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雕刻完成一件家具,大約要使用到上百種刀具。
雕刻裝飾用在傳統(tǒng)的紅木家具上,賦予了家具新的審美含義,是對紅木材質(zhì)的珍惜,其紋案也是對歷史的記載。盡管隨著機械雕刻大規(guī)模運用,提高了家具雕刻的效率,但是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只有手工完成的雕刻作品才能包含著雕刻者的思想,表達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而一位雕刻匠人在練成鬼斧神工之前,不僅要熟悉各類刀法,還要對繪畫有一定的領悟,以刀代筆,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具有生命力的雕刻作品。
帶著歷史信息的符號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商周時代,青銅器上已可見到夔紋、云紋等精美圖案,初期木器也具有了裝飾性和實用性的家具雛形。到戰(zhàn)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簡單刻紋和雕花板的陰刻,發(fā)展到立體圓雕工藝。漢代動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將中國木雕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木雕工藝日趨完美。明清木雕則是中國古典木雕藝術成熟的時代,內(nèi)容豐富,飛禽走獸、花卉蟲魚、山水字畫、西洋紋樣等無所不包,品種繁多,發(fā)展出東陽木雕、黃楊木雕、潮州木雕和寧波木雕等風格流派。
北京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廠總經(jīng)理傅軍民認為,紅木是珍稀和罕有的,需用心對待,極盡所能讓其盡善盡美。紅木家具本身就承載著歷史,與雕刻這一項古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結合,兩者相得益彰。但是無論何種紅木,都只是展示木雕藝術的載體,“就如同上好的宣紙寫字,自然更富神韻,但歸根結底,一幅字的價值取決于書寫于上的毛筆字。同樣,一件具有價值的家具作品,藝術性才是第一位的?!?div style="height:15px;">
如果沒有雕刻,家具僅僅只是一件人們生活起居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具。紅木家具,也不過意味著這件日常用具所用材料珍貴。常言道“三分長相,七分打扮”,雕刻對于家具而言,就好比是淡妝濃抹的裝飾,或者是色彩鮮艷的衣裳,對于一般的木頭而言,可以掩蓋它的部分缺點;對于紅木而言,是對珍貴素材本身的尊重。不僅如此,雕刻的花紋本就是帶著歷史信息的符號,所以雕刻藝術還傳達著更深層次的文化信息,講述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北京行之行家具廠董事長張行保表示,雕刻作為家具的一種裝飾,就是利用不同的紋理給家具賦予不同的含義,就像是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家具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被升華,不再是簡單的家庭用品,而是發(fā)展成為一種有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藝術品?!?div style="height:15px;">
據(jù)《中國古代家具鑒定實例》考證,戰(zhàn)國時工匠們已較能熟練地在家具表面進行髹漆、繪彩、浮雕。到秦、漢時已開始有比較自由的構圖,出現(xiàn)縝密的花紋;而唐代則開始劃分出裝飾的部位;明代的部件裝飾的布局皆有定則,花紋也趨向程式化。正如張行保所言,“雕刻雖然無言,但也是一種象形文字,是一種含義的表達”,雕刻的紋路也是根據(jù)時代逐漸演變。
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已有魚的形象作為裝飾紋飾,如著名的魚紋盆,象征年年(連年)有余,表達生產(chǎn)落后的時期人們希望生活富裕寬綽,有余有剩。戰(zhàn)國時代銅器和漆器上的紋樣中出現(xiàn)植物,線條也更為流暢秀麗,反映了描繪對象的豐富和刀筆工具及制作方法的進步。東漢時期,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作為佛教中的一種圣潔之物,出現(xiàn)了最早的蓮花紋飾。自先秦發(fā)展到唐代,圖案紋樣的風格深受當時繪畫的影響,極具富麗堂皇絢麗多彩之美。
明末清初,博古之風盛興,博古圖案也因之成為家具雕刻的重要裝飾之一,明代已有在家具上鐫刻詩文的實例,入清以后更為盛行。清康熙年間,宮廷中大量使用西洋藝術匠師,傳統(tǒng)家具受其藝術滲透而出現(xiàn)了這一時期特有的西方裝飾紋樣,西番蓮紋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以上逐漸演變的紋飾外,作為中華民族圖騰文化的產(chǎn)物龍鳳紋,則是貫穿家具雕刻的始終,最開始被視作是呼風喚雨的吉祥之物,到封建時代則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尊嚴的象征。我國古典家具的龍紋,開始時從青銅器、磚畫、玉器演繹而來,到清代時就更為寫實,龍身矯健,雙目圓睜,神采飛揚,連龍身上的鱗片也雕刻得細致入微。
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不僅能從時間上看到差異,不同地方的人對于文化的表達也不一樣。龍順成的孫占英師傅告訴記者,龍順成作為京作家具,雕刻圖案更多的是龍鳳、花鳥之類,而南方的一些家具流派還會更多地進行人物雕刻,“北方在人物雕刻上不如南方,開臉不會開,開不好的人臉可能就跟瞎子似的,比如佛臉開不好,佛就跟生氣了似的,不吉祥?!?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