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當年因為擔心自己已經(jīng)到手了的榮華富貴會被項羽侵犯,所以半推半就地就背叛了自己的貴人和恩人項羽,十分行為藝術地演繹了什么叫做“沒有永恒的感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把英布這種投機取巧的選擇當作是一種處世的智慧,從某種角度來說,他這種行為是一種病,一種很嚴重的病,得治!
這種病我們可以統(tǒng)稱為階級局限性。得了這種病的人,通常會受自身格局和立場的局限,永遠活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中,左右搖擺、捉摸不定,既沒有主見,也沒有立場,他們唯一善于做的事情就是根據(jù)他們看到的、聽到的去自以為是做出選擇,至于選擇是否合適,是否可行,那都是其次,關鍵是他們自己覺得這些選擇是聰明之舉。
得了這種病的人,看似善于見風使舵,長于利己,其實通常最后吃大虧的人就是這種人,而且越是選擇來選擇去最后無路可選的,也是這種人。
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英布這個“滅楚三英”(韓信、彭越、英布)之一的漢初名將的最后結局,看看他這樣的人是否值得我們去深刻反思。
拋開那個時代的忠義道德不說,也就是說,先不談英布應不應該對劉邦忠誠到底,但至少可以說英布這個人在造反時機的選擇上是大有問題的。
英布作為一方諸侯,最起碼的政治覺悟還是要有的,不然你就不要參與這么殘酷的權力游戲。
你當初背叛項羽,是因為項羽讓你當九江王純粹是在利用你,你所得到的一切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所以你不需要對他感恩,同時你又害怕他到時候奪回你已經(jīng)擁有的榮華富貴,所以你防患于未然,干脆轉身投奔劉幫的溫暖懷抱,調轉槍口來對付項羽。
咱不能說英布這種忐忑心理沒有一點道理,畢竟鳥盡弓藏的案例實在太多了,他不相信項羽也算說得過去!
那么,為什么你不相信項羽,卻要相信劉邦呢?難道劉邦就表現(xiàn)出了一個愿意和人平分天下的人的氣度了嗎?他不也是赤裸裸地擺明,拉攏你就是為了共同對抗大魔王項羽嗎?
這種人在現(xiàn)實之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有些人背叛了老領導,問其原因,他會說老領導不尊重他、信任他,轉過頭來,他會投身到別人門下,更沒有尊嚴、沒有自信地做牛做馬著。還比如很多離異的女子,到處訴苦說自己的前夫根本不愛他、不心疼她,結果二婚找了一個更不把她當人看得人渣,她反而變得更加能夠接受了。
如果說,在項羽未亡之前,你英布和劉邦之間還存在著相互需要的關系,這個時候,劉邦怎看你怎么順眼,每天就是甜言蜜語地哄著你,這個時候,要你打開上帝視角,提前反了劉邦來給自己制造更大的生存空間,或許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但是劉邦登基之后呢?滅臧荼、貶張敖、誅韓信、殺彭越、伏韓王信……這一連串動作下來,你還看不出劉邦想干什么嗎?連韓信這么一個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人都在被貶成淮陰侯之后,幡然醒悟,劉邦這個人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所以高空踩鋼絲也要聯(lián)合陳豨來一次絕地反擊。難道你英布還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大后方看戲?
當然,你英布也可以選擇,咱就是對劉大哥死心塌地了,打死俺,俺也不相信劉大哥對我這樣一個革命兄弟痛下殺手。那吃瓜群眾就要有吃瓜群眾的覺悟,你就一直老老實實地看熱鬧看下去呀!
