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好奇,當先民看這世界,想要說些什么的時候,為什么這樣造字遣詞?
“ 復 ” “ 雜 ” 兩個字很復雜。
復,《說文》講:
復,行故道也。
意思是行走在已經走過的路上。甲骨文上部像房屋(有說像地穴),下部的 “ 夂(zhi)” 是 “ 止 ” 的倒寫,像朝下的腳,整個字會意往來。
后來衍生出 “ 復 ”,增加的 “ 彳(chi)” 表示道路?!墩f文》也收了,講:“ 復,往來也?!?《爾雅》也講:“ 復,返也。” 都是往返、返回的意思。文字簡化時,只保留了復。
另有複,一并被簡化為復。《釋名》講:
有里曰複。
就是夾衣。引申為重復、重疊。
雜,《說文》講:
雜,五彩相會。
意思是各種彩色,相互配合(來制作衣服),引申為多樣、混雜。字形上,繁體有襍和雜兩種寫法。襍,“ 集 ” 是聲符,但也參與表意 —— 樹與鳥,指聚集。雜,仔細看,是襍的變形 —— “ 木 ” 跑到 “ 衣 ” 下面去了。
復雜,事物的種類、頭緒等多而雜。都說大道至簡,奈何我們總感嘆人事復雜?有沒有我們自己的因素?
我家少年快兩歲時,有一次我出差比計劃早回一天,因為忙沒來及通知家里。進家門的時候,小家伙剛被老人抱進浴室洗澡,我就和夫人在廳里說話。浴室里是可以隱約聽到外面說話的,但老人會覺得是聽錯了,因為 “ 爸爸沒有像往常一樣提前告訴家里 ”,并以此勸說非要跑出浴室的小家伙。但小家伙就是堅定地認為爸爸回來了,因為 “ 就是聽見爸爸說話了 ”。
這件事給我感觸很深。很多情形,真的是被我們成為大人之后搞復雜的。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