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時候,去逛街,看見一個服裝店的員工在店外面喊口號唱歌鼓舞士氣,我心里驚詫、震撼,現(xiàn)在卻也不明白自己在驚訝些什么。也許只是少見多怪。
后來,跟同學講起這件事,同學問我:你想表達什么?我無言以對。
只記得那個時候正看一些商業(yè)、經濟的書,在看到那個場景的一霎那也許是跟看過的文字連接了起來。但是精髓我并沒有從書中學到或者我根本沒看透那些書,我沒有辦法理論結合實際說得清清楚楚。
因為沒有豐富的詞匯,沒有足夠多的見識,大腦里沒有那么多的連接,很多時候大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我們把聽到的觀點、從書上看到的觀點拿出來當做自己的表述一番,然而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本質上沒有任何改變。
小時候,媽媽因為眼睛不好,所以會問我們很多問題??墒悄挲g小,很多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比如她問我她的衣服什么顏色的,那個年代成年人的衣服要么是各種藍要么是各種灰要么是各種奇怪的顏色混到一起,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即便現(xiàn)在對于一知半解的事情,也無法清晰的表達出來,或者說著說著就夾雜了各種書本、他人觀點。
也就是說當對一件事情不能夠徹底了解清楚時,都不能清晰的表達出來。想起來費曼的父親對費曼說只知道那只鳥叫什么并不能說明了解它,只有知道它吃什么有什么習性遷徙的時候走哪條路才算了解。所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時候才能明確的表達出來。
如果我不看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書、不看如何學習、不看如何讀書的書,如果我不開始寫文章,就永遠不會知道以前的認識有多么簡單有多么籠統(tǒng)。
就像現(xiàn)在我寫這篇文章,起因并不是我很了解如何表達,而是因為我想在寫的過程中期望完善一下關于表達的認知。
傳統(tǒng)文化教育我們少說多做,所以我們都不太善于表達自己。就是需要表達的時候,說話也總是顛三倒四,根本問題總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再有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并不喜歡直接說出問題、說出要求,而是繞著彎的說一些事情;這樣也無所謂,關鍵是如果不明白他們說的,還總是會落得不識大體、不靈活、書呆子的評價,這對于我這類再點也不明、總是陷入自己世界的人真的是很大很大的考驗。
再有一種表達不清是因為摻加了個人的偏見和情緒,人這種動物不只是有理性,更多時候情緒控制人的大腦。很難說某個人沒有偏見,只能說有些人可以盡最大可能做到公正公平。
前些天,在一個群里聊起羅振宇,一個人批評羅振宇的得到沒有任何用,批判他宣傳碎片化知識。之后又把自己夸上天,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事例,當大家不同意他的說法時,他開始攻擊大家。
從開始到結束,他都沒有認認真真敘述一下能支持他觀點的證據(jù),而且中間顛三倒四,有時自己推翻了自己所說的話。
這就是典型的摻加偏見和情緒,他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說,或許他只是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些評價便作為自己的觀點。他人不同意,就開始惱羞成怒,就開始亂說一氣。
如果一個觀點、主張不是出于自己內心,就會很籠統(tǒng),當別人對此觀點發(fā)表意見時,自己卻說不出個四五六,只有用偏見和情緒來回答。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表達呢?
1.當一件事情發(fā)生,自己先思考如何應對,再去觀看別人如何應對,綜合考慮一下自己的法子是否完善。
2.對知識、對世界要深入思考,囫圇吞棗并不可取,思考不下去的時候多去查看相應的資料。
3.盡可能做到公正、公平,把偏見和情緒放一邊。
4.多看書、多思考、多走路。
其實看到這里,你便也明白我也在學習如何表達的路上,只有開始去學才會學得會,你明白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我是若水,文字的路上很高興遇到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