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51.寒凝肌湊閉汗,的確是諸多疑難皮膚病的病因。 發(fā)汗開湊解肌,是治療寒凝肌湊閉汗引起的皮膚病的重要治法。麻黃的用量很關鍵,配伍也很重要。劑量上,一是遞進增量,二是多次分服;配伍上,一是佐桂枝、細辛、生姜、葛根、生石膏類以助麻黃發(fā)汗之力,二是少佐生甘草、黃連、苦參類以解麻黃之剛燥,穩(wěn)定心率。52.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為什么寒濕從熱化?淤而不通使然也。治療關節(jié)濕熱、濕毒引起的紅腫熱痛,要在“通利”二字上著眼。氣血一轉,水不獨溜,熱依何居?濕藏何處?腫痛豈有不減!故“通利”為關節(jié)濕熱、濕毒治療之不二法門。有清而通,如忍冬藤、絡石藤、海風藤、青風藤、石楠藤、天仙藤、海桐皮、稀斂草、黃柏、生薏米之屬;有溫而通,如川草烏、生麻黃、川桂枝、桑枝、雞血藤、夜交藤之屬;有搜風剔絡而通,如全蝎、蜈蚣、地龍、蜂房、僵蠶、蠶砂、白花蛇、土鱉蟲、穿山甲、蜣螂蟲、烏梢蛇 蘄蛇、蟬衣、蛇蛻之屬。全在合理配伍,圓機活法。53.痹癥,病之本為風寒濕。熱痹是風寒濕邪郁而化熱。此時,溫法即是通法也!用大劑量烏頭為正治。但為防止寒熱隔拒,可佐用一些涼性通絡之藥,如忍冬藤、絡石藤之屬,“雜合”以治。55.“膏”即脂肪,“濁”即被人體吸收入血液的營養(yǎng)物質。膏和濁,生理狀態(tài)下為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若營養(yǎng)過剩,不能完全為被吸收轉化利用,則生理性膏濁堆積而成為病理性膏濁。凝固為膏(脂肪堆積),流動為濁(血液中流動的渾濁之物。如血糖過高為”糖濁“,血脂過高為”脂濁“,血尿酸過高為'尿酸濁”等等)。膏積臟腑,濁入血脈。血本為清,濁沉為淤,淤凝成瘀。56.脾胃為代謝之本。代謝綜合征的多代謝紊亂,其根本原因,還是脾胃功能相對或絕對不足,使代謝產物堆積。故治療法則,應為通腑瀉濁??墒苟啻x紊亂“整體瓦解”。不謀整體者,不足謀一??;不謀動態(tài)者,不足謀一時。故治病必有格局,方可勝算。58.中醫(yī)古代,由于診斷手段的限制,加之個體行醫(yī)所見疾病的限制,不可能對一種疾病或一個系統(tǒng)的疾病有全過程完整的認識。所以,大大發(fā)展了黑箱,這是中醫(yī)之所長?,F(xiàn)代,已經有了這個條件,已經有了分科,已經有了基于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的條件,應該而且必須要重新研究每一種疾病的發(fā)展規(guī)律,已經有條件走向微觀、走向精細。59.病因,有外因、內因。有些疾病,外環(huán)境可能是直接病因。但沒有內環(huán)境的“內應”、“中招”,也很難得病。我們能做到的,是幫助病人“練內功”,消除內因。比如,寒冷的北方,高血壓病發(fā)病率比南方大約高四倍。許多東北的高血壓病病人到了海南,大大緩解,減藥甚至停服降壓藥物。說明寒冷氣候的確是這些高血壓病患者發(fā)病的直接外因。但改變這個外因,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能做什么?針對經絡的寒凝血瘀引起的肩背僵凝等癥,用葛根湯就可以祛寒解肌,通經活絡,舒緩血壓。這里的經絡之“寒”就是我們要找的“病因”(內因),寒而至“凝”就是病機,血壓高、肩背僵硬肌酸肌痛,就是癥狀。這組癥狀加舌脈,就是“寒凝經脈證”60.凡右利者,多用左以糾偏,此反向之道也。喜右臥者,盡量左臥;喜右咀者,盡量左咀。以此類推。何也?造物者,本欲使左右平衡,器官同步衰老。奈何人之偏好,曰舒曰適,久而久之,而成習性。故欲糾偏,反向為之,可冀臟器同步衰老。 61.精神緊張、壓力、心情不好,最影響消化、吸收、代謝,中國有句老古話叫:“牽腸掛肚”。髓系:硬皮病、銀屑病、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格林巴利、脊髓灰質炎、脊髓空洞癥、脊髓側索硬化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上焦:老慢支、肺氣腫、肺心病、風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下焦:慢性腎炎、盆腔炎、生殖系、泌尿系慢性感染等。63.濕久,無論寒熱,均有淤滯,甚至瘀血。