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行動(最初被稱為體育家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及大英帝國在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間攻打法屬北非的軍事行動。
從不列顛群島前往北非的盟軍車隊
蘇對美及英施加壓力,要求盡快在歐洲展開軍事行動及開辟第二戰(zhàn)場以減輕納粹德國軍隊對蘇軍的壓力,當美軍指揮官贊同大錘行動,盡快在歐洲占領區(qū)登陸時,英軍指揮官相信這類型行動將會導致災難,因此建議以進攻法屬北非來代替,以消滅在北非的軸心國軍隊、改善在地中海的制海權及為準備在1943年入侵歐洲南部作好準備,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懷疑盟軍如果進攻非洲就排除了在1943年入侵歐洲的可能性,但同意支持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
盟軍計劃英美入侵法屬北非/馬格里布——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這些領土名義上由維希法國政府控制。隨著英國軍隊從埃及推進,這最終將使盟軍能夠對北非的軸心國軍隊進行鉗制行動。維希法軍在該地區(qū)擁有大約 125,000 名士兵以及海岸炮、210 輛可使用但已過時的坦克和大約 500 架飛機,其中一半是Dewoitine D.520戰(zhàn)斗機——相當于許多英國和美國的戰(zhàn)斗機。這些部隊包括摩洛哥的 60,000 人、突尼斯的 15,000 人、阿爾及利亞的 50,000 人,配備沿海火炮以及少量坦克和飛機。此外,卡薩布蘭卡還有10艘左右的軍艦和11艘潛艇。
僅用了 11 天,就在直布羅陀的英國皇家空軍北前線組裝了一批 116架海上噴火戰(zhàn)斗機。
1942 年 11 月 8 日,入侵開始于在三個海灘登陸——兩個在阿爾及爾以西,一個在以東。登陸部隊由美國第 34 步兵師司令查爾斯·賴德少將全面指揮。英軍第 78 步兵師第11 旅團在右側海灘登陸;來自第34步兵師的美國第168團戰(zhàn)斗隊,在6名突擊隊員和1名突擊隊員的大部分支援下,登陸中灘;來自美軍第9師的美軍第39團戰(zhàn)斗隊,在1突擊隊剩余5名士兵的支援下,登陸左側海灘。
來自英國的第36旅團第 78 步兵師在浮動預備役中待命。盡管有些登陸地點是錯誤的海灘,但由于缺乏法國的反對,這無關緊要。所有沿海炮臺都被法國抵抗軍摧毀,一名法國指揮官投奔盟軍。唯一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在阿爾及爾港,在碼頭行動中,兩艘英國驅逐艦試圖將一隊美國陸軍游騎兵直接降落在碼頭上,以防止法國人摧毀港口設施并鑿沉他們的船只。猛烈的炮火阻止了一艘驅逐艦登陸,但另一艘在它也被驅回大海之前能夠讓250 名游騎兵下船。美軍迅速向內陸推進,朱因將軍于 18:00 將該城投降給盟軍。
盟軍在卡薩布蘭卡街頭散發(fā)的法語和阿拉伯語傳單,呼吁市民與盟軍合作。
很快就很明顯,吉羅缺乏指揮法國軍隊的權力。他寧愿在直布羅陀等待登陸的結果。然而,阿爾及爾的達爾蘭擁有這樣的權力。艾森豪威爾在羅斯福和丘吉爾的支持下,與達蘭達成協(xié)議,承認他為法國在北非的“高級專員”。作為回報,達蘭命令在北非的所有法國軍隊停止對盟軍的抵抗,轉而合作。交易于 11 月 10 日達成,法國的抵抗幾乎立即停止。尚未被俘的在北非的法國軍隊投降并最終加入了盟軍。作為法國遠征軍的一部分,來自法屬北非的人會在盟軍的旗幟下看到許多戰(zhàn)斗(由 1944 年 4 月的 112,000 名士兵組成)在意大利戰(zhàn)役中,馬格里布人(主要是摩洛哥人)占該部隊士兵的 60% 以上。
當阿道夫·希特勒得知達蘭與盟軍的交易后,他立即下令占領維希法國,并將國防軍派往突尼斯。美國媒體對此表示抗議,立即稱其為“達蘭協(xié)議”,指出羅斯福在法國與希特勒的傀儡進行了無恥的交易。如果火炬的主要目標最初是解放北非,那么幾個小時后,它就被拋棄了,轉而支持安全通過北非。六周后,當達爾蘭被暗殺時,吉羅最終接任了這個職位。
1942 年 11 月,美國軍隊乘坐登陸艇突擊前往奧蘭
艾森豪威爾/達蘭協(xié)議意味著維希政權任命的官員將繼續(xù)在北非掌權。沒有為自由法國提供任何角色,它應該是法國的流亡政府,并在其他法國殖民地負責。這深深地冒犯了自由法國的首腦戴高樂。它還冒犯了許多英國和美國公眾,他們認為所有維希法國人都是納粹合作者,而達蘭則是最糟糕的人之一。然而,艾森豪威爾堅持認為,如果他的部隊要在突尼斯與軸心國作戰(zhàn),而不是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與法國人作戰(zhàn),他別無選擇。
盡管戴高樂在維希北非沒有官方權力,但其大部分人口現(xiàn)在公開宣布效忠自由法國,向達爾蘭施加壓力。12 月 24 日,法國抵抗戰(zhàn)士和反法西斯君主主義者費爾南德·邦尼爾·德拉夏貝爾刺殺了達爾蘭。(Bonnier de La Chapelle 被當場逮捕,兩天后被處決。)
Giraud 接替了 Darlan,但像他一樣取代了少數(shù)維希官員。他甚至下令逮捕 11 月 8 日
在火炬行動期間,半履帶式和反坦克炮被裝載到登陸艇上。
法國北非政府逐漸積極參與盟軍的戰(zhàn)爭。在突尼斯有限的法國軍隊并沒有抵抗德國軍隊的空運。指揮官埃斯特瓦上將服從了維希的命令。德國人占領了那里的機場并調來了更多的部隊。法國軍隊向西撤退,幾天之內,在到達該地區(qū)的美國和英國小分隊的鼓勵下,開始與德國人發(fā)生小規(guī)模沖突。雖然這對軍事影響很小,但它使法國人屈服于盟軍一方。后來,所有法國軍隊都退出了行動,并由盟軍進行了適當?shù)闹匦卵b備。
吉羅支持這一點,但也更愿意在北非維持舊的維希政府。在盟軍和戴高樂支持者的壓力下,法國政權發(fā)生了轉變,維希官員逐漸被取代,更具攻擊性的法令也被取消。1943 年 6 月,吉羅和戴高樂同意組建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CFLN),成員來自北非政府和戴高樂的法國全國委員會。1943年11月,戴高樂就任總司令和法國政府法理首腦,并得到美國和英國的承認。在火炬的另一個政治結果中,法屬西非以前的維希特政府加入了盟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