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師生在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于是紛紛在戀愛的大潮里做起了弄潮兒,以致整體給我們一個印象:好像不這樣,就對不起那種自由氛圍。只是如此一來,他們又要面臨一個終極難題,那就是如何處置原配。處置不好就有問題。問題分兩種:一是輿論風險,一是良心問責。
輿論風險,其實就是打拼起來的聲望能否保得住。不在乎的或許偏能闖過這一關,繼續(xù)收獲讀者的喜愛;在乎的,尤其珍惜羽毛、有極大榮譽傍身的,就會顯得猶猶豫豫,他們要衡量事業(yè)和愛情哪個更重要。良心問責是,原配一般沒有生存能力,又為自己生兒育女,沒法丟棄。
老舍和沈從文的問題好像更特殊一些,因為他們的原配并不是父母塞給他們的禮物,然而,緣于生命里固有的熱情和浪漫,婚后,他們又有了心動的感覺,那么,他們做出了怎樣的抉擇?
老舍相信了“除非我們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現(xiàn)實”
之前,我一直以為老舍的原配夫人胡絜青是個大字不識的農(nóng)家女。其實不然,胡絜青曾就讀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思想上是非?;钴S的女子。她與老舍的故事和魯迅與許廣平的差不多類似。
師范大學的女孩仰慕老舍才華,推舉胡絜青做代表,請老舍去學校演講。一來二往,兩人熟識了。因為都是滿族人,周圍很多人撮合他們。連老舍自己也覺得,這樁婚姻看上去非常合適。
他寫信給胡絜青,“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像個日本少女,你不愛吭聲……你我都是滿族人,生活習慣一樣。你很好學,我對外國名著、外國地理、歷史、文學史也很了解,彼此有共同語言,能生活到一起”。
又和胡絜青約法三章,“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窩頭,如果天天想坐汽車就別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學一門專長;第三,不許吵架,夫妻和和睦睦過日子”。
另一封信上則打預防針,“我沒有歐洲人的習慣,出去時,夫人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著打傘。如果心里有氣,回家就打太太,我也不干。我愿建立一個互相友愛、和和睦睦的小家庭。”
這些信,很理性,也暗含著一種居高臨下的要求。這種理性要求,可以看做是結婚的條件。要知道老舍此時已三十二歲,早到了結婚的年齡。很大年紀不結婚,未嘗不是在等心愛的人出現(xiàn),然而到此時,等得已多少有點倦怠,而且早年他曾經(jīng)拒絕了母親要給他訂婚的安排,讓母親長久等待未嘗沒有愧意。某種角度來說,老舍會覺得,胡絜青是上天送給他的合適妻子。
結婚后,胡絜青留在北平照顧老舍的母親。老舍一個人在上海工作,是當時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的理事兼負責人,趙清閣擔任老舍的秘書。趙清閣成長的經(jīng)歷和蕭紅大致相似,少女時代沒得到父母應有的愛,然后逃婚,不過她比蕭紅幸運,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許廣平回憶說:“她學生氣很濃,緘默文靜,和蕭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學生氣”,對某些靈魂生活有要求的中年男人說,是致命誘惑,它代表著青春、清純,沒有煩擾的世界。
有人曾這樣比喻趙清閣,“處境雖劣,卻能在暴風中堅定如一棵勁草”。確實如此,趙清閣除了歷經(jīng)坎坷,身體也有病痛,然而,趙清閣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與倔強,對多少有點選擇困難癥的老舍來說,那是無法到底的廣闊天地,即使遍地荊棘,仍然憑借巨大的勇氣可以從容穿越。
但是戰(zhàn)爭來了,趙清閣到了重慶,馮玉祥想安排老舍前往桂林,老舍不愿意,偏也要去重慶。在那里,他們重逢?;蛟S就像《傾城之戀》中描繪的那樣,戰(zhàn)爭成就了老舍和趙清閣的感情。
有人說,在重慶有老舍的地方一定有趙清閣,他們倆同居了?;蛟S老舍最理想的也是最天真的想法是,給胡絜青名分,給趙清閣甜蜜,但是,胡絜青不答應,趙清閣也不答應。聽說老舍的情況后,胡絜青帶著孩子來到了重慶,最終,老舍選擇了回歸家庭,趙清閣黯然去了上海。
可是,老舍并不甘心,他逃離妻子,追到上海,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老舍再一次選擇家庭。后來老舍有機會去美國講學,一有獨身機會,他立即給趙清閣寫信,叫趙清閣前往美國,并告訴她,他已經(jīng)買好了房子,他們可以在美國定居。但是趙清閣并不是他隨意支配的木偶。她拒絕了老舍。后來在周恩來總理的號召下,趙清閣寫信讓老舍回到祖國,回來的時候,老舍想著的是和趙清閣共度余生,可踏上了祖國土地,鮮花和掌聲,使他又回到了家庭的位置上。
這段故事里,胡絜青和趙清閣都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也都是內(nèi)心有力量的女人。胡絜青照顧老人孩子,也有自己的追求,她師從齊白石和于非闇,畫作自成一格。趙清閣也很上進,有很多編劇作品問世,1990年以后,她還在《文匯報》《新民晚報》《解放日報》等發(fā)表文章。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老病不堪,腦子還好,筆耕不輟,寫寫小文,日惟三五百字耳。”她們一個活到2001,一個活到1999,她們無論面對何種環(huán)境,都沒有放棄活著的美好。
反而是老舍,寫過那么多名作的老舍,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了的老舍,沒有熬過文化上的寒冬。或許他相信了趙清閣映射他們關系的小說中那句話,“除非我們一起跳江,才能逃避現(xiàn)實”。他處理情感糾葛的態(tài)度,或許就是處理雜亂世界的態(tài)度。一味躲避,最終將避無可避?。?/span>
沈從文對妻子說:“你何不染發(fā),穿點時髦的衣裳呢?”
