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xué)匯編經(jīng)籍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目錄
《列子部·匯考一》
周〈安王一則〉
漢〈成帝永始一則〉
唐〈元宗開元二則 天寶一則〉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列子部·匯考二》
晉張湛《列子注》〈自序〉
明金九疇校正《列子》〈自序〉
《列子部·匯考三》
《漢書·藝文志》〈道家〉
《隋書·經(jīng)籍志》〈道家〉
《唐書·藝文志》〈道家〉
《宋史·藝文志》〈道家〉
宋鄭樵《通志》〈道家〉
王應(yīng)麟《漢書·藝文志考證》〈道家〉
馬端臨《文獻(xiàn)通考》〈道家考〉
明王圻《續(xù)文獻(xiàn)通考》〈道家考〉
焦竑《經(jīng)籍志》〈道家〉
《列子部·總論》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觀世篇 不二篇〉
宋洪邁《容齋隨筆》〈列子〉
《容齋四筆》〈列子〉
《朱子語錄》〈諸子〉
《朱子文集》〈答張敬夫 觀列子偶書〉
《列子部·藝文》
《列子辨》 唐柳宗元
《列子·御風(fēng)賦》 紇干俞
《讀列子》 明王世貞
《列子部·紀(jì)事》
《列子部·雜錄》
經(jīng)籍典第四百三十九卷
《列子部·匯考一》
周
安王之時(shí)鄭列禦寇著書八篇號曰列子
按
《史記·周本紀(jì)》不載。按
《晉皇甫謐高士傳》:列禦寇者,鄭人也。隱居不仕鄭穆公,時(shí)子陽為相,專任刑法,列禦寇乃絕跡窮巷,容貌有饑色,或告子陽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子陽聞而悟,令遺之粟數(shù)十秉,禦寇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之。入見其妻,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非命也哉。禦寇笑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居一年,鄭人殺子陽,其黨皆死,禦寇安然獨(dú)全,終身不仕,著書八篇,言道家之意,號曰列子。按
《老子翼附錄》:列禦寇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周安王四年著書八篇,明老子之道。
漢
成帝永始三年八月,劉向上
《列子》,
按
《漢書·成帝本紀(jì)》不載。按
《劉向上列子序》:護(hù)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所校
《列子》,書錄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唐
元宗開元二十年,置崇元學(xué)。令習(xí)
《列子》。
按
《唐書·元宗本紀(jì)》不載。按
《舊唐書·禮儀志》:開元二十年正月己丑,詔兩京及諸州各置元元皇帝廟一所,并置崇元學(xué)。其生徒令習(xí)
《道德經(jīng)》及
《莊子》、
《列子》、
《文子》等,每年準(zhǔn)明經(jīng)例舉送。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崇元學(xué),置生徒,令習(xí)
《列子》。按
《唐書·元宗本紀(jì)》不載。按
《舊唐書·元宗本紀(jì)》:開元二十九年正月丁丑,崇元學(xué),置生徒,令習(xí)
《老子》、
《莊子》、
《列子》、
《文中子》,每年準(zhǔn)明經(jīng)例考試?!窗创藯l即二十年事禮儀志作二十
年本紀(jì)作二十九年并存以俟考
〉天寶元年,詔舉明列子學(xué)者,載策入高第,以列子為沖虛真人,其所著書為
《沖虛真經(jīng)》。
按
《唐書·元宗本紀(jì)》不載。按
《元載傳》:天寶初,下詔求明莊、老、文、列四子學(xué)者,載策入高科。
按
