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謝剛:別讓孩子輸在心理健康的起跑線上


 

在第十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市聯(lián)合校區(qū)學校心理學博士謝剛做了題為《家庭因素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的演講。她說,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呈現(xiàn)幾何級增長的態(tài)勢,但家長和老師都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演講 謝剛

  整理 本報記者 徐蓓

 

  沒有心理健康,成功形同虛設

 

  1993年我開始攻讀心理學碩士時,很多人一聽到“心理學”,就直接聯(lián)系到“心理疾病”。

  現(xiàn)在,雖然大多數(shù)孩子都還沒有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是沒有心理疾病,就等于擁有“心理健康”嗎?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能夠處理生活中的壓力、發(fā)揮潛能、有效工作、為社會做貢獻的狀態(tài)”。我第一次讀到這個定義,就在想:這不也是對成功的定義嗎?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蘊含著上進心、責任心、毅力、抗挫折能力、愛心等優(yōu)良的品質和行為習慣,而絕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沒有心理健康,成功形同虛設!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曾經(jīng)說,在北京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的學生認為人生沒有意義,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美國的情況更嚴重,在9歲到17歲的青少年中,有21%的人被診斷為有心理健康問題或上癮癥狀。大約10.7%的美國青少年有抑郁癥,5.9%的青少年有嚴重焦慮癥狀,而自殺在2016年上升為美國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原因來求助的家庭,問題可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至少來晚了3年,有的甚至晚了20年!孩子已經(jīng)30歲出頭,才來找我們解決問題,很多孩子無法處理生活中的任何壓力,不能正常工作,連父母都不尊重,更不用提為社會做貢獻,這和“心理健康”的定義正好相反!等出現(xiàn)了這些情況再去干預、治療,真的是為時已晚。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兩方面,包括基因和環(huán)境。其中,基因占40%50%,另外的50%60%則來自于環(huán)境。今天,我們重點來討論可以調(diào)整的環(huán)境因素。

 

  心理健康的起跑線,是和睦的家庭

 

  先從我自己的家庭講起吧。

  我的弟弟和妹妹比我各小4歲和2歲,很遺憾,他們都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他們都是在青少年末期發(fā)病,至今還需要別人照顧,沒法自己處理生活中的壓力,更別提發(fā)揮個人的潛力了。

  總結他們心理疾病形成的原因,真是囊括了這幾十年來教育心理學的所有發(fā)現(xiàn)。

  首先,他們成長過程中基本的心理需要沒被滿足。

  孩子的第一個基本需要是“歸屬感”。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能夠“處理生活中的壓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對和睦相處的夫妻,他們不但擁有良好的感情基礎,而且還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寬容、耐心、會溝通,還會管理情緒。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著生動的“心理健康課”,他們知道怎樣去處理壓力,怎樣去解決沖突,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觀察和學習來的。

  而我的父母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逢年過節(jié)吵得更厲害。生活在父母關系不和的家庭里,重復暴露在充滿矛盾、要求總不一致的環(huán)境中,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削弱孩子對情緒和行為的控制能力,更容易產(chǎn)生恐懼、抑郁、憤怒、焦慮的情緒。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時間越長,負面情緒越多,相應的行為反應,比如攻擊性行為也越多,成年后他們的親密關系更為脆弱,更可能離異。

  如果說人生真的有什么起跑線,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關系。

  而我的弟弟妹妹早已輸在了起跑線上。我清楚地記得我弟弟18歲發(fā)病時的情形,當時我母親因為和父親多年的矛盾而離家出走,幾個月都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去醫(yī)院看望弟弟,他當時出現(xiàn)了幻覺,沖著門外喊“媽”,還問我:“我只想全家人生活在一起,這個要求過分嗎?”

  惡劣的夫妻關系還會直接影響到父母和孩子的互動。

  我爸爸非常重男輕女,我的名字是男孩的名字,在出生以前就起好了。而妹妹出生時,父親一看又是女孩,扭頭就走,連飯也不給母親送。所以,我母親對妹妹也很不喜歡。

  在孩子的嬰兒期,母親不光要喂飽孩子,還要給孩子安全感,每天陪他說話,擁抱他、撫摸他,這樣孩子才會信任這個世界。而我的妹妹缺失了這些。媽媽懷弟弟的時候,剛1歲多的妹妹被送回父親老家近兩年,所以妹妹和母親的關系一直冷漠。這也造成她對周圍的世界懷有不信任感,直至工作后,一直懷疑別人在說她的壞話,出現(xiàn)精神分裂的癥狀。

 

  不要剝奪孩子的自主感和成就感

 

  除了歸屬感,成就感和自主感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因為這些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能發(fā)揮多大潛能。