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詩或許大家都能背得出,然而,用四年追來的婚姻,結婚不到一年,他就宣布喜歡上了高青子。
沈從文曾很無辜說:"我不能想象我這種感覺同我對妻子的愛有什么沖突,當我愛慕關心某個女性時,我就這樣做了,我可以愛這么多的人與事,我就是這樣的人。"這或許不是他的狡辯,他文人氣質(zhì)的天真讓他以為人活著就是可以包容接納各種愛,就像基督可以給每個人同樣一份五餅二魚,或者像鴨媽媽愛所有的小鴨子包括那個丑小鴨。
張兆和的驕傲顯然被刺傷。作為名門閨秀,本來可以帶很多嫁妝出嫁,但是被沈從文拒絕,這或許是他作為知識分子的一點尊嚴堅持,但在張兆和眼里便真沒有必要?;楹髲堈缀拖词肿鞲^日子總得有一個走下神壇,和油鹽醬醋茶打交道吧,然而,沈從文對不事裝扮的張兆和說:“你何不染發(fā),穿點時髦的衣裳呢?”想必張兆和聽到這句話會笑,我哪有時間?
這就是沈從文和張兆和的不同。天性浪漫的沈從文在信里抒發(fā)感情,而張兆和只顧著說油鹽醬醋茶,讓沈從文感覺索然無味。女神掉落凡間,按照世俗標準活著,這讓沈從文極度不適應。
沈從文婚前就認識高青子,然而,從未在高青子身上停留片刻。他們再相見時,高青子給沈從文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她特地穿了件“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的衣服,這讓沈從文有了被討好的得意。是的,在張兆和那里,他永遠是個不被看重的窮小子。
沈從文向林徽因坦白自己的苦惱。林徽因?qū)Υ耸掠杏涗洠骸?/span>他使自己陷入這樣一種情感糾葛,像任何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青年一樣,對這種事陷入絕望。他的詩人氣質(zhì)造了他的反,使他對生活和其中的沖突茫然不知所措,這使我想起了雪萊,也回想起志摩與他世俗苦痛的拼搏??晌矣纸蛔∮X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的迷人和討人喜歡!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憊地跟他談,罵他,勸他,和他討論生活及其曲折,人類的天性、其動人之處和其中的悲劇、理想和現(xiàn)實!”林徽因看到沈從文的討人喜歡,想到雪萊和與世俗苦痛拼搏的徐志摩,然而,如果把沈從文換成梁思成,恐怕就顧不上寫這么有趣的文字了,至少是要打一點折扣的。
張充和就不喜歡林徽因,覺得林徽因話太多,這或者也多多少少代表著張家姐妹對林徽因的態(tài)度。因為,當沈從文聽了林徽因的話向張兆和坦白他的心事時,張兆和一氣之下,回了娘家。
在親友的好意勸解之下,沈從文答應和高青子斷絕關系,為了免除后患,張兆和的親人們還張羅著給高青子介紹對象。但事情遠沒有結束,后來,沈從文到了昆明,高青子也到了此地,高青子顯然是奔著沈從文來的,而沈從文尚且留存著對她的溫情,在沈從文的照顧之下,高青子在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找到一份工作,為掩人耳目,她改名為"高韻秀",兩個人又有了來往。
可以想象張兆和有多生氣。沈從文又慌了,馬上回歸家庭。但是傷害已造成,張兆和對沈從文冷漠了很多。后來高青子消失了,不知所終,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家庭卻再也聽不到歡聲笑語。
很多人都認為,我也傾向于此,沈從文是拿高青子向張兆和撒嬌的,你看我也是有人愛的,你看我也是有人仰慕的,他始終愛著的也是唯一愛著的是張兆和。據(jù)說,晚年的沈從文收到張兆和的來信,開心地向眾人炫耀,兆和給我來信了。他用一生渴望妻子的愛,然而卻用錯了方式?;蛟S沒有一個女人會覺得,丈夫宣布“愛”上別的女人,她判斷這是更愛自己的信號。
沈從文去世后,張兆和開始整理沈從文的文稿,也是在這個期間,張兆和才似乎懂得了丈夫不同尋常的人格魅力。1995年出版《從文家書》后記里,她說:“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xiàn)在。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太晚了!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fā)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
說這話的張兆和,已經(jīng)跳出了個人幸還是不幸的處境的追問,而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沈從文的好。這樣的收捎,對于關注他們婚姻故事的普通讀者來說,也算是沒有遺憾的結局。
作者:樵髯:喜歡紅樓及一切有趣文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