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名醫(yī)方錄(97-121)

97.越婢加半夏湯

治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麻黃90克  石膏125克  生姜45克  甘草30克  半夏65克  大棗15

上六味,以水1200毫升,先煮麻黃,去沫,內(nèi)藥,取600毫升,分溫三服。

肺有積飲,阻塞氣道,故咳。風郁于胸,即上氣??榷簧蠚鈩t不喘,咳而上氣則喘,此為肺脹。熱盛于上焦,津液干,肺葉枯者,則成肺痿或肺癰。本條之證未至唾濁沫或膿,其熱未甚,脈浮為風,脈大為邪實。本有積飲,遇風傷肺,則成肺脹??榷煌?,氣道受阻,故喘,喘甚則目如脫狀。越婢湯力在發(fā)散其風熱,乃加半夏逐痰飲。

98.小青龍加石膏湯

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

麻黃  芍藥  桂枝  細辛  甘草  干姜 各45克  五味子25克   半夏65克  石膏30

上九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600毫升,強人服200毫升,羸者減之,二、三服,小兒服80毫升。

97條之肺脹,是風多于水,風性急,故喘甚,以至目如脫狀,風邪實故脈浮大。本條肺脹,水氣多于風,故雖喘而不甚,脈浮而不大,喘而煩躁。本條重在治水氣,以麻黃、桂枝發(fā)汗,細辛、干姜、半夏散水于內(nèi),芍藥、五味子收斂上氣,石膏清熱除煩。

99.清燥救肺湯

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

桑葉(經(jīng)霜者)10克  石膏(炒)8克  甘草3.5克  胡麻仁(炒、研)3.5克  真阿膠3克  人參 2.5克  麥冬4克  杏仁(去皮、尖,炒黃)2.5克  枇杷葉(去毛,蜜炙)1

上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

【加減法】

99.1痰多加貝母、栝蔞。

99.2血枯加生地。

99.3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黃。

諸氣,謂五藏六府陰陽表里營衛(wèi)之氣也。膹郁,郁結也。膹郁原因有二,一者能量低導致流動性低。比如,市政供水壓力低,家庭自來水出水就小而慢,若要增大出水,可加裝增壓泵。同理,諸氣膹郁原因之二,輸氣泵功率不足,人體之輸氣泵,肺也,在諸氣能量不變的前提下,肺的工作功率大小,就成為諸氣膹郁與否的決定因素。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以中醫(yī)言之,人正是有氣才活著,氣絕則人亡。氣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氣在腎,秉自天地父母,以其固有免疫功能參與人體自我修復。后天之氣由水谷產(chǎn)生,脾主化生,故言后天之氣在脾,脾屬土,生津化氣,肺屬金,主氣,這便是土生金的道理。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合二為一,周身流行,統(tǒng)稱為元氣。元氣之所以能周身流行,全賴肺的輸氣功能。若肺停止工作,呼吸停止,元氣停止流行,則命不保。所以,呼吸停止便成為判定死亡標準之一。氣帥血隨,陰陽激蕩,故有脈搏跳動,所以,脈搏停止跳動,也是判定死亡標準之一。肺為氣泵,心臟為血泵,故曰心生血。心藏神,肝藏血主魂,肺藏魄,若血泵停止工作,則肝無血,遂致魂飛魄散神離,命在旦夕矣。腎藏精與志,志為思之專,若先天之氣絕,如腎衰竭,腎氣絕則不能主志,腦不能發(fā)出身體各器官運行的指令,則免疫系統(tǒng)崩潰,五藏六府停止工作,這便是腦死亡。腦死亡者,雖可以通過呼吸機維持氣之流行,但已然尸體一般,故腦死亡成為判定死亡的標準。氣如此重要,故天地造人,賦予人體五藏六府,惟腎與肺兩者皆二,左右各一。

肺傷于寒,則鼻塞涕唾;傷于熱,則肺痿肺癰;傷于風,則肺脹;傷于濕(水氣)則咳。本條清燥救肺湯,乃清初三大家之一喻昌專為肺傷于燥所制。天以燥氣賦予肺,肺屬金,若逢金秋燥令,或初入氣候干燥之地,則易病肺燥。

