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
俞伯牙與
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鐘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俞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于傾聽。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說:“彈得真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在我耳邊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里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弦挑斷,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你能聽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的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