濕態(tài)愈久,瘀血越重,血活則濕難聚也。然活血之中,又必加理氣之藥。中焦之濕,通腑既是理氣活血;下焦之濕,開肺氣發(fā)腠理,理三焦而利小水,亦是理氣活血也。66.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許多濕熱,需要細辨。尤其是寒濕的舌黃膩苔和舌質的暗紅,這本身就是寒濕瘀的常見舌象。但很多醫(yī)生卻把它誤判為濕熱。這是臨證時需要充分關注的問題。67.老年病、慢病,將是二十一世紀的重頭戲。我們中醫(yī),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仍有許多空白。對于老年病、慢病的虛損,如何實現(xiàn)“精準扶貧”?在復方配伍中,如何實現(xiàn)一藥多能的“選擇性關閉”?古代人平均壽命短,除了傳染病、戰(zhàn)爭、饑荒等外力折壽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某一臟器的提前報廢而“一擊致命”。而現(xiàn)代醫(yī)學可以“挽救瀕?!迸K器,延長人體臟器“同步衰老”的時間,從而實現(xiàn)“地老天荒”的長壽。那么,中醫(yī)在預防上如何實現(xiàn)臟器的“同步衰老”?在治療上如何實現(xiàn)“帶病上崗”?這就涉及到“精準扶貧”,而不是“亂補一氣”。換句話說,在預防上,中醫(yī)能不能實現(xiàn)“大概率預測”某一臟器的“提前報廢”,采取“精準扶貧”,而不僅僅停留在某種體質的未知干預上。68.該混沌則混沌,該擒王則擒王。拎不清,則方藥雜陳,主次不分。例如一老年人,一身是病,平時用“混沌法”,調補脾腎,著眼于根基;一旦換了肺炎,急則治標,暫放其它,專治肺炎,此擒王法”也。69.小續(xù)命湯,對老年人的虛人中風,很好用。經絡氣虛,稍一感寒,則血澀流緩,極易引發(fā)中風。如果發(fā)病早期,亦無痰熱腑實,則直用溫通補氣疏絡可也,但需加黃芪、地龍。70.老年人,未有氣血不虛者,亦未有氣血不滯者。故老年之方,益氣養(yǎng)血通絡之藥,幾為必用。老年皮膚之燥,貌似缺水,實則皮絡不暢。71.慢病老病,陰陽調平,五臟調虛,六腑調通,七竅調清,氣血調暢。急病重病,小制大量,精方中旳,撼動根基,見一分頹勢,便有一分勝算。慢病老病,大制小量,圍方合力,丸散膏丹,有一分起色,便有一分遞進。72.四元素致病說:空氣、水分、營養(yǎng)、陽光,是人類生存的四大必需條件。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失衡,都會導致人體的失調。人有四道:氣道、血道、水道(包括汗道)、谷道。大為氣道,小為氣絡。大為血道,小為血絡。掌管一身之氣血。血道,是溝通氣、水之樞紐,可載氣亦可載水。故血道不通,則氣道、水道亦不通暢矣。陽光來自于先天命火(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類、甲狀腺素類等,是其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和后天水谷精微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和熱量。谷道常通,新陳代謝;水道(包括汗道)舟楫,調節(jié)濕(度)溫(度)。有詩曰:四大元素護命生,四道暢通無病成。氣血上焦心肺主,汗尿腎衛(wèi)下焦控。谷道代謝中焦運,升降出入四旁通。頂焦總理三焦事,體臟經絡要平衡。73.醫(yī)學發(fā)展到二十一世紀,面臨著六大疾病的挑戰(zhàn)(老年病、慢病、代謝性疾病、心源性疾病、藥源性疾病、突發(fā)瘟疫),要解決這些整體、疑難、復雜性疾病,中醫(yī)一定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是時代的需求,時代的呼喚。但是,我們中醫(yī)人一定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短板、不足,充分借鑒現(xiàn)代科學、現(xiàn)代醫(yī)學的最新成果,努力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新的青春。我個人認為,當今社會傷陽與古代不同者有五:經濟條件改善帶來的全社會代謝病,過食肥甘而傷脾胃之陽;老齡化社會帶來的老年病,腎陽逐漸耗損;現(xiàn)代醫(yī)療進步帶來的慢病,久病暗耗陽氣;生活節(jié)奏、壓力帶來的“心陽耗損”;以及空調、飲冷、抗菌素濫用等造成的陽氣耗散。