關鍵是臧荼、韓信、韓王信、彭越全部被殺,張敖被貶,陳豨被狂揍之后,英布卻開始坐不住了,被劉邦稍微一激,便主動跳出來造反了。
彭越死后,劉邦為了發(fā)揮彭越尸首的剩余價值,便把彭越的尸首剁成了肉醬,并裝在罐兒里做成了恐怖禮品被分發(fā)給了各諸侯。這個用意比較明顯,就是恐嚇加示威,誰要是敢跟我劉老三做對,這就是下場。
其實劉邦突然來這么慘無人道的一出,主要就是給兩個人看的。一個是淮南王英布,一個是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此時吳芮已死)。因為當時的異姓王,也只有這兩個人讓劉邦心里比較膈應了,其他的異姓王都自己搞定了,新封的燕王盧綰是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鐵兄弟,那還是能放心的。
或者說,劉邦這么做,其實應該就是給英布一個人看的!因為人家長沙王老吳家一直比較會做人,特別明白應該怎么保護自己,況且軍事實力也不是很強,威脅性不大。但英布不一樣,又能打又愛耍橫,性格屬刺猬的,稍有不滿就豎起一身刺。
劉邦這一招對付英布,簡直是零偏差地踩中了英布的痛點了。這種人永遠都走在兔死狐悲的后面,他要等到他的盟友和伙伴全部倒下之后,才會突然感覺到威脅的訊息已經(jīng)籠罩自己了,然后慌不擇路地走向極端。
英布在收到劉邦用彭越身體為其精心準備的禮物時,他正在外面打獵,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和悠閑??墒敲鎸@樣一份暗示性極強的禮物時,他不淡定了,這每天喝酒打獵的好日子恐怕到頭了,還不如下定決心再熊熊燃燒一次。
于是,英布趕緊回到自己的王庭,緊鑼密鼓地開始布置謀反的事情,一邊集結軍隊,一邊偵察周邊的各種信息。
這個楚漢時期有名的驍將即將迎來自己的人生大結局了,其實這也怨不得誰,在他選擇背叛項羽時,他的秉性和人格就已經(jīng)被洞若觀火的劉邦號脈號得清清楚楚了,他遲早會劉邦死死地拿捏住的。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英布最后的造反簡直就在以卵擊石,失敗的結局早已注定。因為在個人能力上,晚年神功大成的劉邦已經(jīng)穩(wěn)壓英布一籌;在綜合實力上,劉邦以全國對戰(zhàn)一隅也是勝券在握;再加上,劉邦以有謀戰(zhàn)無謀,也是占盡先機。
更何況,英布在處處處于弱勢的情況下,還在具體的戰(zhàn)術布置與選擇上十分不講究,直接將他自己置于毫無勝算的死地。
首先還是走漏風聲的問題,這個問題在謀反這件事情上至關重要,主要就是誰能先發(fā)制人的問題。像劉邦雖然在有意地刺激英布,但是英布沒有做出明目張膽的過激行為,劉邦也是不好意思不管不顧地下狠手的,他還需要一個借口。所以,英布不管是否打算造反,謹小慎微都是其首當其沖要做的事情。
英布看起來很多事情考慮得挺細致的,但是,對于一些關鍵和核心問題卻只得其形,未得其要!他緊鑼密鼓地密謀造反,卻不明白這種事情永遠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道理。
他得罪了一個小人,也敗給了這個小人。這個小人名叫賁赫,本是他下面的一個小官,因一心想鉆營升職的機會,強行和英布的家眷搭上了聯(lián)系。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英布有一個愛妾生病了,所以經(jīng)常出王府到醫(yī)師家接受治療。恰好這個醫(yī)師家和賁赫家面對面,得知消息的賁赫覺得這是難得地攀上高枝的機會,所以總是趁著英布愛妾看病時送去豐厚的禮物,還陪領導的女人在醫(yī)師家喝酒。總之,就是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對領導的女人大獻殷勤。
賁赫以為他走這種夫人路線能給他帶來一片光明的前景,卻不知道這種搞法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若是這個領導本身就是一個醋壇子或者性格多疑呢?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很不幸,赫本正是這樣的倒霉蛋。他大獻殷勤的那位愛妾開始幫他在英布跟前吹枕邊風,對著英布就是把賁赫一頓猛夸。這讓英布心里很不得勁,幾個意思,在我面前夸別的男人?所以,英布暴怒,懷疑自己的女人和這個賁赫有一腿!