事物發(fā)展變化皆有其度。津液雖可潤滑,然過多以至積液則生病,過少以至失于潤滑,猶如機器無潤滑劑則生噪聲般,也生病。若因津液不足而躁,宜當從脾腎治。若天行燥令或初入燥地,氣泵失于潤滑而噪聲出,故或喘或嘔,或干熱而痿,當以本湯治之。肺燥引起諸痿,例如:皮毛合于肺,肺燥則皮膚干枯;鼻為肺之官,鼻孔為肺之竅,肺燥則鼻咽干,甚者血液滲出而衄;肺功率降低則氣壅塞,故胸悶,甚者喘或嘔;元氣流行降速,則有氣無力,氣虛體乏;氣虛則營衛(wèi)氣弱,則不耐風寒而多穿衣;氣泵功率低,則腎陽不舉,舉而不堅。凡以上諸痿喘嘔,皆宜本湯主之。

本方除參、草補氣外,余皆甘寒多夜之品以潤肺,達成補氣生津平喘止嘔,乃名清燥救肺。

100.麥門冬湯

火氣上逆,咽喉不利,之逆下氣者主之。

麥門冬850克  半夏65克  人參45克  甘草30克  粳米60克  大棗12

上六味,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溫服2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咳而上氣,咽喉有水雞聲連連者,是寒飲上逆,今咳而上氣,咽喉無水雞聲,只有異物感而不爽利,是火氣上逆,胃中津液干涸,咽喉不得滋潤,燥而不利,未成諸痿喘嘔證,雖燥但輕微。以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補中氣以生津,半夏辛溫以開胃行津液而將逆。

101.人參清肺湯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并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人參  阿膠  骨皮  知母  烏梅  粟殼  炙草  杏仁  桑皮 各等分

加棗子,煎服。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地骨皮清降而益潤,涼血熱、瀉肺火、兼生津、不透散。

知母甘潤滋滑,上清肺熱而瀉火,中清肺熱除煩渴,下滋腎陰而潤燥滑腸、退虛熱,清熱力不及石膏,但長于滋陰潤燥。

烏梅斂肺、澀腸、生津。

罌粟殼善斂肺而止咳,澀腸而止瀉,止痛力強。

炙草即艾草,祛濕散寒,驅(qū)風通絡。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桑白皮瀉肺熱、散肺痰,消腫利水。

半夏麯健脾溫胃,燥濕化痰。

人參補上中下內(nèi)外之氣。

本條肺胃虛寒,病因為肺虛,因虛而寒,非外感之寒。肺虛則諸氣因之而皆虛,子虛累母,故脾胃先虛。土虛又令氣虛。肺胃虛寒,則濁氣上逆而咳嗽,甚者喘急,坐臥不安,久年勞嗽,傷及營血,血滲出而吐血腥臭。

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治肺虛諸證,故以人參充正氣,其余可視具體病證配制,下方定喘、瀉肺兩湯,亦同此理。

102.人參定喘湯

人參  麻黃  阿膠  五味  粟殼  甘草  半夏麯 各3.5克  桑皮7

生姜3片,水煎服。

101條主治肺胃虛,因虛而寒,其人必多穿衣,俱寒而不是內(nèi)有寒。本條則內(nèi)有寒,其人必鼻塞涕唾,故補氣之余,加麻黃,生姜作引以發(fā)其寒。

103.人參瀉肺湯

治肺經(jīng)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人參  黃芩  梔子  枳殼  薄荷  甘草  連翹  杏仁  桑皮  大黃  桔梗

水煎服。

肺寒者,雖喘不脹,熱則脹而喘。寒者鼻塞涕唾,稠白;熱者痰多,稠黃。本條胸膈脹滿,大便澀,肺胃皆有熱,其痰必黃稠。本條治熱,故入黃芩、梔子、大黃清熱。

104.瀉白散

治肺氣郁熱,咳嗽而喘,面腫身熱。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正氣不虛而肺氣有余,郁熱而致咳喘,氣有余故身熱面腫,此非肺虛,乃肺氣過旺,故直接瀉之,肺金色白,故名瀉白。

105.阿膠散

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真阿膠12克  牛蒡子(炒)3克  馬兜鈴(炒)6克  杏仁8克  炙甘草6

糯米6

水煎服。

肺虛有火,則肺葉干燥,嗽無津液,咳而哽氣,久則成痿。

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馬兜鈴,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泄大腸。

糯米,補脾,即補母氣。

106.二陳湯

治肥盛之人,濕痰為患,喘嗽脹滿。

半夏(制)11克  茯苓11克  陳皮(去白)7克  甘草4

上四味,加姜3片,水煎服。

肥人,肥而不壯,不結實。肥盛而不結實,必多濕,遇寒遇熱,皆能為濕痰。水滿則溢,水氣四溢,不但成痰,而且郁結于肺,故喘嗽脹滿。肥盛之人,不一定病濕痰,濕痰為患,也未必其人肥盛。本條所治者,乃濕痰為患者,其人別無它證,氣血不虛,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其人肥盛,多濕所致,故直接以半夏行腎水而燥濕去痰,茯苓淡滲佐半夏祛濕,甘草佐陳皮以調(diào)和脾胃。