因此,在治療中應予以充分關注。保得一分陽氣,便多一分生機。74.如果一定要分的話,中醫(yī)擅長“象思維”,西醫(yī)擅長“器思維”。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未來中西醫(yī)之融合,一定是各自揚長補短,西醫(yī)由器及象,中醫(yī)由象及器。象器思維,是醫(yī)學之大道。75.我的簡要脈診十四個字:表里寒熱虛實陰陽,氣血水位膚管律神。表里者,浮沉也;寒熱者,遲數(shù)也;虛實者,強弱也;陰陽者,統(tǒng)領六綱也。氣看充盈與否,血看流暢與否,水看磅礴與否,位看近心與否。膚顯溫濕,管顯老嫩,律見調控,神見氣定。此或益于初學者掌握。僅供參考。76.討論一下《金匱要略》的“病”,就是要告訴大家,同一個作者(醫(yī)圣張仲景)的同一本書里所言的“病”,就可能包含了疾病、證候、癥狀、病機甚至“系統(tǒng)”等不同層面的內容。大家在今后討論辨病論治的時候,要以現(xiàn)代醫(yī)學的“病”,為討論的起點,而不要以中醫(yī)的“病”為討論的起點,否則會說的不是一回事。77.抓主癥,是關鍵。但一般理解,主癥,就是病人的主訴。但在我看來,望、聞、問、切四診,包括理化檢查的關鍵指標,哪一種都可以成為主癥。沿著這一主癥去追問,就會有的放矢,判因、判證、判果,才會來的快捷而全面。比如,我看糖尿病。這個病人主訴糖尿病十年,我接著會問有無并發(fā)癥及血壓、血脂、尿酸、脂肪肝、肝功等相關的檢查。如果有,再追問相關癥狀。從年齡、病程、理化指標、四診信息,就可做出一個全方位的判斷。問診,絕不僅僅是為證候做判斷提供依據(jù),而且為態(tài)靶因果的綜合判斷提供依據(jù)。這是現(xiàn)代臨床和古代臨床的最大區(qū)別。一、脾癉的臨床發(fā)展路徑,自始至終以脾胃為軸心。郁~土壅木郁;熱~胃腸肝膽;虛~脾虛胃熱;損~痰瘀(結斑)損絡(脈絡、絡脈)。二、代謝綜合征血管病變的共同特點是脈絡、絡脈共損,治療須脈絡、絡脈同防同治。虛胖類型的糖尿病,可以不經過郁、熱階段,直接進入虛(脾虛胃滯)、損(脈損、絡損)。一、糖尿病前期可分兩大類型:胖型和瘦型。胖型可發(fā)展為脾癉,瘦型可發(fā)展為消癉。二、胖型可分為兩種:實胖和虛胖。前者是過食中滿的脾滯,后者是代謝功能減退的脾虛。三、脾滯主要有:1土壅~厚樸三物湯,2土壅木郁~四逆散。脾虛主要有:1脾虛痰濕~六君子湯,2氣陰兩虛~生脈飲(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五、瘦型是消癉的后備軍,先天脾腎或肝腎不足(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80.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各階段要點:在郁的階段,“減掉一分體重,推遲一步消渴”;在熱的階段,“祛除一分火毒,保得一分氣陰”;在虛的階段,“留得一分陽氣,推遲一步并病”;在損的階段,“凈化一分環(huán)境(痰濕濁瘀毒),求得一分平衡(病理狀態(tài)下的平衡)”。81.凡治內分泌疾病,寒熱為象,陰陽為辨,氣血(水)為態(tài),脾腎為基,命火為根82.高血壓病的治絡可分三個階段:早期血管痙攣階段宜解痙疏絡,如葛根、白芍、天麻、羌活、獨活、蟬蛻、僵蠶、檀香等;中期斑塊形成階段宜活血通絡,如桃仁、紅花、三七、血竭、降香等;晚期斑塊破裂及導致各種復雜性心腦血管病并發(fā)癥階段宜搜風剔絡,如蜈蚣、全蝎、地龍、水蛭、土鱉蟲、麝香等。83.疾病的預測性,基于對該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完整認識。古代中醫(yī),由于個體看病的條件限制,對很多慢病缺乏群體化規(guī)律的認識,只能關注“刻下”。沒有時間軸,就難以對慢性病的未來進行精準預測,也就不可能提前干預。現(xiàn)代已經有了這個條件,應當運用全方位關照的時空觀,充分研究慢病的規(guī)律性。只有這樣,才能“未病先防和已病防變。84.李濟仁先生,在風濕免疫性疾病診治中的“痹痿通看,體臟互觀”思想,是對《黃帝內經》理論的繼承和重大發(fā)展。對疑難復雜的痹痿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產生了深遠影響。