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表達的3個外因,你知道么?
一、肢體語言
首先,第1個外在因素,是我們的肢體語言。
在公眾表達的時候,要盡量舒展自己的肢體,把手放到對方可以見到的位置。
這樣是在暗示對方,我們有著開放交流的心態(tài),對方也會愿意跟我們敞開心扉。
有的人習慣性雙手抱在胸前,或者是手插在口袋里,這樣都是消極溝通的信號,會給聽眾帶來不良的心理暗示。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第六感”,都是這些小的細節(jié)累積起來產(chǎn)生的感覺,有時候我們也不是不喜歡,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封閉的習慣,意識到了之后,調整就好了。
另外在公眾表達的時候,最好要五指并攏,而不是單根手指做指示。
單根手指在很多環(huán)境下,都是不禮貌的,食指代表了指責,中指代表了“不可描述的事情”,通常是侮辱性質的手勢。
個人建議,也不要“龍抓手”——五指成爪對著對方,人家也會不舒服。
不要讓這些小細節(jié),毀掉了自己的表達。
二、語音語調語速
其次,除了肢體語言以外,還需要關注我們的語音、語調和語速。
語音是聲音大小,語調是重音的位置,聲音大和發(fā)重音,都代表強調。
比如同樣一句“他打了我一頓”,重音位置不同,意思也大不相同。
當我們把重音放到“他”的時候,就是在強調打人的是誰;
當我們把重音放到“打”的時候,就是在強調“打”這個行為;
當我們把重音放到“我”的時候,就是在強調“誰挨了打”。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語音語調,會把同樣的一句話,演繹出不同的效果。
所以在我們表達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要表達的重點是什么,然后去調整自己的語音語調。
如果是想要刻意調整,給自己錄個音,檢查自己的語音語調,是否能夠配合自己要表達的內(nèi)容。
另外需要關注的就是語速。
講太快了,對方是來不及反應的,很多人只顧著自己講,完全沒有關注對方能否反應過來,這是表達的大忌。
語速的問題也跟內(nèi)容的容量有關,如果是限定了時間的表達,可以試著去制作逐字稿。
成年人的語速大概在180-220字/分,如果逐字稿總數(shù)在“字數(shù)×時間”范圍內(nèi),就可以幫我們降低自己的語速,不會因為擔心講不完而“趕場子”。
三、眼神的交流
最后,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的眼神。
有的人講話,是不敢看別人眼睛的,這是源于我們基因當中攜帶的恐懼。
遠古時代,跟其他人對視,如果不是擦出愛情的火花,就意味著有危險要發(fā)生,很明顯碰到危險的概率要遠遠高于愛情的火花,所以我們會懼怕看著別人的雙眼。
可是到了現(xiàn)在,環(huán)境已經(jīng)越來越安全了,如果在一場表達當中,我們都不看對方的眼睛,就會給對方帶來一種不可信的感覺。
人都有一種心理暗示——他連我的眼睛都不敢看,八成說的事情也是假的。
所以在表達當中,影響我們氣場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眼神。
小到一場“1對1”交流,大到一次“1對多”交流,都需要讓聽眾覺得我們在關注著對方。
當然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1對多”交流,一定要讓自己的眼神“雨露均沾”,而不要“獨寵一人”——不要一直盯著一個人看,如果一群人我們只盯著一個,其他人會覺得受到了冷落;
如果實在是不敢看別人的眼睛,可以考慮先從腦門看起,對方感受到的目光和看眼睛是差不多的。
不過如果對方有點“禿頂”,就不要盯著看了,不然后果要自負的。
如果溝通的對象只有一個人,一直盯著對方看,會給對方很大的壓力,造成對方的不適。
溝通過程中,有一半的時間有眼神接觸,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起了反效果。
尾聲
當我們有著開放式的姿態(tài),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合理的語速,和適度的眼神接觸,就能夠讓我們的表達如虎添翼。
溝通當中,要關注自己的3大外在要素,不斷地去做刻意練習,就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相信用好了神奇的3,你的表達會更加給力,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這3點可以幫到你。
歡迎你留言聊聊:還有什么你認為很重要的因素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