107.枳實二陳湯

治初入東南濕熱之地,濕熱生痰。

二陳湯加枳實、砂仁。

二陳湯加入枳實、砂仁,祛濕之力更強,除濕痰更迅速。

108.溫膽湯

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

竹茹  枳實  半夏  甘草  陳皮  茯苓  生姜

上七味,水煎服。

熱郁于膽,熱蒸膽氣上溢,則口苦;熱灼咽部,耗其津液則咽干;熱熏眼則目眩。少陽之邪,進可傳太陰之里,退可還太陽之表,邪入里則作熱,邪還表則作寒。今邪在半表半里,亦表亦里,表里無常,故往來寒熱不定。少陽之脈,下胸循脅,邪演著經(jīng)攻擊,故胸脅苦滿。邪在表心腹不滿,邪在里則心腹脹滿,胸腹苦滿既非在表也非在里,乃半表半里之證也。邪在表則能食,邪在里則不能食,默默不欲飲食,并非不能食,只是食欲欠佳,亦屬表里之間。邪在表不煩,在胸脅未盡入里,上逼于心,故心煩。邪欲入里,里氣外拒,故嘔。嘔則胸脅之邪從口排出,頓感氣舒,故曰喜嘔。

本條熱嘔吐苦,是熱邪在膽,熱邪循經(jīng)上攻,故虛煩、驚悸不眠。無咽干、目眩少陽府證,也無胸脅痛、耳聾、往來寒熱少陽經(jīng)證,可見熱輕。一是熱輕,二是痰氣上逆,故不用小柴胡湯,只需溫和清熱去痰,乃名溫膽。

以二陳湯加竹茹以清熱,枳實以破逆,生姜以止嘔。

109.小半夏湯

嘔家本渴,渴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半夏130克  生姜125

上二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溫再服。

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凡作嘔必傷津液,故嘔家理當渴,渴則邪從嘔去,故為欲解。若心下有支飲,飲停于胸膈,則嘔而不渴,反而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則當治其飲。生姜散邪,半夏滌飲。嘔后不渴,說明心下有支飲,支飲不除,則又生病變,故本湯治支飲。

嘔家,謂多嘔者。

飲家,多飲而停飲者。

110.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飲家水停心下,先渴后嘔,此屬飲家,或卒嘔吐,心下痞,隔間有水,眩悸者。

半夏130克  生姜125克  茯苓45

上三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溫再服。

心下,中焦也。若水停于膈下胃外,水氣上干于胸,則短氣、眩悸。若水停于胃內(nèi),阻礙津液輸送,則渴,渴必飲,飲又停,水從胃內(nèi)上越于口,故嘔。這種嘔是其人原本不嘔,因水停心下胃中,渴而多飲所致,故曰屬飲家。于小半夏湯加茯苓以利水。

夏日解渴,人多喜冷飲,然不可飲冷過多。飲冷過多,胃驟寒而水停胃中,再飲則嘔。

111.外臺茯苓飲

治心胸中有痰飲宿水,自吐出水,復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45克  人參45克  白術45克  枳實30克  橘皮38克  生姜60

上六味,水1200毫升,煮取360毫升,分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進之。

109條治嘔家不渴之支飲,110條治過飲致水停胃中之嘔,或心下痞,隔間有水之卒嘔吐,積水多故加茯苓滲水。不論心胸中有痰飲或宿水,自嘔自吐者,常可嘔吐出心胸中之邪,渴為欲解,不渴則上兩湯主之。嘔吐乃胃氣上逆,病雖解,但胃氣必虛,氣逆于胸則胸滿,胃氣虛則不能食,這是嘔吐之后常見之證,是本方要解決的問題。以人參、白術補中益氣,茯苓逐宿水,生姜、陳皮開胃散滯,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本湯宜用于嘔吐之后不能食者,消痰氣令能食。

112.礞石滾痰丸

治實熱老痰之峻劑,虛寒者不宜用。

黃芩120克  大黃(酒蒸)120克  沉香(忌火)7.5克  礞石(焰消煅過,埋地內(nèi)七日用)15

上四味為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用溫水一口,送過咽即仰臥,令藥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飲食,勿起身行動言語,待藥氣自胃口漸下二腸,然后動作飲食。服后喉間稠粘壅滯不快,此藥力相攻,故痰氣泛上也。少頃藥力至,而漸逐惡物入腹下腸,效如響應。

