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以體重堅實、外皮色棕褐、皮紋細(xì)、無裂隙、斷面白色細(xì)膩、粘牙力強者為佳。主產(chǎn)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7~9月采挖。曬干,生用。
1. 茯苓:又名白茯苓、天字片。茯苓內(nèi)部的白色部分。長于健脾。
2赤茯苓:茯苓的淡紅色部分,長于清利濕熱。
3. 朱茯苓:朱砂拌衣的茯苓,增強安神作用。
4. 茯神:又叫獲神木,茯苓中有松根者,長于寧心安神。
5.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長于利水消腫。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①水濕停滯,配伍豬苓、澤瀉等,如五苓散。
②水熱互結(jié),與滑石、阿膠、澤瀉同用,如豬苓湯。
③陽虛水腫,可與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湯。
①脾虛食少,倦怠乏力等,常與人參、白術(shù)、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湯。
②脾虛停飲,常與桂枝、白術(shù)同用,如苓桂術(shù)甘湯。
③脾虛濕瀉,可與山藥、白術(shù)、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shù)散。
常與朱砂、酸棗仁、遠(yuǎn)志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茯苓
茯苓
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以粒大、飽滿、色白者為佳。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主產(chǎn)于福建、河北、遼寧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外殼及種皮。
1. 薏苡仁 :又名苡仁、玉米、念珠。長于利水滲濕。
2. 炒薏苡仁: 麩炒的薏苡仁,增強健脾止瀉作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1.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善治脾虛水腫,腹脹,食少,泄瀉,多與茯苓、白術(shù)、黃芪等配伍,增強健脾利水作用。
2. 用于熱淋,單用煎服。
3. 用于濕痹。
①風(fēng)濕身痛發(fā)熱者,常與麻黃、杏仁、甘草同用,如麻杏薏甘湯。
②風(fēng)濕久痹,筋脈攣急、水腫,用薏苡仁煮粥服。
③濕熱郁蒸,蘊于經(jīng)絡(luò),可與滑石、連翹同用,如宣痹湯。
4.用于肺癰,腸癰。
①肺癰,咳吐膿痰,可與葦莖、冬瓜仁、桃仁配伍,即葦莖湯。
②腸癰,可與附子、敗醬草、丹皮配伍,如附子薏敗醬散。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薏苡仁
薏苡仁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寄生于樺樹、楓樹、柞樹等的腐枯根上。以個大、皮黑、肉白、體較重者為佳。主產(chǎn)于陜西、河北、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
【應(yīng)用】用于水濕證。利水作用較茯苓強。
①脾虛水腫,常與茯苓、澤瀉、白術(shù)同用,如四苓散。
②水濕泄瀉,配蒼術(shù)、厚樸、茯苓等,如胃苓湯。
③水熱互結(jié)小便不利,又可與澤瀉、滑石、阿膠等配伍,如豬苓湯。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豬苓
豬苓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以個大、色黃白、光滑、粉性足者為佳。主產(chǎn)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采挖。
1. 澤瀉 :去雜質(zhì),切片生用的澤瀉。長于利水。
2.炒澤瀉 :麩炒的澤瀉,增強滲濕作用。
3. 鹽澤瀉 :鹽炙的澤瀉,引藥入腎增強泄熱作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1. 用于水濕證。小便不利、水腫,常與茯苓、豬苓等同用。用于泄瀉及痰飲所致的眩暈,常與白術(shù)等同用,以增強健脾止瀉祛痰之功,如澤瀉湯。
2. 用于腎陰不足,虛火亢盛之遺精、滑精、眩暈等證,常與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用于下焦?jié)駸岚讕А⑿”愣坛?,常與車前子、土茯苓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澤瀉
澤瀉
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瓜的果皮。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收,食冬瓜時收集削下的果皮,曬干。生用。
1. 冬瓜皮 :長于利水消腫。
2. 冬瓜子 :又名冬瓜仁,冬瓜的種子,偏于利濕排膿。
【性味歸經(jīng)】甘,微寒。歸肺、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應(yīng)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茯苓、車前子等同用,如葵子茯苓散。亦用于暑熱煩渴,小便短赤,常與西瓜翠衣煎水代茶飲。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冬瓜皮
冬瓜皮
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頭。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玉米上漿時即可采收,但常在秋后剝?nèi)∮衩讜r收集。鮮用或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膀胱、肝、膽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1.用于水腫,小便短赤??蓡斡么髣┝考鍦??;蚺湮槎掀?、赤小豆、車前草等。
2.用于濕熱黃痘。可單用大劑量煎服,或與茵陳、梔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0~60g。
玉米須
玉米須
為葫蘆科一年攀援草本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秋季采收。除去果瓢及種子,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肺、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應(yīng)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配伍豬苓、茯苓、澤瀉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葫蘆
葫蘆
為螻姑科昆蟲華北螻蛄(北方螻蛄) 和非洲螻蛄(南方螻蛄) 的蟲體。以個大、氣香、肢體完整、色棕黃者為佳。全國各地均產(chǎn)。前者主產(chǎn)于華北;后者主產(chǎn)于江蘇、廣東、福建。夏秋間捕捉。用開水燙死,焙干或油炸用。
【性味歸經(jīng)】咸,寒。歸膀胱、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1. 用于水腫喘滿,小便不利??蓡斡醚心┓?;或配其他逐水藥同用。
2.用于石淋。配伍海金沙、石韋等,以增強利尿通淋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5~9g,嚼食或研末服,每次3~5g。
螻蛄
螻蛄
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的帶根全草。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江蘇、安徽及上海郊區(qū)有栽培。3~5月采集,洗凈,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涼。歸肝、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涼血止血。
1.用于水腫,泄瀉,痢疾。配伍翻白草、車前草、白術(shù)等藥同用,以利水健脾止瀉痢。
2.用于血熱出血證。治吐血,便血,崩漏,月經(jīng)過多,則多與仙鶴草、地榆、茜草等止血藥同用。
此外,可用于高血壓病及目赤澀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加倍。
薺菜
薺菜
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檳榔的果皮。又名檳榔衣。產(chǎn)于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冬、春季采收成熟果實,剝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曬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行氣導(dǎo)滯。
1. 用于水腫,小便不利,配伍茯苓皮、五加皮等。
2.用于胃腸氣滯。
①食積氣滯之院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
②濕阻氣滯之院腹脹滿,配伍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以化濕行氣。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大腹皮
大腹皮
為豆科一年生半纏繞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種子。以色棕褐、飽滿為佳。前者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江西等地。后者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秋季莢果成熟而未開裂時采收。打下種子、曬干。
【性味歸經(jīng)】甘、酸,平。歸心、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1.用于水腫、小便不利、腳氣等??膳c茯苓皮、桑白皮、澤瀉等同用。對脾虛水腫,則宜與薏苡仁、大棗、白術(shù)等同用。
2.癰腫瘡毒。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配伍。
此外,本品還可用于濕熱黃痘。
【用法用量】煎服,9-30g。
赤小豆
赤小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