嚇得這個愛妾趕緊交代,說自己幫賁赫說好話,決不是因為自己和他有什么私情,而是因為自己收了他的好處費。
這個愛妾雖然解釋得合情合理,但奈何英布根本過不了男人自我懷疑的那一關,依然感覺她和賁赫私下有一腿。
這件事情后來被賁赫得知了,這家伙開始恐懼了,知道自己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于是便經(jīng)常請病假不去上班。
英布一聽說,你們這不是欲蓋彌彰嗎?要是無心無愧,你們?yōu)樯恫桓颐鎸Γ?/span>于是,便下令逮捕賁赫。
多疑的英布和敏感的賁赫展開了貓捉耗子的游戲。滿心恐懼的賁赫便一路向北,直奔長安而去,英布的人居然沒有追上他。
賁赫到了長安,二話不說,直接上書說英布要造反,剩下的事就交給劉大皇帝了。但他的核心想法還是,你英布不讓我好過,我怎么能讓你好過?
一向對于造反事件都容易產生過激反應的劉邦這次居然玩心起來了,并沒有直接下令去辦英布。而是找來了蕭何商量,看看他的意見如何。
蕭何覺得就憑一人之詞就斷定英布造反,還是過于武斷了,不如先把賁赫關押起來,再派人暗中去試探一下英布。
胸有成竹的劉邦也不著急,再說蕭何也說得有道理,于是便派紀委人員去英布那里調查情況。結果,英布同志心理素質極其不過關,一看組織上都派人來調查了,事情肯定已經(jīng)敗露了,于是就殺死了賁赫的全家,然后起兵造反了。
看到?jīng)]有,為什么說英布這種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呢?因為這種人心很大,但是手不夠細,想做大事又不注重細節(jié)。你要造反,就必須要防身邊的小人,要注意保證不能有人去破壞自己的核心計劃。做大事,必須要防小人!
造反的消息傳到長安后,劉邦便釋放了賁赫,然后召集將領們問道:“英布造反,咱們該怎么辦?”
這樣的問題簡直就和現(xiàn)在走常規(guī)流程一樣,下面的文武大臣還能怎么回答?還不是一致把嘴炮拉滿,高呼要活埋英布這小子。
劉邦一看,這事算是水到渠成了,于是就宣布各自回去準備吧!
其中,劉邦的司機班班長夏侯嬰回家后,又和自己的門客深度討論了此事。有一個叫薛公的門客就開門見山地說:“見怪不怪,英布他本來就會造反的!”
嚇得夏侯嬰一得瑟,趕緊說:“別瞎說!皇上給他裂土封王,賜爵顯貴,他有什么理由要造反呢?”
薛公說:“兔死狐悲,和他有同樣功勞和作用的彭越、韓信都死了,他能不造反嗎?”
夏侯嬰覺得薛公說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薛公的話向劉邦匯報了,并極力舉薦了薛公。
劉邦秉承“兼聽則明”的原則召見了薛公,并詳細地向薛公詢問了他的具體見解。
薛公一看大老板親自問策,便毫無保留地抖干貨了,說道:“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計出上策,山東地區(qū)就不歸漢王所有了;計出中策,誰勝誰敗很難說了;計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憂了?!?/span>
劉邦到沙鍋問到底,追問什么是上策?什么是中策?什么是下策?
薛公回答說:“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并齊國,占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這是上策;“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吞并韓國占領魏國,占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這是中策;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己跑到長沙,這是下策!”