此方專攻實熱老痰。因為實熱,其痰必黃稠。熱盛燒灼,其痰則偏干澀滯,難以咳出,故稱為老痰。但凡峻劑,自然攻無不克,虛寒者則不宜,峻則傷身。

113.指迷茯苓丸

治中焦停痰伏飲。

半夏(制)30克  茯苓15克  枳殼7.5克  風化消4.5

上四味,姜汁糊為丸。

礞石滾痰丸為治老痰峻劑,本方為治痰平劑。

經(jīng)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意思為,胃主納,脾主化。飲食入胃,脾主消化,飲食轉(zhuǎn)化為精氣,輸布周身;殘渣廢液下降,從兩便排出。脾胃居中焦,若中焦升降功能不行,清不能升濁不能降,水不能化氣,停伏中焦,此為伏飲;痰不能下降,則為停痰。

中焦停痰伏飲癥狀:停于胃內(nèi)則腹脹,外泛于胃外則水腫,上攻于胸則喘,下蓄膀胱則淋秘。

伏飲,即留飲,乃飲留膈上伏而不出,發(fā)作有時。停痰伏飲,皆為難攻,留而不去?;蛑登锖?,或感春風而發(fā)。發(fā)則喘滿咳吐痰盛,寒熱背痛腰疼??壬鮿t肺葉舉,目泣出。喘甚則息搖肩,振振身瞤。飲病得脈伏者,為伏飲。

半夏燥濕化痰,茯苓滲濕,風消軟堅,枳殼利氣。

114.枳實白術湯

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

枳實7枚   白術30

上2味,以水1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溫三服。腹中飲即當散也。

心下,胃上腕也。脾氣弱,所飲之水入而不消,痞結而堅。雖水飲積而堅大如盤,卻不滿痛,是水氣虛結,故不可下之。以白術健脾,枳實消痞逐水,補正而兼破堅,氣行則結開。

水在心,心下堅筑,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臍下悸。

115.苓桂術甘湯

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仲景又曰: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茯苓60克   桂枝45克   白術45克  甘草30

上四味,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心下有痰飲,即痰飲之水留在隔間,故胸脅支滿。陽氣受痰飲阻遏,不得上升于頭目,故目眩。茯苓淡滲以利水飲,桂枝宣導以行陽氣,白術去濕健脾,甘草和中益氣,合之為補土制水之劑。

仲景認為,心下有微飲,短氣,當從其小便去之。微飲而短氣者,須辨別呼吸之短,分別治之。若呼氣短,是心肺之陽有礙,用苓桂術甘湯以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竅利矣。若吸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用腎氣丸(方38)以通其陰,陰氣通,則小便之關開矣。

116.疏鑿飲子

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羌活  秦艽  檳榔  大腹皮  商陸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澤瀉  赤小豆 等分

見姜皮,水煎服。

水入胃中全然不化,既不能化為汗出,也不能化為小便出,精氣不能上輸,濁氣不能沉降,水停胃中則渴,外泛于胃外則腫脹,上攻則喘咳嘔逆,下蓄則小便不利。本條之證,遍身水腫,是水氣已經(jīng)充滿周身肌表;喘呼口渴,大小便秘,是水氣已經(jīng)充滿藏府。其腎不能主水,脾不能化液,肺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上、中、下三焦表里皆水泛成災,實屬危證。

本方以商陸為君,專行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從皮膚而散;佐檳榔、赤豆、椒目、澤瀉、木通,行在里之水,從二便而出。猶如疏鑿江河引水,故名疏鑿。

本方屬救急,飲后兩便通,則水可消。然病因在脾腎肺,消腫之后,當令行調(diào)治。

117.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癰喘不得臥及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水飲攻肺喘急者亦宜。

葶藶(苦)15克  大棗10

上先以水600毫升,煮棗,取400毫升,去棗,內(nèi)葶藶,煮取200毫升,頓服。

熱在上焦,不咳,不病肺痿;因熱而咳,則為肺痿。肺熱致痿者,或因汗出、或嘔吐、或消渴,總之重亡津液,致肺葉干痿,精氣不能輸布,留存于干痿之縫隙,受熱煎熬,變?yōu)橄涯?,阻塞于肺而作咳,唾之不已。肺痿得之于熱亡津液,屬虛邪,其脈浮數(shù)而虛。肺痿屬肺氣虛亡津液,雖有熱也不烈,故不至燥涸,雖咳而口中有濁唾涎沫。

