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百景 # 魯迅故里
繼“百年百景”上期后,本期我們要說的是一代文學大師——魯迅先生。
毛澤東評價其為“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法捷耶夫稱他是“中國的高爾基”,但是我們對于魯迅的了解卻僅限于課本,讓我們正式走進魯迅,一起看看先生的故事和生前所居住的環(huán)境,進一步了解他吧。
////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臺醫(yī)科專門學校。“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生平經(jīng)歷
1892年,11歲就讀于紹興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
1893年(光緒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回來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莊大舅父的家中避難。周福清被判“斬監(jiān)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資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因此事家道開始衰落,隨后遷入婆家一帶的農(nóng)村等地。
1898年,17歲離開家鄉(xiāng)的三味書屋,進入金陵的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周樹人。
1906年3月,尊母命回國與朱安結婚。本年秋天魯迅攜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
1898年,17歲離開家鄉(xiāng)的三味書屋,進入金陵的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周樹人。
1907年曾擬創(chuàng)辦雜志《新生》,因經(jīng)費問題未能如愿。
1908年師從章太炎,加入光復會(周作人認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譯了一些東歐和俄國的短篇小說,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說集》。
大致了解了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
讓我們將目光聚焦于他的故居
一起看看先生的生活環(huán)境吧
紹興魯迅故里
紹興魯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魯迅中路241號,是魯迅誕生和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故土,修繕、保護于1953年,占地面積50公頃。
紹興魯迅故里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跡 。紹興魯迅故里保護和延續(xù)紹興古城的傳統(tǒng)風貌,打造成生態(tài)型的“文物森林”,體現(xiàn)了紹興古城保護的完整性,被譽為中國名人故居保護的范例。
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它坐北朝南,前臨東昌坊口,后通咸歡河,西接戴家臺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
老臺門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走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臺門斗”,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
魯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間被欽點為翰林,這對周家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個臺門的儀門上都掛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張巨大的名片,展示著主人的身份。
接著往里走便是第二進廳堂,俗稱“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動場所,以作喜慶、祝福和宴會賓客之用。廳堂正上方高懸一塊大匾“德壽堂”,兩旁柱子上有一副紅底黑字的楹聯(lián):
品節(jié)詳明,德性堅定;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第三進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處理喪事的地方。儒家以孝為本,逢年過節(jié)堂上懸掛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設五事(火燭、香爐之類),置祭品,五代以內的周家老少必進香磕頭,行大禮、盡孝道。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在魯迅祖居西邊70米左右,是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與周家老臺門的布局相近,為臺門形式布局,前后六進,占地580平方米。第一進為臺門斗;第二進為平屋和長廊;第三進樓下西側為魯迅在紹興工作時的臥室。第四進為兩開間樓房,樓下東首前半間稱為小堂前,是魯迅家用餐、會客的地方。后半間是魯迅母親魯瑞的臥室。樓下西首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后半間作過道;第五進為廚房;第六進為三開間平屋,中間有門通百草園。今各進各間均布置原狀陳列。
穿過魯迅故居便是百草園,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來是新臺門周姓六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谷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常來玩耍嬉戲,品嘗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墻根一帶捉蟋蟀,拔何首烏夏天在園內納涼。冬日在雪地上捕鳥雀,這些童年趣事在魯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還引起他親切的懷念,百草園連同周家新臺門的房產(chǎn)易主之后,園地的南北兩端雖已改變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保持原樣,園內的泥墻根和井還是原物。
在百草園的旁邊,是魯迅筆下風情園,園內最富盛名的便是戲臺,為了更好地介紹紹興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筆下所描寫的人物場景,魯迅故里于2003年修建魯迅筆下風情園,首先便是展示魯迅所描寫的社戲場景。社戲流行于紹興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間娛樂風俗,舊時紹興春秋兩季祭祀神靈用以酬神祈福。魯迅時期多以民間曲藝木蓮戲,鬼戲演繹而且坐在烏篷船上為地道的看戲方式,現(xiàn)風情園所展示的戲曲主要有粵劇演繹18相送桑園訪妻等選段。
在隔河的另一邊,與魯迅祖居相對的便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位于壽家門臺,在魯迅先生的生命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它承載了先生學習和成長的美好回憶,讓小棉襖為大家詳細的解說一下吧。
在第一進臺門斗的西邊,穿過天井,有一小方竹園,竹園的北邊廂房我們把它布置成“三余書屋”,“三余書屋”是“三味書屋”的原名,'三余書屋”的擺放仿照三味書屋”,游客可以在這仿真的書屋里坐一坐,體驗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魯迅 12 歲開始到這里讀書,前后長達約五年的時間。
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叭丁钡囊馑紴椋?strong>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魯迅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墻下,由于別人常進出后園,走來走去影響他學習,就要求老師更換位置,把座位移到東北角。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抽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壽家門臺往里走是第二進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紅白喜事,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額枋懸掛著“思仁堂”匾一塊。
廳堂柱子掛一淺綠色木板刻制的對聯(lián),聯(lián)云:“品節(jié)泰山喬岳,襟懷流水行云”。后邊金柱上掛著對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先生的德行、言論的贊頌抱對一副:“道義嘉謨見風骨,箴言懿德澤桑梓'。
除了主建筑,故居的庭院也布置得很精致,體現(xiàn)了濃濃的江南風情。
滑動查看更多
附上先生家花花的一張美照
能寫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樣蕩氣回腸的詩句,必然有著強大的心性。魯迅先生為了民族意識的覺醒,棄醫(yī)從文,力圖從思想上解放中國人民,不少的先進知識分子受到了他的鼓舞,紛紛加入了振興中華的偉大道路中,他對我們的影響是深刻的,對國家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本期百年百景就到這里啦
熟悉的魯迅先生
也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一面
下期又會是什么內容呢
未完待續(xù)
敬請期待
部分內容源于網(wǎng)絡,侵刪
嘉興學院數(shù)科先鋒
編輯丨趙雅楠
編審丨唐霞巧
校審丨張圣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