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金匱要略》稱其為陰陽毒。陰陽毒,邪伏于中焦。根據(jù)體質之不同,可有區(qū)別。陽毒伏于陽明,陰毒伏于太陰。“陽明為成溫之藪”(陸懋修),釀毒日久,氣分起病,波及營血,氣營兩燔,發(fā)于皮表。邪毒熾盛,則及于上下(多個臟腑受損)。陰毒伏于太陰,面色青,身痛如背杖,寒毒聚盛,亦可及于上下(多個臟腑受損)。陽毒偏于免疫乖戾(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從伏氣溫病治);陰毒偏于免疫低下(以補脾腎祛寒濕為主,解毒為輔),從臟腑風濕治。由是觀之,伏氣溫病與臟腑風濕,有時可能是寒熱體質差異造成,非僅取決于感受外邪之寒熱屬性。85.如果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可以分成陽毒、陰毒兩大類型,可以看看激素、免疫抑制劑對哪類更有效。另外,激素、免疫抑制劑,可以作為“靶藥”使用。但激素畢竟是“火毒”之品,“中病即止”(類似于激素沖擊療法)、或“中病即減”(類似于口服激素足量后遞減),的確需要準確把握,需要個體化。尤其是表現(xiàn)為“陰毒”者,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狀態(tài)如何?激素還是不是“靶藥”?激素對這類病人效果如何?均值得深入探索。86.西醫(yī)使用激素治療的炎癥,有沒有這樣一個看似中醫(yī)的規(guī)律:新感溫?。ㄍ鶎儆诜敲庖咝匝装Y)不用或鮮用,伏氣溫?。ㄍ鶎儆诿庖咝匝装Y)常用。87.自然之理,即是繩墨。合之則效,不合則謬。自然之象,本即直白。雕琢太多,真象反藏。故中醫(yī)治法,必源于自然之理,合于術數(shù)之規(guī)。88.寒、咸,是北方高血壓兩大基石。咸,在于改變生活習慣;寒,在于改變(改善)生活環(huán)境。海南等溫熱地,是治療與寒冷相關的哮喘、銀屑病、高血壓病等疾病之福地也。89.如果說秦漢時期是中醫(yī)學史上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構建了中醫(yī)學基礎和臨床的基本框架。金元時期則是中醫(yī)學史上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主要是拓展了內傷病辨治的疆域。而明清時期的溫病學,可以稱做中醫(yī)學史上的第三個高峰,主要是拓展了外感病辨治的疆域。假如有中醫(yī)史上的第四次高峰,那一定是老年病、慢病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90.醫(yī)學工作者和醫(yī)學家的最大區(qū)別是,習慣于大量看病還是習慣于在大量看病之后善于抽提疾病的規(guī)律和套路,從而創(chuàng)建診療的模型。同理,醫(yī)學教育工作者和醫(yī)學教育家的區(qū)別也在于此。讀名老中醫(yī)不同時期的醫(yī)案,早年看棱角、格局;中年看氣勢、修養(yǎng);老年看渾然、老辣。 學生跟診時,往往不注意老師脈案和處方的不一致。因為有些病是靠“一望便知”的。這些心法,你不追問,就會一頭霧水,一臉茫然。92.概括地說:肝膽郁熱耗氣傷陰,是柴胡桂枝干姜湯的核心病機。一、這種基于方藥的經方核心病機的抽提,使經方的應用,不局限于外感病,更可以靈活用于內傷雜病。二、肝膽郁熱的表現(xiàn)、耗氣傷陰的表現(xiàn),每位中醫(yī)大夫,都是耳熟能詳?shù)?,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不一定局限于經方描述的病因:“傷寒”、誘因:“已發(fā)汗而復下之”、癥狀: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這或許才是經方活用的基本思路。所以,我建議經方的教學,除了講原文、理解原文外,最后應該給學生一個高度概括的核心病機。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掌握,很容易應用。因為在臨床上、你已經不太可能找到“傷寒”、“汗下之后”、那也就不大可能找到和柴胡桂枝干姜湯一樣的癥狀。你當老師的,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你讓學生上哪兒去找呢?93.