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密召,率軍前往洛陽誅殺十常侍。不久之后,董卓在北邙立下了救駕大功,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控制了東漢朝廷。隨后,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xié)即位,不久就弒殺了少帝及何太后。董卓威震天下,位極人臣,這離不開麾下的三大派系。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西涼軍
首先,西涼軍可以說是董卓集團的第一大派系,也是董卓的嫡系部隊。董卓成長于涼州,喜歡結(jié)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為羽林郎,后又在護匈奴中郎將張奐部下任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作戰(zhàn)粗猛有謀,屢建戰(zhàn)功。
董卓長期在涼州一帶作戰(zhàn),所以其部下也是以涼州人士為主。對于涼州軍來說,代表人物包括牛輔、段煨、董越、李傕、郭汜、賈詡、張濟、張繡、胡軫、華雄等。董卓來到洛陽后,正是依靠西涼軍控制了朝政。為此,董卓也會拉攏其他將領(lǐng)和名士,甚至冊封官職。不過,董卓集團的兵權(quán)還是被西涼人士牢牢掌握。
特別是在曹操、袁紹、袁術(shù)、孫堅等關(guān)東諸侯起兵討伐的時候,董卓也是讓涼州人率軍前去抵抗。比如在陽人之戰(zhàn)中,董卓派遣胡軫、呂布進攻孫堅,在這兩人中,主帥就是西涼軍的胡軫。等到董卓挾持漢獻帝,并撤退到長安后,也是由涼州人率領(lǐng)軍隊駐扎在河東、弘農(nóng)一帶,成為拱衛(wèi)長安的屏障。
并州軍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后,大將軍何進和宦官火拼。為此,何進征召并州刺史丁原前來。等到何進和宦官兩敗俱傷后,董卓趁機控制了朝政。為了吞并并州軍,董卓引誘呂布誅殺了并州刺史丁原。由此,呂布、張遼、李肅等并州人士也成為董卓的部下。
不過,和西涼軍比起來,董卓顯然不夠信任并州軍。在地位上,并州軍也要低于涼州軍。而就涼州軍,也不滿意并州軍來分一杯羹。所以,在抵抗關(guān)東諸侯的時候,呂布故意給胡軫使壞,導致華雄被孫堅斬殺,這凸顯了西涼軍和并州軍之間的矛盾。等到董卓遷都長安后,逐漸不像過去一樣恩寵呂布等并州軍,這成為呂布之后選擇背叛的原因之一。
洛陽中軍
相對于西涼軍和并州軍,洛陽中軍在董卓集團的存在感相對較低。漢靈帝在位時,洛陽的兵馬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大將軍何進所掌握的禁軍,另一個則是宦官蹇碩掌握的西園軍。漢靈帝去世后,何進火并掉蹇碩,又得到西園軍的支持,也即何進全面掌握了洛陽中軍。但是,在宦官的反擊下,何進、何苗等人被殺,而曹操、袁紹、袁術(shù)、淳于瓊等西園八校尉也逃出洛陽。
一時間,洛陽中軍群龍無首,這是董卓可以迅速掌握洛陽城中兵馬的重要原因。不過,和并州軍一樣,洛陽中軍同樣得不到董卓的信任。特別是來自于洛陽中軍的伍孚、鄭泰、荀攸等人,更是策劃了刺殺董卓的行動。當然,行動沒有成功,也加深了董卓對于洛陽中軍的懷疑。
派系斗爭,董卓被殺
公元190年,面對關(guān)東諸侯的討伐,董卓遷都長安。誠然,關(guān)東諸侯因為貌合神離,勾心斗角,所以很快就解散了。可是,董卓集團的內(nèi)部問題也隨之爆發(fā)了。彼時,董卓自知自己兇暴,為人所惡,所以時常要呂布作自己的侍衛(wèi)及守中閣;不過,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少許失意而向呂布擲出手戟,由于呂布又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fā)覺,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與此同時,王允正和士孫瑞、楊瓚等密謀除掉董卓,因此便讓呂布作內(nèi)應(yīng)。呂布有些猶豫,說:“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王允說:“將軍姓呂,本來就非親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還來不及,還說什么父子!”于是呂布答應(yīng)了王允,成功刺殺董卓,任職奮武將軍,假節(jié),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一次刺殺董卓的行動,可以說是并州軍和洛陽中軍的聯(lián)合反擊。不過,雖然董卓被殺后,但是,西涼軍依然實力強大。在李傕、郭汜等人的率領(lǐng)下,西涼軍反攻長安,擊敗了并州軍和洛陽中軍,從而繼續(xù)挾持漢獻帝劉協(x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