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公眾號開的比較晚,官方取消了留言模塊,因此后臺信息成為了各位看官和我交流的平臺。每天都會收到很多私信,只要是時間允許我都會一一回復朋友們善意的糾正與善意的批評,也是通過這個平臺結識了很多熱愛的朋友,忽然有一天看見了周儉老師也在關注人中,覺得寫這點字還是有點小欣慰的。
某一天,收到前鮑家街43號樂隊貝斯手王磊老師的私信,寄來了磊落組合成立以來發(fā)行的所有錄音室專輯,盡管之前全都買過并認認真真的聽完,但是面對創(chuàng)作者的贈與,讓這些專輯與樂句更有溫度,同時也是磊落對我本人的肯定,我現(xiàn)在音響里播放的就是磊落組合的《大地上的美好》,謝謝王磊老師的厚愛。前幾天,口袋音樂的小編后臺留言要我地址,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驚喜,整整10張CD、厚厚的四本書,這幾天聽了《口袋音樂誠意推薦》系列合集,已經(jīng)聽到第三集“后搖”,這張合輯很出人意料,我本人對后搖不太感冒,但是這張專輯卻讓我開始有點喜歡了。
一個人聽音樂的時間是有限的,接受別人的誠意推薦是一個長見識的過程,如果真能在其中發(fā)現(xiàn)一張以前自己完全沒聽過并且能瞬間為之著迷的唱片,該是多么幸運的事情啊。
這個公眾號到今天為止剛滿兩年,作為一個普通的音樂愛好者,碼點文字就是為了自己的這一點愛好,沒有指望這點文字能換來什么,重在分享,分享一些有溫度的文字也會令自己愉悅。當然這些文字也不是完全會取悅于人,其中也摻雜著我不良的情緒,一方面是我的見識問題,另一方面是我的文字水平實在有限,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就求同存異吧。
100個人聽一首歌至少會有十幾種不同的意見,有人會原發(fā)的不喜歡某一類型或者某個人的音樂,有人與某首作品引不起共鳴會覺得無感,有人的感受與某段歌詞或者旋律恰好實現(xiàn)了共鳴,那就會毫不猶豫的喜歡上這段音樂,喜歡來自于情緒的共鳴、技術的崇尚、精神的崇拜,這是人類情緒共通的特征。
我寫關于某一張唱片文字的初衷也僅限于此,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點去延伸,面對幾千張唱片不可能每一張唱片都認真聽,甚至有些唱片買回來只是看看,完全沒上過機。也正是如此,我不是每張唱片都能寫出準確的文字,也不是每張唱片都能聽完,有些唱片只聽一個前奏就沒有欲望再往下聽了,也有很多人們口中的經(jīng)典自己怎么也喜歡不起來,這都是個人差異。有人喜歡就允許人不喜歡,沒必要因為這樣的事與人爭辯,你說前門樓子他說胯骨軸子,兩個人的出發(fā)點都不一樣,怎么可能整齊劃一呢?
這就跟聊天一樣,人家愿意和你聊音響問題,那我們就聊音響,不要說那些發(fā)燒唱片都是垃圾;人家愿意聊唱片版本問題,咱們就聊唱片版本,別扯到某張唱片就是垃圾,啥版都不要,因為你不喜歡或許人家當個寶呢?聊天聊散了就沒意思了,況且人家是想要你的建議,不是聽你教化的。
也有人說樂迷的戰(zhàn)場應該在現(xiàn)場,不去現(xiàn)場的沒有資格對搖滾樂品頭論足。首先我自己就是個普通的音樂愛好者,我不是哪支樂隊甚至某種音樂類型的樂迷。搖滾樂的魅力在于現(xiàn)場,這沒錯,但也偏頗。如果一支樂隊連錄音室專輯都不過關,那現(xiàn)場會怎樣呢?錄音室專輯永遠是檢驗一支樂隊或歌手硬實力的標尺,因為只有錄音室專輯才能夠無限制的糾錯,只有錄音室專輯才有可能用到最豐富的配器,只有錄音室專輯才能夠調(diào)試出相對完美的聲音,只有錄音室專輯才有可能準確表達一首歌該有的情緒。
所有的現(xiàn)場都應當以錄音室專輯為標尺才對?;赝覀兛催^的現(xiàn)場,又有幾支樂隊能達到這個標準呢?2019年為了還愿,我看了羅大佑《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巡回演唱會的北京站,樂手好、編配好,但是糟糕的音響并非如你所愿。還有各大音樂節(jié)現(xiàn)場,如果你是到現(xiàn)場聽音樂就錯了,你的目的應是歡樂,音樂節(jié)上的音樂是讓你歡樂的,不是讓你咀嚼回味的。聽音樂這件事永遠都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的時候才能自由選擇。
我生活在一個小城市,這個城市小到建市以來就沒有過大型演出,終于在去年辦了草莓音樂節(jié),這是我唯一一次足不出戶看演出。如果去北京、上海看演出,除了車馬勞頓外成本太高,因此安安靜靜的聽一張唱片是我唯一的奢求,喜歡音樂的初衷只是單純的喜歡而已,沒有人能剝奪你喜歡音樂的權利,只要有得聽就好。多年來我已經(jīng)習慣自己在屋子里聽唱片,這是生活習慣,也改變不了,看演出只是我去還愿的過程,并不是聽音樂的源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