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部位
足陽明胃經(jīng)起于鼻翼兩側(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內角會足太陽膀胱經(jīng)(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側(承泣、四白),進入上齒齦內,復出繞過口角左右相交于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后沿著下頜出大迎穴,沿下領角(頰車穴),上行耳前,經(jīng)顴弓上行,沿著前發(fā)際,到達前額(會神庭穴)。
分支
面部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旁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橫膈,屬于胃(會任脈的上脘、中脘),絡于脾。
缺盆部直行脈:從缺盆下行,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沿中線旁開二寸),至鼠蹊部的氣沖(又名氣街)穴。
胃下口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層,下行至氣街穴,與來自缺盆的直行脈會合于氣沖(氣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側(髀關穴);沿下肢外側前緣,經(jīng)過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第二足趾外側(厲兌穴)。
脛部分支:從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側端。
足背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jīng)相接。
聯(lián)系臟腑
屬胃,絡脾,并與心和小腸有直接聯(lián)系。
足陽明胃經(jīng)脈歌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
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后大迎頰車里,
耳前發(fā)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
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沖逢,
遂由髀關抵膝臏, 胻跗中指內關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關通;
一支別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經(jīng)盡矣。
此經(jīng)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顏面黑。
凄凄惡寒畏見人,忽聞木音心驚惕,
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乃賁響。
小腿痹阻或骭厥,所生病者為狂瘧,
溫淫汗出鼻流血,口歪唇裂又喉痹,
膝臏疼痛腹脹結,足跗中趾俱痛徹,
有余消谷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栗,
胃囊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胃腑補瀉溫涼藥
補∶白術、人參、黃 、蓮肉、炙甘草、芡實、山藥、陳皮、半夏、糯米、蜂蜜、砂糖、白糖、荔枝、林禽、棗子、山楂、麥芽、神曲。
瀉∶大黃、硝石、牽牛、巴豆、枳實、濃樸、枳殼、三棱、莪術。
溫∶附子、肉桂、干姜、生姜、丁香、木香、藿香、砂仁、益智、香附、川芎、胡椒、辛夷、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吳茱萸、香薷、糯米、諸糖。
涼∶石膏、山梔、大黃、玄明粉、寒水石、黃連、生地黃、知母、黃芩、石斛、玉屑、連翹、滑石、葛根、蘆根。
本腑報使引經(jīng)藥
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胃病飲食宜忌物
飛來子云∶虛寒宜辛甘,忌苦;實熱宜苦淡,忌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