《舊唐書·元宗本紀(jì)》:天寶元年二月丁丑,莊子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元真人,列子號為沖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其四子所著書改為真經(jīng)。按
《禮儀志》:天寶元年正月癸丑,陳王府參軍田同秀稱于京永昌街空中見元元皇帝,以天下太平,圣壽無疆之言傳于元宗,仍云桃林縣故關(guān)令尹喜宅傍有靈寶符。發(fā)使求之,十七日,獻(xiàn)于含元殿。于是置元元廟于太寧坊,東都于積善坊舊邸。二月丙申,詔:
《史記·古今人表》,元元皇帝升入上圣。莊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元真人,列子號沖虛真人,庚桑子號洞虛真人。改
《莊子》為
《南華真經(jīng)》,
《文子》為
《通元真經(jīng)》,
《列子》為
《沖虛真經(jīng)》,
《庚桑子》為
《洞虛真經(jīng)》。亳州真源縣先天太后及元元廟各置令一人。兩京崇元學(xué)各置博士、助教,又置學(xué)生一百員。桃林縣改為靈寶縣。田同秀與五品官。四月,詔崇文習(xí)
《道德經(jīng)》。九月,兩京元元廟改為太上元元廟,天下準(zhǔn)此。按
《藝文志·亢倉子注》:天寶元年,詔號
《莊子》為
《南華真經(jīng)》,
《列子》為
《沖虛真經(jīng)》,
《文子》為
《通元真經(jīng)》,
《亢桑子》為
《洞靈真經(jīng)》。然
《亢桑子》求之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謂:
《莊子》作庚桑子。太史公、
《列子》作亢桑子,其實(shí)一也。
宋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詔儒臣校
《列子》。
按
《宋史·真宗本紀(jì)》不載。按
《玉?!?/span>:大中祥符四年三月,詔儒臣校《列子》。
大中祥符五年,上新印《列子》。
按《宋史·真宗本紀(jì)》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四月,上新印《列子》。
哲宗元祐二年春正月,詔主司毋得于《列子》命題。
按《宋史·哲宗本紀(jì)》:元祐二年春正月戊辰,詔舉人程試,主司毋得于《老》、《莊》、《列子》書命題。按《呂公著傳》:科舉罷詞賦,專用王安石經(jīng)義,且雜以釋氏之說。凡士子自一語上,非新義不得用,學(xué)者至不誦正經(jīng),唯竊安石之書以干進(jìn),精熟者博上第,故科舉益弊。公著始令禁主司不得出題老、莊書,舉子不得以申、韓、佛書為學(xué),經(jīng)義參用古今諸儒說,毋得專取王氏。
列子部匯考二
《晉·張湛·注列子八卷》
按《湛自序》:湛聞之先父曰:吾先君與劉正與傅穎根,皆王氏之甥也。并少游外家舅始周,始周從兄正宗輔嗣,皆好集文籍,先并得仲宣家書幾將萬卷,傅氏
亦世為學(xué)門三君總角競錄奇書,及長遭永嘉之亂,與穎根同避難南行,車重各稱力并有所載,而寇虜彌盛,前途尚遠(yuǎn),張謂傅曰:今將不能盡全所載,且共料??世所希有者,各各保錄令無遺棄。穎根于是唯赍其祖元父咸予集,先君所錄書中,有《列子》八篇,及至江南,僅有存者,《列子》唯馀《楊朱》、《說符》、《目錄》三卷。比亂正輿為揚(yáng)州剌史,先來過江,復(fù)在其家得四卷。尋從輔嗣女婿趙季子家得六卷,參校有無,始得全備。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yàn),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喪生,覺與化夢等情巨細(xì)不限一域,窮達(dá)無假,智力治身,貴于肆任順性則所之皆適水火,可蹈忘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與佛經(jīng)相參,大歸同于老莊屬辭,引類特于莊子相似。莊子慎到韓非尸子淮南子元示指歸多稱其言,遂注之云爾。