先簡單解釋一下上述上、中、下三策背后的支撐邏輯。上述三策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先奪吳楚之地,這個很好理解,先拓展自己的后花園唄,穩(wěn)固自己的根據(jù)地。不同的就是,上策是取齊地,中策是取韓魏之地,下策是向南龜縮。這三策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地理位置的戰(zhàn)略優(yōu)勢上,齊地易守難攻且經(jīng)濟發(fā)達,自然是首選;韓魏之地雖然地勢險要,但是容易被切斷首尾,所以只能算中策;至于龜縮于楚地,相當于坐以待斃,是當之無愧的下策。
劉邦又進一步追問英布會選擇哪種計策?薛公答曰:“下策?!?/span>
劉邦又問:“為啥?”薛公解釋道:“英布本是驪山一刑徒,現(xiàn)在裂土封王,也就是一個暴發(fā)戶,這種人沒啥格局,也沒啥眼光,只會想著保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必定選用下策。”
劉邦聽完之后,大喜,賜封薛公為千戶侯。然后,著手安排平定英布叛亂的相關事宜去了。
英布早已被別人拿捏得死死的了,他造反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上述這些戰(zhàn)前分析卻深深暴露了英布身上嚴重的不足——出身決定了他的見識。他本是一個亡命之徒,能看到的只有腳跟前那點東西,順心則百事可樂,逆意則天崩地裂,不會客觀、長遠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英布的謀反說是密謀,但實際上自始至終就被劉邦等人牽著鼻子走。他就跟《皇帝的新裝》中那個皇帝一樣,明明在別人眼中一絲不掛,卻還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裝扮得多么華麗。
當然,英布謀反的BUG還不只是上述這點東西,還包括他對對手的預判,這一方面因為在講他失敗的過程時會講到,所以就不在此贅述了。
綜上所述,英布這個人看起來挺硬氣,不服就干。實際上這個人在行事邏輯上處處是漏洞,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就暴露了自己的不足,這種人往往作得越厲害,死得也就越快!
在劉邦和英布劍拔弩張要開干之前,雙方的一些戰(zhàn)前布置和心理還是需要給大家交代一下。
先說說英布這邊。造反之初,他對將領們說:“皇上老了,打仗也打煩了,肯定不會親自帶兵前來,只會派遣將領來。諸將中我只害怕韓信、彭越,如今他們都死了,其余的沒什么可怕的。”
看到?jīng)]有,一是太狂,二是給自己假想有利條件。你憑啥認為你的軍事才能只在韓信、彭越之下?打仗就是靠主將PK嗎?你怎么就確定劉邦不會在臨終之前強撐一口氣,拉你到下面繼續(xù)胖揍?
再看看劉邦這邊。最開始劉邦因為生病,再加上年紀確實大了,便想偷一下懶,打算讓太子劉盈代替他出征。但是劉邦身邊有明白人啦,他老婆呂雉就是個大明白人,一聽劉邦不想親征,便對劉邦說,你咋心這么大呢?劉盈那孩子從來打過仗,贏了沒有封賜,輸又輸不起,你派他去干啥?你還指望他能搞定英布這樣的猛將,指望他能指揮得動那幫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叔叔伯伯們?這事還得你親自出馬,否則就是在給英布他們打氣!
劉邦聽完之后,心里罵罵咧咧的,你們啥也不是,最后還得老子親自上陣!于是,便帶病御駕親征了。
看到?jīng)]有,人家劉邦這邊考慮問題多細致,就連指揮官的權威以及士氣這些問題都考慮清楚了,絕不輕易留下任何破綻,要搞事,就要拿出自己的最強陣營和最佳狀態(tài)。
如此一對比,英布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英布率先向東攻打荊國,荊王劉賈出逃,死在富陵。英布便合并了荊國之兵北上攻打楚國。楚國調動軍隊在徐、僮(今宿州地區(qū))之間和英布作戰(zhàn)。
楚國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犄角之勢。這時候有一個熟讀兵法的人勸告楚將:英布這人干起仗來太猛,《孫子兵法》中說: “散地則無戰(zhàn)”,咱們兵分三路,他們只要戰(zhàn)敗我們其中的一路軍隊,其余的就都嚇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咱們應該合兵一處,與他決戰(zhàn)。(《孫子兵法》在“九地篇”中是這么說的“諸侯自戰(zhàn)其地者,為散地”。)
這話啥意思呢?不是主場作戰(zhàn)嗎?怎么就是散地了呢?這其實牽涉到了一個人性的問題,沒有幾個人真正敢于直面死亡的威脅,但凡威脅真正降臨的時候,但凡有點退路,人都是容易樹倒猢猻散的。
