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15——草書釋讀9
十一 人體:心
孟子說「心之官則思」,這是弄錯了,心不管思想,思想是腦的功能。但有關(guān)思想感情的字,都在心部,這是古人的認(rèn)識,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說:「用心做功課」,「心地善良」,「心安理得」等。
「心」和其他字的搭配非常多,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
11.1心
甲骨文「心」是個象形字,照著心臟畫出來的。金文、小篆由圖畫向符號演變,秦簡上的寫法是照小篆隸定的,四筆。漢隸的寫法只有一筆是長的,其他三筆都縮短為點了。
「心」字草化,皇象的章草會使許多人失望,規(guī)規(guī)矩矩,跟后來的真書沒什么兩樣。章草還可以看看索靖的《月儀帖》,他把右邊兩點連成一橫,省掉了一筆。到今草,把三筆排成了一線,成了連波勢。王羲之《賢室帖》有一個「心」,好像是飛翔的鳥,又如水禽振翅,動態(tài)十足。孫過庭《書譜》大多數(shù)「心」,我以為是學(xué)王羲之的,難得有一兩個,跟智永差不多。
11.2必
「必」比「心」多一撇,其實跟「心」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小篆是一個「八」字,中間插入「弋」,《說文》:「必,分極也」,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極」是高地,「八」這里是分界的意思,「弋」是「杙」之省,本義是插在地上的
一個木樁,甲骨文「弋」是這樣寫的,有點像「上」字。古代田地分界,找高點的地方插上一木樁,這就是「必」。章太炎另有一個解釋,他說一二三古文作弌弍弎,所以這個「必」可能是古文的「八」字,也有道理。
「必」字草化有三種寫法,我來逐一介紹:真書「必」字,中間有一筆叫彎筍勢,但在隸書中沒有的,無論秦隸還是漢隸,這一筆都是捺筆,彎筍勢和捺筆都是走九號位的。智永《千字文》中的「瑟」字,下面的「必」也是寫捺。普通真書因為有使轉(zhuǎn),所以多了一個趯?!副亍棺植莼谝环N取勢,先寫中間撇捺,一撇穿過彎筍勢,等于一撇和一捺交叉,這是交爭勢;然后寫三點雞頭勢,兩個筆勢就寫出「必」字來了。
第二種取勢方法,可見皇象的寫法,先取羊角勢,第十課講過羊角勢一撇可以很長,然后取彎筍勢,最后左右兩點。皇象最后要加雁尾,所以這兩點是相順關(guān)系,布棋勢,《陰符經(jīng)》「必」字最后兩點是相對關(guān)系,袞筆勢。真書很多來自章草,所以點畫有使轉(zhuǎn)關(guān)系。
第三種取勢,先寫一個雞頭勢,然后彎筍勢和右旁一點組成袞筆勢,這是相對兩弧線。這種寫法在古人作品中相當(dāng)多,唐人寫經(jīng)中就有,歐陽詢《虞恭公碑》的「必」,也是這樣寫的,可見草書的取勢,對真書有巨大影響。王羲之《增慨帖》也有一個,這帖有米芾臨本,至今可見。請注意,這樣寫「必」跟「示」非常相近,區(qū)別在于「必」起手是一點,「示」起手是一橫。
11.3想
第10課講過「相」,「相」下面加一個「心」就是「想」。心部很多字都是這樣,下面「心」是義符,上面是聲符。但「想」的草書,并不是在草字「相」下面加一個草字「心」,為什么?因為還不夠簡單。
我講過一個草書規(guī)則,數(shù)點連寫等于一橫,兩點、三點、四點都可以簡化為一橫?!感摹箚为殞懢褪侨c連波勢,作為偏旁,當(dāng)然簡化為一橫更方便。