《明·金九疇·校正列子八卷》按《九疇自序》:列子者,姓列名禦寇。莊子稱禦寇,班固稱圄寇,一也。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劉向曰鄭繆公,時(shí)人柳宗元曰:非也。鄭繆公前孔子百馀歲,而列
子書稱子產(chǎn)鄧析,豈魯繆公時(shí)?向誤為鄭耶?然柳氏亦不能實(shí)指其為何時(shí)人。今觀其書,初事壺丘子后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jìn)二子之道,九年而后能御風(fēng)而行。其弟子嚴(yán)恢問曰:所謂道者,為富乎?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以亡。若然列子蓋有道之士乎哉?莊子固嘗亟稱之,其書凡八篇,一曰《天瑞》,二曰《黃帝》,三曰《周穆王》,四曰《仲尼》,五曰《湯問》,六曰《力命》,七曰《楊朱》,八曰《說符》,其稱引仲尼,亦極其欽崇而要其指歸,則大抵上下于老莊之間,而于仲尼之旨遠(yuǎn)矣。今汴梁鄭州圃田有列子觀,即其故居云。予取其書,校其訛謬,因并為序之,如此。
《列子部·匯考三》
《漢書·藝文志》《道家》
《列子》
八篇。〈注〉名禦寇先莊子莊子稱之。
《隋書·經(jīng)籍志》《道家》
《列子》
八卷。〈注〉鄭之隱人列禦寇撰,東晉光祿勛張湛注。
《唐書·藝文志》《道家》
張湛注《列子》八卷。〈注〉列禦寇。
張游朝《沖虛白馬非馬證》八卷。〈注〉張志和父。
《宋史·藝文志》《道家》
張湛《列子注》八卷。
徽宗《列子解》八卷。
《宋·鄭樵·通志》《道家》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jīng)》八卷。〈注〉鄭穆公時(shí)隱者列禦寇
撰,東晉張湛注,唐加沖虛真經(jīng),宋朝又加以至德。又八卷〈注〉盧重元注。
又八卷〈注〉孫鶚注。
又八卷〈注〉政和御注。
《列子釋文》二卷。
《列子統(tǒng)略》一卷。
《列子音義》一卷。
《列子指歸》一卷。
《宋·王應(yīng)麟·漢書·藝文志考證》《道家》
《列子》
八篇。
劉向校中書《列子》五篇,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巨參書二篇,內(nèi)外書凡二十篇,以校除復(fù)重十二篇,定著八篇。《天瑞》至《說符》穆王湯問二篇,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楊子之書,唯貴放逸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書。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東萊呂氏曰:《列子》所載,楊朱遇老子,老子中道而嘆一章觀之,則朱受學(xué)于老子,不疑朱之言,見于列子者固多,后人所附益為我之說,亦略可見也。石林葉氏曰:《天瑞》《黃帝》篇,與佛書相表里。呂氏曰:《列子》多引黃帝書,蓋古之微言傳久而差者,元牝一章,今見老子此戰(zhàn)國秦漢所以并言黃老也。
《馬端臨·文獻(xiàn)通考》《道家考》
張湛注《列子》八卷。
晁氏曰:鄭列禦寇撰,劉向校定八篇,云繆公時(shí)人學(xué)本于黃帝,老子清虛無為,務(wù)崇不競,其寓言與莊周類。晉張湛注,唐號沖虛真經(jīng)景德中加至德之號《力命篇》言,壽夭不存于葆養(yǎng),窮達(dá)不系于智力,皆天之命。《楊朱篇》逞耳目之欲而不恤生之危,縱酒色之娛而不顧名之丑,是之謂制命于內(nèi)。劉向以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言,予以道家之學(xué)本謂世衰道喪,物偽滋起,或騁智力以圖利,不知張毅之走高門,竟以病殞?;虮程煺嬉匝趁恢闹谑钻?,因以餒終。是以兩皆排擯欲使好利者,不巧詐以干命好名者,不矯妄以失性矣。非不同也,雖然儒者之道則異乎。是雖知壽夭窮達(dá),非人力也,必修身以俟焉。以為立巖墻之下而死者,非正命也,知耳目之于聲色有性焉。以為其樂也,外而不易吾內(nèi)。嗚呼!以此自為則為愛己,以此教人則為愛人,儒者之道所以萬世而無弊歟?石林葉氏曰:列子《天瑞》《黃帝》兩篇,皆其至理之極,盡言之而不隱故,與佛書直相表里,所謂莊語者也。自周穆王以后,始漸縱弛談譎縱橫,惟其所欲言,蓋慮后人淺狹難與直言正理,則設(shè)為詭辭以激之。劉向弗悟,遂以為不似一家之書。張湛微知之,至于逐事為注,則又多迷失,然能知其近佛。是時(shí)佛經(jīng)到中國者尚未多,亦不易得矣。要之贊老氏莊列三書,皆不可正以言求其間,自有莊語有荒唐之辭,如佛氏至唐禪宗,自作一種語,自與諸經(jīng),不類亦此意也。