肺癰者,也是熱在上焦,但熱壅血凝,邪實而熱烈,故津液亡而干涸,口中辟辟燥,咳則胸中隱痛。肺癰是風熱傷營血,熱灼血凝,蓄結癰膿,吐膿血如米粥。

本湯治肺癰吃緊,乘血結而膿未成,急以瀉之,若膿成則危。葶藶既瀉肺熱,又瀉肺水,故水飲攻肺喘急者以宜。

118.蘇葶定喘丸

治飲停上焦,攻肺喘滿不得臥,面身水腫,小便不利者。

苦葶藶子(研泥)  南蘇子(研泥)

各等分,合均,用棗肉為小丸,陰干,瓷罐盛之,恐滲去油性,減去藥力。每服4.5克,于夜三更時白湯下,以利四、五次為度,利多則減服之,利少則加服之。次日身軟,則隔一日、或隔二日服之。形氣弱者,先減半服之,俟可漸加。戒鹽醬,服之即奏奇功,如不嚴戒一切咸物,即對證用藥,萬無一生。

119.舟車神佑丸(凈府丸)

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

黑牽牛(炒)150克  大黃(酒浸)75克  甘遂(面裹煨)37克   大戟(面裹煨)37克  芫花(醋炒)37克  青皮(炒)37克   橘紅37克  木香18克  檳榔18克  輕粉3.7

上為末,水丸,每服1.8克,五更白滾水下,大便利三次為度。若一二次不通利,次日仍服。或2克,2.5克,漸加至3.7克。若服后大便利四、五次,或形氣不支,則減其服,1克或更少?;蚋粢?、二、三日服一次,以愈為度。甚者忌鹽醬百日。

葶藶大棗瀉肺湯、蘇葶定喘丸、舟車神佑丸三方皆治腫脹。葶藶大棗瀉肺湯治水停胸中,肺滿喘急不得臥,皮膚浮腫,中滿不急者,獨用葶藶之苦以瀉肺水,佐大棗恐苦甚傷胃。蘇葶定喘丸即于葶藶大棗瀉肺湯方加入南蘇子以降氣,因有小便不利證。凈府丸治水停諸里,上攻喘咳難臥,下蓄小便不利,外薄作腫,中停脹急者,以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大黃諸峻劑強烈瀉水,使從大小二便出,佐青皮、陳皮、木香以行氣,又加檳榔行氣利水,使氣行而水行,猶峻歷之處,入少許輕粉,使藥力迅猛,攻無不克。

120.實脾飲

治身重懶食,肢體浮腫,口中不渴,二便不實。

白術(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厚樸(姜炒) 大腹子  草果仁  木香  木瓜  附子  干姜

加姜棗煎服。氣虛者加人參。

脾胃虛,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腫。脾胃寒,中寒不能化水,水停于腸胃,故懶食不渴,二便不實。用白術、甘草、生姜、大棗,以實脾胃之虛;用干姜、附子、草果仁,以溫脾胃之寒;用大腹子、茯苓、厚樸、木香、木瓜,以導水利氣。氣者水之母,土者水之防,氣行則水行,土實則水治,故名實脾。

苓桂術甘湯、實脾飲、腎氣丸,皆治陽虛水氣之證。三者區(qū)別:

苓桂術甘湯(方115),治上焦陽虛不能輸布,水留于上,心下逆滿,氣上沖胸,故用苓、桂、術、甘以扶陽通氣輸水道。

實脾飲(方120),治中焦陽虛不能蒸化,水漬于中,外泛作腫,二便通利。

腎氣丸(方38),治下焦陽虛,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肢體浮腫,喘急腹脹。

121.清脾飲

治痰積成瘧,無表里證者。

青皮  厚樸  草果  半夏  柴胡  白術  甘草  茯苓  黃芩

水煎服。

瘧之為病,寒熱也,其邪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間,故屬少陽,《金貴要略》有專論。因痰積成瘧,無表里證,即無太陽之表證,也無陽明之里證,單純忽冷忽熱,系痰積阻遏衛(wèi)氣之流行所致。本湯清少陽兼顧健脾,故名清脾。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草果,燥濕溫中,截瘧除痰。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檳榔,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收濕斂瘡,生肌止血。

桂枝,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jīng)_降氣。

【加減法】

121.1 氣虛者,加人參。

121.2 氣實者,加檳榔。

121.3 熱多著,加石膏。

121.4 汗多者,加桂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九味中藥,補脾補肺,專方止咳
清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杏蘇散
止咳經(jīng)驗方
名醫(yī)名方 |款菀二陳湯
秦伯未:頭緒分明講《金匱》的治咳方
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驗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