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特征】
舌面本有舌苔,疾病過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脫落,脫落處光滑無苔。
根據舌苔剝脫的部位和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舌前半部苔剝脫者,稱前剝苔。
舌中部苔剝脫者,稱中剝苔。
舌根部苔剝脫者,稱根剝苔。
舌苔多處剝脫,舌面僅斑駁殘存少量舌苔者,稱花剝苔。
舌苔不規(guī)則地剝脫,邊緣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圖,部位時有轉移者,稱為地圖舌。
舌苔全部剝脫,舌面光潔如鏡者,稱為鏡面舌,又稱光滑舌。
舌苔剝脫處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質顆??梢娬?,稱為類剝苔。
【臨床意義】主胃氣不足,胃陰損傷,或氣血兩虛。
【機理分析】
剝脫苔的形成,總因胃氣匱乏,不得上熏于舌,或胃陰損傷,不能上潮于舌所致。由于導致胃氣、胃陰虧損的原因不同,損傷的程度亦有輕重,因而形成各種類型的剝脫苔。
舌紅苔剝多為陰虛。
舌淡苔剝或類剝苔,多為血虛或氣血兩虛。
鏡面舌色紅絳者,為胃陰枯竭,胃乏生氣之兆,屬陰虛重證;舌面光潔如鏡,甚則毫無血色者,主營血大虛,陽氣虛衰,病重難治。
舌苔部分脫落,未剝脫處仍有膩苔者,多為正氣虧虛,痰濁未化,病情較為復雜。剝苔的范圍大小,多與氣陰或氣血不足程度有關。剝脫部位與青面臟腑分屬相應。地圖舌以兒童多見,多與陰虛稟賦體質有關。
總之,觀察舌苔的有無、消長及剝脫變化,不僅能測知胃氣、胃陰的存亡,亦可映邪正盛衰,判斷疾病的預后。舌苔從全到剝,是胃之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xiàn),
苔剝脫后,復生薄白之苔,為邪去正勝,胃氣漸復之佳兆。
辨舌苔的剝落還應與先天性剝苔加以區(qū)別。先天性剝苔是生來就有的剩苔,其部位在舌面中央人字溝之前,呈菱形,多與先天因素有關。
【舌象特征】
舌苔遍布舌面,稱為全苔。
舌苔半布,偏于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稱為偏苔。
【臨抹意義】
病中見全苔,常主邪氣散漫,多為濕痰中阻之征。舌苔偏于某處,應提示該處所候臟腑有邪氣停聚。
【機理分析】
舌苔偏于舌尖部,是邪氣人里未深,而胃氣卻已先傷;舌苔偏于舌相部,是外邪雖退,但胃滯依然;舌苔僅見于舌中,常是痰飲、食濁停滯中焦;舌苔偏左或右,常提示肝膽濕熱之類疾患。
偏苔應與剝苔相鑒別。偏苔為舌苔前、后、左、右厚薄不均,而非剝苔之本來有苔而剝落,以致舌苔顯示偏于某處。若因一側牙齒脫落,摩擦減少而使該側舌苔較厚者亦與病理性偏苔有別。
【舌象特征】
舌苔堅斂著實,緊貼舌面,刮之難去,像從舌體上長出者,稱為有根苔,此屬真苔。
若舌苔不著實,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舌上自生出來的,稱為無根苔,即是假苔。
【臨床意義】對辨別疾病的輕重、預后有重要意義。
【機理分析】
判斷舌苔真假,以有根無根為標準。
真苔是胃氣所生或胃氣熏蒸食濁等邪氣上聚于舌面而成,苔有根蒂,故舌苔與舌體不可分離。
假苔是因胃氣匱乏,不能續(xù)生新苔,而已生之舊苔逐漸脫離舌體,浮于舌面,故苔無根蒂,刮后無垢。
平人之正常苔,見薄苔有根,乃胃有生氣。病之初期、中期,舌見真苔且厚,為邪氣深重,正氣亦盛,病屬實證;久病見真苔,說明正氣雖有損耗,但胃氣尚存。無根之苔,無論厚薄,只要刮后舌面光滑,無生苔跡象,便是脾、胃、腎之氣不能上潮,正氣已衰竭。
舌面上浮一層厚苔,望似無根,刮后卻見已有薄薄新苔者,是疾病向愈的善候。正如《形色外診簡摩,舌苔有根無根辨》所說:“前人只論有地無地,此只可以辨熱之浮沉虛實,而非所以辨中氣之存亡也,地者,苔之里一層也,根者,舌苔與舌質之交際也…………無苔者,胃陽不能上蒸也,腎陰不能上濡也?!?/span>
趙連國,吉林省人,中共黨員,畢業(yè)于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先后師從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首都國醫(yī)名師李曰慶教授,吉林市十大名醫(yī)景小東教授,摩美得氣血和制藥綠療事業(yè)部特色講師,中國講師網百強講師,擅長運用中藥貼敷治療兒科,內科疾病,刃針治療疼痛科等疾病。
來源:仁醫(yī)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