高氏子略曰:太史公史殊不傳列子,如莊周所載許由務(wù)光之事,漢去古未遠(yuǎn)也。許由務(wù)光往往可稽遷,猶疑之。所謂禦寇之說,獨(dú)見于寓言耳。遷于此詎得不致疑耶?《周之末》篇,敘墨翟禽滑釐慎到田駢關(guān)尹之徒,以及于周而禦寇獨(dú)不在其列,豈禦寇者,其亦所謂鴻蒙列缺者歟?然則是書與莊子合者十七章,其間尤有淺近迂僻者,特出于后人,會稡而成之耳。至于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此故有及于佛,而世尤疑之。夫天毒之國,紀(jì)于山海竺乾之師,見于柱史,此楊文公之文也。佛之為教,已見于是,何待于此時(shí)乎?然其可疑可怪者,不在此也。
《列子·釋文》二卷
晁氏曰:唐殷敬順撰,敬順嘗為當(dāng)涂丞。
《明·王圻·續(xù)文獻(xiàn)通考》《道家考》
《列子·補(bǔ)注》一卷
金趙秉文著
《焦竑·經(jīng)籍志》《道家》
《列子》
八卷。〈注〉晉張湛注。
《列子注》八卷。〈注〉盧重元。
《列子注》八卷。〈注〉孫鶚。
《列子注》八卷。〈注〉政和御注。
《沖虛至德經(jīng)四解》二十卷。
《列子口義》八卷。〈注〉林希逸。
《列子解》二十卷。〈注〉江遹。
《列子通義》八卷。〈注〉朱得之。《列子釋文》二卷。〈注〉唐殷敬順。
《列子統(tǒng)略》一卷。
《列子音義》一卷。
《列子指歸》一卷。
列子部總論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觀世篇》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陀醒灾卩嵶雨栒?,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令官遺之粟數(shù)十秉。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聞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樂。今妻子有饑色矣,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豈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殺子陽。受人之養(yǎng),而不死其難則不義,死其難則死無道也。死無道,逆也。子列子除不義、去逆也,豈不遠(yuǎn)哉。且方有饑寒之患矣,而猶不茍取,先見其化也。先見其化而已動,達(dá)乎性命之情也。
《不二篇》
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guān)尹貴清,子列子貴虛。
〈注〉列子,體道人也,壺子弟子。
《宋·洪邁·容齋隨筆》《列子》
列子書簡勁宏妙多出莊子之右,其言惠盎。見宋康王,王曰:寡人之所說者,勇有力也??蛯⒑我越坦讶??盎曰:臣有道于此,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有力擊之弗中。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聞也。盎曰:夫刺之不入,擊之弗中,此猶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弗敢擊。夫弗敢,非無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無其志也。夫無其志也,未有愛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愛利之。此其賢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觀此一段語,宛轉(zhuǎn)四反,非數(shù)百言,曲而暢之,不能了而潔凈粹白如此。后人筆力渠復(fù)可到耶?三不欺之義正與此合,不入不中者,不能欺也。弗敢刺擊者不敢欺也,無其志者不忍欺也。魏文帝論三者優(yōu)劣,斯言足以蔽之。