所以「想」字就是「相」下面加一橫,章草取勢,可分為戈法加奮筆勢,張芝、索靖、王羲之都有這樣的寫法。今草把下面兩橫縮短了,位置也向右移動,以便戈法一寫完立即連寫奮筆勢。甚至縮為兩點,這樣的今草,取勢是戈法加鐵鈴勢。
11.4思
「思」上面寫成「田」字形,最早見于秦隸,漢隸跟隨,其實上面不是「田」,是「囟Xin4」,「囟」指囟門,孔穎達說「首腦之上縫」?!墩f文》:「思,容也,從心,囟聲」,「囟」只是聲符,古音和現(xiàn)在有很大不同。
田
皇象《急就章》有兩個「田」,左邊這一個看起來很清晰,其實本來是「由」字,拓本壞了,右邊這個才是「田」字,用拓本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事?!柑铩棺种挥袡M豎,這樣的字最好有點斜線條才不呆板,皇象的處理手法,就是把中間的十字轉(zhuǎn)了九十度。王羲之《十七帖》和智永《千字文》中的「田」字,也是這樣處理的。我講過〔真書〕「正」這樣的字,也只有橫豎,智永、褚遂良把中間改為兩點,比顏真卿來得生動。
「思」
「思」字本身有點有斜線,草書不要寫呆了,索靖《月儀帖》有好幾個「思」字,這個有點呆板。智永有直線有弧線,有平直有傾斜,就好看得多。他先寫了一個「日」字形飛帶勢,然后撇橫瞑人勢,如果是索靖、王羲之這樣用豎橫收尾,當(dāng)為豎筆勢移位。究竟歸入哪一個筆勢,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11.5念
「念」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字,它有繁簡兩種寫法。《說文》:「念,常思也。從心,今聲」,也是形聲字。甲骨文、金文這種寫法,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但戰(zhàn)國時期的寫法,越來越繁,上面寫了個「含」,這使我們理解到為什么古文中「含」和「今」可以通用。
這里先要搞清楚四個字:口、曰、今、含?!缚凇故且粋€象形字,「口」
上多一橫就是「曰」,這一橫表示言從口出,口中說出話來。把「曰」字倒轉(zhuǎn)過來,這就是「今」,「今」本來意思是呻吟的「吟」,嘴角向下有聲音出來,這不是說話,是痛苦的呻吟聲。在甲骨文中,「今」已經(jīng)有簡寫,只用一橫。古文里面「今」可以和「含」通用,是因為「今」假借為今天的「今」,那本字加了口變成「含」,「含」有講不出話的意思。「念」也是這樣,心中默念,口中不講。
回過頭來看「念」字,就容易懂了。左邊甲骨文和金文,上面是「今」的簡寫,右邊戰(zhàn)國金文和楚簡,上邊寫了「含」。史籀之前和之后,寫法有明顯的不同,因為「今」已經(jīng)假借為今天的「今」,所以另作「含」字,史籀大篆特點就是比較繁復(fù)的,以保證字義不混,直至小篆才做了新一次正字,這是要到秦統(tǒng)一之后了。
今
草書「今」,從甲骨文、金文簡寫這一種而來,為什么不用兩點「今」呢?因為「令」字草書用兩點。西周早期金文已經(jīng)可見「令」字比「今」字多一筆,所以草寫「今」用一點,「令」字用兩點。王羲之今草「今」字,整個字可看為一個袞筆勢。皇象章草「令」,上面瞑人勢,下面兩點鐵鈴勢。
念
但問題來了,「念」字草書,上面寫個草字「今」,下面的「心」用一橫
替代,非常容易誤會為「令」,所以草書「念」,上面的「今」必須寫全,不能省筆。但加多一橫后,可以二次組織筆勢,皇象寫法,上面是豎筆勢,下面兩點一橫也是豎筆勢;王羲之寫法,上面豎筆勢,下面是奮筆勢,兩點連寫為一橫;智永好像豎筆勢下面寫了個「之」,各有巧妙不同。
11.6愁
《說文》:「愁,憂也。從心,秋聲。」「秋」這個字,小篆「火」在左、「禾」在右,于是古代「秋」有兩種寫法,隸書經(jīng)?!富稹乖谟摇N鳚h《神鳥傅》有草書「愁」字,下面「心」用一橫替代。
