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淇語
這是歡淇在公眾號上的第332篇文章
海清的新劇《心居》開播了,可以說是繼《人世間》后,又一部高開的電視劇,沒想到的是13年過去了,海清老師從蝸居到心居,依然在買房的路上。
上海的秋晨,家庭主婦馮曉琴和大多數(shù)趕早市的人一樣,穿梭在熱鬧的菜市場中。買完菜走的時候,還不忘拿走攤主一把蔥放在自己的菜包中;買把刀豆還要憑借經(jīng)常光顧和菜主討價還價。她這個買菜的場景真是的深得觀眾萬千寵愛,太真實了,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菜市場和別人討價還價的畫面。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貼在門上的房源廣告,她不禁內心感嘆:
“在上海,即便是我這樣一個天天買汰燒的外地媳婦,都懂的房子是一個人的臉面,上只角、下只角,內環(huán)、中環(huán)、外環(huán),商品房、經(jīng)濟房、拆遷房,買的什么樣的房子,就是什么樣的人,至于租房的,那都是無根的浮萍。而對我來說,房子啊,不止是臉面,更像是刀刀見肉的里子,傷筋動骨,上海啊上海,我做夢都想在這里擁有一套房子,一套真真正正屬于我自己的房子?!?/strong>
馮曉琴的這段獨白,真的是說出了所有生活在外地女人的心聲。
她想買房,買一套真真正正屬于自己的房子。
看了劇的朋友都知道她為什么會如此的想要買房。她和丈夫顧磊結婚8年,她就在顧家伺候一家老小了8年。因為丈夫跟她說,家里有小孩要照顧,還有兩位老人也要照顧。顧曉琴就辭職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婦。
電視劇開頭她買完菜回到家的場景,就是她的日常:每天定點早起去菜市場買菜,回來之后挨個屋把所有人叫起來,一邊為全家人做早飯,一邊還要耳聽八方的回答著所有人問她東西放在哪了。吃完早飯,叮囑奶奶吃藥,送孩子上學。孩子放學之后,帶著去補習班。然后再回家做晚飯。
顧曉琴雖然不上班,但她是家里最忙的一個。不僅要照顧孩子和老公,還要伺候公公,更要伺候公公的媽媽。
她就像一個陀螺,每天除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基本一刻不停歇。
看到這里,也許你更加能體會她迫切想要買房的原因。
一個女人結婚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伺候他們無可厚非,但還要連帶著伺候老公奶奶的,電視劇中我還真是第一次見,現(xiàn)實生活中我更是沒有見過。
我看到這些,都認為馮曉琴買房的想法沒有錯。但除了她,顧家所有人都不同意她買房,包括她老公。
因為如果她和顧磊搬走了,就沒有人照顧顧父和奶奶了。除了這些,他們還擔心馮曉琴買房是在算計顧磊,鼓動著他買了房是為了把自己家人接過來。
別的先不說,他們不想讓顧曉琴買房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想一直把她當免費保姆用。
怨不得馮曉琴和他們掰扯:要說私心,我是有私心的,我想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跟老公兩個人好好過日子,我礙著誰了。我嫁進顧家這么多年,做過一件對不起顧磊的事情嗎?還是因為我臉上寫著要給顧磊離婚,你們這么防著我。八年,你們雇個保姆也得好幾十萬啊,還是我連個保姆都不如啊。
她最后那句話說的是實話:顧家一邊防著她,一邊把她當保姆用。認為她想靠婚姻改變自己的命運,要不然明明知道顧磊是個不上進的人,為什么還要嫁給她。
但馮曉琴買房子的想法更真實,正因為嫁給了不上進的老公,她才要早早為自己打算,如果以后真要出個什么事,現(xiàn)在住的房子是她公公的,和她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到時候有理也沒人聽啊。
她在開頭的那段獨白,無不說出了嫁到外地的所有女人的心聲。
說實話,房子好像是我們這幾代人的執(zhí)念。
父母這一輩人,在他們那個年代,結婚時雖然不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要和老人在一起住,但在幾年之后會在他們前后不遠的地方蓋起來幾間屋子,當作自己的家,俗稱“分家”。如果是知識分子,單位說不定還能分一套房子。
到了我們這一輩,房子顯得更重要的。家里有男孩的,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把所有家底都掏出來給兒子買房,他們覺得有了房子才容易找媳婦。家里有女孩的,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基本都要求男方最少要有一套房子,否則就免談。
有時候朋友們聚會時,談論起房子,都說:我們上一輩分房住,我們這一輩買房住,我們下一輩繼承房住。
其實從古至今,房子對于我們來說都意義重大,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心就有了歸屬。特別是對于眾多在外打拼的人來說,房子不僅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它還是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哪怕在居高不下的房價面前,依舊會有很多人為買房前赴后繼。
難道房子對一個人來說真的那么重要嗎?
我想說的是:很重要。因為在不是家鄉(xiāng)的城市里,如果你想安身立命,就是要有了房子有了戶口才算。有了這些,你才能享受當?shù)氐囊恍├裾?,以后有了孩子,無論怎樣他們都會有學上,也會跟著你一起享受入學福利。
最重要的,這個地方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
難道我們在外,努力工作,辛苦打拼,時常加班到很晚,只是想要追求理想嗎?不正是想買一套真正正正屬于自己的房子嗎?
點個“在看”,祝愿在外打拼的人兒,都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我知道你在看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