《容齋四筆》《列子》
張湛序《列子》,云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yàn),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喪生覺與夢化等情,所明往往與佛經(jīng)相參。予讀《天瑞》篇,載林類答子貢之言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此一節(jié)所謂與佛經(jīng)相參者也。又云商太宰問孔子三王、五帝、三皇、圣者與孔子,皆曰:弗知。太宰曰:然則孰者為圣?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圣,弗知真為圣與真不圣與。其后論者以為列子所言,乃佛也寄于孔子云。
《朱子語錄》《諸子》
列子平淡疏曠。
孟子莊子文章皆好。列子便有迂僻處。左氏亦然,皆好高而少事實(shí)。因言,列子語,佛氏多用之。莊子全寫列子,又變得峻奇。列子語溫純,柳子厚常稱之。莊列亦似曾點(diǎn)底意思。它也不是專學(xué)老子,吾儒書他都看來,不知如何被他見這個(gè)物事,便放浪去了。今禪學(xué)也是恁地。列莊本楊朱之學(xué),故其書多引其語。又莊子比列子見較高,氣較豪。他是事事識得,又卻蹴踏了,以為不足為。列子卻有規(guī)矩。
莊子比老子不同,莊子又轉(zhuǎn)調(diào)了精神,發(fā)出來粗。列子比莊子又較細(xì)膩。問:御風(fēng)之說亦寓。楊朱之學(xué)出于老子,蓋是楊朱曾就老子學(xué)來,故莊列之書皆說楊朱。孟子辟楊朱,便是辟莊老了。列莊本楊朱之學(xué),故其書多引其語。
《朱子文集》《答張敬夫》
問橫耳所聞,無非妙道,曰橫耳。所聞乃列子之語,與圣人之意相入,不得圣人只言耳。順者蓋謂至此渾是道理,聞見之間,無非至理自然,不見其他。雖有逆耳之言,亦皆隨理冰釋,而初無橫耳之意也。只此便見圣人之學(xué)、異端之學(xué)不同處,其辨如此,只毫發(fā)之間也。
《觀列子偶書》
向所謂未發(fā)者,即列子所謂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
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shí)矣。而形形者,未嘗有爾豈子思中庸之旨哉。丙申臘月,因讀《列子》書此,又觀其言,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書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dāng)在何處之所由出也。他若此類甚眾聊記其一二于此,可見剽掠之端云。
《列子部·藝文》
《列子辨》唐·柳宗元
劉向古稱博極群書,然其錄《列子》,獨(dú)曰鄭穆公時(shí)人繆公在孔子前幾百歲,《列子》書言鄭國皆云子產(chǎn),鄧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史記·鄭繻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圍鄭鄭,殺其相駟子陽。子陽正與列子同時(shí),是歲周安王三年,秦惠王韓烈侯趙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年,燕釐公五年,齊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魯繆公十年,不知向言魯繆公時(shí)遂誤為鄭耶?