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二)文(故宮中軸線)
從天安門穿過端門,就來到了午門。
這是進入皇宮紫禁城最為重要的門戶,現(xiàn)在的故宮檢票口。
明清午門等級高于端門,某種程度上也高于天安門,它是皇城的大門。
進入,便是外朝和內(nèi)廷,所說的紫禁城了。
紫,源自于紫薇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斗星,明亮閃耀,是方向和引領(lǐng),定盤星,是天上輝照人間的永恒,故帝王辦公和居住地,以紫開頭。
這里也不是一般人就能進來的地方,孤家寡人是威嚴(yán)和神秘的,所以是“禁”地。
和在一起,就是了“紫禁城”。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南北軸線上,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嘉慶六年(1801年)再修。
午門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huán)抱一個方形廣場。
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檐黃瓦廡殿頂。東西城臺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cè)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檐攢尖頂闕亭一座,午門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以及宋朝宮殿丹鳳門的形制,是從漢代的門闕演變而成。
午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墩臺,高12米,正中開三門,兩側(cè)各有一座掖門,俗稱“明三暗五”。
墩臺兩側(cè)設(shè)上下城臺的馬道。墩臺上正中門樓一座,面闊9間,60.05米,進深5間,25米,重檐廡殿頂。
當(dāng)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 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側(cè)門,宗室王公出入右側(cè)門。左右掖門平時不開,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文武百官才由兩掖門出入。
太啰嗦了。
簡潔點,入午門,迎面的是巍峨的大殿,這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和午門之間有太和門相隔,太和門和午門之間,是內(nèi)金水河和金水橋,前文已經(jīng)說過就不再贅述。太和門和太和殿之間,是故宮內(nèi)最大的一個廣場。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皇上處理政務(wù)的主要場所,龍椅寬長于高,那叫江山穩(wěn)固。
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是紫禁城里最大的宮殿。不過,太和殿可不是上朝用的宮殿,是用來舉行重要典禮的宮殿,大家可不要被它的大給迷惑了哦。像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一樣的大事才會用到太和殿,除此之外每年萬壽節(jié)(皇帝生日)、元旦(農(nóng)歷大年初一)、冬至三大節(jié),皇帝也會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
? 太和殿北面的大殿叫中和殿。
中和殿,直白了,就是皇上在太和殿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準(zhǔn)備場所和臨時休息的地方。
明清兩朝,太和殿舉行各種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執(zhí)事官員的朝拜。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nóng)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中和殿查驗種子和農(nóng)具?;侍笊匣仗?,皇帝在中和殿閱視奏書。玉牒告成,恭進中和殿呈御覽,同時要舉行隆重的存放儀式。
中和殿北是保和殿。
再簡潔點,就是皇上在故宮的接待廳,吃個飯啦、會見外國使節(jié)啦,接見少數(shù)民族和宗教首領(lǐng)啦,擺開宴席開懷暢飲的地方。后來也是皇帝直接確認(rèn)狀元、榜眼、探花殿試的地方。
瞧瞧,太是“大一點”,中是“中央”,保是“保證、保準(zhǔn)、保障”,都與“和”字組合在一起。我的理解,“和”是吃得好”,禾在前口在后,那是“國泰民安”,所以就有了故宮外朝的三大殿。
?
