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1年,齊宣王薨逝,他的兒子田地繼位,是為齊閔王。齊閔王在位期間,因為貪婪掉入蘇秦設下的陷阱,導致齊國從此而衰。
齊宣王時期,楚懷王聽信張儀所說,秦國愿割讓六百里土地給楚國,因此不聽勸告執(zhí)意與齊國斷交。
甚至在張儀拖延時間時,楚懷王還認為是因為自己誠意不夠,更是讓人前往齊國痛罵齊王,因此齊國與楚國徹底斷交。
隨后張儀否認六百里土地,楚懷王因為受到欺騙不愿聽從大臣勸諫聯(lián)合秦國攻打齊國,更是一意孤行攻打秦國。
結(jié)果楚國一敗再敗,先是失去漢中土地,隨后楚王再次出兵,仍然大敗,讓楚國的實力衰弱。再加上后來齊國聯(lián)合韓、魏攻打楚國,楚國實力已經(jīng)落后于秦、齊兩國。
由于趙國的趙武靈王雄起,先是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后更設立了趙邊騎的精銳部隊,并且將目光瞄向秦國。
于是秦王先發(fā)制人,決定聯(lián)合齊國一起攻打和瓜分趙國。為此秦國提議與齊國一起稱帝,秦昭襄王在西面自稱“西帝”,并尊稱齊閔王為“東帝”。
蘇秦知道一旦秦國與齊國聯(lián)合攻打趙國,那么燕國復仇的機會就不再有。
于是蘇秦以宋國為誘餌設法讓齊閔王打消與秦國的聯(lián)盟,并以此消耗齊國國力和制造齊國與其他諸侯國的矛盾。
齊閔王因為貪婪吞下了蘇秦送上的甜蜜毒藥,先是去帝號,然后與趙、燕、韓、魏四國組建反秦聯(lián)盟,合縱攻秦。
與此同時,蘇秦一邊渲染吞并宋國對齊國的重要性,一邊主觀減弱燕國對齊國的威脅性。
齊國雖然參與攻秦聯(lián)盟,但是齊國的戰(zhàn)略目標轉(zhuǎn)向宋國,并趁著其他四國抗擊秦國吞并宋國。
公元前287年,齊國派軍隊攻打宋國,燕國許諾幫助齊國攻打宋國,但是因為魏國拒絕配合而失敗。
燕國的積極配合讓齊閔王放松了對燕國的警惕,以至于也減少了對臨近燕國的北地防御,這也為齊國留下禍患。
公元前286年,齊國再次攻打宋國,這次齊國徹底吞并了宋國。
齊閔王當初只是因為貪婪聽從蘇秦的建議吞并宋國,卻忽視了齊國吞并宋國之后帶來的影響,也就沒有做出相應的準備。
我們知道秦國不會在意一時一地的得失,但是要獲得整體上的利益,齊閔王卻沒有這種遠見。
齊國吞并宋國之后,實力大增,這也造成對趙、魏等鄰接國的巨大威脅,秦國也對齊國的實力再次增強感到威脅。
此外齊國之前的多次背盟也讓秦國很不滿,于是秦昭襄王以此為借口聯(lián)合趙、燕、韓、魏等國組成反齊聯(lián)盟。
只有能消化掉的利益才真正是自己的,齊閔王太過于貪婪了,蘇秦也正是看到這一點才設計這樣的計劃,最終讓齊國成為眾矢之的。
公元前284年,燕國將軍樂毅率五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齊閔王才如夢初醒,但是已經(jīng)于事無補。齊閔王于是任命觸子為主將,率領(lǐng)齊軍迎擊五國聯(lián)軍。
由于齊閔王自己的不抗壓,在前線還在對峙的時候不分實際情況,以誅族掘墳為威脅讓觸子快速出戰(zhàn),擊敗五國聯(lián)軍,結(jié)果導致齊國大敗。
隨后齊將達子率領(lǐng)殘兵退守齊國王都后,希望齊閔王能夠拿出財寶賞賜士兵,激勵士氣,卻被齊閔王羞辱,結(jié)果齊軍再次大敗,齊閔王不得不逃跑。
齊閔王先后逃亡多個諸侯國,卻因為傲慢無禮最終不得不離開。后來齊閔王不明楚國救齊的目的,還妄想任命楚將為相國幫他收回失地,結(jié)果被楚將殺死。
此次大戰(zhàn),燕國幾乎占領(lǐng)了齊國的大部分國土,僅剩下兩城還在堅守,齊國自此實力大降。
由此可見,古代一個君主對國家的重要性,一旦君主昏庸,那么一個強大的帝國也可能一瞬間崩潰。
從齊威王時期齊國崛起,到齊閔王時期齊國衰落,沒有超過三代。不管這是否說明了富不過三代,但肯定從側(cè)面驗證了秦國六世后統(tǒng)一天下是小概率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