不然何乖錯(cuò)至如是,其后張湛徒知怪列子書言繆公后事亦不能推知其時(shí)。然其書亦多增竄,非其實(shí)要之。莊周為放依其辭其稱夏棘狙公紀(jì)渻子季咸等,皆出《列子》,不可盡紀(jì)。雖不概于孔子道,然其虛泊寥闊居亂世,遠(yuǎn)于利,禍不得逮乎身,而其心不窮易之。遁世無悶者,其近是與。余故取焉。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zhì)厚少,為作好文者可廢耶?其楊朱力命疑其楊子書,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然觀其辭,亦足通知古之多異術(shù)也。讀焉者,慎取之而已矣。
《列子御風(fēng)賦》〈以至人御風(fēng)契心元寞為韻〉紇干俞
列子占風(fēng)之,自履道而至澹皭,若以輕體每泠然而意遂感時(shí)之候,臨大塊以棲真與化為徒,諒成形之分類,美夫應(yīng)彼飄舉隨乎。屈伸如假羽翼,迥離埃塵,必俟乎轉(zhuǎn)綠蕙搖青蘋。穆以絕俗清乎,便人摩九霄以騁望,遵一氣而游神,是知本于無營。且曰:何思何慮,超然獨(dú)往,疇為我御瞻徐疾之匪差杳,徜徉之有助,誠之所待,因嘯武以孤騫為用,不疲偶化鵬而并翥欽若扇物資乎。在躬此焉,靜騖于以元同宜其經(jīng)隱坌遭鴻濛肅以潛暢高而不窮期,則罔??虞皇載美于解慍德之為貴軒,后必聞乎順風(fēng),其或倒影虧蔽振衣容裔,莫逞乎遠(yuǎn)。孰睹其際,方出谷于來穴,縹形騰以神契善行無跡顧綏策以何施乘化而游信道途之不系伊在御之有,則曷躡虛而可尋明上士以離代啟,至言以修心,斯氣也,激濁常全接虛,固然初習(xí)習(xí)以遐邁,卒諄諄以思元候不奸兮,節(jié)之八音而咸應(yīng)福能致矣。旬有五日,而方旋想乎上下無間,乘凌有托,既沖天而輕舉,亦觀徼而惟寞鄙,蕭史蘭臺之鳳軼王子緱山之鶴道之云,遠(yuǎn)將自保于逍遙,時(shí)不再來,因以翔于寥廓。
《讀列子》明·王世貞
莊子語多引《列子》,或曰傅會之書也。此殆不然,其持論無以大異《莊子》,其敘事裁而掞辭法,則似勝之。獨(dú)所稱化人見周穆王,與西方有圣人語為瞿曇氏之,學(xué)者往往相引以重至謂其教,嘗己行于中國,而秦廢絕之噫亦謬矣。余謂《列子》中所載二事,與關(guān)尹子之言,皆非舊文,儒而瞿曇學(xué)者陰益之。
列子部紀(jì)事
《唐書·隱逸傳》:張志和,父游朝,通莊、列二子書,為《象罔》、《白馬證》諸篇佐其說。
《舊唐書·元載傳》:天寶初,元宗奉道教,下詔求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xué)者。載策入高科。
《宋史·王曙傳》:曙著《列子旨?xì)w》一篇。
《金史·楊云翼傳》:云翼天資穎悟。所著《左氏》、《莊》、《列賦》各一篇。
《趙秉文傳》:秉文,字周臣。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著《列子補(bǔ)注》一卷。
《文藝傳》:李純甫為文法莊周、列禦寇,后進(jìn)多宗之。
《列子部·雜錄》
《道德經(jīng)》注陸陶山農(nóng)師曰:圣人之在下多矣,其著書以道德之意,非獨(dú)老子也。蓋約而為老子詳,而為列子又其詳,為莊子故予之解述,列莊之詳,合而論之,庶幾不失道德之意。
《井觀瑣言》:大抵莊列書非一手所為,而列子尤雜。避暑錄話列子書,稱子列子此是弟子記其師之言,非列子自云也。劉禹錫自作傳,稱子劉子不可解意,是誤讀《列子》。弇州山人四部稿說部檀弓考工記,孟子左氏《戰(zhàn)國策》,司馬遷圣于文者乎?其敘事則化工之肖物,班氏賢于文者乎?其巧極天工錯(cuò)莊生列子。楞嚴(yán)維摩詰鬼神于文者乎?其達(dá)見峽決而河潰也。窈冥變幻而莫知其端倪也。
《宛委馀編·淮南子》云:武王剋殷,欲筑宮于五行之山,注謂上黨地楊用修引《列子》,稱太行為太形,從形字,音此亦一證也。
小說有《夷堅(jiān)志》出列子,云夷堅(jiān)聞而志之,唐華原尉張慎素已有《夷堅(jiān)錄》張端義貴耳。集云夷姓,堅(jiān)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