動機恰到好處地管理好自己的自在動機。只要能做到以上兩點,任何一種性格都可塑造出很優(yōu)秀的綜合人格,并能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你的事業(yè)和命運也就會得到增強和改善。

 

 

 





易管理哲學與實踐(10)

易學“識人”技術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會與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上司、下屬、客戶或偶爾碰見的陌生人發(fā)生交往與溝通,這是人類生命運動的主要方式。這種運動的本質(zhì)是人格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而其運動結(jié)果的休咎吉兇,則由人格演化所遵循的平衡律決定。如果在人際溝通中感覺“格格不入”,說明人格處于極度不平衡狀態(tài),那就會給人生帶來許多麻煩。如果在溝通中感覺“格格相融”,說明人格處于很舒適有利的平衡狀態(tài),那就會使人生變得幸福美好。

 

 

人們都希望能找到一種簡易明確的方法,來對自己及他人的人格進行把握。這就需要有一種可靠的理論,來指導人們對人格狀態(tài)及其演化進行認識。所謂人格狀態(tài)是指人格所表現(xiàn)的“屬性”類型;確定人格類型的過程稱心理學“定格”技術。一旦人格的類型被確定,則該人的處世特征、事業(yè)休咎、命運吉兇就可演繹推斷。

 

 

易學的功能就是能按照“自集制”邏輯,對事物的結(jié)構進行歸納演繹。將此方法應用于心理學系統(tǒng),就可對人類的人格進行“定格”處理。根據(jù)易學公理,還可演繹出各類人格的優(yōu)缺點和心理趨勢,從而告知人們在立身處世中應當注意些什么;怎樣才能發(fā)揮人格優(yōu)勢、糾正人格缺陷。

 

 

CTP“觀象定格”技術

 

 

CTP測評技術包括“識人、用人、育人”三個方面內(nèi)容。在“識人”方面包括人格分類和屬性演繹,其中,人格分類有兩種技術,一種是對別人定格,用觀象評估法;另一種是對自己定格,用問卷評估法。

 

 

對他人觀象評估比較容易,只要能掌握若干直覺要領就可進行。對自己問卷評估則比較復雜,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指人類認識自我要比認識他人困難得多;當事者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

 

 

在前面幾篇文章中已作介紹,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是由自在動機與自為動機交互感應而生;但人們更關心的問題是究竟怎樣才能對人格進行分類和評估,這是唯有用易學公理及其八卦邏輯方可實現(xiàn)的目標。

 

 

其實,對于觀象定格,我們只要將人格六要素簡略地分為道德(深度情商)、智慧(廣義智商)和性格三部分,傳統(tǒng)易學稱三才,意思是人格由三類才干組成;每一部分又按照集合狀態(tài)分為四種類型,稱四象;然后,再學習一下如何識別三“才”四“象”的技巧,則就能很輕松地按照“自集制”邏輯對人格進行分類。

 

 

下圖是人格“三才四象”分類系統(tǒng),請仔細閱讀并掌握它的要領。

 

 

 

 

圖中有紅圈的三“才”是觀象所得狀態(tài),將所得到的道德、智慧、性格類型按順序組合,就可獲得64復卦“集合群”中的一種。顯然,這是一個老陰型道德,老陽型智慧,少陽型性格的集合,組合后的復卦稱“雷風恒”。

 

 

“雷風恒”的下卦“巽”代表內(nèi)稟人格,是從自在人格“震”錯變而來,其結(jié)構由“競爭-表白-現(xiàn)實”錯變?yōu)椤昂献?/span>-自持-理想”。此類性格的人心理存在著競爭與合作、自持與表白、理想與現(xiàn)實方面的結(jié)構性矛盾。上卦“震”代表認知人格,由“欠禮型道德-低欲型欲望-通達型智慧”三要素集合,這是一種沉悶內(nèi)傾、不善溝通的心智。以這種心智來管理充滿矛盾的內(nèi)稟人格,就會生成一種飄忽不定的“振恒”型綜合人格,其復卦模型就是“雷風恒”。

 

 

“雷風恒”的卦象是一個具有沉悶內(nèi)傾心智的人物,乘風而動;外表沉悶、內(nèi)心矛盾,其觀念、情緒和行為均處于顫動不安的“振恒”狀態(tài)。見下圖:

 

 

 

 

 

 

這是一種內(nèi)稟氣質(zhì)與認知屬性很不協(xié)調(diào)的人格,《易經(jīng)》斷其為:“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意思是恒型人要想通順無災難,必須堅守貞德,宜有努力進取之心。此類人格如不加調(diào)整,在實際生活中很難有所作為;即使從事一般性技術工作,也很難將自己的人格潛能發(fā)揮出來,故恒卦的爻辭曰:“九四:田無禽。”意思是他的通達型智慧像庸人打獵,不會有收獲。這種人如果陷入自卑情緒區(qū),便會有很強的敵意幻想情結(jié),必須給予感情支援和人格導向。否則,很可能會出現(xiàn)從敵意幻想情緒演化為攻擊型報復行為。

 

 

雷風恒是一種亟需進行矯正的人格結(jié)構。矯正的方法主要是改變心智狀態(tài)。若將沉悶內(nèi)傾型屬性改造成善于溝通的狀態(tài),經(jīng)一定訓練,使認知人格變?yōu)椤半x”,則其綜合人格就會升格為〖火風鼎〗?!岸Α毙腿烁衲芸朔昂恪钡墓逃忻。R上就能收到驅(qū)吉避兇、改善命運之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動機潛意識本能
易學人格模型與MBTI、西方心理學對應關系
認識自己,了解自我
五行識人:中國古老的識人智慧
易學人格學(續(xù)2)
成功首先是個人人格力量的成功!—中華勵志網(wǎng)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