接著北走,越過一門樓,可就進入了內(nèi)庭。
是皇上日常辦公和妃子們居住的地方,那門叫乾清門,對著的第一座大殿就是乾清宮,乾清宮后是交泰殿,交泰殿后是坤寧宮,被稱之為內(nèi)宮三大殿。
乾清宮始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shù)次被焚毀而重建,現(xiàn)有建筑為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積約1400㎡。
它起初是皇帝的寢宮,兼具有皇帝與近臣商談國務(wù)的地方。
乾清宮在明朝時14位皇帝的寢宮,而養(yǎng)心殿只是作為一座為皇帝臨時休息而設(shè)的宮殿。直到清朝雍正開始,乾清宮則作為了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wù)、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養(yǎng)心殿則成了清代八位皇帝的寢宮。
正殿龍座上方的那“正大光明”牌匾,是康熙臨摹順治手筆,清康熙后皇帝確立太子,那遺詔的存放地,深受關(guān)注。不少清宮戲演繹出離奇的似是而非,讓歷史想入非非。
根據(jù)對清朝歷史的記載,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冬天,康熙駕崩了,雍正登基后就將養(yǎng)心殿作為一個服喪的地方,還進行了27個月的守孝。后來久而久之,康熙皇帝就不愿意再搬進乾清宮里面了。養(yǎng)心殿雖然不是特別寬敞,但是它與西六宮、御膳房、乾清宮、前朝以及慈寧宮,都是緊密相連的,來去的話是非常方便的。所以皇上留在養(yǎng)心殿里面,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還是為了方便。
交泰殿內(nèi)廷后三宮之一,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交泰殿舉行冊封皇后和皇后誕辰典禮的地方,也是皇后在重大節(jié)日或慶典時接受朝賀的地方。為明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交泰殿平面為方形,深、廣各3間,單檐四角攢尖頂,銅鍍金寶頂,黃琉璃瓦,雙昂五踩斗栱,梁枋飾龍鳳和璽彩畫。四面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龍鳳裙板隔扇門各4扇,南面次間為檻窗,其余三面次間均為墻。殿內(nèi)頂部為盤龍銜珠藻井,地面鋪墁金磚。明間設(shè)寶座,上懸康熙帝御書“無為”匾,寶座后有板屏一面,上書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銘》。東次間設(shè)銅壺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間設(shè)大自鳴鐘,宮內(nèi)時間以此為準(zhǔn)。
交泰殿為皇后千秋節(jié)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璽。每年正月,由欽天監(jiān)選擇吉日吉時,設(shè)案開封陳寶,皇帝來此拈香行禮。清世祖所立“內(nèi)宮不許干預(yù)政事”的鐵牌曾立于此殿?;实鄞蠡闀r,皇后的冊、寶安設(shè)殿內(nèi)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閱采桑的用具。
再北去,是坤寧宮。
明代,坤寧宮為皇后寢宮,又稱“中宮”。清代,坤寧宮改為薩滿教祭祀的場所;并先后為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舉辦大婚儀式,還是末代皇帝溥儀舉辦婚禮的場所。
乾,為天;坤,為地。
中間天地“交”,則“國泰民安”,此為內(nèi)廷三大殿之含義。
走出內(nèi)廷,北去是御花園。
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稱“宮后苑”,清朝時期改稱“御花園”,是明清兩代帝王后妃們的休息、游賞場所。御花園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面積12015平方米。其南側(cè)為坤寧門,左右分別有瓊苑右門和瓊苑左門。北面過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樓門和順貞門。園內(nèi)建筑以欽安殿院落為中心,采取中軸對稱的布局,東西兩路建筑基本對稱,是古典宮廷園林的典范。
園內(nèi)并無花,松柏長青,有太湖石堆成假山一座,名為“堆秀山”。
前面說的順貞門,也稱為花園門,是御花園北面、正對著神武門的門,是皇宮挑選秀女的地方。在清朝,每三年舉行一次御花園的選秀活動,而挑選內(nèi)務(wù)府三旗的秀女則每年都在這里舉行。
故宮正北門叫神武門,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永樂年間建成之初被稱為玄武門,清康熙年重修的時候,為了避諱康熙帝玄燁的名字而改為神武門。神武門是皇帝選秀女入宮的必經(jīng)之道,皇帝備選的妃子不走正門,而走神武門。神武門設(shè)有鐘、鼓,有專門的守衛(wèi)負(fù)責(zé)管理,每天早晚各一次,不能多也不能少。