這里順便解釋一下兵書中的另一個概念“輕地”——《孫子兵法》中說:“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輕地則無止。”啥意思呢?進入敵國國境不深的地區(qū),叫“輕地”,你處在“輕地”時隊伍便不能停,得趕緊往敵國深處走!別穩(wěn)打穩(wěn)扎了,得一鼓作氣,很多人提著刀子去砍人,走到別人家門口就泄氣了,關鍵是這個時候他們還有回頭路可走,所以必須趁著他們還來不及思考,趕緊想辦法讓他們退無可退。
當然,為了不誤導大家,解釋一下,關于“散地”和“輕地”的場景應用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凡事都有兩面性。比如后來的蒙古攻打大宋,襄陽作為“散地”,就堅守了幾十年,那是因為退無可退,“散地”作為主場反而可以發(fā)揮出同仇敵愾的巨大威力。又比如滿清入侵明朝,一入“輕地”就拿下了山海關這樣的險要之地,他們就完全可以不慌不忙地穩(wěn)打穩(wěn)扎。
英布打楚國時,那個三處布防的楚將就沒有聽勸,在“散地”跟英布玩分兵,還夢想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結果英布先拔一路據(jù)點后,其他兩路軍隊還沒打就全嚇跑了。
肅清楚地后,英布繼續(xù)前進。這時,劉邦親率主力前來,令曹參帶領齊國子弟兵南下助戰(zhàn),在蘄縣西(安徽宿州),不是冤家不聚頭,各路大軍在此相遇了。
英布以為自己剛剛滅了兩個小國家,所向無敵,便率先發(fā)起攻擊,奈何劉邦根本不鳥他,在庸城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英布一看劉邦還是當初那樣慫,便準備發(fā)起強攻。劉邦卻玩起了攻心大戰(zhàn),隔空喊道:“英布小兒,朕待你不薄,你何苦要造反呢?”英布則怒吼著:“有多遠給老子滾多遠,誰不想當皇帝呀?”
嘴炮一完事,隨即兩軍大戰(zhàn)。
劉邦在正面扛住英布的同時,令曹參率軍占領蘄北高地,然后令灌嬰率騎軍與曹參同攻英布北部側翼,斬殺了英布的側翼副將和三個樓煩外援將領。擊破北部軍后,漢軍又繼續(xù)擊破了英布的上柱國和大司馬的部隊。直到英布軍陣大亂,劉邦再派酈商開始正面對英布進行沖擊。
英布大敗,趕緊逃命。邊逃邊打,卻根本不起作用,最后僅剩百余騎逃到了長江以南。
至于英布為什么敗得這么快,其實沒啥可分析的,前面已經(jīng)說了,此時的劉邦治英布,簡直就是降維打擊,英布根本就毫無反抗之力。
絕望中的英布渡過長江之后,收到了自家親戚——大舅哥長沙王吳臣的邀請,于是感動得一塌糊涂,前去投奔。卻不知世態(tài)炎涼,他這個大舅哥為了撇清與他的關系,此舉不過是為了誘殺他而已。最終,彪悍一生的英布被他的大舅哥被吳臣誘殺在了茲鄉(xiāng)(江西鄱陽縣)。
自此,所有和劉邦打天下的小股東們,除了聽話無害的吳家和自己的女婿張家以外,全都被劉邦剿滅,斬草除根。
我們永遠要記住,像英布這樣的人永遠是難以成功的,因為這種人永遠都擺脫不了他們出身所帶來的小聰明和小農意識。有奶便是娘,吃飽了便不想事,他們不明白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強大邏輯支撐的。
暫時揣在你兜里的東西不一定是你的,你得保證你能守得住它;你長期霸占的東西也不一定是你的,你得保證你能慢慢消化它;你消化了一部分也不能說明什么,你得保證你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去面對所有潛在的風險。
咱們看看生活之中的諸多暴發(fā)戶,有幾個人的最終結局是美好的?為啥?因為他們太急功近利了,驟然而來的財富和地位容易讓他們迷失自己,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進行風險防控,如何去開創(chuàng)新局面,只會坐吃山空,到處揮霍自己的優(yōu)越感,一副得意忘形的樣子。
那么,問題又來了,畢竟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由于天賦和條件限制,都和英布一樣內辦法活得通透,怎么辦?只能說,如果確實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那就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千萬不要幻想自己吃得太飽。
蟒蛇大家知道不?它確實能吞下比自己大幾倍的大餐,但是它吞下這些巨無霸的食物之后,它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動彈不得的。人也是如此,吃得太飽的時候,也恰恰是自己最脆弱、大腦最容易缺氧的時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