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造車”又有新進展,難道曾經的“高壓線”將被打破?據中建集團官網2月16日消息,華為與江淮汽車在合肥共同開發(fā)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近日,中建六局聯合體中標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yè)園EPC項目,中標額約15.44億元。這意味著華為與江淮深度合作,新工廠即將開建。
據悉,項目將在合肥市肥西縣新港工業(yè)園南區(qū)內的江淮園區(qū)內,總建筑面積為51萬平方米,而此前與江淮合作的大眾、蔚來僅與此一河之隔,并且與合肥國際港毗鄰。
雖然兩家早有合作,但是僅限于華為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合作。目前隨著造車資質的稀缺,華為與江淮的合作將采取何種模式令業(yè)界十分關注。
華為任正非曾斬釘截鐵地說:“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因此“華為不造車”成了內部的規(guī)定。但是不造車不意味著不參與汽車產業(yè),相反華為將造車玩出了新的模式。
其實華為發(fā)力造車早有戰(zhàn)略,只不過對于是否貼上華為品牌內部一直有不同聲音,但是隨著任總的一錘定音,華為的造車計劃基本圍繞:“華為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span>
這是華為基因造成的,也是根據現在行業(yè)特征決策的。華為做產品就想做第一名。還是在2014年,任正非在《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就首次提到了“造車”等設想,此后多次提及。
到了2018年華為EMT決議中就提出:“華為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焙髞?,多次重申。
華為絕不造車,只為造車企業(yè)賦能,堅持做好“華為inside”,這就是任總口中的“極簡的勝利”,堅持主航道,堅守產業(yè)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目前,華為在汽車圈的出鏡率比較高,不僅承擔著純粹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同時還通過華為智選模式、華為HI模式與整車制造商進行深度綁定。
就余承東目前的主導思想來看,智選模式成效最為明顯。因此有理由相信華為與江淮的合作很有和可能采用智選模式為基本藍圖,輔助以零部件模式,是深度的合作,簡單地說就差一個華為標。
盡管2020年10月,任正非親自批復:未來三年、華為不造整車。但是三年期限即將到來,華為的聚焦依舊沒變。
目前官宣信息是:雙方將基于華為在智能汽車部件領域的能力,在肥共同開發(fā)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平臺技術。
華為落地合肥并非偶然,因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上,合肥速度與規(guī)模已經極具優(yōu)勢,在新能源之都開創(chuàng)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目標實現。
2022年華為智選系列車型AITO問界共銷售7.5萬輛,參照蔚來合肥工廠占地55萬方、10萬輛產能。
筆者預計華為與江淮的新工廠也是10萬輛年產能。這意味著合肥的“芯屏器合”再添虎將。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