  我的弟弟從小學習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比如說作業(yè)做不出來,第一個反應就是逃避,所以上小學時弟弟一做作業(yè)就說自己“頭疼”,我爸爸很喜歡男孩,所以他一說“頭疼”,父親就要求我替他做。他一直這樣逃避,在學習中完全沒有成就感。課外也沒有其它自己做得好的事情,來建立自信心。

  如果一個孩子在各個方面都找不到成就感和自主感,他的心理健康就沒有一點根基。

  而妹妹正好相反,她天生很有美術天賦,初中時無師自通就能臨摹很多美術作品??筛改笡]有給她機會深造,安排她上職高,然后去商場工作。她在工作中完全用不到自己的天賦,也就感受不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等我2000年開始工作,終于有條件支持她發(fā)展愛好時,她已經(jīng)病了6年,進出醫(yī)院好幾次了?,F(xiàn)在,她連幾個月的設計課程都堅持不下來,根本無法發(fā)揮個人的潛能。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能力和個性特點,需要父母的接納和尊重,才能建立成就感和自主感,否則他們的心理健康就有很大的隱患。

 

  你在給孩子的心理喂“垃圾食品”嗎

 

  我在美國加州工作的時候,有一天,我大兒子的一個同學來我家。我兒子剛練完鋼琴,我讓他也彈一彈,他灰著臉說不要,覺得不如我兒子彈得好。我非常詫異,因為我知道他比我兒子彈得好很多。這個孩子并不是謙虛,他是真的覺得自己彈得不夠好。為什么呢?

  這個孩子的爸爸經(jīng)常打他媽媽,也經(jīng)常打他、批評他,親子間的互動總是負面的。所以,明明很優(yōu)秀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他這么看待自己,都是從與父親的相處中得出的結論。

  父母和孩子日復一日的相處,將留給孩子抹不去的記憶烙印。

  比如,我們是1996年到美國的,已經(jīng)有20多年了,但我們家從不慶祝中國新年,為什么?因為一想到新年,我眼前馬上就浮現(xiàn)出我媽媽在哭、我爸爸在喊的畫面。我至今無法抹去這段陰影,這就是記憶的力量。

  曾經(jīng)有一位音樂天賦特別高的學生告訴我,她和她姐姐一輩子都不會再碰鋼琴。因為她們每次看到鋼琴,想到的都是屈辱感。她說有一個冬天的晚上,姐姐在媽媽的責罵下拒絕練琴,被媽媽趕到冰冷的院子里罰站,姐姐穿著拖鞋和單薄的衣服,而她就跪在媽媽面前,想讓姐姐進屋里來。這就是她對鋼琴最深的記憶。

  雖然媽媽想讓女兒進步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可媽媽的方式不對。一味地批評和懲罰只會讓女兒把練琴和負面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不管是師生還是親子互動,只有把鼓勵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4:15:1時,孩子接受起來才更有效。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積極記憶。我們每天對孩子的臉色、說的話、管教的方式、傳遞的眼神等等,都會成為孩子的記憶,成為孩子心理健康的食糧。

 

  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挑戰(zhàn)

 

  一個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充分發(fā)揮潛能,取決于他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時候,是選擇堅持還是放棄,是選擇爭取還是退縮。

  積極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有以下三個因素決定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的態(tài)度。

  一、孩子在成長中常聽到和看到的父母對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也就是說,當孩子成功的時候,父母總是歸結為孩子個人的努力或特長,孩子就會慢慢形成對事物樂觀的解釋方式。

  二、孩子失敗時父母批評的方式。如果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總是歸結為孩子個人的錯誤,并給孩子貼標簽,如“你就是記性差”“女孩子數(shù)學都不好”等,孩子就會趨于悲觀。

  三、早期生活中有負面事件反復發(fā)生。比如親近的家庭成員在自己幼年時離世、父母離婚或長時間發(fā)泄負面情緒等。如果沒有適當引導,孩子會覺得不論自己如何努力,壞的結果總會出現(xiàn),所以感到無助,將來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選擇放棄。

  最后,我們再回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處理生活中的壓力,發(fā)揮潛能,有效工作,為社會做貢獻。它落實到生活中是什么樣子呢?就是相互支持愛護的夫妻關系、相互尊重的親子關系,有了這兩樣,就是為孩子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心理健康的基礎。

20180518   14 :解放周末/言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騰訊新聞
孩子的起跑線:跟父母的關系
如果人生真有起跑線,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關系
家庭和睦孩子心理更健康
北大心理學博士媽媽:3招讓孩子自律學習 ,開學變學霸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更傾向于“討厭”媽媽?心理學給出了解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