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遍看到諸葛亮派關羽去華容道時,我甚是不解,以諸葛亮精湛的頭腦,一定可以料到關羽會放了曹操,可他為什么要派關羽呢?難道是他失策了嗎?答案是沒有,這也是我看第二遍三國所想明白的一大問題。至于原因,接下來為大家一一分解。
智算華容道之時,正是火燒赤壁曹操兵敗,天下形勢“三國鼎立”也漸漸分明。孫權是十分怕與曹操正面交鋒,亦不敢攻擊劉備,怕曹兵從后方攻擊,總之就是懼怕曹操,于是便與有聯(lián)合抗曹之意的劉備結盟。對三人中兵力較弱的劉備而言,這個像“金三角”一樣“穩(wěn)固”的關系可以暫時保全自己,可如果有一方陣亡,那么另兩方必會殺個你死我活,所以說如果在華容道將曹操殺了,那對劉備自然是不利的,所以諸葛亮選擇關羽,因為他知道關羽會因舊情而放過曹操。
但諸葛亮想讓曹操暫時不死以鎮(zhèn)孫權,為什么不直接放了他,而派關羽去呢?
諸葛亮作為一個文官,雖然有很大功勞,但看起來遠不如一個決戰(zhàn)殺場的武官,他雖然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可當時關羽、張飛并不完全信服他,所以他希望能用早已算好的華容道之計提高自己在武官中的威信。他先用言語激得關羽立下軍令狀——不殺曹操就按軍令處置。之后關羽在華容道因感念曹操舊情,不忍心殺曹操而放了曹軍,回營后諸葛亮佯怒,要按軍令處置,又暗令眾人求情,自己便“順水推舟”讓關羽戴罪立功,也借機取得了關羽和眾將領的信任,使他們不敢再違背自己的計謀了。
在華容道沒能殺掉曹操不能算諸葛亮失算,因為殺曹操本不在計劃之中,而另兩個計謀可謂“一箭雙雕”,這也是為什么不叫“失算華容道”而叫“智算華容道”的原因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