特別提醒:
1、在故宮里面除了御花園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沒樹。首先就是能夠防止火災(zāi)。故宮當(dāng)中的所有建筑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本身在干燥的天氣就非常容易起火,如果在周圍種有一些樹木,那么火勢勢必將越燃越大。所以為了安全方面考慮,在故宮當(dāng)中除了御花園之外不會種樹,而御花園當(dāng)中不僅有樹木,也有一些河流在這里,火根本就燒不起來,也就杜絕了著火的可能。其次就是為了皇帝的安全。在皇帝所居住的地方,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任何大樹的,這樣也是為了方便侍衛(wèi)搜查,想要皇帝性命的人有很多,因此皇宮當(dāng)中很可能會闖入一些刺客。而在皇帝的宮殿周圍,基本上一棵樹木都沒有,走進院子一眼就能夠?qū)⒃鹤拥拿恳粋€角落都看的一清二楚,這樣刺客就沒有可以躲避的地方,如果種樹的話,這些刺客很可能會躲在大樹的上方或者是樹的后面,增加了侍衛(wèi)搜查的難度。
最后就是為了保護宮殿的美觀,托稱大殿更加巍峨,皇權(quán)更加威嚴(yán)。
2、殿前的大缸叫“?!?,是盛水用的,小的“消防栓”。也是借海之意防火。
3、故宮石獅子列大殿前兩側(cè)公獅子在右(按走出大殿大門面相),母獅子在左,公獅子前爪有球一個,寓意為“掌中乾坤”,母獅子下有小獅子,是為“母儀天下”,大的一共六對。
4、鶴、龜乃長壽之寄托,寓意“萬壽無疆”。
5、大殿龍脊上的蹲獸最多的是太和殿——十個(不算騎鳳仙人),其余九、七不等,顯示大殿等級。太和殿的是: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懈豸、斗牛、行什。
這些動物一看就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產(chǎn)物,具有一定的寓意。
龍為萬物之靈,有著無窮的威力,是祈禱雨避邪的神靈,更是天子的化身。鳳是百鳥之王,它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現(xiàn),預(yù)兆著天下太平,現(xiàn)實中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后。 獅子是獸中之王,其性忠威有力,代表勇猛威嚴(yán);天馬、海馬作為祥獸,都是忠勇之獸;狻猊在古書中記載時獅子同類的猛獸;押魚,是一種代表吉祥的動物;懈豸是傳說中忠直之獸,《異物志》中記載:“東北荒有獸,名懈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據(jù)說法院統(tǒng)一著裝時,曾有人建議以此獸作為標(biāo)志,置于法官的帽徽或肩章上。 斗牛是龍的一種,“西內(nèi)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類,遇陰雨作云霧,常蜿蜒道旁及金鰲棟坊之上?!毙惺驳脑煜裣袷呛镒?但背上有雙翼,且手持金剛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其形狀酷似傳說中的雷震子,因此又賦予了它防雷的作用。
紫禁城屋脊上的這些小獸都有消災(zāi)滅禍,主持公道,鏟除邪惡的用意。
古代的建筑師們把這些動物中美好的性格都在建筑中體現(xiàn)了出來,將所有的美德融為一體,以希望達到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目的。
建筑物正脊的兩端安置的龍形構(gòu)件被稱為“大吻”。清代《工部工程做法》稱這種龍形大吻為“正吻”,也稱“鴟吻”。表面是龍形造型,四爪騰空,張口吞脊,尾部上卷,背插寶劍,威嚴(yán)異常。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鴟吻),又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統(tǒng)稱“五脊六獸”,是鎮(zhèn)脊之神獸,有祈福吉祥、裝飾美觀和保護建筑的三重功能。古代中國建筑為木結(jié)構(gòu),以獸鎮(zhèn)脊,避火消災(zāi)。
于兩坡瓦垅交匯點,以吞獸嚴(yán)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既有裝飾美,又有護脊之實效。
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斗牛、獬豸、鳳、狎魚。
五脊六獸,本來是指建筑,后來引申了——
北方話,五脊六獸,意思是說閑著不知道該做什么好,百無聊賴,呆的無聊,難受死了。
成語五脊六獸,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