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不能孤九日,一壺濁酒對西山。
遙憐玉樹秋風里,靜看冥鴻落日間。
草木蕭蕭云更碧,山川漠漠鳥飛還。
長途誰是陶彭澤,被褐行吟意自閒。
——倪瓚《九日》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文人墨客們會在這個季節(jié)里感慨萬千,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充滿感激和祝福。同時,秋天也是凋零和憂傷的象征,文人墨客們會在這個季節(jié)里感受到歲月的無常,生命的不定,從而產生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惋惜之情。
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倪瓚的畫作以山水、竹石、枯木等題材為主,多以簡淡疏朗的筆觸表現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倪瓚喜歡寫秋天,也喜歡畫秋天,因為秋天這一季節(jié)的特性與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倪瓚在畫秋天時,常常以枯筆焦墨、簡練的筆觸描繪,這種畫風與秋天的蕭瑟、荒涼感相得益彰。倪瓚通過畫秋天,表達了自己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同時也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
倪瓚《秋林野興圖》
上圖為倪瓚存世最早的一幅畫作——《秋林野興圖》。
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1339年,倪瓚時年38歲,一時興起,畫了這幅畫,在畫上的題跋中,他敘述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這段話大意是:
我為小山畫《秋林野興圖》后,九月中旬他攜畫而來,請我題詞。今年自春天起,至今無一日有好興致,恰巧上月十五,看見經鉏齋前木樨花開得正盛,只寫下這一首詩:
倪瓚難得一見的畫中人
政喜秋生研席涼,
卷簾微露凈衣裳。
林扉洞戶發(fā)新興,
翠雨黃云籠遠床。
竹粉因風晴靡靡,
杉幢承月夜蒼蒼。
焚香底用添金鴨,
落蕊仍宜副枕囊。
已卯秋九月十四日云林生倪瓚
《秋林野興圖》題跋之一
這首詩換用現代文,別有一番意趣:
我好喜歡秋天啊,
硯臺和坐席都涼涼的,
竹簾卷起,
細細的露珠落在衣裳上濕了又干.....
林中小屋那幽深的院落喚起我新的興致,
翠色的雨、淡黃的霧,
彌漫在我遠處的床邊。
竹上的奶白粉末
也隨著晴朗的秋風紛紛飄揚,
夜深人靜的時候,
杉樹承載著蒼蒼月色,
我一邊拿起一只金鴨小香爐焚香,
一邊收集凋落的花瓣放進枕囊,
晚上枕著特別舒服。
在這首詩中,能看見倪瓚對秋天來了這件事真的很開心——于是后來,我們看到的都是他那花木凋零的“秋景圖”,不信你看!
元 倪瓚 漁莊秋霽圖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倪瓚 六君子圖
元 倪瓚 紫芝山房圖
80.5x34.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容膝齋圖》
74.7x35.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桐露清琴
90.1x3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 南岸雙樹圖
倪瓚 雨后空林圖
倪瓚 江亭山色圖
倪瓚 江渚風林圖
倪瓚 古木竹石圖
倪瓚 水竹居圖
元 倪瓚 江岸望山圖
注: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