我為什么提出研究老中醫(yī)的醫(yī)案要分年齡的不同階段呢?因為老中醫(yī)也是逐步成長起來的。他們年輕早期的醫(yī)案多數(shù)是在探索階段,中年后逐漸成型,老年后才爐火純青。如果不分期的研究,會擾亂視聽。所以,我看醫(yī)案,喜歡看他們晚年的,多是甘醇。醫(yī)道醫(yī)術的成熟和老辣,是隨著閱歷而同步成長的。94.為什么講傷寒論,學生像聽天書一樣?就是現(xiàn)代臨床很少能見到“傷寒病”里描述的這些證候。因為基本病因“傷寒病”變了,基本誘因“誤治、過治、延治等變了,證侯則更難按圖索驥了。只有把經方的核心病機抽提出來,甚至把經方再回歸到最原始來源的方劑(比如《湯液經法》,才能真正理解這些方劑的核心病機。講原本(核心病機),則一通百通,講《傷寒論》的條文,則只能或重點學習張仲景如何成功地應用古方來治療“傷寒病”的思路。所以,我認為,把經典里真正有效的方劑,放到方劑學里去講。而經典方原著的講座(包括溫?。?,只做開闊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思維的高級講座。啟發(fā)他們,當你遇到了大疫或新發(fā)疾病時,你應該怎么活用經典方劑?這樣去講經典,就滿盤皆活了。95.講經典條文是給學生展示一個場景。但不把方劑核心病機講清楚,真讓學生按照條文去看病,那只有靠學生的悟性了。傷寒那一場景下的證候,你認為現(xiàn)代能對上的有多少?這正是學生們學習困惑的根本原因。經文背得爛熟,臨床按圖索驥又索不到,痛苦萬分!若學經方思路則全盤皆活。若學經方條文看病,就要痛苦摸索幾十年,或許才能達到“純熟”。這正是中醫(yī)成才為什么那么久、那么難的關鍵所在。一要感恩先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醫(yī)學理論和經驗;三要感恩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醫(yī)藥資源;四要感恩生命,那些為拯救人類健康而付出生命代價的動物、植物。感恩,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醫(yī)生的信仰和習慣。 97.一切從臨床實際出發(fā),認真研究每一種疾病的規(guī)律,從而分期分證治療。這是古人無法想象也無法做到的。我們有現(xiàn)在的診斷條件,不去研究疾病的規(guī)律,仍然是以古套今,療效如何提高?如何超越古人?98.我談點對各家學說的看法。凡在臨床上能卓然獨立的各家學說,往往都有“補前人之未備”,“察常人之未察”。啟迪智慧,提高療效,功不可沒。然而,往往由于要“卓然獨立”,“個性鮮明”,就難免會以偏概全,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話不驚人語不休”之偏激。而臨床實際,臨床越久,往往處方越是不單一,鮮有純補、純?yōu)a、純陰、純陽。因為虛實相兼、寒熱錯雜,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者比比皆是,很難純而又純,于中年以上,由其是老年之病人,所費思量更多。有人稱我為“仝黃連”,這個我不反對。因為沒有惡意,只是突出強調了我善用苦寒降糖而已。但是,你如果只學了“仝黃連”,不知其背后有“仝干姜”做保障,更不知道,高血糖時“仝黃連”湯藥迅速降糖后,緊接著就是丸散膏丹長期服用,那你“苦寒傷胃”就跑不掉了。你沒看懂“仝黃連”,更沒學會“仝黃連”,于是乎就可能攻擊“仝黃連”。我舉此例是說,我們看各家學說,一定要多思考“獨樹一幟”背后的東西,那些“細活”,那些“縝密”,往往被后人淹沒了,或者沒有真看懂。99.做醫(yī)生,必以醫(yī)魂、醫(yī)德、醫(yī)道、醫(yī)術,護佑蒼生,方為良知。當你看到把生命都托付給你的病人,你忍心草草率率嗎?當你看到為家人看病已經竭盡所有的下崗工人,你忍心開大處方么?當你看到賣掉房子來找你看病的窮人,你忍心去賺他的錢嗎?當你看到顫顫微微拄著拐杖來找你看病的老人,你忍心讓他失望而歸嗎?100.凡傳于人者,必傾囊相授。不欲真?zhèn)?,只為炫耀,則不寫全藥名,或不寫藥量。如是,無異于讓人家吃半生不熟之“四季豆”。 【聲明】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侵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