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今韻
一君木子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評析
此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jié)。這兩句里,出現(xiàn)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yōu)美環(huán)境。詞的后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里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贊美,表現(xiàn)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注釋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雙調,五十字,仄韻。
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
前:一作“邊”。
白鷺:別名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中型涉禽,屬于鷺科白鷺屬。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雪鷺,世通稱白鷺。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笠:用竹篾、箬葉編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編織的雨衣。
韻譯
西塞山前的白鷺自由自在地翔飛,
桃花盛開春水池漲鱖魚歡快美肥。
漁翁頭戴青色箬笠身披綠色蓑衣,
在斜風細雨中樂然垂釣不想家歸。
作者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xiāng)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 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jīng)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后有感于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于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唐大歷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游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注:本人在編篇過程中參考了網(wǎng)絡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權,及時聯(lián)系,急速糾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