皇象《急就章》寫完「愁」,右上角再加一點,草書中這樣加一點,往往以此分別有相同寫法的字,如「土」和「士」,通?!竿痢辜右稽c以示區(qū)別?!赋睢箾]有相同的字,不屬于這種情況,我想可能是表示右旁原來是「火」,所以多一點,跟《神鳥傅》〔上面〕的「秋」字比較一下就知道。還有一個情況是省略了某一部分,最后加一點償還?!盖铩乖趹?zhàn)國楚簡中的草寫,多一個「日」,省掉了「日」在旁邊加一點,這也是草書手法之一。到今草出現(xiàn),就不寫這一點了。
11.7悲
上面是「非」,下面是「心」,所以關(guān)鍵是「非」怎樣草化。金文「非」像鳥的兩個翅膀,一左一右,字義是相背的意思,《說文》:「非,違也」。這
個字的演變有兩種寫法:一是跟金文隸定,秦漢隸書都和金文一樣,草書「非」也是這條線的。小篆寫法是新的,現(xiàn)在的正楷字是跟小篆的。我們講過小篆之前的字體,都可泛稱大篆,不少草字是跟大篆,不跟小篆,來源更早。
把孫過庭的寫法和金文相比較,可看到他是先寫左邊,然后寫右旁。金文左右各有兩小橫,在草書中縮小為兩點,兩點等于一豎,所以左邊一豎也可以的。智永把一豎縮得很小,看起來像一點。《古詩四帖》的「非」,寫了個「九」字再加一折,這個寫法不大好,近于張旭的「旭」字。
悲
知道了「非」字的草寫,下面加一個「心」就是「悲」,章草可看皇象《急就章》,中規(guī)中矩,請注意,章草上面的「非」,和「兆」字相同。王羲之、智永有今草寫法,今草更簡略了。但今草上面的「非」,拿出來單獨寫是「北」字。
兆
再來比較一下單獨寫的「非」和「兆」,實在非常相近。趙孟俯臨寫《急就章》,右旁兩小撇向背勢改為三角形玉函化勢。今草「兆」有第二種寫法,來避免相同的問題,左邊一撇兩點改為挑土勢,中間蠆尾勢不變,右旁向背
勢兩小撇,改為奮筆勢移位,這樣一來,使左右都有一個十字形,比較平衡,裹束起來就如賀知章《孝敬》「兆」,和「非」字拉開了距離。
11.8怒
這個字很簡單,《急就章》有兩個「怒」字,今草寫法也相同,沒有什么簡省,如宋克書。
11.9忿
「忿」上面是「分」,皇象有兩種不同取勢:一種上面取八字形斗鶉勢,下面刀字是鉤裹倒筆勢。這是從上寫到下,還有一種從左寫到右,把「八」字拆開,一撇和下面的「刀」字連寫,組成三撇貫魚勢,最后加上一捺。在索靖《月儀帖》、王羲之《十七帖》和《遠宦帖》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分」字。蔡邕《九勢》有一句話:「勢來不可止」,有勢就一筆寫盡,「分」大約就是這樣行勢的吧。
介
和「分」相近的字,是「介」。「介」是「八」中間加個人,「分」是「八」中間加把刀。寫「介」字,中間的「人」要一氣寫完,然后寫兩旁的「八」,趙孟俯寫的「介」很像「分」,要小心分辨。
忿
回過來說「忿」字,章草和今草都是草字「分」加「心」,你會寫「分」,又會寫「心」,就沒什么問題。
今天就講這些,下一課繼續(xù)。謝謝。
本節(jié)要點:
· 人體-心:心,必,想,思,念,
· 愁,悲,怒,忿
· 相近:必示,今令,非兆,分介
復(fù)習(xí)思考:
·
這兩個「分」,上面是智永《千字文》中的,下面是隨人《出師表》中的,請問各用了什么筆勢?
· 試用草書寫下面詞語:
· 心想,心腹,心腸,心口不一,
· 必須,必不可少,必由之路,
· 想必,想見,想入非非,
· 思念,思過,思想,
· 念書,一念之仁,念念有詞,
· 愁眉不展,愁腸百結(jié),怒發(fā),怒目,
· 分別,分頭,分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