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周雅琴面對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全款為兒子購買了房產(chǎn),原本計劃在兒子的新家里度過晚年。但當她走進兒子的新家,發(fā)現(xiàn)已有其他人先一步入住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
周雅琴,63歲,每月退休金3800元,丈夫去世五年。她原先在醫(yī)院擔任后勤工作,有一個35歲的兒子,年收入超過二十萬元。兒子和兒媳婦是同事,他們兩人的年收入近四十萬元。盡管這樣,他們每個月都揮霍一空,甚至有時還用到周雅琴的退休金。
周雅琴一個人住在家鄉(xiāng),用3800元的退休金過得還算舒適。然而,兒子的一個電話打破了這份寧靜。他告訴她,想要購買另一套房子。盡管他們已有一套,但兒子聲稱新房子的位置和面積更好,也能為周雅琴提供一個養(yǎng)老的場所。
周雅琴起初以為兒子是想要孩子,需要更大的空間。但兒子解釋說,他們計劃仍然是不要孩子。這讓周雅琴心里有些失望。
兒子要求周雅琴用已故丈夫的撫恤金來支付新房的首付,這讓周雅琴感到十分不適。那筆錢是因為丈夫工傷去世,單位給的130萬元撫恤金。她一直將這筆錢視為最后的底線。
在這個時候,周雅琴的一個老朋友王姐給了她一個警告:不要過于依賴不靠譜的兒子和兒媳婦,最好自己為自己做打算。
現(xiàn)在,周雅琴面臨一個艱難的決定:是否應(yīng)該用這筆撫恤金來幫助兒子購買新房,還是聽從老朋友王姐的勸告,更多地為自己考慮。這一決定不僅會影響她自己的未來,也可能決定她與兒子兒媳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發(fā)展。
最后,周阿姨還是把錢給了兒子買房,周阿姨說房產(chǎn)證上要寫上她的名字,但兒子不同意,只是說可以留一間房給她過來養(yǎng)老。
然而,兒子并沒有按照約定行事。連一個房間都沒有留給她,反而是兒媳婦的母親先一步入住了新房。
以下是周阿姨的自述:
我站在客廳里,心如刀割,覺得自己像一個陌生人。盡管努力地不讓淚水掉下來,兒媳還是察覺到了我的不快。
她說:“媽,你有退休金,日子過得還好。而我媽沒有退休金,還得打零工,所以她需要這個家。”
我反駁道:“我也是一個人,和你媽有什么不同?”
一時之間,客廳的氣氛變得異常沉重。我意識到,在這個新家里,我就是一個多余的人。
準備離開時,親家母依然故作熱情地將我送到門口。她的一切行動,都像是在提醒我:她是這個家的主人。
我回家后,沉浸在失望和悲傷中。好友過來探望我,說我不應(yīng)該如此輕易地將錢交給兒子。但當孩子有需要時,哪個父母能輕易說“不”呢?
時間過去了兩年多,我和兒子的接觸逐漸減少。一天,突然收到兒子轉(zhuǎn)賬的五萬元。我電話問他原因,他說:“媽,我心里不安,所以給你匯了些錢。”
聽到這,我心里暖了些。兒子還說,岳母已經(jīng)離開,那個房間已經(jīng)為我整理好了,我隨時可以回去。
雖然兒子如今態(tài)度轉(zhuǎn)變,但我還是猶豫不決:究竟應(yīng)不應(yīng)該回去呢?畢竟如果我不去,那個房間還會再次被他人占據(jù)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晚年人應(yīng)該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間,把錢留在自己手上,而不應(yīng)全然依賴子女。不管能否自理,最好還是獨立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